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图的编制
- 格式:ppt
- 大小:189.50 KB
- 文档页数:22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国土资源部目录前言1适用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则5土地利用现状图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7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8土地整治规划图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前言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
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西安市城乡规划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1.18•【字号】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届〕第95号•【施行日期】2021.01.18•【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西安市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7月15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10年9月29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根据2016年12月22日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17年3月30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49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0年10月21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20年11月26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65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第三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四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第五章乡村规划管理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保护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xx总体规划编制的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工作计划、工作方案,落实经费,组成规划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业务培训等。
工作计划是对编制规划的任务、时间、经费、人员等方面的统一安排。
工作方案主要是明确规划的目的、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工作步骤、成果要求以及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的组成等。
(2)调查研究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和分析有关文件、资料,如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相关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的资料和数据,并根据需要进行外业调查核实。
通过上述工作,要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利用潜力、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和土地供应能力作出确切的分析,明确土地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3)编制规划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资料分析和必要的专项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土地利用区,拟定各类用地指标,编制规划方案和规划图,对规划方案和图件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论证。
论证之后,提交同级人民政府审议。
(4)规划审批和公布实施阶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审议同意后,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规划经批准后,要予以公布并组织实施。
1/ 1。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3.27•【文号】国土资发[2012]55号•【施行日期】2012.03.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土资发国土资发[2012]5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
现将《国务院关于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批复》(国函〔2012〕23号)和《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土资源部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2015 年)(二〇一二年三月)目录前言第一章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土地整治取得的成就第二节“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二节规划目标第三节主要任务第三章统筹推进土地整治第一节推进全域土地整治第二节统筹区域土地整治第三节完善统筹推进土地整治机制第四章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第一节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第二节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第三节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第四节积极推进其他农用地整治第五章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第一节统筹规划乡村土地利用第二节稳妥推进村庄土地整治第三节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第六章有序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第一节积极开展旧城镇改造第二节积极开展旧工矿改造第三节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第七章加快土地复垦第一节积极推进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第二节及时复垦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第八章土地整治资金与效益第一节资金供需第二节预期效益第九章切实保障规划实施第一节严格执行规划第二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第三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第四节创新土地整治激励机制第五节加强基础和能力建设前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整治的精神,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依据《土地管理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编制实施《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彳〜20川年)》的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 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总则2.规划编制步骤与方法3.规划成果1.总则1.1规划编制的任务和内容1.2规划范围和期限1.3编制程序1.4编制单位和人员要求1.5其他要求规划编制的任务和内容:任务:根据上级规划和本乡镇自然经济条件,综合研究和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协调各业用地矛盾,确定各类用规模,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
重点是:结合本乡镇土地使用条件,将县级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和土地用途分区具体落实到地块。
内容:──研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供需状况;──落实规划目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划定土地用途区;──落实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确定居民点用地规模和范围;──安排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布局;──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区);──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制定近期规划;──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规划范围和期限规划范围:乡镇土地规划范围为乡(镇)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
规划期限:乡镇土地规划的期限应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致。
本轮规划,以2003年为规划基期,以2010年为近期规划年,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为了与政府任期目标衔接,增加2007年规划目标。
编制程序编制乡镇土地规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a) 准备工作b) 调查研究c) 落实规划目标d) 编制供选方案e) 规划协调f) 确定规划方案g) 上报审批编制单位和人员要求乡镇土地规划应在县级人民政府指导下,由乡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具体负责乡镇土地规划的编制工作。
承担乡镇土地规划编制的单位和人员,应符合国家有关土地规划机构资质、人员资格认证的规定。
其他要求编制乡镇土地规划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成果数据应统一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
引用数据应注明出处。
1.规划编制步骤与方法2.1准备工作2.2调查研究2.3落实规划目标2.4编制供选方案2.5规划协调2.6确定规划方案2.7制定实施规划措施准备工作组织准备:乡(镇)人民政府成立由乡(镇)主要领导及有关负责人参加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建规划队伍,确定工作方案,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审查规划方案,筹措编制经费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征求意见稿)国土资源部二OO八年八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组织与程序 (3)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任务与内容 (5)第四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和报批 (9)第五章附则 (1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行政区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地)级、县级和乡(镇)级五级。
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总体定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
第四条【指导方针】编制和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指导方针,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五条【工作方针】编制和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方针。
第六条【编制和审批原则】编制和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二)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时序,节约集约用地。
(三)统筹各业各类用地,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四)以经批准的上一层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
第七条【编制主体】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按照法律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经费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相应年度的本级财政预算足额按时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版【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日期】 : 2019.08.26【实施日期】 : 2020.01.01【时效性】 : 尚未生效【效力级别】 : 法律【法规类别】: 土地综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9年8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3)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第四章耕地保护 (7)第五章建设用地 (9)第六章监督检查 (15)第七章法律责任 (16)第八章附则 (1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图集的设计与制作姜良恒;许洁;马玲;赵南【摘要】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集有着重要的意义。
该文详细论述了附图集的设计与制作流程,并以ArcGIS软件为平台,探讨了附图集制作的部分关键技术,表明ArcGIS能够较为快速准确的制作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集。
%As the results of General Planning of Land Utilization,the atla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With the platform of ArcGIS,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flows of design and compilation of the landuse planning atlas in detail,and some key issues for the process of atlas compiling are discussed,it shows that the atlas of general planning of land utilization can be completed quickly and accurately with the help of ArcGIS.【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2(018)007【总页数】4页(P190-192,210)【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集;设计;制作【作者】姜良恒;许洁;马玲;赵南【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重庆育才中学,重庆400050;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其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1]。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目录引言I1 范围22 规范性引用文件23 总则23.1 规划指导思想23.2 规划任务和内容23.3 规划范围与期限33.4 编制原则33.5 编制程序33.6 编制单位和人员要求33.7 其他要求44 土地规划分类45 调查研究45.1 规划基础数据转换45.2 基础资料调查分析45.3 重点调查研究56 规划目标确定56.1 规划目标的内容56.2 确定的依据及程序方法57 基本农田调整与布局67.1 基本农田调整的原则与要求67.2 基本农田调整的检验分析67.3 基本农田的规划布局68 重要建设用地安排68.1 城镇建设用地68.2 村镇建设用地68.3 独立工矿用地安排78.4 基础设施用地79 生态用地保护79.1 稳定生态用地数量79.2 合理布设生态用地710 土地用途区划定710.1 含义与要求710.2 土地用途区类型710.3 土地用途区划定的步骤与方法810.4 土地用途区管制规则与细则811 土地整治项目落实811.1 落实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811.2 落实土地生态保护与整治项目911.3 划定落实基本农田整备区912 村土地利用控制913 规划方案确定913.1 方案内容913.2 方案论证914 规划公众参与1014.1 基本原则1014.2公众参与重点1014.3参与方法1015 制定实施规划措施1016 规划成果1016.1 规划成果内容1016.2 规划文本1016.3 规划说明1116.4 规划图件1116.5 规划附件12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定义13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土地规划分类及含义16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土地规划分类与土地现状分类对应关系20附录 D (资料性附录)基础资料调查分类表26附录 E (资料性附录)调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27附录 F (资料性附录)基本农田调整要求29附录G (规范性附录)土地用途区划定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关系31附录H (规范性附录)土地用途区划定的步骤与方法32附录I (规范性附录)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37附录J (规范性附录)工作表格38附录K (规范性附录)数据单位要求43附录L (规范性附录)编图方法与图例44附录M (规范性附录)本规程用词说明46引言为了规范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学(山东建筑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第一章测试1.土地利用系统由多系统复合而成,其中不包括哪个子系统()答案:循环系统2.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三大程序包括()答案:准备工作;规划实施;编制规划3.土地具有多种特性,如资源特性、资产特性、生态特性、工程特性等。
()答案:对4.土地是由自然要素与经济要素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是一个三维立体的系统。
()答案:对5.规划是对事务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影响绝对地租量的因素不包括()答案:土地位置差异2.按物质形态划分,地租可分为()答案:货币地租;实物地租;劳役地租3.生态经济理论是实现土地利用系统最佳功能的重要依据。
()答案:对4.人地协调理论是土地利用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依据。
()答案:对5.系统工程理论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科学编制规划的重要思想。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起“龙头”作用的规划是()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答案:长期性;整体性;战略性;控制的层次性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答案:对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和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答案:对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是___与___答案:null第四章测试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答案: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包括()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数量分析;土地利用权属调查3.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构成方式的集合。
()答案:对4.土地垦殖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 100%。
《我爱这土地》教案范本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课程主题《我爱这土地》,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土地的认知和感受。
2. 分享一些关于土地的诗歌、故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关于土地的诗歌、故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的认知和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土地的看法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第二章:我们的土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土地特点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土地特点和资源,展示相关地图或图片。
2. 引导学生思考土地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分享一些环保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土地特点和资源,展示相关地图或图片。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土地利用和保护的看法和经验,进行互动交流。
第三章:土地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培养学生的土地利用观念。
2. 引导学生关注土地的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土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如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土地的保护问题,分享一些环保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土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展示相关图片或案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土地保护的看法和经验,进行互动交流。
第四章: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珍贵性,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珍贵性,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分享一些关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案例或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珍贵性,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篇土地利用规划学总论第一章导论土地与相关概念/关于土地与空间/土地本身是由地表、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构成。
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生态功能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自然产物;②土地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土地生产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养育功能和土地承载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功能是永远不可替代的。
③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作为资源的土地空间是有限的,土地总面积(常数)永久不变,土地利用类型(变数)在不断发生变化;④土地质量的差异性:由于组成土地的各种因素不同量的不同组合,形成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土地,其差异表现为土地质量的不同等级;⑤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在其合理利用过程中,其肥力不仅不会减退而且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又称土地的耐久性;⑥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⑦土地价值的增值性:土地具有一种耐用性的性质,可以吸纳投入土地的沉积资本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使其可用性或使用价值的提高;⑧土地属性的多维性:土地属性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多维属性。
土地利用途径;外延扩展、内涵挖潜土地¾用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度、降水、地形地貌、水资源、土壤等)、社会因素(人口、城市化因素、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权利、风俗习惯、文化素质)、经济因素(产量、产值、人均产值、成本、效益、外部性等)规划的本质/规划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其未来导向性。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产生/在调整土地关系和组织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土地利用规划并发挥其重大的历史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①政策性:规划是为国家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服务的政府行为,是调整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②整体性:着眼于区域内全部土地,从全局整体角度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③兼容性:多目标兼顾,追求自然、经济生态目标整体优化:④折中性:不求最优,但求满意。
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