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例子《知错能改,就很棒棒哦!》大家都知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吧,这可真的是一句超级有道理的话呢!今天咱就来说说那些知错能改的例子,那可真是相当有意思呀!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有一次我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出去玩,结果我睡过头了,等我醒来的时候都已经过了约定时间好久啦!朋友那是夺命连环call 呀,我一看这情况,哎呀,完犊子了,犯错误啦!我赶紧给朋友打电话道歉,说我真是睡迷糊了,保证下次绝对不会了。
朋友虽然一开始有点生气,但看我态度这么诚恳,还是原谅我啦。
从那以后呀,我每次和别人约的时候都上好几个闹钟,就怕自己再犯这样的错。
嘿嘿,这就是我知错能改的小例子啦。
还有一次呢,我在公司里不小心说错了话,让同事有点下不来台。
过后我一想,哎呀,自己这嘴咋这么欠呢!于是我赶紧找到那位同事,当面跟他道歉,还请他喝了杯咖啡,好好聊了聊。
同事也很大度,说没啥事儿,不过我自己可得长记性了呀,说话不能不过脑子了。
从那以后,我说话之前都会先想一想,可不能再随便说错话啦。
再说说那些大人物吧,历史上也有很多知错能改的例子呢。
比如说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廉颇一开始因为蔺相如职位比他高而不服气,还总想找蔺相如的麻烦。
但是蔺相如呢,一直很宽容大度,没有和他计较。
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就有了那个有名的“负荆请罪”。
哎呀呀,这廉颇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这么诚恳地去改正,可真是太了不起啦!其实呀,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这没啥大不了的。
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错误,然后努力去改正它。
就像那句话说的,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犯同样的错误。
只要我们能知错就改,那我们就是好样的!所以呀,大家以后要是犯了错,可别不好意思或者逃避哦。
大大方方地承认错误,然后想办法去改正,相信你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让我们都做知错能改的棒。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类似的句子
以下是一些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意思相近的句子:
1.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2.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迷途知返,时不我待。
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 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
5.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就会有各样的事在发生,就会有好多的转折点,那便是另一番风景。
6. 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
7.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绝对完美,任谁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知错就改,有些人只是知道错了,却没想要去改,有些人根本就不觉得自己错了。
8.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从谏如流,及时改过,真是明智之举。
9.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能认清自己的不足并勇于改正,便是大丈夫所为。
10. 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作文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这句话是我们中国古代圣贤孟子说的,
意思是说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因为人都会犯错,但能够改正错误,这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就来
谈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首先,知错就改是一种美德。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承认错误并且改正。
有些人因为自尊心太强,不愿意承认错误,也不愿意改正,结果就是一错再错,导致问
题越来越严重。
而知错就改的人则不同,他们能够勇于面对自己的
错误,勇于承认并且改正,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勇气。
其次,知错就改是一种智慧。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犯错和改正,这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的时候,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
正如孟子所说的,知错就
改是一种智慧,因为只有智慧的人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最后,知错就改是一种修养。
修养是一种品德,是一种处世的
态度。
一个人如果能够知错就改,那么他一定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因为只有有修养的人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才能够不
断地完善自己。
而没有修养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不愿意承认错误,也不愿意改正,导致自己越来越糟糕。
总之,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能
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成长,才能够进步,才能够变得更加优秀。
因此,让我们都努力做一个知错就改的
人吧!。
好的,以下是一些表示错了要改正的优美句子:
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2.错误是成长的垫脚石,不要害怕犯错,要勇敢面对并改正。
3.承认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复错误而不自知。
4.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更好地成长。
5.犯错是人之常情,关键是要从错误中学习,不断进步。
6.只有勇于承认错误,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让事情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7.不要因为害怕犯错而停滞不前,要勇敢尝试,即使错了也要及时改正。
8.改正错误需要勇气和决心,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前进。
9.只有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10.承认错误是一种勇气,改正错误是一种智慧。
关于知错能改的名言
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2、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
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5、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一切都是好的。
6、浪子回头金不换。
7、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8、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9、人谁无过,当容其改。
10、能补过者,君子也。
11、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1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15、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16、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一辈子做错事。
17、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18、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
19、聪明人知错就改,糊涂人有错就瞒。
20、改过不吝。
士季说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犯了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能认识自已的错误,及时改正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作文,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篇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作文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
人生在世,最大的问题就是害怕做人上失败。
很多人跌跤,都是在做人上出了问题。
每个人都应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人生能力建设,不管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行为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一定要把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好。
有时走错一步,会付出一生的代价,走对一步,可能会获得一生的成功。
《人生不止一步》讲述了二战时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一个在人生路上走错了如此远的人,一个连自己母亲都替他人生绝望的人,一个大学时偷吸鸦片,懒得日上三杆还迟迟不起床的懒汉和醉鬼,一个曾被名不见经传的两家小公司解雇的人,为什么竟能成为英国彪炳千秋,功勋卓绝的首相和一位举世瞩目的杰出伟人呢?虽然我们想不周全,但我们却可以知道,一个人一生的路,不是走错一步就从此万劫不复的,人生不只一步,只要不因自己的一步失误而让心灵绝望,那么一切都可以再重新开始。
人生的路是遥远的,它不只一步,迈错了一步没关系,只要你能校正梦想的方向你生命的最后也能有瑰丽的彩虹。
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任性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
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
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三害当中周处最厉害。
有的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浮沉。
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
最终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
优秀作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唐伯虎小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出了超人的才华,并拜在大画师沈周门下学习绘画。
唐伯虎的绘画功底深厚,加上刻苦勤奋的练习,在一年的时间内很快地提高了绘画技艺,沈周经常称赞他。
渐渐地,唐伯虎有了自满的心理,细心的沈周察觉到了。
一天,沈周把唐伯虎叫来吃饭。
席间,唐伯虎提到自己已经学有所成,希望老师能同意他回家。
沈周笑着说:“酒喝多了,有些热,你去把窗子打开吧。
”于是唐伯虎上前去开窗,可是怎么也推不动那两扇窗。
他这才发现,那窗子竟是老师画的一幅画。
唐伯虎脸红了,他走到老师跟前说:“老师,请您原谅弟子的无知,我要留下来继续学习。
”从此,唐伯虎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
他专心致态,一丝不苟,加倍努力地学习画画,终于成了著名的大画家。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
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范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唐伯虎学画画时,犯了错误,我们其他人也会像他一样犯一些错误。
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要认识错误及时改正并吸取教训,什么时候改错都为时不晚。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会犯错。
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而一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还要归结于其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能够做到知错就改。
古往今来知错能改的事例有许多许多,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也早已家喻户晓。
战国时期,赵国有蔺相如和廉颇两名大将。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
两个人最终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知错能改是一种品质、一种智慧,是我们不断进步进而实现梦想的催化剂。
西塞罗曾经说过:“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正如《非诚勿扰Ⅱ》中的台词:“人活着就是一种修行。
”知错能改是高素质的体现。
华盛顿小时候不小心砍了父亲很珍惜的樱桃树,虽然他很害怕爸爸的责骂,但还是勇敢地承认了错误。
换位想想,如果是我们,会怎么做?会有勇气面对吗?华盛顿之后能够成为美国的国父,是和这种敢于认错的品质密不可分的。
知错能改是进步的源泉。
年轻的周处为人蛮横强悍,经常打架斗殴,曾经被认为是当地的三大祸害之一。
但是,当听说乡人以为自己被蛟龙、恶虎所杀而拍手称快时,他决定痛改前非,最终成为了一代忠臣孝子。
如果周处不思改过,必定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正是这种改过自新的勇气,使他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知错能改是圆梦的航船。
沈从文曾经因为逃课被老师严厉地批评。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从此,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终于成了著名的作家。
知错就改的勇气成就了沈从文,也为中国文坛造就了一位文学巨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梦想的海洋,不排斥过错的浪花;梦想的大厦,离不开有瑕疵的基石。
古今中外,知错能改的人物数不胜数,执过不改的事件也时有耳闻。
在政府三令五申严禁私挖滥采的情况下,依然有不少人为了利益偷偷地不断进行非法采掘,甚至在受到警告、处罚之后,依然明知故犯、不思悔改,最终毁了自己的人生,尝到了恶果。
所以,要想进步,必先改过。
知错能改,苏东坡发奋识字,立志读书;知错能改,廉颇甘心受罚、负荆请罪;知错能改,沈从文奋发图强、追逐梦想;知错能改,褚时健东山再起、成为“橙王”……杰弗逊认为:“聪明人对自己的弱点了如指掌。
”让我们给自己一把刻刀,不断雕刻自己,削去陶器上那些多余的陶土吧!这样,我们就能够成为自己人生的“精品”!总评本文从知错能改的重要性谈起,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材料丰富,分析精要。
【议论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知错能改议论文700字【议论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知错能改议论文700字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会犯错。
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而一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还要归结于其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能够做到知错就改。
古往今来改正错误能改的事例存有许多许多,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也早已家喻户晓。
战国时期,赵国存有蔺相如和廉颇两名大将。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军功而被尊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必须当面侮辱蔺相如。
蔺相如获知后,尽量正视、自处,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惧怕廉颇,然而蔺相如说道:“秦国不敢入侵我们赵国,是因为存有我和弼将军。
我对廉将军放任、屈服,就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到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到后面啊!”这话传至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敬佩,便光着上半身,背负着荆杖,走进蔺相如家谢罪。
两个人最终结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廉颇这一举动值得我们来学习,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一颗敢于正视错误的心。
人生的路是遥远的,它不只一步,迈错了一步没关系,只要你能校正梦想的方向你生命的最后也能有瑰丽的彩虹。
孔子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仁爱的思想更是深入人心,而作为一代圣人,其犯下了错误时,依旧能淡然拒绝接受。
一次孔子回去武城查阅子游环境治理的情况,当听见弦歌之声时,孔子苦笑道:“武城这个地方哪里没设礼乐之教。
”子游说:“你说道过‘君子学道则爱人,大人学道则极易并使也。
’”孔子听到后当即确实了子游的观点宣称了自己的错误。
一代圣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我们。
犯了错误及时的改正,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错误毫无悔改之心,那这个人终难成大器。
当我们发现错误的时候停下前进的脚步,如果为了所谓的面子尊严而一意孤行,那么最终只能是一败涂地。
正所谓改正错误能够改为,善莫大焉。
我们必须学会直面自己的错误,因为改正错误能够改为也就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摘要】从实际教学所出现的案例,认为班主任对待后进生上要能把班主任工作做细,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并认为班主任要改变粗暴简单的育人方法,能主动找出教育教学中的错误,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后进生方法
无论哪个学校,都程度不同存在一定的后进生,有品行不端的“问题生”,有学业不良的“困难生”,还有品行和学习均不佳的“双差生”。
不管哪方面的后进生,缺乏自信和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他们在班集体中没有地位,往往是被冷落、遗忘的一族,同学不愿接近,甚至有些老师也不拿他们当“人”。
表面上看,他们好象不思进取、与世无争,对一切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非常在乎周围人的眼光,尤其看重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对他们的看法。
班主任特别要防止自己无意或有意的言行,给后进生造成刻骨铭心的伤害,我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一天晚上下班回到家,我习惯性地打开了电脑,查看邮箱里有无新邮件。
里面的一封学生来信引起了我的注意,是班里一个叫小A的学生写给我的。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吴老师:
您好!这是我开学以来第二次上网,或许,在您的眼中,我已不算是个好学生。
确实,我以前的行为是很疯狂的。
但,我正在改正。
给您写信的目的,是希望您还能将我当作一个较好的学生。
从开学到现在,我尽量使自己各个方面做的好一点。
课堂作业,我都按时完成了。
但不知您对我的作业有没有疑问?如果您相信我是自己做的,请您上课时不要总是走到小C那就不再往后走。
不知您那样做是有意还是无心的,但给我和小C的感觉是好象我们被抛到了世人所遗忘的角落,为什么您不来看看我们所做的答案呢?其他科目不谈,语文作业我们都是在第一时间完成的,而您或许还会认为我们是抄袭的吧!也许您那样做是在维护我们的一点尊严,是这样的话,谢谢您,不过,您大可不必这样,即使我们不会做,您过来了,我们虽然有些尴尬,但您却给了我们更高的尊严——在您心中,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那样的话,我们会更自信学下去。
谢谢!
学生:小A
看完信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作为班主任的我,兼教本班语文。
平时在课上做课堂练习时,我喜欢在行间来回巡视,以便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
但我感到吃惊的是,我自认为不经意的一个举动——无意中少向前走了两步,竟让小A产生了如此的想法。
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当然也包括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不
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应该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
我们在从事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你有没有放弃后进生,在你心中有他们的位置吗?你看后进生的眼神有点冷漠,还是充满期待?你是否象对待优等生一样,关心着后进生的学习与成长?就拿小A来说吧,要不是他给我发电子邮件,也许我始终意识不到自己的过失,小A恐怕因得不到我的关注和承认而从此放弃他已经开始的一些努力和尝试,就此沉沦下去,成为永远的“后进生”,我也因此变成“罪人”。
打那以后,我一改以往“吝啬”的做法,眼光扫向小A的次数多了,腿脚勤了,手捧他的作业本细看的次数多了,当然对其余同学也是如此。
渐渐地我从小A的眼神中读到了满足和幸福,从他的言谈举止里看到了自信与成功,尽管幅度还不大,但已看到曙光。
望着沉浸在希望里的小A,我着实体验到了做教师的甜蜜。
这件事看似已经过去,但我认为对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和真正关心学生成长的班主任来说,仍有进一步反思的必要。
班主任必须时常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动作、体态等,向后进生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即老师是意识到你的存在的,你是这个班集体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而不是游离于群体之外的“弃儿”。
班主任平时应当多留意后进生的一举一动,在他们自身出现一些“积极向上”的苗头时,要立即在行动上有所表示,并对他们加以及时的引导,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如果等到学生感到非常失望,忍无可忍到只有通过某种方式提醒你时,那你就被动了,正象我碰到的那样。
如果说上面的“电子邮件”事件,我只是不露声色地借助行动来向一个后进生变相认错,那么在下面这件事中,我则是硬着头皮、放下架子,当面向学生说“对不起”了。
我班有个叫小B的女生,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排在倒数几名,还经常违纪违规。
有一次上课前,我班的一位任课老师告诉我说,刚才他上课时教室最后一排有好几个同学睡觉。
下节课轮到我上时,我不问青红皂白、话里带话地将最后一排同学狠批了一通。
恰在这时,我发现小B正低着头,我火气十足地冲她吼道:“小B,上课睡觉的肯定有你吧!”话音刚落,小B的脸色唰地变了,并把头伏在桌上。
然后,我就未再过问小B,开始了我的讲课。
大概过了十分钟,我突然听到教室里发出了一阵东西撕碎的声音,定睛一看,原来是小B愤怒地把她的语文书撕成了碎片。
下课之后,我脸色铁青地回到办公室,接连喝了三杯茶,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
随后找来了几个坐在小B旁边的女生,了解情况。
从她们口中,我才知:小B在上那个老师的课时,一直是比较认真的,睡觉的根本就没有她。
后来我又找了另外几个同学,作了进一步的证实。
最终我认定,确实是我冤枉了小B,她之所以撕书,就是因为我严重伤害了她的自尊心。
那天晚自修的时候,我把小B叫到了教室外面,和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并向她郑重其事地表示道歉。
第二天,我又给小B找来了一本语文书,勉励她今后要好好学习,争取把成绩赶上去,并嘱咐她不要再撕书了,她均欣然接受。
至此,这件事就算基本过去了。
但我处理这件事的影响还在延续,自那以后小B学习语文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上语文课的注意力比以前集中多了,期末考试语文破天荒地85分了。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可能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课堂撕书”事件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做班主任的决不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后进生。
后进
生是有不少的缺点,但班主任是否应该受“晕轮效应”的影响,肆意放大他们的不足以致不在信任他们呢?是否在批评后进生时,就可以粗暴地不留一丝情面呢?我想,要是当初我能多一些信任与宽容,“课堂撕书”事件完全可以避免。
俗话说,“班主任工作无小事”。
而如何正确地对待后进生,对班主任来说,可能是一道永远也解不完的题。
不过要记住,“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拿出行动来、真心实意地认错,有时会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