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理论框架研究固定篮子价格指数的缺陷及改进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9
CPI理论框架研究固定篮子价格指数的缺陷及改进作者:张伟朱孔来来源:《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03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015)摘要:从国际范围来看,"固定篮子"指数理论仍然是编制CPI的主体框架,但透过我国CPI的编制方法可以得出其不但存在理论假设上的缺陷,且在抽样设计、权数确定以及计算公式方面均存在弊端。
对此,尝试给出改进思路,以提高CPI的精度与信度。
关键词: CPI;固定篮子;抽样设计;权数确定;单位价值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7217(2014)03-0069-05CPI是应用指数理论的重要指标,在通货膨胀时期尤受关注,其准确性直接影响中央政府应对通货膨胀政策的准度与力度。
遗憾的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采用"固定篮子"框架编制的CPI尚存很多问题,诸如抽样设计、质量变化调整、季节性产品及新产品的处理、权数确定、计算公式选择等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
各界对其指责颇多,从某种程度上说,CPI的"固定篮子"编制框架已不能适应各界对CPI精度及信度的要求,亟需改进和完善。
一、CPI编制的理论框架(一)编制框架目前,国际上CPI编制主要分为三种框架:一是美国、荷兰、瑞典遵循俄国经济学家A.A.Konus 提出的以同样的生活水平测定价格变动的理论框架下编制的生活费用价格指数COLI(cost of living index),即用衡量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变化导致的维持某一给定效用或福利水平所需的最低费用的变化。
二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均采用以所谓一篮子指数为特征的固定篮子价格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即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因为固定篮子指数本质上考察的是在不同的时点和不同的价格结构下,购买产品篮子的费用变化程度,因此也称为产品费用指数(cost oproduct index)。
浅谈CPI及其局限与对策浅谈CPI及其局限与对策摘要: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国家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研究通货膨胀水平、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指标之一。
本文从CPI的定义出发,给出了发布的CPI数据与民众对价格变动的感受相差较大的原因。
并针对我国CPI的编制存在的局限性,给出了CPI体系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CPI,计算,感受差距,缺陷,对策近年来,我国CPI起伏较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还存在严重缺陷,CPI编制体系依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一些基本特征,CPI走势与民众心理感受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学者开始对我国CPI体系产生了质疑甚至诟病。
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对CPI体系加以改进势在必行。
1.CPI的定义、内容与作用1.1 CPI的定义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1.2 CPI包含的主要调查内容CPI调查工作,是经济社会统计调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系统地调查、搜集和整理主要商品、服务项目的价格及消费额资料,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目前,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调查方案中,CPI的调查内容按用途划分为8个大类,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
内容摘要CPI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常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和生活成本水平,并广泛应用于评价可以指数化的各类支出如居民收入、社会保险、利息支付、财产合同等的实际水平。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现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并进行改进完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国际比较角度,比较了与美国、德国等典型西方国家与我国的CPI指数编制方法,进而指出我国CPI编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CPI、国际比较、问题、改进对策ABSTRACTCP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t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inflation, the extent and cost of living, and is widely used in evalu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expenditure can be indexed, such as income, social insurance, interest payments and property contracts the actual level. Therefore, the in-depth study China's current consumer price index and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preparation metho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this paper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typically CPI index approach, by comparison, found problems in the preparation of our CPI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KEYWORDS:CPI;International Comparison;Problems;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正文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 CPI指数在我国的发展 (3)第三章 CPI指数在西方国家的应用 (6)第一节CPI指数编制方法的国际准则 (6)第二节西方代表性国家的CPI编制 (8)一、美国的CPI编制 (8)二、德国的CPI编制 (8)第四章我国CPI的编制方法及与西方国家的比较 (11)第一节我国CPI的编制方法 (11)第二节我国CPI编制与西方国家的比较 (12)一、基本概念的比较 (12)二、价格范围的对比 (12)三、调查方法的对比 (12)四、汇编分类的对比 (13)第五章我国CPI指数编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4)第一节我国CPI指数编制存在的问题 (14)一、商品选择仍不够科学 (14)二、抽样方式不合理 (14)三、价格调查存在缺陷 (14)四、现行权数不准确 (14)第二节我国CPI指数的改进对策 (15)一、提高样本代表性 (15)二、促进项目设置合理化 (15)三、进行质量调整 (16)四、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缺憾与改进思路一、现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缺憾1953年,我国开始编制价格指数,1984年开始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的采集方式、权数的确定以及计算方法均已成熟完备。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要素的多元化发展,现行的CPI已很难全面客观地反映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动。
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CPI更是为社会大众所广为关注,但其公信力却日渐下降。
因此,改进CPI的编制成为政府统计部门需要客观面对的问题。
目前,我国编制CPI是依据国际标准分类准则,先将居民消费品分为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8大类,而后再细分为263个小类,据此从中选取700余种商品和服务项目作为代表性商品,通过统计调查和数据的采集,计算出代表性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再依据固定加权平均数的公式,求出CPI。
可见,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是由代表性商品和固定权数来确定的。
代表性商品不同,对代表性商品赋予的权数不同,其CPI值是不相同的。
这也就是政府公布的CPI与社会大众主观感受有时出现较大出入的重要原因。
进一步分析表明,官方统计部门定期发布的CPI常常引起质疑,就是因为CPI中没有有效包含居民住房价格的变动。
现行的CPI也包含居民“居住”大类,但这并不是居民住房消费市场的价格变动,包含在其间的居住类消费,主要是房屋的租金折算。
即:CPI中的“居住类”价格主要指房屋承租者支付的租金、房屋所有者自住时按市场价格折合的虚拟房租。
统计部门之所以如此处理,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保证与国民经济核算口径的统一,将居民购买住房作为是一种投资行为而非消费行为处理;二是防备房地产市场投机因素多,容易引起波动,对CPI值影响过大。
事实上,无论是房屋承租者的租金,还是虚拟房租都是难以精确统计的,特别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分房子的房租更是背离市场价格,以此代替住房市场的房价波动,是不适宜的。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缺憾与改进思路背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衡量物价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生活必需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对居民购买力的影响。
CPI通常被用来评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预测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然而,CPI也存在缺憾和局限性。
本文将探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缺憾,并提出改进思路。
缺憾1. 面向消费品和服务的百项细分指数不足CPI是基于一篮子的商品和服务来计算的,它反映了整体物价变动的趋势。
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居民实际的生活体验。
比如,在当前的CPI中,并没有考虑到诸如在线教育、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电子书等新兴消费品和服务,相应的数据也无法被反映出来。
此外,消费品和服务本身也是动态变化的,CPI的基数和权重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调整,才能更好地反映出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生活体验。
2. 不同阶层和群体的生活成本变化差异较大CPI是反映平均消费价格的指标,它无法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或个人的消费价格变化。
例如,城市的房租、学费,以及医疗等费用,对不同的社会群体所占的支出比例是不同的,而各自又有不同的生活标准和需求,这会导致CPI的变化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3. 不包括非居民消费品和服务CPI通常以家庭为基础来计算,只包括家庭消费支出,而不包括非居民消费品和服务,如政府采购、外国游客、企业采购等。
由于这些消费不在CPI的体系内,如果这部分消费发生变化将对CPI的计算产生歪曲。
非居民消费占据整个国民经济消费支出的不小比例,应该被充分考虑在内。
改进思路1. 加强面向消费品和服务的百项细分指数为更好地反映消费者的生活体验,应该加强面向消费品和服务的百项细分指数。
政府可以建立相应的调查机制,纳入更多新兴消费品和服务。
目前的CPI权重很大程度上是从1970年代开始制定的,面对新兴消费品和服务,CPI的权重需要随之调整。
2. 制定不同群体的消费价格指数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人的生活水平和需求,我们应该制定不同的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指数C P I缺陷和功能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居民消费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主要商品共分八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教育和通讯;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
CPI的计算公式是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除以(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乘以100%。
CPI告诉人们的是,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
CPI计算方法1、选择纳入CPI计算的商品和服务。
2、确定纳入CPI的商品和服务的权重。
3、确定物价调查方法并进行实地调查。
4、计算CPI。
我国现行CPI统计方法存在的缺陷1、权重设置不透明且不合理。
食品权重被高估。
教育、医疗的权重被低估。
居住类权重的严重低估。
2、统计样本的时效性差。
我国采取的是固定样本采集方法。
固定样本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因样本变动而带来的误差,数据的可比性强。
缺点是固定样本容易造成样本的代表性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3、CPI构成中的一些价格是受管制的, CPI并不能真实地反映通胀压力。
4、综合的CPI不能反映不同收入阶层的感受。
5、样本规模较小。
CPI的功能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CPI有三大功能如下:(一)度量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CPI是度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
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CPI升幅太高,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可能,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缺憾与改进思路引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是衡量一国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为经济的核心衡量指标之一,CPI对于政府制定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我国的CPI计算中,存在一些缺憾,本文将对这些缺憾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思路。
一、缺憾分析1. 样本抽取方法不全面目前,我国的CPI计算主要采用了机构调查法和居民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
但是,在样本抽取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监测范围过小,导致无法全面反映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消费情况。
其次,在样本选择上存在偏差,往往选择中高收入群体作为样本,忽略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
2. 指数权重设置不合理CPI的计算需要根据不同商品的消费权重来确定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指数的影响程度。
然而,在我国的CPI计算中,权重设置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权重的更新周期过长,无法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此外,某些商品的权重过大或过小,导致指数的波动性不合理,无法准确反映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
3. 数据质量监控机制不完善CPI计算中的数据质量监控是确保指数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我国的CPI计算中,数据质量监控机制不完善。
有时,数据收集和处理中存在错误或遗漏,导致指数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此外,在数据源的选择和处理上也存在一定难度,比如一些非标品的价格难以获取,导致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存在问题。
二、改进思路1. 完善样本抽取方法为了更好地反映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消费情况,应该完善样本抽取方法。
除了机构调查法和居民调查法,可以引入其他调查方法,如互联网调查、移动应用数据采集等,从而扩大监测范围和样本数量,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动态更新指数权重权重设置的合理性对于指数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动态权重调整机制,根据商品的实际消费量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及时更新权重。
CPI理论框架研究固定篮子价格指数的缺陷及改进作者:张伟朱孔来来源:《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03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015)摘要:从国际范围来看,"固定篮子"指数理论仍然是编制CPI的主体框架,但透过我国CPI的编制方法可以得出其不但存在理论假设上的缺陷,且在抽样设计、权数确定以及计算公式方面均存在弊端。
对此,尝试给出改进思路,以提高CPI的精度与信度。
关键词: CPI;固定篮子;抽样设计;权数确定;单位价值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7217(2014)03-0069-05CPI是应用指数理论的重要指标,在通货膨胀时期尤受关注,其准确性直接影响中央政府应对通货膨胀政策的准度与力度。
遗憾的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采用"固定篮子"框架编制的CPI尚存很多问题,诸如抽样设计、质量变化调整、季节性产品及新产品的处理、权数确定、计算公式选择等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
各界对其指责颇多,从某种程度上说,CPI的"固定篮子"编制框架已不能适应各界对CPI精度及信度的要求,亟需改进和完善。
一、CPI编制的理论框架(一)编制框架目前,国际上CPI编制主要分为三种框架:一是美国、荷兰、瑞典遵循俄国经济学家A.A.Konus 提出的以同样的生活水平测定价格变动的理论框架下编制的生活费用价格指数COLI(),即用衡量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变化导致的维持某一给定效用或福利水平所需的最低费用的变化。
二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均采用以所谓一篮子指数为特征的固定篮子价格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即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因为固定篮子指数本质上考察的是在不同的时点和不同的价格结构下,购买产品篮子的费用变化程度,因此也称为产品费用指数(cost oproduct index)。
三是英国等欧盟成员国开发了专门用于测度通货膨胀的消费者价格协调指数(Harmonized Indices of Consumer Prices,HICP),一般将HICP视为专门用于测度通货膨胀的CPI。
HICP用于衡量在经济成员国内可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其核算口径为家庭最终货币消费支出(household final monetary consumption expenditure),这使得HICP与一些国家的固定篮子CPI 区分开来,但两者本质上差异不大,因此,可将CPI编制框架匡定为两大类:生活费用价格指数COLI和固定篮子指数CPI。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以"生活水平或效用不变为标准",而固定篮子价格指数以"商品和服务品种不变为标准"。
(二)各国选择及国际组织的意见由于固定篮子价格指数存在高估生活费用变动的倾向,美国劳工统计局一直致力于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研究。
1997年,美国劳工统计局在《CPI的测度问题》中明确指出将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作为CPI的测度主体。
除了美国,荷兰、瑞典对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也更为推崇。
应该说,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提出和发展确实为完善现代价格指数理论提供了某种新思路,然而,它本身在应用方面也面临着若干不能回避的难题,尤其是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效用不变"原则的可操作性难题使得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被普遍接受面临很多困难,因此,绝大部分国家仍然以固定篮子价格指数作为CPI的主体框架,国际劳工组织对价格指数的介绍和探讨也主要以固定篮子价格指数为主。
鉴于此,深入剖析固定篮子价格指数理论框架中存在的缺陷并探索性地给出改进思路具有国际普适性。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4年第3期2014年第3期(总第189期)张伟,朱孔来:CPI理论框架研究固定篮子价格指数的缺陷及改进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固定篮子价格指数CPI的研究主要是针对CPI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国外方面,Javier Ruiz-Castillo & Eduardo Ley & Mario Izquierdo认为固定篮子价格指数会高估价格的变动,从而夸大通货膨胀的真实程度[1];Atsushi Maki认为固定篮子价格指数不能反映替代效应,因此也不能反应消费者价格的动态变化[2];Sidgwick提出了产品质量的变化对CPI的影响;Marshall指出新产品的出现给固定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所带来的问题;Bowley则讨论了替换代表性商品的问题[3]。
国内方面,高艳云以国际上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作为参照,认为我国CPI编制主要差距表现在权数更新较慢;产品篮子的更新较慢、代表性不好;缺乏季节性调整;缺乏对发生质量变化的产品进行调整的技术等问题[4]。
谭延博认为我国现行CPI体系存在规格品、调查点以及住户调查均存在覆盖面不足;CPI构成体系中的构成元素不合理;构成元素权重存在偏差;CPI未能反映出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等缺陷[5]。
综上,大多研究关注于现行CPI抽样方案和算法框架下的"战术性"问题,或者只是指出了CPI编制中存在抽样问题,但并未对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改进"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不仅如此,迄今CPI的相关研究普遍聚焦枝节忽视整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数据高度复杂的CPI编制背后涉及的调查理论与统计理论的研究更属罕见。
三、我国CPI编制框架的缺陷(一)编制方法介绍我国CPI的编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确定代表规格品、收集价格资料、确定权数资料和计算CPI。
1.代表规格品的确定。
代表规格品的确定也就是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进入"篮子"的过程。
选择代表规格品主要选择消费量大、供应稳定、价格便于采集、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有较强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各规格品的产品性质差异要大,以保证"篮子商品"的覆盖面。
目前,我国的CPI指数编制确定的"篮子商品"共分八大类263个基本分类①,各基本分类中除了鲜菜选择的规格品数量为25种、鲜瓜果为8种、炒菜为10种外,其它基本分类大多只选择2~3种代表规格品作为该基本分类的"代表",总共约600种代表规格品,但由于地区差异,全国范围内包括的规格品共有上万种,代表规格品全面更新的期限为5年,但每年均会有所调整。
2.价格资料的收集(采价)。
(1)抽选调查市县和调查点的选择。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总队按照大小兼顾、地区分布合理的原则,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抽选调查市县和价格调查点,调查市县的排队标志一般选择年平均工资或年人均纯收入,调查点的排队标志可选择人均销售额、成交额或经营规模。
(2)价格采集。
价格调查员按照定点、定时、定人的"三定"②原则对代表规格品的成交价格进行采价,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的商品,至少每5天采集一次价格,一般性商品每月采集2~3次价格。
目前我国调查市县样本总数大约为1380个,其中500多个市县参与城镇调查,880多个县参与农村调查,这些调查市县共分布着6.3万个调查点,由5000人左右组成的价格调查员队伍负责进行实地采价工作。
3.权数的确定。
CPI的权数,是反映下级构成要素的价格变动在上级指数形成中影响程度的指标,目前,CPI权数确定主要依据城乡住户调查的居民消费支出数据(城市约6万户,农村约8万户)。
受城乡差别的影响,我国城乡住户调查样本的抽选方法略有差异,城镇采取多阶段二项等距抽样方法,即先按照分层等距随机抽样抽取调查市县,然后进行分层两阶段的PPS 抽样分别抽选调查社区(居委会)和调查户;农村住户调查采取三阶段、对称等距、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即先在各省内确定大样本村,然后按照对称等距抽样方法抽取调查村最后按照等距抽样方法选择调查户的三阶段抽样方法。
权数的全面更新周期也为5年,每年会有所调整。
4.计算过程。
(1)代表规格品指数(个体指数)的计算。
先计算得出代表规格品的平均价格,然后用报告期和基期的代表规格品的平均价格对比得到。
(2)基本分类指数的计算。
将基本分类中包括的代表规格品个体指数进行几何平均得到。
(3)类指数及总指数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Lt=[∑ω(t-1)ptpt-1]×Lt-1,其中L为定基指数,ptpt-1为本期环比指数,ωt-1为权数;t为报告期,t-1为报告期前一期。
(二)抽样设计从我国CPI的编制步骤来看,四个步骤中前三个均涉及抽样问题,由此可见抽样设计的合理与否对CPI精度的高低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从抽样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CPI采用的是一种多阶段的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以及典型调查相结合的复合方法,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现行CPI抽样设计图(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固定篮子"理论方面。
(1)固定篮子指数计算中假定数量不变意味着各种产品的消费结构不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假设与现实情况存在严重的不符,而且指数计算公式中存在的"虚拟总量"不容易理解其经济意义,造成解释指数含义上的困难。
(2)固定篮子指数的"同质性"要求过于苛刻,在实践中很难满足。
一方面表现在各基本分类内的消费品和服务的"同质性"要求。
固定篮子理论要求各基本分类内的消费品和服务应该具有同质性,但实际上由于消费品和服务的千差万别,而基本分类的个数毕竟有限,这就造成了同一基本分类内的消费品和服务具有不同程度的"异质性",在计算基本分类价格指数时将具有"异质性"的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直接进行平均会存在含义不清的问题,尤其是对某些指数计算公式而言。
另一方面固定篮子价格指数要求进行前后对比的价格数据要具有"可比性",即所调查的规格品应具有"同质性"。
按照CPI编制的产品的同质可比性基本原则,不同时期的产品应该能够匹配,否则计算出来的价格指数就不是纯粹的价格变化。
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背景下,产品的更新换代加速,代表规格品的前后差异大大削弱了价格的可比性。
在这种情况下编制CPI样本应该考虑产品本身的变化(既包括品种、型号、花色等的差异,也包括质量的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整,但对此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不容易,所以实践中则隐含假定样本中的商品具有可比性,不进行质量调整或进行的调整非常有限,这必然造成计算出来的价格指数出现"混杂"而并非单纯反映价格的变动,这种偏差被称为"质量变化偏差(quality change bias)" [6],很多国家对CPI偏差的测定结果表明,质量变化偏差对CPI的精度影响巨大,很可能是所有偏差中最大的一种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