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3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知识讲义(浙江省)第一部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知识一、总体概述(一)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做的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体纲领性的文件,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和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
(二)任务1、宏观调控: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活动,从而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和市场发展需要的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
2、空间布局: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农业用地(农、林、牧、水产)、建设用地(城镇居民点、独立工矿、交通和水利设施)、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等。
对后备土地资源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实施寓利用于保护之中的策略,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对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
3、规范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定效力,各项用地审批依据土地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
(三)作用(法定作用)1、是审批各类土地利用项目的法定依据。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预审建设项目用地、批准建设项目农用地转用和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项目,都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类土地利用项目均不得批准。
2、是使用土地和开发、整治、保护土地的法定依据。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确定了每块土地的用途。
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各类土地利用活动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
没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方,不得改变现状用途。
3、是依法查处违法批地、用地的法定依据。
《土地管理法》规定,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和使用土地的,要分别给予不同形式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周 彬[工作研屯一、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 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
其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 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 量、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
1. 审批权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省级、省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 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除此之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其中,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政府授权设区市的市政府批准;浙江省省级及杭州 市、宁波市、台州市等长三角城市均需的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其他市级和县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报批土地占用 基本农田的乡镇规划报省批准,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报本级地级市批准);设区的城市郊区的乡镇(包括街道办事处、农场)、县(市)人民 政府所在地的镇和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的批准,其他乡镇的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2. 审批内容是否充分体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要求。
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控制指标是否落 实。
各类用地协调较好,布局合理,土地利用结果调整依据是否充 分,调控措施是否可行。
土地利用分区是否科学,合理。
非农建设 用地指标分解与各类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是否紧密衔接,控制 到位。
耕地占补平衡挂钩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规划文本,说明和专题研究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规划图内容是否全面,编绘方法是 否正确,图面是否清晰。
采用基础资料是否准确,可靠。
3.局部修改局部修改规划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国务院和省政府已批准行政区划调整的;国家和重大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及国家军事 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涉及基本农田的;国防、交通、水利、能源、通 讯、环保、城市和省级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加工、重大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用地不涉及基本 农田,但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已列入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规划指标已预留,但由于选址未确定、没有落实到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或已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但实际位置 需作调整的;建设项目符合符合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机动指标条件 的;建设项目用地符合国家供地政策(与产业政策基本相符),全部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非耕地的;对市、县(市、区)经济发展 有重大影响的城镇建设项目,确实无法在现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 地范围内安排,在县(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 工作完成后,可以申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一般一年只 能提一至两个项目,项目类型没有限制);国家和省重大基础建设 的拆迁安置、抢险避灾安置和下山脱贫安置用地.确定无法在现 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的(先用后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I. 引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种重要的规划文档,用于指导特定地区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并对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步骤进行阐述。
II. 背景和意义A. 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规划文件,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以及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B. 意义1.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合理分配各类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2.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提供更多的经济开发机会,为企业和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保护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保障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福利。
4.提升城乡规划能力: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提升城乡规划部门的管理和规划能力,推动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III.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A. 可持续性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实现平衡。
这意味着土地利用规划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平。
B. 综合性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需求,综合各种因素,确保规划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方面的需要。
C. 明晰性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具备明晰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以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实施过程中能够理解和执行规划要求。
D. 可操作性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具备可操作性,即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同时,规划方案也需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IV.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步骤A. 数据收集与分析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地理、经济、人口和环境等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国家、地区或城市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利用的长期规划。
它是国家地方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指导性、统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涵盖了城市建设、农村发展、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并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政策。
总体规划的编制需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确保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总体情况评估。
通过对土地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评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意见。
第二步,确定发展目标。
根据城市或地区的发展需求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包括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目标。
第三步,制定政策措施。
在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管理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律、经济和技术的保障。
第四步,编制规划方案。
根据已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方案和功能区划方案,明确各类用地的分布范围和用途,为土地利用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
第五步,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
将制定的规划方案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征求意见,通过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
第六步,发布和实施。
经过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后,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最终发布公告。
规划的实施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实施并加强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合理引导土地利用、实现精细布局,有效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生活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意义包括: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对土地资源现状和潜力的全面调查和评价,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划分土地功能区,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保障国家安全:通过规划建设军事用地、国土资源开发、生态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治等重要区域,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土安全。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
4.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规划编制方案确定:确定编制规划的范围、目标、任务和原则,明确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基础工作开展: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区域经济社会情况、生态环境等进行详细调研和评估,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3.规划方案编制: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4.规划方案论证:对规划方案进行专家评审和公众意见征询,完善方案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规划报批:将规划方案报批相关部门审批,形成正式文件,成为当地的法定规划文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与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
在规划实施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组织实施:按照规划方案的要求,有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工作,落实各项规划任务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