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8.01 KB
- 文档页数:12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注释:
余:我。
忆:回忆。
童稚:童年。
张目:睁大眼睛。
对日:直视太阳。这可有点危险,小朋友们可别学,那时候作者小,不懂事呢。
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就是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连这么细微的东西都能看清楚。
藐小:微小。
细察:仔细观察。
纹理:物体上的花纹。
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翻译:我回忆自己小的时候啊,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那叫一个好,连很细微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看到微小的东西呢,一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注释: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叫声像打雷一样。这蚊子得多吵啊,就像一群轰炸机似的。
私拟作:私下里把它们比作。
心之所向:心里这么想。
则或千或百:那么有时成千有时成百。形容想象中鹤的数量很多。
果然:果真。
昂首:抬头。
项为之强:脖子因此变得僵硬。强,通“僵”,僵硬的意思。这抬头看久了,脖子肯定受不了啊。
素帐:白色的蚊帐。
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
作青云白鹤观: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来看。 鹤唳:鹤鸣叫。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翻译:夏天蚊子多得叫声像打雷一样,我私下把它们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那么眼前就真的好像有成百上千只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都因此变得僵硬了。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慢慢地用烟去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我把这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端鸣叫一样,我因此高兴得连声叫好。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注释:
土墙凹凸处: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
花台:花坛。
丛杂:杂乱生长。
蹲其身:蹲下自己的身子。
使与台齐: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
定神:聚精会神。
细视:仔细看。 以……为……:把……当作……。
土砾:土块、石子。
丘:小山。
壑:山谷。
神游:精神游览。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翻译: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还有花坛里小草杂乱生长的地方,蹲下自己的身子,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看,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把土块石子中凸起的当作小山,凹下去的当作山谷,我在这个想象的世界里游览,感到安适愉快而满足。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注释:
二虫斗草间:两只虫子在草丛里争斗。
兴正浓:兴致正高。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这里形容癞蛤蟆突然出现,在小作者眼里就像个巨大的家伙。 拔山倒树:形容力量很大。其实就是癞蛤蟆过来的动静很大,在小孩眼里就像拔山倒树似的。
盖:原来是。
为所吞:被它吞掉。
方出神:正在出神。
呀然:惊讶的样子。
神定:心神安定下来。
鞭数十:用鞭子打几十下。当然这里的鞭子可能就是小树枝之类的东西。
驱之别院: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
翻译: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里争斗,我观看它们,兴致正高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带着很大的动静过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都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候年纪小,正在出神呢,不知不觉惊讶地叫了一声。等心神安定下来,我捉住癞蛤蟆,用小树枝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子:先生,指孔子。 曰:说。
学:学习。
时习:按时复习。这就像我们上课学了知识,课后要按时复习,这样知识才能掌握得牢固呢。
不亦……乎:不也是……吗?
说:通“悦”,愉快。
朋:朋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乐:快乐。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生气、恼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曾子:孔子的学生。 吾: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反省。三在古文中常常表示多次的意思,可不是就只反省三次哦。
吾身:我自己。
为人谋:替别人谋划事情。
不忠:不忠诚。
与朋友交:和朋友交往。
不信:不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
温故:温习旧知识。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可以:可以凭借。 为师:做老师。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能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罔:迷惑而无所得。就像你光学习不思考,脑子就像一团乱麻,啥都弄不明白。
殆:有害。只思考不学习的话,就容易走入歧途,这可是有害的。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由:孔子的学生仲由。
诲:教导。
女:通“汝”,你。
知之:知道(这个道理)。
是知也:这就是智慧啊。这里的最后一个“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仲由啊,我教导你知道这个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注释:
贤:贤人,有贤德的人。
思齐:想要和他看齐。
内自省:内心自我反省。
翻译:孔子说:“看见有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
三人:几个人。这里的“三”也是表示多个的意思。
必有我师焉: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择:选择。
善者:好的方面。
从之:跟从他,学习他。
不善者:不好的方面。 改之:改正它。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不好的方面就改正自己(类似的毛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士:读书人。
弘毅:刚强、勇毅。
任重:任务重大。
道远:路途遥远。
仁: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这里指实现“仁”的理想。
已:停止。
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们的任务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是很遥远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注释:
岁寒:一年中寒冷的时候。 然后:这样以后。
知:知道。
松柏:松树和柏树。
后凋:最后凋谢。
翻译:孔子说:“到了一年中寒冷的时候,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释:
子贡:孔子的学生。
一言:一个字。
终身:一辈子。
行之:奉行它。
其:大概。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己所不欲:自己不想要的。
勿施于人:不要施加给别人。 翻译: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用来一辈子奉行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字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