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神经阻滞的顺应征1.创伤.手术后的急性痛2.各类精神病理性痛苦悲伤,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庞杂区域痛苦悲伤分解征.幻肢痛等.3.慢性退行性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凸起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4.各类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疼.丛集性头疼.枕神经痛等.5.各类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症.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6.癌性痛苦悲伤.7.非痛苦悲伤性疾病.如面神经麻木.面肌痉挛.颞关节杂乱分解征.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固执性呃转.自立神经杂乱症等.▲神经阻滞的禁忌征1.未明白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饰病情.2.不合作患者.3.局部或全身沾染.4.有出血偏向者.6.局麻药过敏者.▲头面部神经阻滞☞眶上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眶上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痛者.2.眶上神经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上眼睑水肿:眶上神经阻滞后可消失,不需特别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眶下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眶下神经散布区痛苦悲伤.【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面部肿胀:打针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消失面部肿胀,打针曲安奈德5-10ml/0.5-1ml可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上颌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三叉神经第Ⅱ支痛.2.上颌神经散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3.上颌神经散布区毁伤性痛苦悲伤.【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1.局部痛苦悲伤:打针神经毁损药后可消失一过性痛苦悲伤加剧,一般不特别处理,轻微者冷敷可减轻或解除痛苦悲伤.2.局部血肿:常由供给翼腭窝处的血管出血造成,轻微者冷敷可减轻或清除血肿.☞下颌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散布区域痛苦悲伤.2.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散布区域癌痛,外伤.放疗后痛苦悲伤.3.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散布区域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局部血肿:脸颊部软组织出血,一般不需特别处理,轻微者间断冷敷可减轻痛苦悲伤或清除血肿.神经毁伤:穿刺时轻微毁伤神经可消失中断数周的痛苦悲伤.☞颏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三叉神经痛.颌神经痛.2.颌神经散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1.局部肌肉萎缩:神经毁损药剂量不宜过大,防止局部肌肉萎缩.2.神经毁伤:穿刺过深,针尖刺入颏管易致神经毁伤.☞半月神经节阻滞术【顺应征】1.各支三叉神经痛.2.三叉神经区域癌性痛苦悲伤.外伤或放疗后痛苦悲伤.3.三叉神经散布区域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1.角膜溃疡.掉明:是半月神经节阻滞最轻微的并发症,消失角膜感到减退.角膜溃疡,甚至掉明.2.颅内出血:进针过深或重复穿刺可毁伤脑膜中动脉,导致颅内出血或血肿.3.穿刺部位肿胀:打针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消失穿刺部位肿胀,可间断冷敷减轻肿胀.4.头晕.恶心:进针过深针尖刺破硬脑膜或脑膜袖,导致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隙可造成头晕.恶心,有时表示为延迟性头晕.5.其他脑神经功效受损:患者消失视物隐约.复视及咽部不适.☞面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面神经痉挛.2.面神经炎.【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1.局部肿胀痛苦悲伤:打针无水乙醇后可消失打针部位肿胀或局部痛苦悲伤,一般不需特别处理.2.面神经麻木:治疗面神经痉挛药物剂量过大或浓渡过高,可致面神经麻木,表示患侧眉下垂.吵嘴下垂,眼睑不克不及闭合,流泪.流涎等,可中断数月至数年.☞枕大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颈源性头痛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枕后痛苦悲伤.2.枕大神经散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3.第1.2颈椎骨转移瘤引起的头痛.【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局麻药中毒:药物误入枕动脉可致局麻药中毒.ஐ㇏▲颈肩上肢的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固执性呃逆.2.反射性膈肌痉挛.【禁忌征】1.呼吸功效不全或有轻微肺部疾病者.2.严禁双侧同时阻滞.3.局部剖解不清或气管显著移位.受压者.【并发征】1.气胸.血气胸:穿刺点偏低.进针过深可刺破肋膜顶或肺尖导致气胸,刺破血管可致血气胸.2.局麻药中毒:注药前未细心回抽,致药液误入血管所致.3.Horner分解征:穿刺过深或药物剂量过大,可阻滞颈交感神经节,消失Horner分解征.4.声嘶:穿刺过深或药物剂量过大,阻滞喉返神经可致声嘶.☞颈椎椎间孔(椎旁)神经根阻滞术【顺应征】1.第2颈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痛苦悲伤.2.第4-7颈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颈部根性神经痛等.3.颈部外伤后神经痛,颈.上胸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可在影像导引下定位或神经刺激器准肯定位,用局麻药物复合抗炎镇痛进行神经根阻滞,治疗响应神经安排区的非癌性根性痛或癌性痛苦悲伤.【禁忌征】1.颈部畸形.2.颈部伟大肿物.3.气管受压.移位.4.禁忌双侧同时阻滞.【并发征】1.局麻药中毒:颈部血运丰硕,局麻药接收快,药物误入血管或用量大均可致局麻药中毒.2.喉返神经阻滞或Horner分解征:进针过深.偏内侧,或药物剂量过大,易造成喉返神经阻滞麻木,消失声嘶.掉音或呼吸艰苦.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可消失Horner分解征.3.膈神经麻木:膈神经重要由C4神经构成,同时也接收C3 和C5脊神经部分纤维,进行颈椎间孔神经阻滞时,常可累计膈神经,患者消失呼吸艰苦.胸闷,甚至轻度发绀,双侧阻滞症状更显著.应实时给氧.帮助呼吸,加强肋间肌运动,保持足够通气量.4.全脊髓麻醉:穿刺时过深,进针偏向与椎间孔平行,针尖刺入蛛网膜下隙或硬脊膜外腔,注药后可致全脊髓麻木.5.局部出血或血肿:颈部血管丰硕,穿刺时操纵粗暴,毁伤血管可致出血.血肿形成,可榨取颈动脉.静脉及气管等组织.☞颈浅丛神经阻滞术【顺应征】落枕.枕后神经痛.耳大神经痛.颈皮神经痛及锁骨上神经痛等.【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局麻药中毒:局麻药误入颈外静脉可致局麻药中毒.☞肩胛上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颈肩部及肩胛部痛苦悲伤的治疗,如颈椎病.肩周炎.肩峰下滑囊炎.软组织毁伤引起的肩胛区痛苦悲伤.2.肩关节疾病的手段治疗,如肩关节脱臼手段复位.3.打针神经毁损药治疗肩部癌性痛.【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3.轻微肺气肿患者.1.气胸:穿刺过深,针尖刺破肋膜顶或肺尖可致气胸.2.神经毁伤:操纵进程中为查找异感重复穿刺,可致神经毁伤.☞臂丛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外伤.骨折.肿瘤等引起上肢痛苦悲伤,如肩臂软组织痛.肩周炎.上肢血管性疾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2.中枢性或末梢性上肢痛苦悲伤的辨别诊断.【禁忌征】1.穿刺部位畸形.沾染或肿瘤.2.肺气肿或呼吸功效不全者.3.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1.Horner分解征:臂丛神经阻滞并发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时可消失Horner分解征,多不需处理.2.喉返神经阻滞:多因药物剂量大引起,表示声音嘶哑.掉音.3.膈神经阻滞:一旦产生应实时给氧.帮助呼吸.4.全脊髓麻醉:进针偏向垂直于椎体,或进针过深,可能是药物误入蛛网膜下隙,致全脊髓麻醉.5.局麻药中毒:因为进针偏向垂直于椎体,或进针过深,药物误入椎动脉可致局麻药中毒.☞尺神经阻滞术尺神经安排区域内的痛苦悲伤.【禁忌征】1.骨关节肿瘤.畸形.骨折.血肿及沾染等.2.穿刺部位剖解平常.【并发征】1.尺神经毁伤:穿刺动作粗暴,或为查找异感重复穿刺,或将药液注入神经鞘内,可毁伤尺神经.2.出血.血肿:穿刺时刺破尺动脉,可造成局部出血.血肿.3.局麻药中毒:药液误入血管可致局麻药中毒.▲胸背腰骶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胸外伤后痛苦悲伤,如肋骨骨折.胸壁挫伤等.2.胸部后上腹部手术后镇痛.3.各类神经导致的肋间神经痛,如胸椎结核.胸椎转移瘤.退行性胸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肋膜炎等榨取或刺激肋间神经所致的痛苦悲伤,及胸前壁或侧壁的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禁忌征】1.有轻微的心肺疾病者慎用或不必肋间神经痛.2.局部沾染.【并发征】1.气胸或血气胸:盲目进针或进针过深,刺破肋膜及血管可致气胸或血气胸.2.局麻药中毒:注药前未细心回抽,局麻药误入血管所致.☞胸椎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顺应征】同肋间神经阻滞术.较之肋间神经阻滞术,椎间孔神经阻滞术可完整阻断胸前.后支及交感神经交通支的传导,可清除胸背部的痛苦悲伤.【禁忌征】同肋间神经阻滞术.【并发征】1.全脊髓麻醉:药量过大.注药过快致消炎镇痛液误入蛛网膜下隙,导致全脊髓麻醉.2.局麻药中毒:药液误入血管可致局麻药中毒.3.气胸或血气胸:穿刺时毁伤肋膜.肺或血管可致气胸或血气胸.☞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隐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急性腰肌扭伤及腰椎退行性变导致腰痛.2.腰椎间盘凸起症等引起的根性神经痛.【禁忌征】1.局部沾染.2.轻微心肺疾病.3.轻微出血偏向.【并发征】1.局麻药中毒:药液误入血管可致局麻药中毒.2.腰丛神经毁伤:穿刺时为追求异感重复穿刺可致腰丛神经毁伤.☞腰椎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腰脊神经后支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腰椎硬膜外前侧间隙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臀上皮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术【禁忌征】【并发征】☞髂腹股沟和髂腹下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下肢神经阻滞术☞股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闭孔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坐骨神经阻滞术【顺应征】【并发征】☞腓总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隐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踝部腓浅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膝部胫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踝后胫后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交感神经阻滞术☞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胸交感神经节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腹腔神经丛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椎管内神经阻滞术☞颈部硬膜外间隙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胸部硬膜外间隙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腰部硬膜外间隙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骶管硬膜外间隙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局部打针疗法▲颈肩上肢部打针☞颈椎关节突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肩关节及关节四周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肘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肱骨外上髁打针(在409页)【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肱骨内上髁打针(在410页)【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桡骨茎突打针(在409页)【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腕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掌指关节打针【顺应征】【并发征】☞指间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屈指肌腱鞘打针(在405页)【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胸背腰骶部打针☞肋横突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腰椎关节突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棘突间韧带打针(412页)【顺应征】【禁忌征】☞第三腰椎横突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下肢部打针☞臀中肌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膝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膝内侧副韧带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膝外侧副韧带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踝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跖趾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趾间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跟骨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
▲神经阻滞的适应征1.创伤、手术后的急性痛2.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等。
3.慢性退行性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4.各种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疼、丛集性头疼、枕神经痛等。
5.各种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症、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
6.癌性疼痛。
7.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颞关节紊乱综合征、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转、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神经阻滞的禁忌征1.未明确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盖病情。
2.不合作患者。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有出血倾向者。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6.局麻药过敏者。
▲头面部神经阻滞☞眶上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眶上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痛者。
2.眶上神经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上眼睑水肿:眶上神经阻滞后可出现,不需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眶下神经阻滞术【适应征】眶下神经分布区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面部肿胀:注射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出现面部肿胀,注射曲安奈德5-10ml/0.5-1ml可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
☞上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三叉神经第Ⅱ支痛。
2.上颌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3.上颌神经分布区损伤性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1.局部疼痛:注射神经毁损药后可出现一过性疼痛加剧,一般不特殊处理,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解除疼痛。
2.局部血肿:常由供应翼腭窝处的血管出血造成,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消除血肿。
☞下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疼痛。
2.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癌痛,外伤、放疗后疼痛。
3.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神经阻滞麻醉有什么不良反应
导语:但凡是要做手术的人都会采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让身体麻醉,这样在做手术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疼痛,只不过很多人都说打了麻醉药之后大脑会被刺
但凡是要做手术的人都会采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让身体麻醉,这样在做手术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疼痛,只不过很多人都说打了麻醉药之后大脑会被刺激到,记忆力会变差,所以会担心很多,尤其是担心神经阻滞麻醉后会有有什么不良反应。
1.一般意义上的神经阻滞定义为局部麻醉或者区域麻醉。
2.注入麻药的过程穿刺部位有胀痛的感觉。
3.麻醉完成后,相关的麻醉区域有麻木或者发热感,触觉、温觉、运动存在,痛觉小时。
神经阻滞麻醉(conduction anaesthesia)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麻醉。
常用的局麻药为procaine、lidocaine、bupivacaine。
麻醉是在手术当中利用药物使患者的痛觉或知觉暂时性的消失,让患者在在手术的过程中感觉不到痛楚,方便医生进行手术。
目前依照麻醉方式的不同,麻醉可分为全身麻醉、半身麻醉、神经阻滞麻醉。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麻醉常识:
什么是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指使用静脉注射麻醉药物或吸入性麻醉气体来达到病患、无知觉的状态。
依其麻醉剂使用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种:
(1)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麻醉人员会经由点滴注射麻醉药物,在您睡着后,我们会置放一根呼吸用的管子到您的气管,这根管子是用来维持您的呼吸顺畅,并且接上麻醉机器,持续给予您吸入性麻醉气体,让您在手术当中维持在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外周神经阻滞后的神经损伤-最佳行医与医疗法律保护方略“无论是什么原因(如与麻醉、外科手术或病人相关的),外周神经阻滞(PNBs)导致严重或永久神经损伤的风险极低。
操作固有的风险, 术前应该明确地与患者讲明。
事实上, 将这种现象定义为术后神经症状(PONS)或围术期神经损伤(PNI) 可能会更有助于术语标准化。
尽管最近法国的一项多中心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病人出院时,超声引导下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神经损伤率很低,仅为0.0037%。
但神经永久损伤,定义为手术操作后神经异常持续12个月或以上,其发生率一直维持在0.029%到0.2%之间。
”2009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的一项涉及7000多例外周神经阻滞的前瞻性病例分析显示:确诊术后神经症状后,其发生原因与麻醉无关的可能性是与神经阻滞麻醉相关的9倍多。
从另一方面来说,骨科和麻醉文献中记载, 不管有没有联合区域阻滞,肩关节镜术后短暂神经症状发生率高得惊人。
在术后第一周内的PONs发生率高达16%至30%,这些病例大多数涉及轻微感觉异常和感觉迟钝。
仅仅在全麻下行全肩关节置换术时围术期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提示外科手术本身是一个固有的独立风险因素。
尽管外科技术在不断进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神经并发症数据并没有明显变化。
来自美国梅奥诊所1993年到2007年的最新临床数据库资料显示:全麻中围术期神经损伤率为3.7%。
与此相反,接受了单次注射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的患者围术期神经损伤率为1.7%。
接受ISB的患者显著降低了PNI的机率(比值比为0.47)。
在本研究中患者的性别和手术时间的长短与PNI风险无关。
超过97%的PNI患者在手术操作后的两年半内完全或部分恢复,其中71%患者完全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ISB的联合麻醉患者与仅仅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之间,PNI的整体恢复状况没有差别。
并非所有手术的PNI发病率相同,除了外周神经阻滞和区域麻醉的影响外,这种神经损伤率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手术的特定风险所致。
外周神经阻滞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但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不同部位的阻滞具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有一些共性。
其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局麻药中毒、短暂性神经损伤、严重神经损伤和感染。
局麻药中毒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详见《局部麻醉药全身毒性反应防治快捷指南》。
短暂性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大约为8~10%。
其临床表现为超出局麻药作用时间的神经麻痹,表现为阻滞侧肢体麻木、感觉改变、无力等。
一般在2个星期内可自行恢复。
处理措施包括神经营养、理疗等方法,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使用异感法行神经阻滞、避免使用长斜面针、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导时避免在电流阈值小于0.2时给药、避免高注射压力给药、使用超声引导时避免神经内注射等。
严重神经损伤是比较罕见的并发症,但也需要引起重视。
其常见原因为神经束膜内注射、靶神经术前存在亚临床损伤等,多为复合因素。
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持久受损,处理措施与短暂性神经损伤相似。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在深度镇静下行外周神经阻滞、避免给药时出现异感或阻力过大、选择局麻药最小的有效浓度和剂量等。
感染是另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常见原因为操作时无菌条件不够、穿刺部位附近感染有感染灶等。
高危因素包括ICU患者、导管放置大于48小时、没有预防性抗生素、股区和腋区、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预防感染等。
临床表现:局部可能出现出血或血肿。
在J.J。
Pandit等人的研究中,颈丛阻滞血肿的发生率为7%。
处理措施:给予足够的压迫时间(3~5分钟)。
如果损伤了颈外静脉、颈动脉或椎动脉,需要及时处理。
如果血肿较大,可能需要手术处理。
预防:正确定位和操作,使用超声引导能够降低损伤血管的风险。
3.神经损伤常见原因:神经被针头刺伤或压迫。
临床表现:可能出现感觉异常、肌力下降等神经损伤的症状。
处理措施:如果神经损伤较轻,可以观察和等待恢复。
如果神经损伤较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外周神经阻滞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快捷指南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区域麻醉学组总论外周神经阻滞应用日益广泛,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不同部位的外周神经阻滞的风险具有各自的特点(见下),但有一些共性,概述如下:1.局麻药中毒详见《局部麻醉药全身毒性反应防治快捷指南》2.短暂性神经损伤:常见原因:具体原因不明。
可能的原因为神经内注射,靶神经术前有亚临床损伤等。
发生率大概为8~10%。
临床表现:超出局麻药作用时间的神经麻痹。
可能表现为阻滞侧肢体麻木,感觉改变,无力。
多在2个星期内恢复。
处理措施:可采取神经营养(糖皮质激素,维生素B12,等),理疗等方法促进功能恢复。
短暂性神经损伤可自行恢复。
预防:无明确的预防方法。
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尽量避免使用异感法行神经阻滞,避免使用长斜面针,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导时避免在电流阈值小于0.2时给药,避免高注射压力给药,使用超声引导时避免神经内注射。
选择局麻药最小的有效浓度和剂量。
注药时出现异感或阻力过大应停止给药。
3.严重神经损伤常见原因:具体原因不明。
可能的原因为神经束膜内注射,靶神经术前存在亚临床损伤(如患者有糖尿病,长期抽烟,存在外周血管病变等)。
单纯由外周神经阻滞导致的严重神经损伤比较罕见。
多为复合因素。
如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大于2小时),压力过大(大于350mmHg),靶神经术中受到了牵拉、压迫等。
临床表现:神经功能持久受损。
处理措施:可采取神经营养(糖皮质激素,维生素B12,等),理疗等方法促进功能恢复。
预防:对于功能严重受损的外周神经避免行神经阻滞。
避免在深度镇静下行外周神经阻滞,因为严重神经损伤的原因之一是神经束膜内注射,而神经束膜内注射时,多数情况下伴随明显的异感和高注射压力。
注药时出现异感或阻力过大应停止给药。
选择局麻药最小的有效浓度和剂量。
4.感染常见原因:操作时无菌条件不够,穿刺部位附近感染有感染灶等。
常见的导致感染的高危因素还包括:ICU患者,导管放置大于48hrs.,没有预防性抗生素,股区和腋区,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
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孙晓雄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主要有三个方面:1.神经阻滞致使的并发症 :气胸、膈神经麻木、喉返神经麻木、硬膜外阻滞、全脊麻、局部血肿等。
2.局麻药误入血管或药量过大概急性中毒。
3.穿剌操作、局麻药所致的神经伤害。
一、神经阻滞(一 )颈丛和臂丛阻滞1.气胸易发生于肌间沟和锁骨上臂丛阻滞,系穿剌针方向不正确, 进针过深所致 ,气胸发生慢 ,有时数小时才出现胸闷, 胸痛 ,呼吸困难症状。
X 线检查可见肺压缩,若在 25% 以内可严实察看;若超出 25%, 需行胸腔穿剌抽气,必需时需作闭式引流。
2.喉返神经麻木针刺过深阻滞迷走神经所致 ,表现 :声音沙哑或失音,重者呼吸困难。
3.出血及血肿颈丛阻滞可穿破颈部血管 ,臂丛阻滞可穿破锁骨下血管 ,腋部血管 ,而惹起出血或血肿。
穿剌中应重申回抽 ,一旦有血、气、液 ,须立刻拔针 ,局部压迫 , 改变方向后再穿剌。
防止频频多次穿刺,特别在应用抗凝药时。
不测穿破动脉时,应局部压迫5min 。
采纳连续法时,应使用短斜面针。
抗血小板治疗时,若无自觉出血,不是NB 的禁忌症。
4.高位硬膜外麻醉或全脊麻主要见于颈丛阻滞或肌间沟臂丛阻滞。
穿剌针可经过椎间孔误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
多半与进针过深 , 进针方向与横突平行相关。
一旦发生 ,循环呼吸将克制 ,需立刻复苏办理。
5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膈神经阻滞膈神经主要来自颈 2-3 神经 ,同时接受颈 4-5 的神经 .经前斜角肌前方降落。
颈丛阻滞和斜角肌间沟神经阻滞时,局麻药可经前斜角肌的前方扩散到膈神经, 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
有以为肌间沟阻滞时即便采纳稀释的局麻药,因单侧膈神经阻滞而惹起同侧膈肌麻木的发生率达 100% ,并伴有 25% 的肺功能降落。
锁骨上阻滞的膈神经阻滞发生率约为40%~60%。
大多病人无自觉症状,一般无需办理。
少量病人主诉气短,需吸氧。
6.“窃血”( steal )现象 :断指再植术后采纳臂丛阻滞镇痛, 若神经阻滞在手术以后才开始应用,可能发生再(移)植指(趾)血管发生“窃血”现象。
2020专家共识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的普及,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而与之相关的各类并发症也随之增加。
这些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可大大改善临床预后;而其中对神经损伤原因科学而准确的鉴别,也是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得以广泛推广的关键所在。
为规范此类并发症的诊疗流程,降低其发生率,优化患者预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特制定《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1、神经阻滞并发症概论外周神经阻滞是较为安全的临床技术,整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约为0.05%,主要包括神经损伤、周围组织损伤、局麻药溢散、局麻药毒性反应以及感染等。
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损伤强度、患者易感性及环境等因素相关。
手术麻醉后(无论有无外周神经阻滞),神经损伤的总体发生率<1%,经常难以预料和预防。
而外周神经阻滞后神经损伤更加少见,约为0.03%。
虽然有一些研究显示,外周神经阻滞并不增加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而术后大多数特别是严重而持久的神经损伤多与手术本身有关,神经损伤依然会影响此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应予以高度重视。
神经损伤多表现为阻滞区域感觉异常或肌力减弱,多数短时期内可恢复;短暂性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约为8.2%~15%;而长期或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极低。
1. 病理生理机制。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神经阻滞类型、术前并存的神经病变、神经内注射给药、机械刺激(如针刺伤)、高压注药损伤、局麻药的神经毒性、神经缺血、手术所致的医源性创伤等。
神经损伤可能的机制与分类:(1)机械性损伤(创伤性)。
穿刺针尖与神经直接接触、注药压力过高、外科手术操作、患者体位摆放不当导致的神经受到牵拉和压迫以及止血带的局部压迫等,均是长时间神经传导障碍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发生轴突局灶性脱髓鞘改变。
必须明确手术创伤是导致神经损伤的最重要的直接因素,特别是关节外科手术如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膝关节镜手术、胫骨平台手术等发生神经损伤的几率较高。
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孙晓雄
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主要有三个方面:
1.神经阻滞导致的并发症:气胸、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硬膜外阻滞、全脊麻、局部血肿等。
2. 局麻药误入血管或药量过大致急性中毒。
3. 穿剌操作、局麻药所致的神经损伤。
一、神经阻滞
(一)颈丛和臂丛阻滞
1. 气胸
易发生于肌间沟和锁骨上臂丛阻滞,
系穿剌针方向不正确,进针过深所致,
气胸发生慢,有时数小时才出现胸闷, 胸痛,呼吸困难症状。
X线检查可见肺压缩,
若在25%以内可严密观察;
若超过25%,需行胸腔穿剌抽气,必要时需作闭式引流。
2.喉返神经麻痹
针刺过深阻滞迷走神经所致,
表现:声音嘶哑或失音,重者呼吸困难。
3.出血及血肿
颈丛阻滞可穿破颈部血管,臂丛阻滞可穿破锁骨下血管,腋部血管,而引起出血或血
肿。
穿剌中应强调回抽,一旦有血、气、液,须立即拔针,局部压迫,
改变方向后再穿剌。
避免反复多次穿刺,尤其在应用抗凝药时。
意外穿破动脉时,应局部压迫5min。
采用连续法时,应使用短斜面针。
抗血小板治疗时,若无自发出血,不是NB的禁忌症。
4. 高位硬膜外麻醉或全脊麻
主要见于颈丛阻滞或肌间沟臂丛阻滞。
穿剌针可经过椎间孔误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
多半与进针过深,进针方向与横突平行有关。
一旦发生,循环呼吸将抑制,需立即复苏处理。
5 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膈神经阻滞
膈神经主要来自颈2-3神经,同时接受颈4-5的神经.经前斜角肌前面下降。
颈丛阻滞和斜角肌间沟神经阻滞时,局麻药可经前斜角肌的前方扩散到膈神经,出现胸
闷和呼吸困难。
有认为肌间沟阻滞时即使采用稀释的局麻药,因单侧膈神经阻滞而引起同侧膈肌麻痹的发生率达100%,并伴有25%的肺功能下降。
锁骨上阻滞的膈神经阻滞发生率约为
40%~60%。
大多病人无自觉症状,一般无需处理。
少数病人主诉气短,需吸氧。
6. “窃血”(steal)现象:
断指再植术后采用臂丛阻滞镇痛,若神经阻滞在手术之后才开始应用,可能发生再(移
)植指(趾)血管发生“窃血”现象。
即注药后再植指血流自正常水平降至几乎为零,而同时再植肢体正常指血
流显著增加。
这一现象的发生可能为:
局部血压下降;被植肢体血管收缩物质的释放,导致再植指血管收缩。
因而,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神经阻滞应在再植前即应用。
7. 持续肌间沟臂丛阻滞致下叶肺不张
52岁男性患者,既往有偶发原因不明的胸痛。
全麻与肌沟臂丛阻滞复合麻醉,术后以0.2%Rop维持镇痛。
术后第1d发生胸痛和呼吸困难。
Sardesai AM, etal. Reg Anesth Pain Med 2004, 29(1): 65-8
(二) 腰丛阻滞
1.硬膜外阻滞
Dalen 等发现小儿使用改良的Chayen
入路(L4-L5)腰丛阻滞,硬膜外阻滞的发生率
高(22/25例)。
Farny 等报道,采用Winnie 法45例中有4例出现双侧阻滞
北京积水潭医院在一组105例后路腰丛阻滞中,出现4例硬膜外阻滞。
该组穿刺点
距正中线4~4.5 cm,刺激电流阈值均≤0.2 mA。
出现对侧阻滞的时间为5-10
min。
对侧阻滞的可能机制
穿刺针进入椎旁间隙。
腰大肌内侧缘与正中矢状面的距离是2.73±0.6cm,若针刺过
于靠近内侧可能进入椎旁间隙出现双侧阻滞。
Bernard认为脊神经外膜与硬膜是连续的,局麻药可沿脊神经直接进入硬膜外间隙,
尤其大容量注射时,而非在椎旁间隙弥散。
2.全脊麻
可能原因:
操作时,穿刺针过于靠近中线,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
Gentili报道一例后路腰丛阻滞导致全脊麻。
Winnie氏法腰4间隙行神经阻滞,回吸无血和脑脊液,注入2%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
因合剂3 ml。
1 min后注入合剂27ml。
随之发生全脊麻,低血压,患者意识消失,行
气管插管、控制呼吸3h 30min。
患者无不良后果。
因而,腰丛阻滞必须谨慎施行,
推荐缓慢、分次注药。
3.肾血肿
L3水平实施后路腰丛阻滞引起了肾被膜下血肿。
作者认为,后路腰丛阻滞必须在L45水平穿刺,以避免肾损伤。
Aida S, (1996)
二、药物中毒
药物中毒的原因:
系局麻药误入血管内。
用药量过大,多见于双侧注射。
颈部血运丰富,局麻药被迅速吸收,也可能是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原因。
外周神经阻滞用药量大,药物中毒的机率高
(一)中枢神经毒性
一旦局麻药误入血管或使用大剂量吸收入血,均可致血药浓度骤然升高,引起一系列中枢中毒症状。
最严重的中枢中毒症状是:惊厥、昏迷、呼吸停止。
一般出现中毒症状,血内药物浓度多在4~6
ug/ml。
但布比卡因2ug/ml即可能出现中
毒症状。
局麻药引起的惊厥为全身强直阵挛性惊厥,可导致呼吸困难或停止。
预防
严格操作
注药时需小心和多次回吸。
避免用力加压和快速注射局麻药。
行双侧阻滞时应当慎重,如手术需要,建议适当降低药物浓度。
注意常规用量。
大剂量和长效局麻药对老人和体弱病人应慎用。
处理
给氧
止痉:咪唑安定,硫喷妥钠
维持循环稳定
(二)心脏毒性反应
1.心脏毒性不如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率高
2.局麻药误注血管或用量过大,可致严重心脏毒性
3.心脏毒性的表现
1)心律失常:严重室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 室颤
2)心肌收缩力抑制、血压下降、循环虚脱
4. 不同局麻药心脏毒性不同
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3 1.7 1
5. 局麻药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先于心脏毒性
但布比卡因则相反;血管内误入逾量布比卡因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与室颤。
心毒与神毒之比(CC/CNS)布比卡因为3.7,利多卡因为7.1 。
6.影响局麻药心脏毒性的其它因素:
1)小儿
2)妊娠
3)低温
4) 缺氧、CO2蓄积、酸中毒
7.心脏毒性的可能机制
1)对心脏的直接抑制作用
2)抑制心肌的Na+通道
3)对心肌能量代谢的抑制
4)抑制心肌细胞的cAMP合成
5)使冠脉收缩,血流↓
三、穿刺针、局麻药和操作所致的神经损伤
(一) .穿刺针和导管
可直接导致神经损伤,尤其是采用“异感法”。
危险因素包括:神经缺血(与血管收缩
剂的应用和长期低血压有关)、穿刺针或导管对神经的直接损伤、神经鞘内注射、神经
周围血肿压迫等。
有研究表明,各种神经阻滞技术包括“异感法”、经动脉穿刺法和神经刺激器法,术
后第1天常见有轻度感觉缺失,肌间沟法为9%,腋路法为19%。
2周时已明显好转,4周
已完全恢复。
Faneli(1999)前展性地研究了3
996例各种神经阻滞(坐骨-股神经阻滞、腋路和肌间
沟神经阻滞),采用神经剌激器和多点注射技术。
术后1月之内,69例(1.7%)发生神经病学改变,除1例外均在4-12周内完全恢复。
这一报
告结果与“异感法”相似。
神经刺激器的应用未能防止神经鞘内注射。
1例采用此法且腋路阻滞平顺,但仍发生严重神经损伤(Benumof,2000)。
(二) 局麻药的毒性作用
大多数局麻药的临床药物浓度和剂量不导致神经损害。
长时间、高浓度和/或大剂量
可能引起神经损害。
实验和临床均证明局麻药有潜在的神经毒性,各种局麻药的毒性各异。
神经毒性基于局麻药的pKa、脂溶性、蛋白结合和药物强度。
利多卡因与地卡因的神经毒性大于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加入5ug/ml肾上腺素增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的神经毒性。
双重打击“double crush”:
是指针刺的损害加之局麻药的毒性可能加重神经
的损伤后果。
神经鞘内注射引起神经损伤,可加重高浓度局麻药和血管收缩剂的神经毒性作用。
(三)神经缺血
外周神经有双重供血,神经鞘内注射即使只有50-100ul,也可以产生神经内压.当超过
毛细血管内压达10min即可导致神经缺血。
神经鞘内血肿、神经周围血肿、低血压、血管收缩剂的应用和动脉狭窄等均可能引起神经缺血。
(四)避免和减轻神经穿刺损伤的要点:
少用异感法定位,
避免神经鞘内注射(注药时高压或患者主诉严重疼痛或有回缩肢体动作,应放弃注药。
)
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时,电流强度<0.2mA,应将穿刺针重新调整至电流>0.2mA
采用最低有效药物浓度,减低药物神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