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赛 崇尚公平 维护正义复习课件及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6
思想品德: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合集5篇)第一篇:思想品德: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一、本单元的地位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涵,也对自身应该享有的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有了具体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重在树立学生公平意识,培养学生正义感。
公平和正义的理念要求公民要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所以,本单元既是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延伸,也是对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合理提升。
公民依法享有和维护权利、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就是公平和正义的具体体现。
有了公平意识和正义感,就可以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因此,本单元对于巩固和提升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成果非常重要,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内容对学生的发展也极为重要。
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品格修养,培养学生的公平感和正义感,努力引导学生做一个追求公平、维护正义的公民,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品德高尚的正直的现代人。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由主题探究“追求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和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组成。
其中,第九课有两框,第十课有两框。
三、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一)设计意图设计本主题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平和正义的社会意义和重要性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明确:努力做一个追求公平、维护正义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品德高尚的正直的人,是社会的期望和时代的要求。
同时,通过参与主题探究活动,也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篇: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复习教案新人教版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一、复习内容1、公平的重要性:当今时代,公平问题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公平是维系良好合作的重要前提,公平是社会的稳定器。
崇尚公平维护正义【课程标准依据】1、知道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2、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3、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4、学习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自身做起。
【课堂设计】这是一节中考复习备考课,整合了“教育”“公平”“正义”的教学内容,为达到应考性、实用性统一的目的,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如何把八年级与九年级有关教育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教育对于个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珍惜权利,履行义务。
二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国家和地方正采取措施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
三是如何把这两个跨度较大的、联系不明显的“点”有机的、自然的结合并取得突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巩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的提高。
对教学难点的突破,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和展示材料,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感悟:一是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实质,但是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依旧存在。
二是教育公平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障,正义的制度就是法律。
三是国家采取了大量措施来促进公平,我们学生更应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把认识落实在行动,回报社会。
【复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复习和梳理,能把涉及八年级的公平、正义知识,八年级和九年级都涉及的教育,公平正义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整合,运用知识提出问题。
2、通过复习,能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与时政性、地方性热点结合,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考热点的把握,课前精心准备时政性、地方性材料,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新闻回眸、小组思辨、师生互动等,创设情景加深加宽对教材知识的渗透与整合,学生能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公平、正义制度的复习,感知社会发展需要公平,树立公平意识,为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2、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立志为建设我们的国家,振兴我们的民族而努力奋斗。
【复习重难点】复习重点:公平的重要性;如何实现公平正义复习难点:公平与正义需要制度,法律作为保障,如何实现公平正义【学生学况分析】教材对于教育重要性涉及的内容较广泛,公平与正义制度内容编排不清晰,都使学生感到较晦涩、较模糊,而且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都可能给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师应该在课前预习阶段力求理顺知识脉络和体系,把问题讲清讲透讲明,才有利于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对所要复习的知识延伸或展开。
本复习专题备考课涉及的内容较广,包括了七年级,八年级下册、九年级,跨度较大,不同学生的认识和能力不同,教师也应适时对所复习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促使异步同进。
【学法指导】能够结合时政性和地方性热点材料,观察社会生活现象思辨教材观点,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主题探究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辨证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整合了公平正义的知识点,对知识做了全面复习。
在网上搜索大量的时政资料,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一、考点指导考点1公平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树立公平意识。
考点2正义懂得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有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二、用爱心架起希望之桥(视频)(1)、在这段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我国教育还存在不公平现象,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教育条件还很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2)、国家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消除教育不公平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①实行两免一补②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薄弱地区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了《义务教育法》④实行营养餐工程⑤派优秀大学生支教二时政背景材料一: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实事求是地讲,9年来,我们为实现公平正义做了大量不可磨灭的工作。
首先,在法律上,我们通过修改宪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我们制定了物权法,使合法私有财产得到法律的保护。
我们修改了选举法,使城乡选民具有平等的权利,我们废除了城乡遣送条列,使农民能自由进城务工,在短短的几年里,中国城市化率超过50%。
其次,在农村,我们坚决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不合理负担。
第三,在教育上,我们实行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对农村孩子上职校实行免费,同时对大学和农村高中阶段的教育实行奖助学金制度,对困难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给予补贴。
第四,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养老、失业、医疗、低保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已经覆盖了13亿人口。
材料二:2012年3月8日,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已经实施33年的刑事诉讼法迎来了第二次重大修改。
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
自2011年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60%的地区,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于2011年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
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
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
按照这一新标准,我国至少有上亿低收入人口将享受到国家的扶贫优惠政策。
三、角度分析1、什么是公平?(是什么?)(1)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
(2)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3)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2、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是什么?)正义行为是指: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反正,都是非正义行为。
3、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正义,如何理解?(为什么社会稳定需要公平正义?)(作用)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②、有利于调动全体社会成员工作的积极性,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③、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根本利益;④、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⑤、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怎样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怎么样?)国家的角度:(发展上、战略、法律、制度等)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②、落实科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发展;③、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充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④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如提供教育、医疗保障等。
个人的角度:(关注、法律武器、怎样做等)①、给予关注、思考;②、增强维权意识,运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平;③、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智对待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④、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积极同破坏公平正义行为作斗争,帮助受害者。
5、树立公平合作意识?作用:①、它关系的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和幸福;②、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③、有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个人素质和前途的发展。
表现:①积极承担责任,不取不应得利益;②合作双方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③、合作双方互惠互利,努力实现“双赢”,共享合作成果。
6、怎样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A、能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B、需战胜许多诱惑;C、最重要的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按制度、规则、程序办事。
我们人生的积极选择是_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7、为营造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①、能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②、助人为乐、扶危济困;③、自觉承担关爱社会,对社会负责的责任;④、遵守社会公德,形成一种和谐友爱的社会风尚。
四,小试牛刀材料一: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实事求是地讲,9年来,我们为实现公平正义做了大量不可磨灭的工作。
首先,在法律上,我们通过修改宪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我们制定了物权法,使合法私有财产得到法律的保护。
我们修改了选举法,使城乡选民具有平等的权利,我们废除了城乡遣送条列,使农民能自由进城务工,在短短的几年里,中国城市化率超过50%。
其次,在农村,我们坚决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不合理负担。
第三,在教育上,我们实行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对农村孩子上职校实行免费,同时对大学和农村高中阶段的教育实行奖助学金制度,对困难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给予补贴。
第四,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养老、失业、医疗、低保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已经覆盖了13亿人口。
材料二:2012年3月8日,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已经实施33年的刑事诉讼法迎来了第二次重大修改。
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社会发展需要公平、正义?答题技巧提示:(1)、以材料为背景,帮助学生从材料中找答案;(2)、联系所学知识点,从各个角度分析(国家,公民、社会等角度进行分析)(3)、寻找一些经常使用的时政语言。
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材料语言)②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③、有利于调动全体社会成员工作的积极性,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公民角度)④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根本利益;(公民角度)⑤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社会角度)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时政语言)(2)、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答题技巧提示:(1)、措施类问题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摘录;(2)、措施类问题可联系当前的政策、法规,国策战略等。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②、落实科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发展;③、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充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④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如提供教育、医疗保障等。
以下是从材料中摘录的语言:①、首先,在法律上,我们通过修改宪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②、在农村,我们坚决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不合理负担③、在教育上,我们实行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④、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养老、失业、医疗、低保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3)、列举近年来我国为实现公平,改善民生的一些重大措施。
分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医疗: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