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翻译(全六册)七年级上册论语六则(一)孔子说:“学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二)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三)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四)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孔子说:“聪敏而且爱好学习,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因此被称做‘文’。
”(五)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六)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乘船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
(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
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
世人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伤仲永金溪县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
仲永出生五年了,从来不认识(笔、墨、纸、砚这些)书写工具,(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咏雪原文及翻译〕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
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
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
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
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
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
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第1页共1页。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咏雪》翻译及原文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
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
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直言:“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求真务实吹得频现舞。
”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
的妻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注释及译文[理解+识记积累]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译文】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快乐地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哥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诫子书诸葛亮〔两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修身: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广:增长。
成:达成,成就。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飞快逝去。
与:跟随。
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遂:最终。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注释及译文[理解+识记积累]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大体可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译文】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相比。
”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快乐地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哥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
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①期:约定时间。
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译文: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
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
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
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
”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去了。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划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年级上册狼子野心文言文翻译:原文: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翻译: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
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
(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他)就说:“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
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
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狼子野心的寓意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人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对狼一样凶恶的东西丧失警惕,会是非常危险的。
狼嗜人(肉),是狼的本性,怎么能够因为它不利于人,就认为是有野心,是不好的呢?世间的万物,各有其本性,相生而相害(制衡),这是普遍规律。
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实质。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狼总是要吃人的,纵然是“狼子”,纵然是“颇驯”,只要有机会,就会露出它们的本性。
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难改。
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防人之心不可无。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翻译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对于学好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有着重要的作用。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5《童趣》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
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
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
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10《论语》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狼》原文如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己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翻译如下: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不过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不过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重点字词翻译:①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②碣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③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④竦峙(sǒng shì):高高地耸立。
竦:通“耸”,高起。
峙,挺立。
⑤星汉:银河。
⑥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重点字词翻译:①杨花:柳絮。
②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③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重点字词翻译:①客路:旅途。
②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③风正:顺风。
④悬:挂。
⑤海日:海上的旭日。
⑥残夜:夜将尽之时。
⑦江春:江南的春天。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七年级上册8.咏雪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小辈们讲论文章的议理。
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谢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哥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8.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丢下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令尊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5.诫子书君子的品行,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逐渐消失。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只能悲哀地困守着自己穷困的破舍,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18.狼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
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的狼得到骨头就停住了脚步,前面的的狼又跟上来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困难,担心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
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
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初中文言文翻译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的翻译
《狼》的翻译: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就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依然跟随着他。
屠户再次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
骨头已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追赶屠夫。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跑过去躲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了。
他刚想离开,转身看到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在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
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转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了笑料而已。
论语六则译文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二、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教师了.”三、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四、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译:子贡问孔子说:“ 孔文字(死后)凭什么谥号被称作‟文‟呢?”7.〔子曰:“敏而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孔子说:“因为他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可耻,因此被称作…文‟。
”五、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孔子说:“暗暗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六、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优点)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就应该加以改正。
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翻译
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
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
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
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
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
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
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
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
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
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
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
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
了自家的大门。
10《论语》十二章翻译
一、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
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
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
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四、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
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2
五、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
习,就会有害。
六、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
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
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七、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
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八、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
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一样。”
九、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
己的缺点。
十、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
不停。”
十一、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
变。”
十二、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
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15《观沧海》翻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
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
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
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吧。)
3
《次北固山下》翻译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
碧绿的江水向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顺
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的
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家书要传到哪里呢?请问归雁几时飞到
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翻译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
西面,湖水涨
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在天空的低处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
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
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
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
美景,欣赏得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天净沙 秋思 》翻译
枯藤老树昏鸦,(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
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早已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
在天涯。)
20、《虽有嘉肴》
翻译: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
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
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
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
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4
25《河中石兽》翻译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
沉入河底。经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
石兽,最终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
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
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
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边寻找它
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
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
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
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
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
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按照他的
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
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30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他家的墙被雨水冲坏了.他儿子说:“如果不
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他家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
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那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但他却怀疑是隔
壁那个老人偷了他们的财物.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
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
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
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
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
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
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
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