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词语解释与翻译(三)
- 格式:doc
- 大小:152.50 KB
- 文档页数:8
虽有嘉肴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古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够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解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e)。命,《尚书》中的一种文字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表示推测。
古今异义: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河中石兽》
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注释:
1.沧州: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2.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3.阅:经历。岁:年。余:多。
4.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没。
7.颠(一本“傎”):颠倒、错乱。 8.河兵:治河的士兵。
9.啮:本意是"咬".这里是冲刷,冲击的意思。坎穴:洞坑。 10.臆断:主观判断。 11已:停止。
12是非:这不是 是:这 非:不是。
13如:按照。 14设帐:设立学管教学。
15.竟:最终。 16.并:一起。
17.临:岸边。 18.圮:倒塌。
19.曳:牵引,拖着。 20.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21.但:只。 22.倒掷:倾倒。
23.盖: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
24.暴涨:凶猛的河水。 25.尔辈:你们。
26.干:岸边。 27.临:面对。
28.并:一起 29.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30.求:寻找。 31.以为:认为。
32.盖:因为。 33.溯:逆流而上。
34.物理:古义:事物的原理。 今义:一种学科。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注释
1.思想感情: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3.“螣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螣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
螣音同“腾”
4.骥(jì):良马,千里马。 枥(lì):马槽。
5.已:停止。 6.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7.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8.但:仅,只。 9.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10.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11.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12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xuān)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ái)来就菊花。
译文
老友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村外绿树环绕,青山在村子周围横卧着。
打开面对打谷场和菜园的窗子,一边举杯畅饮一边畅谈今年庄稼的收成。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我一定要来饮酒欣赏菊花。
注释 过:拜访,探访,看望。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具:准备,置办。 黍(shǔ):黄米饭。
至:到。 合:环绕。
郭:原本指城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斜:倾斜。
轩: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面:面向。
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还:重复,再。所以读为hái,不读huán。
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注:
这里的“斜”压a韵,通常读古文时读 “xia”二声。
把酒:拿起酒杯
重阳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横道中学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