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7.88 KB
- 文档页数:2
地铁火灾处置措施方案地铁火灾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一种重大事故,不仅对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威胁,还会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
因此,加强地铁火灾防范和处置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应对地铁火灾的发生,制定地铁火灾处置措施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地铁火灾的特点、火灾处置措施等方面详细阐述地铁火灾处置措施方案。
一、地铁火灾的特点1.紧闭空间地铁车站、车厢都是相对较小的空间,对于火势的传播会形成一定的阻碍,但同时也会使得火势更容易扩散、烟雾更加浓厚。
2.能量集中地铁列车的电线、设备和机具等等都会集中在车厢内或车站周边,它们都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造成更大的损害。
3.紧急疏散困难地铁车站、车厢等空间较小,人员密集,火灾发生后,旅客疏散困难,逃生通道狭窄,这些都会给火灾处置带来困难。
二、地铁火灾防范措施在地铁车站、车厢等场所,应设置专门的火灾安全设备,比如火警报警系统、自动喷灌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这些设施可以及时探测到火灾并对其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意外灾害的发生,要做好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三、地铁火灾处置措施一旦地铁发生火灾,应立即启动地铁火灾应急预案,快速采取有效措施处置火灾,及时把火灾扑灭,同时还必须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下面,我们将围绕火灾处置措施,分别从应急响应、处置步骤、人员疏散等方面进行讲述。
1.应急响应地铁火灾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因此应急响应至关重要。
地铁火灾应急响应的第一步是迅速报警,报警察门口可设置应急按钮设备。
火灾处置团队接到报警后,要迅速进行应急响应,马上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火灾处置工作。
2.处置步骤在火灾处置工程中,由专业的处置小组负责领导实施。
经过现场勘察和情况分析,小组会制定具体的灭火方案,并及时开展相应工作。
网罗组建救援队伍,采取有效灭火药剂对火灾开展灭火行动;另一方面,还需开通疏散通道,及时疏散地铁车厢内的乘客和工作人员。
地铁火灾的特点及原因分析地铁火灾的特点及原因分析摘要:通过对地铁火灾的特殊性及原因的分析,提高人们对地铁安全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地铁火灾;特点;原因地铁深埋在地下,建筑结构复杂、出入口少、疏散路线长、通风照明条件差、电器设备种类多、人员高度集中,因此一旦发生火灾,扑救任务将非常艰巨,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掌握地铁火灾的特点对于有效地预防和扑灭火灾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 1 .疏散难度大(1 )客流量大上海已建成运营的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和明珠线,全长 65 km,日均客流总量为 100 万人次,其中,地铁人民广场站日均客流量为 25 万人次,地铁的满载率和单车运行均居世界第一。
在地铁突发火灾事故情况下,这么大的客流量,组织有序疏散很难,若要确保所有乘客在安全允许的时间内全部逃生,难度更大[1]。
(2 )逃生条件差 a) 垂直高度大商业运营的地铁,一般建在地下 15m 左右,考虑商业和战备兼顾的地铁,则一般建在深达30~70 m 左右的地下,如日本东京都营大江户地铁线,其中六本木车站共七层,深入地下达 42.3 m,光台阶就有 200 多级。
突发火灾事故后,乘客从站台及站厅层仅凭体力往地面逃生,既耗时,又耗力,再加上不安全因素,安全逃生的把握性不大,对老弱病残的乘客而言,更是凶多吉少。
b) 逃生途径少地铁运营环境的特定性,决定了供乘客安全逃生途径的单一性。
除安全疏散通道处,既没有供乘客使用的垂直电梯(设计上仅考虑残疾人专用电梯),也没有紧急避难场所,突发火灾事故中,大量乘客同时涌向狭窄的通道及楼梯,另有检票机等障碍物挡道,严重影响乘客快速逃生。
列车若在隧道内发生火灾,乘客逃生的唯一通道是列车首尾一扇宽度仅为 8 0 c m 的直通式紧急疏散门,其后果可想而知。
c) 逃生距离长以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为例,该站共有 12 个出入口,其中 5 个直通地面,7个通道连通地下商场(4 个通道设有中间防火卷帘)。
轨道交通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误报频发分析及措施摘要:我国交通经济发展迅速,为有效防止轨道交通车站内发生电气火灾,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均设置了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但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误报警现象仍较为普遍且难治理。
以某轨道交通车站为例,结合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工作原理和实测数据,对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误报警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误报警的措施和建议,供后续工程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误报;引言轨道交通车站动力照明设备由于以放射式配电原则为主,故变电所 0.4 kV 开关柜馈线电缆数量较多,且集中布置在电缆夹层内,电缆夹层工作环境恶劣,电缆绝缘层易损坏,加之巡检困难,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在轨道交通车站内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是具有必要性的。
相关标准也提出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要求,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第9 节、《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第 13.5 节等。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根据监测对象不同,探测器形式主要有剩余电流式和测温式。
目前,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在工程中应用最多。
结合各地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的反馈意见,采用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误报警的情况较为普遍且难治理,故本文以某轨道交通车站为例,对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误报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
1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特点城市轨道大多数的段落都在地下,本身的含氧量并不充足。
一旦出现火灾,火焰的燃烧就会消耗大量的氧气。
空气经过火焰高温的加热后,会快速膨胀上升并逃离。
虽然在火灾发生后,会形成一个低压中心,然而,外面的气压找不到进入的通道或者进入的速度太低,空气量太少,氧气的补充赶不上氧气的消耗量,最终导致含氧量的急剧下降。
据研究表明,空气中氧含量降至15% 时,人体肌肉活动能力下降;降至 10% ~ 14% 时,应用专业一体化核心课程,学习完该课程学生应具备基本职业素养、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机床操作技能,并且能够自主创新,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加工出优质产品,提高生产效益,为企业培养适应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征、危害、防护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是指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发生的火灾事件。
以下是有关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征、危害和防护措施的一些信息:
特征:
1. 燃料丰富: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由大量的可燃材料构成,包括车辆、轨道、电缆、隧道和车站等。
2. 火势迅速:火灾在封闭的轨道交通环境中,燃烧速度较快,火势蔓延迅速。
3. 烟雾密集:轨道交通火灾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和有害气体,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危害:
1. 人员伤亡:火灾会导致乘客和工作人员的伤亡,特别是当火灾发生在高峰时段时,人员密集,撤离困难。
2. 财产损失:火灾对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设施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坏,给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3. 社会影响:轨道交通系统的中断会导致交通堵塞和出行困难,给城市运行和社会秩序带来影响。
防护措施:
1. 预防措施: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火灾预防宣传,提高乘客和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禁止携带易燃物品进入车站和列车。
2. 监测系统:安装火灾监测系统,及时检测异常烟雾、温度和气体浓度,实现火灾的早期预警。
3. 防火隔离:采用防火材料和构造,对车辆、车站和隧道进行防火隔离,减少火势蔓延的速度和范围。
4. 疏散通道:确保车站和车厢内疏散通道畅通无阻,设置灭火器和应急疏散指示标志。
5. 培训演练: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防火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防护措施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执行,并由专业人士进行设计和实施。
另外,及时报告火灾情况、配合相关部门的处置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是非常常见的,每一年都有许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发生火灾,造成许多人受伤或死亡。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引火源多种多样。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都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如纸张、无线电器材、机械零件、电力线路等,因此引起火灾的原因也很复杂,常见的引火源有擅自改动电力电线、烟头点火、火柴点火、物体碰撞等。
二、火势迅速。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都有许多易燃物,这些物质有可能很快就会被点燃,当起火之后,火势也会发展得很快,这会给人们逃离车站带来极大的威胁。
三、致命性大。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最糟糕的就是其致命性大,一旦火势被发展出来,会有大量的人受到牵连,这既会使得伤亡人数增加,也可能会给消防员造成巨大的压力。
四、烟雾冲刷性强大。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火灾伴随着浓烟的出现,烟雾的冲刷性会使得车站内的人几乎都无法看到自己手脚,更别说逃离车站了,这会给跑出车站的人带来极大的困难和威胁。
五、起火原因难以查明。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火灾一旦发生了,有时很难确认火灾的原因,因为车站内各种变动不断,由此给火灾原因的查明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火灾是十分危险的,
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尽量避免使用易燃物品,定期检查车站的电力线路,以及平时密切注意安全提示,做好预防工作,以免发生火灾事故。
另外,在火灾发生后,要立即报警,注意疏散,以最少的损失来救治伤亡和财产损失。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主要危险因素1 火灾危险因素1)内部火灾危险因素车站、隧道以及列车内存在大量的电气设备等火灾危险;车站、列车内的建筑装饰材料、广告牌等为可燃材料,遇火可能会发生火灾危险;车辆、供电设备、机电设备等发生故障,可能导致轨道交通系统火灾事故。
(2)外部火灾危险因素分析乘客违章携带危险物品、吸烟和吸烟后烟蒂随处乱扔等不当处置引起火灾危险;人为因素(如恐怖袭击、投毒、纵火等)、意外明火引起火灾危险;地铁车站站厅乘客疏散区、站台和疏散通道内违规设置的商业网点存在发生火灾的危险,且可能会引起连锁火灾事故。
2 列车脱轨危险因素(1)线路设计或铺设不合格,道岔伤损、轨枕伤损、道床伤损、接触轨伤损、钢轨断裂等;(2)列车超速、列车走行部件发生故障;(3)城轨列车、线路设备等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导致列车脱轨事故;(4)轨道周边物体侵入运营线路。
3 地铁拥挤踩踏危险因素车站内人员负荷过大、车站疏散通道或疏散楼梯设置不合理、车站站台、集散厅及疏散通道内有妨碍疏散的设施或堆放物品、车站出入口存在缺陷或有突发事件发生时,都可能造成人员拥挤踩踏。
其他原因,如:地铁列车故障、火灾、电扶梯逆行或其他危险状况等紧急情况发生时,也可能发生乘客挤伤、踩踏等危险。
4 列车撞车危险因素处于高速移动状态的列车,也伴随着高风险,一旦瞬间的设备异常或人员违章操作,可能造成撞车危险。
5 地铁中毒和窒息危险因素在火灾事故情况下,可能产生大量烟气,存在中毒和窒息的危险。
地铁发生火灾后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如果通风设施故障,可能造成中毒和窒息的危险。
恐怖袭击可能使用的有害气体等也能造成中毒和窒息。
6 其它危险因素轨道交通系统内部的电动车辆、变电所、配电室、电缆、第三轨以及风机、水泵等设备由于设备缺陷、设计不周、防护不当等技术原因可能导致触电伤害危险。
此外,由于人的违章作业、违章操作也可能造成触电伤害危险。
乘客使用扶梯时,可能造成碰撞、夹击、卷入等伤害。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限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常在地下或高架上运行,这意味着火灾发生时,人员和救援车辆的通行受到限制,增加了救援的困难。
2. 大量人员聚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站点和车厢通常都会有大量的人员聚集,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可能会受到阻碍,增加了人员伤亡的风险。
3. 运行设备复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涉及到大量的运行设备,如电线、信号设备、变电设备等,一旦发生火灾,这些设备可能会被破坏,进一步加剧火灾的扩散和蔓延。
4. 能源燃料: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常使用电力作为能源,一旦发生火灾,电力系统可能会瘫痪,影响火灾的扑灭和人员疏散。
5. 烟雾扩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封闭的空间和通风设备的限制使得烟雾很容易扩散,增加了人员疏散和救援的难度,也可能导致更多的人员中毒。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点是空间限制、大量人员聚集、运行设备复杂、能源燃料和烟雾扩散等,这些特点使得火灾的扑灭和人员疏散变得更加困难和危险。
因此,预防城市轨道交通火灾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至关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点:对地铁这种特殊地下建筑与交通工具进行详尽分析发现,人员密度大、流量多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地铁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与在地面建筑发生同样事故相比,其状况要更加难以控制,后果也会更加严重。
地铁是通过挖掘的方法获得的建筑空间,隧道外围是土壤和岩石,只有内部空间而没有外部空间,且仅有与地面连接的通道作为出入口,不像地面建筑有门、窗,可与大气连通。
由于地铁隧道存在上述构造上的特殊性,与地面建筑相比,发生火灾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氧含量急剧下降地铁火灾发生时,由于隧道的相对封闭性,大量的新鲜空气难以迅速补充,致使空气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
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氧含量降至15%时,人体肌肉活动能力下降;降至10%~14% 时,人体四肢无力,判断能力低,易迷失方向;降至6%~10%时,人即会晕倒,失去逃生能力;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5% 以下时,人会立即晕倒或死亡。
(2)发烟量大火灾时产生的发烟量与可燃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供气充足程度有关。
地铁列车的车座、顶棚及其他装饰材料大多是可燃性材料,地下隧道发生火灾时,由于新鲜空气供给不足,气体交换不充分,产生不完全燃烧反应,导致一氧化碳(CO)等有毒有烟气体大量产生,不仅降低了隧道内的可见度,同时加大了疏散人群窒息的可能性。
在韩国大邱地铁事故里,人们发现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在站台一张桌子的周围死了很多人。
经过专家分析,原来这是因为在火灾发生时,浓烈的烟雾使地铁里漆黑一团,在人正常的视野高度根本看不见地面。
慌乱的人群失去辨别自身周边情况的能力,于是一张桌子就成了大家逃生路线上的障碍物,以致于很多人始终在围着桌子跑,最终被烟气熏死。
(3)排烟排热差被土石包裹的地下隧道,热交换十分困难。
发生火灾时不能像地面建筑那样有80%的烟可以通过破碎的窗户扩散到大气中,而是聚集在建筑物内,无法扩散,易使温度骤升,较早地出现“爆燃”;烟气形成的高温气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消防安全与防雷减灾\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城市轨交联通型地下空间火灾案例分析郭云雷I 贺俊杰2(1.阜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安徽阜阳236500; 2.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上海200438)摘要:近年来,整理分析了数百起国内外城市轨交联通型地下空间的典型火灾案例,重点分析了城市轨交联通型地下空间中轨道交通、地下商业街以及地下停车场等多个空间对象的典型火灾案例及火灾发生原因。
分析表明,电气方面原因是城市轨交联通型地 下空间火灾事故发生最为主要的原因。
其次,明火使用不当、自燃、人为纵火等也占据较高的比例。
分析结果为城市轨交联通型地下空间的火灾风险管理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消防;城市轨交;地下空间;火灾案例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16-0098-050.引言城市轨交联通型地下空间是一种近年来随着城市地下 空间开发的快速发展新涌现出来的一种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其包括了轨道交通系统、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和相互连通区域等多个复合对象,所涉及的可燃物、着火源等火灾危险源种类、数量复杂多样;轨道交通带来的客流 量也极大,人员聚集、拥挤踩踏风险高。
轨交联通型地下 空间体量一般较大,建筑面积往往在几万平方米到几十万平方米,地下延伸到3〜4层,其火灾特点综合了轨交、 地下建筑物、商场等多种火灾类型的特点,在火灾风险方 面均体现出比一般建筑更为复杂的特点2】。
本文基于搜集、整理的数十起城市轨交联通型地下空间火灾案例,对 城市轨交联通型地下空间的火灾原因进行了分析。
1.火灾案例分析城市轨交联通型地下空间包括了轨道交通、地下商业街以及地下停车场等多种空间对象。
本文系统梳理统计了 近年来国内外典型火灾案例,分类分析了火灾原因14'810收稿日期:2020-07-03作者简介:郭云雷(1978—),男,安徽界首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消防监督管理、灭火救援。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事故分析及处理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人们出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流量大,而且在封闭空间,如果发生火灾就会产生比较大伤亡,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交通堵塞。
本文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特点和轨道交通火灾的预防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火灾;事故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ity,urban rail transi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travel. However,due to the large flow of urban rail transit,and in the closed air,if there is a fire,there will be more casualties,but also serious traffic jams.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ail transit and the fire prevention measures of rail transit for reference.Key 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fire accident随着城市的不断發展,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发生了一些火灾事故,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安全是轨道交通发展的根本,是城市轨道交通永恒的主题。
1 轨道交通火灾特点1.1 混乱程度高,人员不易疏散相对来说,轨道交通运输量比较大,另外由于轨道交通隧道出入口少而且狭窄,如果发生火灾,比较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同时轨道交通内疏散需要到地面开阔区域,但是轨道交通车站大部分处于地下1~2层,在疏散时候比较耗费体力,从而影响疏散速度[1]。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的特点火灾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发生火灾的一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乘客的出行安全及正常运营。
本文将从消防安全的角度简要分析车站火灾的特点。
首先,由于车站具有较大的面积,多个安全隔离间,车站火灾发生后,最大安全距离很难落实,火势迅速扩散,受到的影响比较大。
其次,车站内容易受火灾的燃烧物体也较多,例如垃圾、纸报、车辆和乘客的行李等,容易发生火灾,且火势很快就能够蔓延,迅速控制起来很难。
而且,乘客火灾救援比较复杂,很多时候乘客的出口处会发生堵塞,乘客不熟悉安全出口,因而在火灾发生时由于恐慌无法自行疏散,或者要求应急人员来指引,从而花费很多时间,不利于乘客安全逃生。
此外,车站区域内的设备线路较多,在火灾发生时,容易受到火灾的影响,也容易对火灾形成挑起,且火灾迅速蔓延,火势较强,使用干粉灭火比较困难,很难控制。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多为高层建筑,隔壁建筑物易沉陷,极易发生火灾事故,使车站火灾更加复杂。
另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容易受到噪声干扰,周围有车辆、行人、人群聚集,影响报警信号传播,从而延误灭火救援。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的特点比较多,首先火势发展快,燃烧的物质多,且火灾发生后乘客的抢救和公共安全牵涉到很多因素,如乘客恐慌导致无法准时疏散,外力干扰报警信号传播,从而使车站火灾救援复杂难度大。
准备防火的重要性,增加车站火灾安全隔离区域,控制火源蔓延,这就要求车站火灾必须具有高质量的消防安全设施。
如建立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确保报警信号稳定传播;增加消防洪水供水系统,加强消防水源应急储备;建立消防控制室,以及应急避难室,提升乘客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及时控制火灾,降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的危害。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在区域范围内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且抢救困难、火势快速蔓延,以及与报警传播干扰有关等特点,都需要加强防火措施,增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火灾安全性。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点:
对地铁这种特殊地下建筑与交通工具进行详尽分析发现,人员密度大、流量多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地铁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与在地面建筑发生同样事故相比,其状况要更加难以控制,后果也会更加严重。
地铁是通过挖掘的方法获得的建筑空间,隧道外围是土壤和岩石,只有内部空间而没有外部空间,且仅有与地面连接的通道作为出入口,不像地面建筑有门、窗,可与大气连通。
由于地铁隧道存在上述构造上的特殊性,与地面建筑相比,发生火灾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氧含量急剧下降
地铁火灾发生时,由于隧道的相对封闭性,大量的新鲜空气难以迅速补充,致使
空气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
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氧含量降至15%时,
人体肌肉活动能力下降;降至10%~ 14%寸,人体四肢无力,判断能力低,易迷失方
向;降至6%〜10%时,人即会晕倒,失去逃生能力;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5%以下寸,人会立即晕倒或死亡。
(2)发烟量大
火灾时产生的发烟量与可燃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供气充足程度有关。
地铁列车的车座、顶棚及其他装饰材料大多是可燃性材料,地下隧道发生火灾时,由于新鲜空气供给不足,气体交换不充分,产生不完全燃烧反应,导致一氧化碳(CO)等有毒有烟气体大量产生,不仅降低了隧道内的可见度,同时加大了疏散人群窒息的可能性。
在韩国大邱地铁事故里,人们发现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在站台一张桌子的周围死了很多人。
经过专家分析,原来这是因为在火灾发生时,浓烈的烟雾使地铁里漆黑一团,在人正常的视野高度根本看不见地面。
慌乱的人群失去辨别自身周边情况的能力,于是一张桌子就成了大家逃生路线上的障碍物,以致于很多人始终在围着桌子跑,最终被烟气熏死。
(3)排烟排热差
被土石包裹的地下隧道,热交换十分困难。
发生火灾时不能像地面建筑那样有80%的烟可以通过破碎的窗户扩散到大气中,而是聚集在建筑物内,无法扩散,易使温度骤升,较早地出现“爆燃”;烟气形成的高温气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些流动性很强的烟和有毒气体,若不加以控制或及时排除,则会在地下通道内四处流窜,短时间内充满整个地下空间,给现场遇险人员和救灾人员带来极大的生命威胁。
(4)火情探测和扑救困难
地铁的火灾比地面建筑的火灾扑救要困难得多,其难度相当于扑救超高层建筑最顶层的火灾。
这是因为当地面建筑发生火灾时,可以直接在建筑外从产生的火光、烟雾判断火场位置和火势大小;而地铁发生火灾时究竟在哪个部位,则无法直观火场,需要详细查询和研究地下工程图,分析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和可能出现的情况,才能做出灭火方案。
同时,由于地铁的出入口有限,而且出入口又经常是火灾时的冒烟口,消防人员不易接近着火点,扑救工作难以展开。
再加上地下工程对通讯设施的干扰较大,扑救人员与地面指挥人员通讯联络困难,亦为消防扑救工作增加了障碍。
(5)人员疏散困难
首先,地下隧道完全靠人工照明,致使正常电源照明就比地面建筑自然采光差,加之火灾时正常电源被切断,人的视觉完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指示灯保证。
此时如果再没有事故照明,隧道、站台内将是一片漆黑,人员根本无法逃离火场。
再加上浓烟,使人员疏散极为困难。
火场中产生的一些刺激性气体也会使人睁不开眼睛,看不清逃离路线。
其次,地铁发生火灾时只能通过站台出口逃生。
地面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相反,人往下逃离就可以脱离烟气的危害。
而在地铁里发生火灾时,人只有往上逃到地面上才算是安全的,而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一致,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的行动快,所以人员疏散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