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钓鱼执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视

钓鱼执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视

钓鱼执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视
钓鱼执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视

“钓鱼执法”的合法性审视与法律规制

姓名:张鸿勋学号:1120113380 班级23111101

摘要:钓鱼执法来源于诱惑侦查,由于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是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下,才从事违法活动,所以其运用应该非常谨慎、认真。但是在国内的钓鱼执法案例中,出现了钓鱼执法手段滥用的现象,严重违背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求,对行政主体的公信力和社会道德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必须通过完善行政程序立法,斩断执法经济利益链条加以解决。

关键词:钓鱼执法执法经济公信力依法行政

一、“钓鱼执法”的法律属性:

“钓鱼执法”,英美叫执法圈套(entrapment),这是英美法系的专门概念,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为了实现对案件的办理,行政人员及协助执法的有关人员,以实施某种行为有利可图为诱饵,暗示或者诱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待违法行为实施之时或者结果出现之后,从而对违法者实施行政处罚的一种行政执法行为。它和正当防卫等一样,都是当事人无罪免责的理由。从法理上分析,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之下,才从事了违法活动,国家当然不应该惩罚这种行为。这种行为如果运用不当将致人犯罪,诱发严重社会问题。

二、上海交通“钓鱼执法”案例:

2009 年 10 月 14 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男子孙中界驾车途经某建筑公司时,看到一年轻人站在路中央拦车,便顺道开车将其送到 1.5 公里外的目的地,结果却被城市交通执法大队认定为载客黑车,遭扣车与罚款 1 万元。原来那名路人是执法大队的“钩子”,专门诱人入瓮的。为证明自己的清白,孙中界自断手指。而起始浦东新区政府称“原南汇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一中队当场查获的孙中界涉嫌非法营运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取证手段并无不当,不存在所谓的'倒钩'执法问题。”10月底事件发展发生转机:浦东新区政府认定交通执法大队使用不正当执法手段,已经责成有关部门依法终结该案的执法程序,对当事人做好善后工作。

在这起钓鱼执法案例当中,揭示出了一系列的行政执法困惑,一方面,黑车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出租车行业的正常运营;另一方面,执法手段单一匮乏又难以遏制黑车的猖獗之势,加上执法经济的利益诱惑与指标化考核方式促成了这种特殊的执法套路。促成一种“公私兼济”的行政执法模式已然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

三、“钓鱼执法”的行政合法性分析:

1、“钓鱼执法”违反了行政合法性原则。依法行政是行政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行政法治的追求目标。依法行政要求政府执法必须依据明确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擅自超越法律

规定的范围、条件、标准、限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和收集有关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七条规定“: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和“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钓鱼式”行政执法的行政主体往往事先设好“圈套”,让行政相对人作出违法行为,以此来收集证据和相关信息,并以此来惩处行政相对人。可见,这种“钓鱼式”行政执法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另外由于执法机关握有庞大的行政权力 , 这些权力与社会公共利益是密切相关的 , 如不予以严格限制,则很容易被滥用。

2、“钓鱼执法”违反了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指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要做到合情、合理、恰当和适度。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目的;行政行为必须有合理的动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对于诱惑侦查手段的运用是非常谨慎和严格的,通常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补充性、特殊性的侦查手段, 而不作为一种常规性侦查手段,只有在无法通过其他侦查方法实现查处的案件时才“迫不得已”运用。行政机关执法的对象,多数只是轻微的违法,其恶性程度并不严重,轻易运用钓鱼的方法很可能会引发不良的社会后果。①“钓鱼式”行政执法针对的是不特定的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主观性因素很难确定,被设计或诱惑的人员可能并没有违法的主观意识或者只有违法的倾向性,如果没有行政执法人员事先设计的圈套,行政相对人就不会或可能不会违反行政法律,而正是因为行政执法人员的诱惑才进行违法行为的,行政相对人因此而受到处罚明显是有失公平、不合理的。

3、“钓鱼执法”违反了程序正当性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其基本含义是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包括事先告知相对人,向相对人说明行为的根据、理由,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事后为相对人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等。“钓鱼执法”则省略了这些法定程序, 从立案、调查、到处罚几乎是同时进行,当事人本身没有任何的违法或犯罪意图 , 而执法部门采取行动勾引当事人产生违法、犯罪意图。违背了先有违法事实后有立案调查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 其非正当性应无争议。

4、“钓鱼执法”违反了非法证据排除原则。非法证据排除原则是指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定案依据。对于这一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 58 条规定:“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 , 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 60 条第 2 款规定:“被告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采用的证据是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钓鱼执法”的取证方法毫无疑问属不正当手段,执法人员尤其是执法部门

①周玥:《从“钓鱼执法”谈行政权力的制约》,法制与社会,2010年6月(上)

对此应当知晓。根据非法证据排除原则,这些证据应当予以撤销。

5、“钓鱼执法”的行政处罚方法缺乏规范性。《行政处罚法》第 53 条规定:"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 , 必须全部上缴国库 , 任何行政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返还没收非法财物的拍卖款项"。这是我国法律对行政处罚规范化做出的最明确的规定,但现实中,一些执法部门为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把处理每个案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实行罚款提成返还政策。即行政罚款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执法主体,这就是所谓的“执法经济”。②在“执法经济”的利益诱惑之下,个别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怀着不正当的利益目的,用尽手段引诱守法公民“违法”,并把所设之套作为守法公民违法犯罪的证据。可见“钓鱼执法”内藏着一条“执法经济链”,执法牟利成为了“钓鱼执法”屡次发生的驱动力。

四、“钓鱼执法”的法律规制:

1、完善行政程序立法。我国法律制度中向来有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认为只要证据准确了,程序有些错误不要紧。其实,在行政执法中,程序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违法执法案件中,大多都是因为违反了执法程序,或是疏漏了重要的执法环节而导致违法执法案件的发生。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既能通过程序义务约束、限制行政行为、减少违法行政行为的存在,又能通过程序权利鼓励、支持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行为的实施过程,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而我国行政程序法典至今还没出台,缺少对行政程序全面的规定,“难以树立行政执法人员和公众的正当程序观念”。③“钓鱼执法”就是对我国法治建设中正当程序的严重违背。因此,必须加快完善行政程序法来有效规制行政执法行为。

2、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升政府公信力。行政机关相对于司法机关来说具有主动性、单方面性等特点 , 这些特点决定了行政权力相对于一般的国家权力而言更大、更容易被滥用 ,更容易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为了使行政机关依法办事、遵守法律程序, 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钓鱼执法”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损害了公民的权利,而且会形成公民将来对政府不信任。“钓鱼执法”事件是对政府加强监督的一种良好开端,执法部门应按照职权法定、程序正当、诚实守信的要求提升执法水平,真正做到依法行政,真正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让各部门摆脱利益羁绊 , 公正执法 , 从而规避“钓鱼执法”的再现。

3、规范行政处罚,斩断利益链条。行政执法的目的是社会管理而不是为获得利益,它不应成为政府创收的一种新模式。“钓鱼执法”中执法活动变成“钓钩”者的日常工作,变成一种谋生的途径,形成了“钓鱼执法”的利益链条。要斩断这个链条,首先,应减少执法机关的利益驱动,比如不能给执法部门指标的压力,就是说今年必须创收,罚款没收多

②周玥:《从“钓鱼执法”谈行政权力的制约》,法制与社会,2010年6月(上)

③王万华:《中国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

少。其次,要求政府执法要完全依据法律,在法律的严格规定下执行。同时需要改变长期以来的罚没款返还制度,建立健康的工作激励机制,行政执法行为不能有收益行为。只有从源头杜绝了执法利益来源才能有效的遏制“钓鱼执法”的产生。

论行政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关系

论行政合法性与行政合理性的关系 摘要:"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已成为现如今我们国家举国上下之文明共识,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里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在此笔者认为依法行政不仅要依“法”还要合“理”。“合理行政”应是当代依法行政原则的必有之意。全方位强化并倡导对政府行政行为的"行政合理性与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双重监督和法理性监控就显得万分必要且重要。 关键词:行政行为、合法性、合理性 正文: 一、行政行为的内涵? 在讨论行政合法性与行政合理性的关系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律行为的简称,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它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指一个行政行为对相对方在权利、义务上产生的具体影响,亦即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作出某种具体处理和决定。行政行为的内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难以逐项列举说明。根据各类行政行为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产生的影响及其引起的法律效果的不同 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的行为相比较,主要具有下述特征: 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为。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只要是在行政组织法或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内,即可自行决定和直接实施,而无需与行政相对方协商和征得相对方的同意。 2、所谓效力先定,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后,就事先假定其符合法律规定,在没有被国家有权机关宣布为违法无效之前,对行政机关本身和相对方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都具有拘束力,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必须遵守和服从。 3、行政行为虽然必须依法而行,必须有法律根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法律应该将行政行为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予以严密地规范,并不意味着行政机关只能机械地按照法律预先设计的具体路线、途径、方式行事,而不能有任何的自行选择、裁量,不能有任何自己的主动性参与其间。具有一定裁量性是行政行为的又一个特征,这是由它的权力因素的特点所决定的。行政行为主要是针对未来,其许可、批准、禁止、免除通常都涉及行政相对方未来的权利、义务,特别是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发布行政规范性文件,就未来的事项作出预见性规定,从而不能不具有更多的自由裁量因素。行政行为的自由裁量性与从属法律性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4、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实施的行为,故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保障。行政行为的强制性与单方意志性是紧密联系的。 5、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从而必须从属于法律。 二、合理性原则与合法性的内涵 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行政法治原则。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 行政合理性原则(thePrincipleofReasonableness)指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要做到合情、合理、恰当和适度。因为要求法律对所有的行政行为都予以具体的详细的规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样,行政机关就被赋予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其视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行为。但仅以行政合法性原则限制自由裁量权是不够的,必须以行政合理性原则限制。

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汇报

贵州省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在全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 作会议上的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是监督和规范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重要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手段。2004年《贵州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实施以来,我区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工作力度,凡规范性文件均按照规定及时向省政府报送备案,对下级行政机关认真履行审查监督职责,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规范性文件,有效地保证了法律法规在我区的正确贯彻执行,维护了法制统一。 一、主要做法和体会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制度和机制建设是关键。我区注重从制度机制建设入手,积极探索备案审查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努力提高备案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了行政层级监督职能。2008年制定了《毕节地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行署规范性文件制定规程》、《规范性文件备案格式》等文件,对规范性文件的规划、调研、起草、社会参与、论证、审查、备案等每个环节都作了明确规定,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日益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化。去年以来,行署向省政府共报备规范

性文件6件,审查下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340件,清理和撤销19件。 (一)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构建上下联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机制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作为政府层级监督的重要内容,是维护法制统一,防止部门利益形成的重要措施。行署对此非常重视,把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查和报送备案工作写进了《行署常务会议规则》,凡出台规范性文件,牵头起草部门要先送行署法制办进行审查,没有经过法制办前置审查且出具书面意见的,不上会研究。为确保备案审查制度落实到位,我们进一步理顺了各方面关系,加强了与有关方面的衔接与配合。一是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明确为行署法制办的一项工作职责,确定专人负责,细化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二是明确操作程序,理顺行署法制部门与相关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对规范性文件的启动、调研、草拟、征求意见、公众参与、讨论决定、公布实施、上报备案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相关部门的职责都进行了规范。三是注重对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追踪,对其社会效果及时掌握了解,适时改进。四是突出行署法制办在制发规范性文件中的作用,要求法制办全程参与行署重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各部门自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公布执行前必须经法制办审核把关。同时要求法制办牵头组织对行署及各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对废止、失效以及与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相适应的文件及时清理或修改。

从《政府论》中探析中国政府合法性基础的建设

从《政府论》中探析中国政府合法性基础的建设 洛克在《政府论》中阐述了他的政治法律思想,描述了政府的起源、形式和目的。着重论述了洛克对国家及政府的政治权力规则的探讨,规定了国家和政府的合法性的根据是保护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并对政治权力作出了种种限制。笔者正是从《政府论》在论述政府的产生和运行的合法性中认识到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性,并由此也探讨一下我国政府合法性的现状以及如何加强合法性建设。 标签:《政府论》;政府;合法性 一、对《政府论》蕴涵思想的简要概述 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人之一。《政府论》是洛克倾注多年心血的精心之作,是他对多年政治经验的理性思考和总结,为新政权提供了理论论证。他在书中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发扬了西方近代自由与宪政的传统,对美法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和西方政治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政府论》一书也因此被资产阶级奉为“圣经”。《政府论》共有两篇30章。其中,上篇11章,下篇19章。上篇主要是对“君权神授”的驳斥。洛克选择保皇派代表——菲尔麦作为对象,立足于菲尔麦的理论逻辑起点,即“亚当由于父亲的身份而享有王权”,分析父权不同于王权,继而层层假设,然后层层批驳,层层递进,对“君权神授”相关理论的论点、论据进行逐一批判;下篇作者立足于自然法学说,论述了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和目的,他从自然状态出发,主张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国家是基于契约建立起来的,立法权为最高权力,国家权力分立和人民有权反抗暴政等。在众多至今仍为人们所称赞和借鉴的政治思想中,笔者认为:洛克的《政府论》所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乃是政府合法性问题。 二、《政府论》中对政府合法性的论述 从一般意义上讲,合法性本身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符合法律,二是符合民意。而政府的合法性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政府形成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政府运行的合法性。 (一)政府合法性在《政府论》中的总体体现 洛克在《政府论》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政府合法性这一概念,但处处都在探讨政府的合法性。第一,关于政府形成的合法性。《政府论》下篇第八章中指出:“开始组织并实际组成任何社会的,不过是一些能够服从大多数而进行结合并组成这种社会的自由人的同意。这样,而且也只有这样,才会或才能创立世界上任何合法的政府。”这一论述说明了政府形成的合法性是基于民意的,政府是基于契约而组成的旨在实现公众福利的组织。第二,关于政府运行的合法性。《政府论》下篇第十一章中强调:“无论国家采取什么形式,统治者应该以正式公布的和被接受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来进行统治。”进而指出:国家权力应受以下限制:“(1)应该以正式公布的既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2)这些法律除了为人民谋福

会计信息失真引发对会计行为选择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思考

会计信息失真引发对会计行为选择合法性与 合理性的思考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问题正困扰着会计界的专家学者,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在会计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讨论,但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至今也未形成定论,更未见什么大成效。这让笔者忽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也许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问题并不在于会计行为本身,我们是否正在走入一个个误区。为此,笔者变换一个视角,从会计行为选择合法性与合理性方面进行探讨,试图给众人以启迪,从多方位去探询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行为思考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频发,社会各界在广泛关注的同时,普遍认定问题一定出在会计行为本身,于是,对会计行为中的相关因素采取逐一排查的方式,展开了地毯式的搜寻,但最终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真正的元凶并未找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在排查相关因素的时候,由于相关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完善或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干扰了我们的思维判断,让我们过早地认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一定就在其中,这样,各相关因素都成了怀疑的对象。其实它们未必就一定是真正的元凶。例如:在某一街区发现一具尸体,引起众人围观,办案人员赶到后,立即封锁现场,展开调查,他们首先是搞清楚是自杀还是他杀,如果认为是他杀,通常采取的就是在街区范围内查找有劣迹的人员,并对他们逐一排查,由于该街区内确有

与死者有关联的劣迹人员,办案人员的思维便顺理成章地被这些人所牵制,但这些人也未必就是真正的凶犯,因为他们将这些人审查了很久也未能掌握足够的证据,虽然推论有很多种,但如你是办案人员,你能就凭推论去定案吗?你能毫不怀疑地认定凶犯就在这些人之中吗?凶犯就不会是街区以外的某个与被害人有关的人吗? 会计行为是会计行为主体(群体与个体)采用一定的行为方式,开展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依存于会计行为目标,并受制于外部环境与内在因素。会计行为依据会计循环的过程可分为会计确认行为、会计计量行为、会计记录行为和会计报告行为等。这些行为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客观性。那就是这些行为都是严格地受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等客观主体制约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等虽然仍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即便是都完善了就一定能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绝迹吗?答案是否定的,只能是改善。 会计行为并不是新生事物,它几乎和我们人类的文明同样渊远。会计行为在历史的慢慢长河中已经过先辈们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充分的完善了,近年来的国内外会计失真现象频发,还将原因归结于会计行为本身的不完善,根本就是在鸡蛋里面挑骨头。笔者认为会计行为本身根本就不是关键的症结所在,而应该是会计行为选择的主观变异。 会计行为选择自始至终都存在着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矛盾。合法的会计行为未必一定都合理,而合理的会计行为也不一定就合法。例如:1、公司制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在弥补企

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件合法性审查标准

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件合法性审查标准 涉及案卷材料: 1、现场检查(勘验)笔录 2、调查询问通知书 3、立案报告表 4、先行登记保存批准书 5、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 6、先行登记保存告知书 7、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通知书 8、证据复制(提取)单 9、询问笔录 10、抽样取证物品清单 11、证据送交鉴定告知书 12、卷烟鉴别检验报告 13、检验损耗及留样数量清单 14、真品卷烟检验损耗及检验留样有关事项告知书 15、抽样取证物品处理通知书 16、涉案卷烟核价表 17、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一、基础标准部分 (一)主体合法 1 实施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的部门或组织应具有法定行政处罚主体资格。 2 实施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的行为符合法定职责权限。 3 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受委托执法的组织应当以委托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4 承办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件的人员应具备行政执法资。 5 被处罚对象应当主体适格,依法能够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法律责任。无特殊理由,应与实际履行处罚主体一致。 6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加盖办案单位印章。 (二)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1 被查处的违法行为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凿。 2 案件结论所认定的事实必须真实、具体、准确。 3 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和事实证据证明当事人的行为属于依法应当给予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的行为。

4 认定违法主体和违法行为的证据之间不存在矛盾、能相互印证,形成有效的证据链,并且支撑违法事实的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5 按照法定程序收集证据,不得伪造证据。 (三)适用法律正确 1 定性正确,以案件事实为依据,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判断标准。 2 作出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为《行政处罚法》、《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 3 引用法律条文准确,符合法律适用原则。 4 处理恰当,行政处罚种类与幅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5 有法定从轻、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情节的,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 (四)程序合法 1 办理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件,必须按照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等基本步骤和流程进行,不得违反法定程序或者顺序颠倒。 2 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取证。 3 先行登记保存按照行政强制法规定的流程和步骤实施。 4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履行告知义务并听取其陈

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 (1).

乡镇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 一、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乡镇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乡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依照本制度的规定进行合法性审查。 乡镇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为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并公布,涉及国土资源行政执法相对人权利和义务,在本系统或者本辖区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并能够反复适用的文件。 乡政府原文转发上级行政部门的文件,制定规范平田乡政府内部工作管理制度的文件,发布对具体业务工作进行检查部署的文件,不适用本制度。 三、规范性文件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且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的事项。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以及其他不得由规范性文件设定的事项。规范性文件的名称不得使用“法”、“条例”和“实施细则”。 四、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应当遵循合法合理、权责一致、诚实信用、高效快捷和协调配合的原则。

五、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由乡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乡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合法性审查的规范性文件不得发布。 六、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起草部门应当乡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范性文件的送审稿和起草说明; (二)制定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 (三)汇总的主要修改意见和修改意见的采纳情况; (四)其他相关材料。 规范性文件起草说明,应当包括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目的、制定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起草过程、对送审稿主要问题的协调情况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等。 七、乡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规范性文件送审稿进行合法性审查: (一)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二)是否属于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范围; (三)是否与本部门原有的规范性文件相协调、衔接; (四)是否含有不能设置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事项; (五)是否属于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且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的事项; (六)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经济增长、社会公正、民主法治与合法性基础(上)

经济增长、社会公正、民主法治与合法性 基础(上)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政府的合法性,一般指政府凭借非暴力手段使被统治者自觉或自愿地接受政府统治的能力。古往今来,任何政府的有效统治都离不开合法性的支持,不同的政府具有不同的合法性。当代世界各国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差异极大,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把合法性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另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则把合法性建立在经济或社会发展的“业绩”之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把合法性建立在“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则把自己的合法性建立在“人民主权学说”的基础上。 改革以前,中国政府的合法性建立在来自西方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源于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1978 年以来,中国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发生了重大转变。整个80 年代和90 年代前期,中国政府致力于建设自己的政绩合法性基础。进入90 年代后期,“政绩合法性困境”逐渐显露,于是中国政府又开始寻找新的合法性基础。目前,正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巩固自己的“政绩

合法性”基础;与此同时,加大反腐败、反贫困和建立社会保障工作的力度,试图通过维护或提高社会公正来巩固自己的合法性基础。目前,中国的领导人和知识精英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政府最终将把自己的合法性建立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之上,并且早在20 年前就已启动了意义深远的法治建设进程。世纪之交,中国进入了新一轮合法性基础调整与重建的时期。 本文考察了1978 年以来中国政府合法性基础的转变过程,并展望了其未来趋势。第一部分阐述70 年代末期中国政府合法性基础变化的根源;第二部分分析政绩合法性基础的建立及其面临的困境;第三部分讨论社会公正对政府合法性基础的意义以及建立社会公正的基本途径;第四部分回顾了20 年来中国政府在建设民主合法性基础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经济体制竞争与合法性基础的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世纪70 年代末期在中国开始的市场化改革,其原因不在中国内部,而在中国之外;其源头不在当代,而在500 年前。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体制竞争,已持续500 年之久的全球一体化进程。 经济体制合法性与政治体制合法性的关系

合法性分析

圆梦互助军团合法性 各位亲爱的家人们,新老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啊你这种微互动的方式,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有这样的一句话,相遇是缘,相知是福。圆梦互助军团可称为纯绿色的平台。它也是传递亲情、传递友情、传递爱的平台。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在这里首先感谢圆梦创业平台的创始人。他是一位有大爱之心和责任心的老军长李享先生。是他响应国家号召和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顺应中国现有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我们普通老百姓搭建的草根创业平台。在这里再次感谢那些。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了解我们圆梦互助平台的新朋友们,欢迎你们的到来。相信有你们的参与将给圆梦互助平台注入新鲜血液,让圆梦互助平台富有生机和活力。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会天长地久。 其实吧我担心的东西吧!也是新朋友们说所担心的。自从来到圆梦互助军团,把我所担心的经过我亲身体会都一一得到消除,打消了顾虑。当时我担心的事。这个军团是不是合法合情合理的?军长拿钱跑路了怎么办?会崩盘吧!我当时还以为是地下钱庄,象传销,国家是不是干预关停平台,是不是非法集资呢? 伤不伤人脉,找不到单怎么办?所有的问题在这里都化为了乌有。 在这段时间里,我着重领会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阚珂在今年3月10号两会上的讲话精神。现在我们就围绕他的讲话精神把我们大家所担心的。做一个全面深刻的分享。也就是说呀!我给大家说两句推心置腹的话。请刚来到咱们这个平台的朋友们,为了给自己一次机会,还朋友一份信任。静下心来,不要做什么贸然的决断,也不要有什么冲动。有这样一句话,冲动是魔鬼。 生活的阅历吧!还有磨练和沧桑啊!是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无论在什么时候。在挣钱的同时,也就是说,首先懂政策懂法知法。什么时候都要做个尊纪守法的合格公民,说实在的我加入圆梦互助平台的时候,也做了认真的了解和考察。 所以想让大家知道啊!圆梦互助平台合法合情合理,给大家一份安心放心动心的保障。 圆梦互助军团在我国法律一百零五条可以搞群众性的互利互助活动。这个用通俗的话来说就叫抱团取暖。抱团取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慈善活动,大家互相帮助。今天帮助你明天帮助我。我帮助你就有一个预期,我将来接受帮助,我有一个回报,这个不禁止你可以去做。朋友们人大法工委副主任的讲话,请认真用心的逐字逐句的去体会、去领悟,融会贯通用到实际中去。让所有的中国人真正能能理解抱团取暖的真实意义。他就是我们圆梦军团的真实写照。 许多人那一提到的高回报投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非法集资。实际上这是个误区,我们圆梦互助的模式啊,没有资金的贵重搜集,即资金池,这就不符合非法集资第一特点。必须要有资金搜集,所以银监会发文只能做风险提示,而不能对其定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啊,在电视上也经常看到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样的提示。 他更不是传销,咱们这个平台上线没有强制性的提取下线的资金。加入人员也都是自愿的,没有失去人身自由,财产没有受到任何侵害损失,所以啊也不属于传销的范畴。朋友们,亲人们。你的朋友把你邀到我们的平台。咱们人身没有受到任何限制吧!财产也没受到损失,传销条件是参加者要交纳高额的会费而组

合法性审查原则浅谈

合法性审查原则浅谈 王亦鹏 摘要: 合法性审查原则是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区别于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然而对于合法性审查原则还存在诸多可改善之处。应逐渐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合法性审查之中,同时对于前提性行政行为以及行政关系与民事关系混合的问题应予以重视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行政法经验应通过立法改革尽早建立我国的附属审查权制度与合并审查制度从而加强对于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同时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字合法性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并审查附属审查权 一、合法性审查概述 合法性审查原则是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有别于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根据这一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是有权对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可以说这是法院行使司法权的重要体现。在行政案件中如果说受案范围是法院行使司法权监督行政权的第一道门槛那么合法性审查就是司法权监督行政权的第二道门槛。①关于合法性审查原则我们可以从审查对象、合法性、审查依据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直接审查的对象是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法中一般将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分为具体的行政行为与抽象的行政行为。具体的行政行为系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 做出有关该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其特点是对象特定化、具体化,是对某一个具体的事件或者具体的人所做的处理,效力指向特定具体事件或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体行政行为往往是对已经存在的现象或情况做的处理,特别是具体行政行为对被管理者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抽象行政行为则相反,系指行政主体非针对特定人、事与物所做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行为。它包括有关政府组织和机构制定行政法规、制定行政规章、规定行政措施、做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中国行政法上的合法性原则,主要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约束。②如前所述人民法院在行使司法审查权只限于审查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对行政机关所制定的法规、规章及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也不能对行政主体的内部行为继续审查。虽然合法性审查的直接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但是这并不否定人民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间接的合法性审查。《行政复议法》与《立法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的间接审查。《行政复议法》第7条就对于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制度做出了相关的规定。《行政诉讼法》第53条对于参照规章审理行政案件的制度规定实际上确立了人民法院间接对规章进行审查的制度。 ①参见孔繁华:《行政诉讼基本原则新辨》,《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4期。 ②参见江必新:《论行政诉讼的审查对象》,《中国法学》1993年第4期。

行政处罚法制审核制度

荥阳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法制审核制度第一条为规范我局环保行政处罚行为,提高环保行政执法质量,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河南省行政机关执法条例实施办法》、《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政府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核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环保行政处罚法制审核,是指以荥阳市环境保护局为行政执法主体,按照一般程序实施的行政处罚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由局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法制科,对其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核,提出书面处理意见,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不得作出决定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 第三条局各执法科室、各执法单位按照局执法岗位职责界定,以荥阳市环境保护局为执法主体按照一般程序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调查终结之日,将案件材料和相关情况向局机关法制科提交。 依照简易程序实施的行政处罚,可不经法制科审核,应当由案件主办人负责审核,但在送达处罚决定书后,应按具体行政行为备案规定报法制科备案。 第四条法制科在收到行政处罚案件和相关材料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期限的,应当经法制科主管领导批准,可适当延长。

第五条法制科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本机关对该案是否具有管辖权; (二)违法行为是否超过追责时效; (三)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查清; (四)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材料是否齐全; (五)定性是否准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六)行政处罚是否适当,是否执行行政处罚裁量阶次制度。 (七)程序是否合法; (八)其他依法应当审核的事项。 第六条法制科审核行政处罚案件,以书面审核为主。必要时可以向当事人了解情况、听取陈述申辩,还可以会同办案人员深入调查取证。 第七条法制科对案件进行审核后,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书面意见或建议: (一)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的,提出同意的意见。 (二)对违法行为不能成立的,提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建议,或者建议办案科室、单位撤销案件。 (三)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建议补充调查,并将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分析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分析 摘要 合法性理论是政治学的关键性命题之一。把合法性等同于社会公众对政治系统的认同和忠诚的观念,代表当代社会对合法性概念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认识。合法性就是对治权的认可。合法性形成了治权的基础,是法治体制中开展政治活动的基础。合法性作为政治利益的表述,它标志着它所证明的政治体制是尽可能正义的。这意味着,政治权力要想持久并被人们自愿服从,就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政治稳定,必须克服目前已经萌芽并且有可能扩大的合法性危机。 关键词:合法性;合法性危机;政治稳定

目录 1 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3) 1.1 合法性的含义 (3) 1.2.1 意识形态 (3) 1.2.2结构和规则 (3) 1.2.3 治理绩效 (3) 1.2 政治合法性基础分析 (3) 2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危机分析 (4) 2.1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 (5) 2.2 腐败问题对党和政府形象的侵蚀 (5) 2.3 阶级和阶层的新分化 (5) 2.4 社会公正问题与贫富两极分化 (6) 2.5 意识形态和信仰危机 (6) 3 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基础的途径 (6) 3.1 大力推进民主宪政建设 (6) 3.2 树立共同的政治价值和理念原则....................................63.3 保持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7) 3.4 建设包容性的意识形态 (7) 3.5 构建合法性的评价体系................................................7参考文献 (8)

引言 合法性是一个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现代民主国家都高度重视自身合法性建设,把合法性作为建设的重要内容。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而合法性,则是政治的价值判断。“合法性形成了治权的基础,是法治体制中开展政治活动的基础。合法性作为政治利益的表述。它标志着它所证明的政治体制是尽可能正义的。”[1]这意味着,政治权力要想持久并被人们自愿服从,就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否则,政权就会出现危机。正如美国政治社会学家利普塞特所说:“任何一个民主国家的稳定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它的政治制度的合法性与有效性。”[2]当代中国的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客观审视其所潜伏的合法性危机,要充分借鉴现代西方政党政治的成功经验,探索合法性建设的途径。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45671203.html,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作者:路云 来源:《理论观察》2013年第02期 [摘要]在我国,探讨政治合法性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以及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这个背景下,研究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可以打破当代政治体制改革的瓶颈,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政治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2 — 0013 — 02 一、政治合法性的含义及其理论渊源 政治合法性的含义 洛克曾说过:“政治正当性来自被管治者的同意”;美国政治社会学家西缪·马丁·李普赛特指出:“正当性也涉及到一个政治体系有多少能力去制造和维持一种认同现存政治机制是对该社会最适合和适当的信念。”①虽然,古今中外的政治哲学家们并未给政治合法性下一个统一 严格的定义,但是他们对于政治合法都形成一个最基本的共识,即政府的统治必须基于民意以及公义的基础之上。 在道德哲学中,“ 正当性”经常被正面的解读为一种由人民授予其管治者、相关机构、职位及行为的规范性地位,其基础是人民同意现政府组成的合法性以及统治手段的正当性。在政 治科学当中,合法性又可被称为正当性、正统性,它是人民对法律或者政权作为一种的权威的认可。简单而言,就是政府所实施的统治在多大程度上是符合公民所认为的“正义”的。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要想实现有效的统治都离不开自身统治合法性理论的支持,因此,研究政治合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治合法性的理论渊源 在现代以前,为政权提供各种统治基础的意识形态一般可以归结为各种形式 “天命论”和“君权神授”论。中国古籍《左传》中记载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②这里的“祀”即祭祀天神,“戎”即武力或军队。掌握有组织的暴力,抵御外来侵略,维持国内治安,是政权得以存在的现实保障;而祭天拜祖,神道设教,则为政权提供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正当性基础。这充分说明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政治的合法性对于国家统治的重要性。 西方在中世纪更加是以“君权神授”论当做自身统治合法性的基础。不过,正如中国的“天命论”一样,“君权神授”也为不同的解释和利用留下了空间。它不仅为各种教派争夺权力提供

钓鱼执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视

“钓鱼执法”的合法性审视与法律规制 姓名:张鸿勋学号:1120113380 班级23111101 摘要:钓鱼执法来源于诱惑侦查,由于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是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下,才从事违法活动,所以其运用应该非常谨慎、认真。但是在国内的钓鱼执法案例中,出现了钓鱼执法手段滥用的现象,严重违背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求,对行政主体的公信力和社会道德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必须通过完善行政程序立法,斩断执法经济利益链条加以解决。 关键词:钓鱼执法执法经济公信力依法行政 一、“钓鱼执法”的法律属性: “钓鱼执法”,英美叫执法圈套(entrapment),这是英美法系的专门概念,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为了实现对案件的办理,行政人员及协助执法的有关人员,以实施某种行为有利可图为诱饵,暗示或者诱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待违法行为实施之时或者结果出现之后,从而对违法者实施行政处罚的一种行政执法行为。它和正当防卫等一样,都是当事人无罪免责的理由。从法理上分析,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之下,才从事了违法活动,国家当然不应该惩罚这种行为。这种行为如果运用不当将致人犯罪,诱发严重社会问题。 二、上海交通“钓鱼执法”案例: 2009 年 10 月 14 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男子孙中界驾车途经某建筑公司时,看到一年轻人站在路中央拦车,便顺道开车将其送到 1.5 公里外的目的地,结果却被城市交通执法大队认定为载客黑车,遭扣车与罚款 1 万元。原来那名路人是执法大队的“钩子”,专门诱人入瓮的。为证明自己的清白,孙中界自断手指。而起始浦东新区政府称“原南汇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一中队当场查获的孙中界涉嫌非法营运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取证手段并无不当,不存在所谓的'倒钩'执法问题。”10月底事件发展发生转机:浦东新区政府认定交通执法大队使用不正当执法手段,已经责成有关部门依法终结该案的执法程序,对当事人做好善后工作。 在这起钓鱼执法案例当中,揭示出了一系列的行政执法困惑,一方面,黑车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出租车行业的正常运营;另一方面,执法手段单一匮乏又难以遏制黑车的猖獗之势,加上执法经济的利益诱惑与指标化考核方式促成了这种特殊的执法套路。促成一种“公私兼济”的行政执法模式已然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 三、“钓鱼执法”的行政合法性分析: 1、“钓鱼执法”违反了行政合法性原则。依法行政是行政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行政法治的追求目标。依法行政要求政府执法必须依据明确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擅自超越法律

讲话稿:在“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和省政府法制办关于“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试点工作部署,今年我们在全省选择一个设区市、两个省级机关和两个县级市作为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其中海门市是国务院法制办的试点单位。刚才,试点单位介绍了情况、交流了经验,听后很受启发。应该说,各单位对这次试点工作高度重视,推进比较扎实,取得成效也十分明显。下面,我就试点工作基本情况及成效、目前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全面推动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设想等讲几点意见 一、积极探索实践,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部署。国务院法制办按照中央深改组的要求,于去年底专门在云南召开会议,部署开展试点工作。

省办借此契机,同步开展了省内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方案部署,利用10个月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了相应的试点任务,呈现出四个方面的工作特点:一是高度重视、准备充分。省办试点方案下发后,各试点单位都向政府或部门领导进行了汇报,相关领导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省财政厅、省海洋渔业局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试点方案,扬州市由市政府办公室出台试点意见,海门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成员涵盖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的推进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宜兴市分管市长对试点工作进行了专门批示。各单位认真研究相关文件规定,特别是对一些新精神新要求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了细化的实施方案,有的还学习借鉴了外省的做法,这些扎实的准备工作为试点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着眼问题、注重实效。按照国务院法制办试点方案的部署,这次试点主要在“界定审查范围”、“明确审查标准”、“规范审查流程”、“创新审查方式”以及“强化审查力量”等五个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机制。各试点单位紧紧抓住试点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逐项破解难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扬州市带着问题找答案,专

合法性理论

合法性理论 the theory of legality 合法性的含义: 人们对于统治地位的确认和服从。 一、哈贝马斯关于合法性的观点 主要观点: (1)对于政治制度的正确性以及合理性要借助哲学、宗教、伦理学作出论证。需要论证的内容包括:国家机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治活动方式(如选举);政治决策;政治领导人的素质。 (2)合法性的根本标准:政治领域是否反映了社会共同性标准。 (3)政治合法性危机(信任危机):危机的产生即失去了群众对政治的忠诚与信任而如何重获合法性,关键在于建立社会国家,实行福利制度,缓和社会冲突,获得人们对政治权威的信任。 (4)卡尔马克思曾对资本主义政权的合法性进行过批判,哈贝马斯不同于马克思,是对后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认为先进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主要存在于社会、政治、文化领域,并且,对政治制度无信心,即政权的信任危机是最重要的问题。政权的信任危机主要表现是:人们对政治生活冷漠,对政治人物的不崇敬等。因此,解决现今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方式也不再是马克思所 (5)政权信任危机/合法性危机产生的原因(民众失去对于权威的信心之原因): A.国家进行过度干预,造成民众对政治生活不满。 B.公民认为自己在政治、文化各方面愿望普遍没有得到满足。 C.行政当权者无能力履行预定计划,也会导致公众的不满。 D.社会文化系统产生对政治的不信任的因素。(社会文化系统若产生对于政权不信任的元素,将会导致民众更大的不满,引发政权信任危机的进一步爆发) (6)如何解决政权合法性危机/信任危机: A.政府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B.要遵守与群众的约定,使得公民相信政治家; C.注重公民的私人领域; D.尽量保证民众合法要求的满足。 二、让·马克·夸克的观点 主要观点 1、合法性与统治权利之间的关系 (1)统治权则是许多人都想获得的东西,是处于一种竞争状态之下的,通过竞争获得统治权的人就相当于获得“产权证”,可以十分安全地行使这种权利,即是有了合法性。 (2)公民是决定统治权归属的主体 (3)统治权与被统治权的关系 如果是统治与屈从的关系,即不存在合法性,会引发各种问题;

科学合理性

《科学合理性》简评 王善博教授所著的《科学合理性》一书最近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该著是胡新和教授主编的《科学哲学基本问题丛书》中的一部,探讨了西方科学哲学中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科学的合理性问题,着重从问题来源﹑观念演进﹑理论建构以及研究论题等方面对科学合理性展开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事某物是合理的,也就是具有合理性,不管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无法舍弃“合理性”这一概念。那么,“合理性”是什么?科学的合理性又是什么?是“合乎理性”、“有条理的”、“合乎逻辑的”,抑或是其他?《科学合理性》一书将提供给我们理解这些问题答案的另外一种视野。 亚里士多德说过,“对人而言,合乎理智的生活乃是最佳的和最合乎本性的生活方式,因为理智同别的一切比较起来合乎人性。”马克斯·韦伯提出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如霍克海默所说,工具合理性“本质上关心的是手段和目的、关心为现实那些多少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或显然自明的目的的手段的适用性,但它却很少关心目的本身是否合理的问题。 传统的理性观念,适于作为符合的真理、与作为对本质的发现的认识、与作为对原则的服从的道德这样一些观念结合在一起的。这种传统理性概念认为合理也就是有条理,就是拥有事先制定的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的成功标准。 引进了“理性”自身在历史中变化这一思想的黑格尔,曾经讨论过两个合理性的概念。其含义之一是“所谓合理的就是由一既定时间内‘精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水平来衡量的”,另一种合理性的极限概念指的是“一种注定为恒定不变的东西,是其自身不能超越的‘精神’的最终自我意识”。罗蒂把区分“合理性”的两种意义作为出发点,第一种意义上的合力也就是有条理,就是事先制定的成功标准,这样具有合理性就是能够事先制定标准,那么把自然科学作为合理的典范是有道理的,但在这种意义上,人文科学就没有办法成为合理活动;合理性的另一种意义指的是某种“清醒的”“合情理的”东西而不是“有条理的”的东西。 科学本质的理解和追求正是合理性。著名英国哲学家乔纳森科恩曾在《理性的对话》一书中写到:“把整个分析哲学统一起来的是,它全神贯注于合理性的理性讨论。”合理性可以指事物的“合乎必然性”或“合乎规律性”,也可指人类对“合理性”的理解和把握,亦可知“具备理性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标准,某个对象是否合理也就是说评价原则及其评价标准是否合理,亦即它们是否具有现实必然性”。同时,对合理性的研究也是随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对合理性的本质形成更好的理解的途径――我们知道的唯一途径――是按照同样的方式对合理性形成一些更好的哲学观念。”科学合理性是合理性在科学之中的集中体现。对于科学合理性本身问题和各种问题的哲学反思,构成了科学哲学的一条主线。正如本书导言中所说,科学合理性是西方科学哲学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它构成了人类的科学和社会的理论基础,涉猎到“科学是如何可能的”、“科学进步何以可能”、“科学是否是理性的”等问题。许多哲学家往往在许多其他问题的论述之中贯穿着对合理性问题的理解,他们无法完全脱离或避开合理性去谈论其他的哲学问题。合理性为科学哲学家所聚焦,科学哲学中诸如科学划界、科学发现、科学发展模式等重大问题,其实质都在于探索科学的合理性。

1论行政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2

论行政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 姓名:刘艳学号:1140202043 年级专业:11法学 摘要: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此乃是人类行政法制进化的一个标志,是世界各国行政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最终发展成为现在的行政法合法性原则和和理性原则并列的局面。.行政合理性原则是与行政合法性原则相并列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且也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补充。它要求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同时要合理。违反合法性原则将导致行政违法,违反合理性原则便将导致行政不当。 关键词: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主体;依法行政;自由裁量权;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设定,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能与法律相抵触。合法行政是首要原则,其他原则都可以被理解这一原则的扩展与延伸,对于行政合法性原则从行政职权的产生、运作和监督的角度作了五项归纳似乎更为合于逻辑,其基本内容为:(一)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由法设定与依法授予。一切行政行为以行政职权为基础,无职权便无行政。然而行政职权必须合法产生,行政主体的职权或由法律、法规设定或由有关机关依法授予。 (二)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违法无效。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必须合法,它既应符合行政法律条文,更应符合法的精神,违法行为的无效,无论是从实体上,还是从程序上都是如此。 (三)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依照和遵守行政法律规范。行政主体既要"依法行政"又要"守法行政",亦既要依法管理行政相对人,又要主体本身遵守法律、法规、行政主体既是实施法律的主体,又是遵守法律的主体,不得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四)行政主体对行政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行为不仅应确认该行为无效,同时还应追究行为责任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 (五)行政主体的一切行政行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必须接受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行政法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发展,行政法上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将会愈来愈得到充实。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人之常情。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基于行政职权中的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和扩大而产生的。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明示或默示的范围内自行决定的处置权,即对其行为的方式、范围、种类、幅度等方面的选择权。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主要是: (一)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判断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一些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对这一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所谓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行使除了有法律依据这一前提外,行政主体还必须选择对人民侵害最小的方式进行。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妥当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所实施的行政行为手段与目的之间要符合比例。在判断行政机关所采取的手段是否能够成立时,首先必须找到行政机关期望通过该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去一一衡量这些手段中哪些是能够达到目的的手段,哪些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能够达到目的地手段即被认为是符合比例的,而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不符合比例的。 第二,最小损失原则。所谓最小损失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如果可以选择,必须选择给相对人造成最小损失的手段,而采取了给当事人造成更大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