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27.64 KB
- 文档页数:10
第 1 页 共 13 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及课本注释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土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オ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课下注解】
〔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及〕到,等到。〔才略〕才干和谋略。〔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非复〕不再是。〔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当涂〕当道,当权。〔辞〕推托。〔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务〕事务。〔更〕重新。〔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见事〕知晓事情 第 2 页 共 13 页 【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木兰诗
【参考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不知怎的)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木兰我也没想什么,木兰我也没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第 3 页 共 13 页 愿意为此买马和马具,从此代替父亲出征到东边集市买骏马,到西边集市买马鞍和坐垫,到南边集市买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集市买长鞭。早晨告别父母离开,晚上住宿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的声响。早晨告别黄河离离开,晚上到达黑山边,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马的嘶叫声。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来了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铠甲。将士们多年来身经百战,有的牺牲了,有的胜利归来。回来拜见可汗,可汗坐在朝堂上,(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务,可汗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互相搀扶着出城;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对着门梳洗打扮;小弟听说姐姐回来,霍霍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东屋的闰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脱掉我作战时的战袍,穿上我往日的衣裙,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照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出门去看同伍的士兵,同伴们都很惊异:同行作战几年,(竟)不知木兰是女子。雄兔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么能分辨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西江月(辛弃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第 1 页 共 8 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译文及注释
一、《世说新语·咏雪》 南朝·刘义庆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后来成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太傅,中国古代职官。位列三公,正一品位,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
②内集:家庭聚会。
③与儿女讲论文义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大。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⑥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⑦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因:凭借。“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
⑧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⑨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古今异义词】
[儿女]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
[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
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南朝·刘义庆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却丢下别人先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翻译
1 / 15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尽:完 止:通"只",仅
有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缀:紧跟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惧:害怕 以:把 止:停止 从:跟从
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复:又 而:转折 至:到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而:转折,但是 之:结构助词,无义 并:一起 驱:追随 故:原来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大:非常 其:代两狼 敌:攻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翻译
2 / 15
屠户很为难,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顾:看 积薪:堆积柴草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乃:于是 奔:跑 倚:倚靠 其:代柴堆 弛:卸下 持:拿出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前:名作动,向前 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相:动作偏指一方
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少时:一会儿 径:径直 去:离开 其:其中 犬:名作状,像狗一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久之:时间长,无义 瞑:闭上眼睛 意:神情 暇:态度 甚:非常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暴:突然 以:用 数:几 毙:杀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翻译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下品中的魏武帝,更真是每况愈下:“曹 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仅仅这样的十个字 而已。(郭沫若《论曹植》) 成语典故的原意后来转变出新意并不 少见。如“一丝不挂”原为佛教用语,谓鱼不 受钓丝网罟之害,比喻人不受尘世的牵累, 后来却转变为赤身裸体之意。又如“巫山云 雨”原指古代神话传说里巫山神女兴云降雨 之事,后喻指男女欢爱。■
吁;j:猎嘏 安徽省广德县邱村中学 王荷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 十则》第45页注解⑨,把“弘毅”解释为“刚 强、勇毅”。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弘,宽 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 以致其远。”多家注疏都从“弘”与“毅”两方 面诠释,即“心胸开阔,意志坚定”或“志向远 大,意志坚毅”。不知教材舍“弘”取“毅”是何 考虑? 第20课《山市》第98页将“中有楼若 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中的“若”释为“像”。山市如同海市.是一种 光学现象,由光在空气中发生折射所致。我 们见到的虽是虚像,但绝对不会是与实物 只具备相似点的其它物像。更何况后面明 明说“历历在目,以亿万计”。查《辞海》“若” 义项⑩,作词助,犹“然”,如《易・离》“出涕沱 若,戚嗟若”;《诗・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 沃若”。此处为何不可理解为“其中有楼(的 20lo年第8期 .・.・・・・・・・语 林 样子),堂(的样子),坊(的样子)”,“若、者” 两个虚词连用,以强调观赏者惊讶的心情。 第24课《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 第126页注解②,将“菡萏”释为“荷花”。让我 们看一下原句,“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 着。”“昨天还是菡萏的”.“菡萏的”明明说的 是一种含苞未开的状态。教材采纳的是《辞 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按理也无过 错,只是读过李渔的《闲情偶寄》之《芙蕖》的 人对“菡萏”一词的印象不会是这么简单。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 徂秋,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 资者也。”李渔以“芙蕖”总称莲的根、茎、叶、 花、实,“菡萏”与“花”是两个不同时期,是 “未开之荷花”。作者冰心在此处受李渔影响 是很明显的。 教材注释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 的辅助手段,编者如不站在这一基点上,为 学生的阅读理解服务,仅仅照搬词典。还要 注释干什么呢?让学生自已去查词典不就行 了吗? 而有一些词语.一般词典上没有该词 条,编者就要加以注解以帮助学生理解。《荷 叶・母亲》一文中的一个重要词语“花瑞”就 是该注却又未注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文言文易考注释翻译
(局部)
《观沧海》
注释:
临:到达,登上。 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耸峙:耸立。
丛生:聚集在一起。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哉:叹词,表感叹语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注释:
子规:杜鹃鸟。 闻道:听说,表示惊讶。
《次北固山下》
注释:
次:停泊。客路:路人前行的路。乡书:家信。
翻译: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色未尽,晨曦微露,一轮红日已从大海上冉冉升起,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悄悄地来临。
《天净沙 秋思》
翻译: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太阳就要从西边落下,(我这个)伤心断肠的思乡人漂泊在天涯。
《世说新语》二则
注释:
內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俄而:不久,一会儿。
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
翻译:
白雪纷纷何所似?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撒盐空中差可拟。
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比拟吧。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用柳絮随风飘起做比拟。
《陈太丘与友期行》
注释:
期:约定。尊君:也称“令尊”,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委:丢下,舍去。顾:回头看。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论语》12章
注释:
温:温习,复习。堪:能忍受。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曲肱:弯着胳膊。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斯:表示代词,这,指河水。笃:坚定。切:恳切。 翻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此做老师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峨眉山月歌》
《江南逢李龟年》
注释:
寻常:经常。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翻译
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20、《虽有嘉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
10《论语》十二章翻译
一、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次①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②,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③,风正一帆悬④。海日生残夜⑤,江春入旧年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⑦。
[注释]
①次:停靠。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 ②客路:旅途。 ③两岸阔:江水很大,看不到两岸。“失”又作“阔”。 ④风正:顺风。悬:悬挂。 ⑤海日:江面上升起红日。残夜:一夜将尽。 ⑥入旧年:春天来得早,赶上前一年的末尾。 ⑦洛阳:今属河南。作者家乡在洛阳附近。
[解说]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江上旅行时写的。诗的前两句交代旅途所至,中间四句描写长江的浩大水势和日出时的景象,十分壮观。最后,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诗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译文、注释汇编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1)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 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 内集:家庭聚会。
(3) 儿女:子侄辈。
(4)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6) 骤:急,紧。
(7) 欣然:高兴的样子。
(8)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9)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10)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11) 未若:倒不如。
(12) 因:凭借。
(13) 即:是。
(14)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5)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及,第四部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16版)课内文言文梳理
孙权劝学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土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オ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课下注解】
〔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非复〕不再是。
〔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
〔务〕事务。
〔更〕重新。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见事〕知晓事情
【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5.童 趣
沈复
我回想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很好,能清楚地看到细微的事物,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的夜晚,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我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为这样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对着烟一边飞一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眼前的景象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我看到这个景象,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般高;定下神来仔细观看,把丛草当作森林,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作丘陵,低陷部分当作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感到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间争斗,观察它们,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很大的野兽,拔倒山踩倒树地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回过神来,捉住癞蛤蟆,用鞭子抽打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
10.《论语》十则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5《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
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 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第四部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16版〕课内文言文梳理
孙权劝学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土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オ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课下注解】
〔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非复〕不再是。
〔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
〔务〕事务。
〔更〕重新。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见事〕知晓事情
【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假设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木兰诗
孙权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木兰诗
织布机的声音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册,每一册(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和长鞭。(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市。)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的嘶鸣声。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木兰十多年之后,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赏赐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打开各个房间的门,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头发和在脸上贴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第四部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16版)课内文言文梳理
孙权劝学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土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オ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课下注解】
〔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非复〕不再是。
〔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
〔务〕事务。
〔更〕重新。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见事〕知晓事情
【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木兰诗
第 1 页 共 2 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论语十则》翻译_
孔子说: 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孔子说: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孔子说: 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 知 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贡问道: 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 文 呢? 孔子说:
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 文 啊!
孔子说: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孔子说: 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第 2 页 共 2 页 孔子说: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在河边说: 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孔子说: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1.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 内集:家庭聚会。
3.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里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 论:讨论。
4.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迅速。
5. 欣然:高兴的样子。
6. 何所似:像什么。
7.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8.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9.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儿漫天飘起。未若:不如比作。因:凭借
(“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
10.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的妻子。 11.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15)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二、《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1. 陈太丘: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2.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3.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4. 过中不至:过中,过了正午。至:到。
5. 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6. 去后乃至:乃至,(友人)才到。乃:才。至:到达
7. 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8. 戏:玩耍,游戏。 9.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 非人哉:真不是君子啊!非:不是。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人:指君子
11. 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12.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13. 家君:家父,谦词,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4.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5. 顾:回头看。
16. 无信:丧失信用,信:信用、诚信。
17. 无礼:违反礼节;没有礼貌,礼:礼节。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注释:
1.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习,温习。
3.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4. 愠:生气,恼怒。
5.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6. 吾:人称代词,我。
7. 日:每天。
8.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9.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为,帮助。
10. 忠:尽心竭力。
11. 信:诚信。
12.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15. 惑:迷惑,疑惑。
16. 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17.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9.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20.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 殆(dài):疑惑。
23. 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24.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5. 堪:能忍受。
26.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27. 者:代词,“……的人”。
28. 好:喜爱,爱好。
29. 乐:以……为快乐。
30.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31. 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32. 义:即“宜”,行为的尺度。
33. 于:介词,对,对于。
34.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35.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6.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37. 川上:河边。川,河流。
38.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39. 三军:指军队。
40. 夺:改变。
41.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42. 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43. 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44. 切问而近思: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45. 仁:仁德。 《诫子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自律、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德的。不看淡眼前的名利得失,心有杂念与纠结,就不会有明确坚定的志向;不能安静平和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身心宁静、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不断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学有所成。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莽撞草率、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困守在自家狭小的穷家破舍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注释:
1. 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2.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3.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4. 养德:培养品德。
5. 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作“澹(dàn)泊”。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6.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致,达到。
7. 广才:增长才干。
8. 成:达成,成就。
9. 淫慢:放纵懈怠,过度享乐。《艺文类聚》作“慆慢”,漫不经心之意。淫,放纵。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励,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