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行政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
- 格式:pptx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16
论行政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姓名:刘艳学号:1140202043 年级专业:11法学摘要: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此乃是人类行政法制进化的一个标志,是世界各国行政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
最终发展成为现在的行政法合法性原则和和理性原则并列的局面。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与行政合法性原则相并列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且也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补充。
它要求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同时要合理。
违反合法性原则将导致行政违法,违反合理性原则便将导致行政不当。
关键词: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主体;依法行政;自由裁量权;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设定,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合法行政是首要原则,其他原则都可以被理解这一原则的扩展与延伸,对于行政合法性原则从行政职权的产生、运作和监督的角度作了五项归纳似乎更为合于逻辑,其基本内容为:(一)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由法设定与依法授予。
一切行政行为以行政职权为基础,无职权便无行政。
然而行政职权必须合法产生,行政主体的职权或由法律、法规设定或由有关机关依法授予。
(二)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违法无效。
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必须合法,它既应符合行政法律条文,更应符合法的精神,违法行为的无效,无论是从实体上,还是从程序上都是如此。
(三)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依照和遵守行政法律规范。
行政主体既要"依法行政"又要"守法行政",亦既要依法管理行政相对人,又要主体本身遵守法律、法规、行政主体既是实施法律的主体,又是遵守法律的主体,不得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四)行政主体对行政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行为不仅应确认该行为无效,同时还应追究行为责任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
(五)行政主体的一切行政行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必须接受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行政法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发展,行政法上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将会愈来愈得到充实。
基本原则的作用主要是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指导行政法的统一适用和解释,弥补法制漏洞。
行政法基本原则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国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二是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
这里将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以下几个: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权责统一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我国合法行政原则在结构上包括对现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权活动两个方面:1.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
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禁止行政机关违反现行有效的立法性规定。
第一,行政机关的任何规定和决定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行政机关不得作出不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和决定。
行政机关的规定和决定违法,就不能取得法律效力。
第二,行政机关有义务积极执行和实施现行有效法律规定的行政义务。
行政机关不积极履行法定作为义务,将构成不作为违法。
2.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活动。
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在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关系上:第一,行政机关采取行政措施必须有立法性规定的明确授权;第二,没有立法性规定的授权,行政机关不得采取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措施。
行政机关不遵守这一不作为义务,将构成行政违法。
二、合理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动。
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决定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
合理行政原则包括三个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
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
2.考虑相关因素原则。
作出行政决定和进行行政裁量,只能考虑符合立法授权目的的各种因素,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3.比例原则。
行政法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政法的概述一、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1、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2、公民权利(这里泛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是指国家通过宪法、法律确认的,由相应的义务所保证的公民的资格、利益、自由和权能。
3、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1)一切国家权力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公民权利,权力是权利的一种特殊形式。
(2)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源于公民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一种特殊的转化形式。
而行政权一旦形成,便与公民权利结成一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
(3)在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形成的关系中,一方权利(权力)的实现,要求另一方履行相应的义务。
每一方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在总体上应是平衡的。
一方重权利(权力)、轻义务,另一方重义务、轻权利,势必破坏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应有的平衡。
二、行政法的概念1、行政法上的行政是公共行政。
2、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3、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三、行政法的渊源1、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按照制定主体、效力层次、制定程序的差别,可分为下述几种形式:(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相关概念: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所有立法的依据。
2、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定性文件。
3、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或者国务院审批,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施行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重点行政法原则:一、合法性:1、法律优先:(1)在行政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它表现为行政机关不得采取与法律相违背的行政措施和行为(2)在行政机关制定抽象性文件的过程中,它表现为行政机关不得制定与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法律保留二、合理性:适当性、必要性、法益相称性三、信赖保护:1.负担行政行为的撤销。
2.授益行政行为的撤销。
相对人因行政机关先前行为产生信赖基础;相对人基于该信赖基础安排生活/处置财产(具信赖表现);相对人信赖是值得保护的信赖(相对人诚实且无过错)。
四、正当程序:听取陈述、申辩渊源:▪行政法规:国务院为执行法律规定、行使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或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常委会的授权指定的各类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立法法》第56条),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民用航空器航运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依照法定权限,在不同上位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立法法》第64条):▪(1)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2)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3)除《立法法》第8条的规定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行政法规的,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先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废止。
▪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事项限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宪法》第90条,《立法法》第71条)▪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事项限于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以及处理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论述题】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特有的,贯穿在行政法关系之中,并指导行政法制定和实施以及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本准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公正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效率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
其中的核心是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主要内容包括:1.行政主体设立必须合法。
2.行政职权拥有应当合法。
3.行政行为实体合法。
4.行政行为程序合法。
5行.政行为形式合法。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行使,特别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客观、适度,符合公平正义等理性。
具体内容包括: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立法目的,应与法律追求的价值取向和国家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相一致。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3.行政行为的内容和程序应当合乎理性。
2、行政合理性原则(一)含义:行政合理化原则是指行政权的行使,特别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客观、适度,符合公平正义等理性。
(二)存在基础:1.法律不可能规范全部行政活动。
2.法律对行政活动的规范,应留出一定的余地,以便使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三)具体内容: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立法目的,应与法律追求的价值取向和国家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相一致。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3.行政行为的内容和程序应当合乎理性。
3、论述行政授权及行政委托二者区别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通过法定方式授予除行政机关外的组织的法律行为,被授权方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并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委托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职责范围内依法将其行政职权或行政事项,委托给有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来行使的法律行为,受委托方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管理行为和行使职权,并由委托机关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法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是国家通过一定的组织为实现国家职能而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行政法:是有关行政主体、职权、行为及程序、违法及责任和救济关系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答)为什么说行政权力比其他国家权力更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答:1.行政职能比其他国家职能范围更广泛,与人民群众关系更密切;(1分)2.行政权的作用比其他国家权力更直接、更主动;(1分)3.现代行政权的膨胀和扩张使得权力极易被滥用;(1分)4.行政权的实施程序没有立法、司法程序严格、公开和规范。
(2分)第二节行政法关系第三节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简答)行政法的基本作用有哪些?答:1.维护社会秩序和行政权力运行秩序。
(2分)2.保障公益和私益的实现。
(1分)3.为行政主体提供行动指南。
(1分)4.预防和解决行政纷争。
(1分)第四节行政法学的发展及其学科体系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第二节行政合法性原则法律保留:是指只有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某种行政行为。
法律优位:是指正式的法律渊源要优于从属的法律渊源,也就是法律比所有的从属立法的效力都高。
(简答)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合法行政。
(1分)2.合理行政。
(1分)3.程序正当。
(1分)4.高效便民。
5.诚实守信。
(1分)6.权责统一。
(1分)(论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和具体内容答: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1分)合法性原则的具体内容:1.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其法定的权限内行使职权,任何没有法律根据的职权都是不应存在的。
(3分)2.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不得违法。
依据法律行使职权是合法性原则为行政主体设定的一项义务或职责。
(3分)3.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
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授权或行政委托都必须有法律依据,按法定程序进行,不得违反法律要旨。
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的两大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设定,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具体内容包括:行政职权基于法律的授予而存在,行政职权依法律行使,行政授权、行政委托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
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决定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即合理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
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行政目的;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理性在现实生活中,行政合法性原则贯彻得非常不好。
如有的行政机关没有职权的情况下,却要行使所谓行政权力。
如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样的案件:一城管大队执法人员拦截大货车,要求罚款。
罚款的理由为,该车拉散装建筑废弃铁丝,没有罩蓬布。
违法嫌疑人进行申辩,执法人员不但不听申辩,并强行扣了大货车司机的机动车驾驶证。
不交罚款,就不发还机动车驾驶证。
很显然城管大队无权扣机动车驾驶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嫖娼最高被处罚5000元。
然而在现实中,被处罚多少数额的都有,大多数被处罚10000元,7000元、6000元情况不等。
往往这种处罚是以公安派出所名义进行作出的,并且罚款不出具任何收据占了不小的比例。
事后当事人想起诉到法院,却连个收条也拿不出来。
嫖娼,不但违法,而且影响家庭,影响工作,影响一个人的仕途升迁。
所以某些公安干警抓住违法嫌疑人的这一心理弱点,不仅仅是罚款,简直是有“敲诈”嫌疑,使用精神逼迫的手段迫使违法嫌疑人主动交纳高额罚款。
象这样执法,不但执法主体不正确,即公安派出所无权行使象这样的大额罚款,而且罚款数额过高,直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
另外行政行为程序不合法。
最基本应给违法嫌疑人出具一张收据,告知违法嫌疑人违反了什么法律,有哪些行政救济手段。
所以行政合法性原则在现实生活中贯彻得不够顺利。
行政合理性在现实生活中贯彻得也非常不利。
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双方发生欧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之规定可以实施拘留。
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合法性的原则案例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合法性的原则案例1、引言行政法是一门研究行政行为和行政组织的法律学科,其核心是行政原则。
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中两个重要的原则,它们在行政行为和行政组织的运作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个原则及其相关案例。
2、行政合理性原则2.1 定义和背景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制定行政行为时,必须依据事实和理由进行合理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行政行为具有合理性和常识性。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保证行政行为合理有效的基础。
2.2 案例分析2.2.1 健康证发放案在某市,一家餐厅申请办理健康证,但行政机关拒绝发放该证书,并未提供明确的理由。
餐厅向行政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行政机关重新考虑该申请。
法院判决行政机关的行为违反了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其重新审视该申请并给出合理的理由。
2.2.2 塑料袋禁令案某市制定了禁止超市和商场提供免费塑料袋的规定,引发了广泛争议。
一些商家认为该规定违反了行政合理性原则,因为没有提供充足的替代方案,并未综合考虑社会和经济影响。
最终,行政法院判决该规定违反了行政合理性原则,并要求重新考虑该规定。
3、行政合法性原则3.1 定义和背景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合法、合规、合法律程序。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保证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公正性的基础。
3.2 案例分析3.2.1 招标程序违规案部门在进行招标采购时,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违反了相关法律和规定。
相关投标人向行政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该招标结果并重新进行程序。
法院认定部门的行为违反了行政合法性原则,并判决撤销招标结果。
3.2.2 行政处罚无合法依据案某市对一家企业进行行政处罚,但处罚决定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企业认为该处罚违反了行政合法性原则,向行政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的处罚决定无合法依据,要求重新审议行政处罚。
4、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机关在制定行政行为时,必须依据事实和理由进行合理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行政行为具有合理性和常识性。
第3节行政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行政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们对行政法的运行和实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行政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的内涵、作用以及具体体现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行政法的合法性原则合法性是行政法体现法治原则的具体要求,它是指行政法的内容、形式、程序等应当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
行政法的合法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制原则:行政法必须遵守立法程序,即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等必须依照法律程序进行,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
2.程序正义原则:行政法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守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能违背诉讼方正义的要求。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策或行政处罚等行为时,必须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听取其意见,保障其合法权益。
3.合宪性原则:行政法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不得违反宪法的权利保障,不得违背宪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内容、形式、程序等应当符合宪法的精神和要求。
合理性是行政法体现公正原则的具体要求,它是指行政法的内容、程序等应当公正、适当、合理。
合理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平合理原则:行政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考虑公共利益和私人权益的平衡,不能偏袒一方,要保证各方权益得到公平合理的保护。
行政机关在行政决策时应当充分权衡各种利益,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2.适度原则:行政法的行政措施应当适度,不能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
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行政措施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违法行为进行合理的制裁或监督,不能过度干涉市场经济和公民个人的权利。
3.制度正义原则:行政法的制度安排应当公正、科学、合理。
行政法的规则和程序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实现行政效率和公共利益最大化。
行政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对行政法的运行和实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合法性原则保证了行政法的合法性和法治性,使行政法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和可信度。
合理性原则保证了行政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使行政法具有公平、适度、合理的特点。
行政合法性与合理性行政合法性与合理性时间:2012-02-14 03:18来源:低调作者:快乐为天点击:11 434次一、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合法性原则为前提,违反任何一条均是不被许可的。
二、只有在行政合法的存在和成立的条件下,行政合理性原则才会被允许施行。
三、行政合法性原则是多面手,行政合理性原则是单面手。
合法性原则可用于羁束政府行为,也可用于自由裁量。
而合理性原则只能“生存”在合法的自由裁量权的“树荫”下。
四、行政合法性原则既适用于行政管理,又适用于行政诉讼。
而行政合理性原则不适用于行政诉讼。
五、违反行政合法性原则构成行政违法,违反行政合理性原则构成行政不当。
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合称为行政瑕疵。
总之,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规范行政活动的基本准则。
但是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根本,是法律确定的原则;合理性原则是延伸,是适用法律演化的原则。
它们都是行政法公认的基本原则。
行政合理与行政合法行政合理性原则是与行政合法性原则相并列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且也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补充。
它要求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同时要合理。
违反合法性原则将导致行政违法,违反合理性原则便将导致行政不当。
行政合理性原则与行政合法性原则同属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但适用范围上略有区别。
行政合理性原则在适用范围上的特殊性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行政合理性原则只适用行政自由裁量权范围以内的行为,不适用羁束行为;第二,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的原则,而不是行政诉讼法的原则。
因而它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是适用的,但不适用司法机关所主持的行政诉讼活动。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第一,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行政目的;第二,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第三,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行政合理1、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涵义: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