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鳜鱼寄生虫
- 格式:docx
- 大小:17.21 KB
- 文档页数:2
警惕!鳜鱼寄生虫问题,80%的人都处理错了!
关于鳜鱼养殖,今天给大家聊聊寄生虫问题,危害鳜鱼的寄生虫有车轮虫、指环虫和锚头鳋等。
养殖管理建议
1、做好水质管理
巡塘一定要坚持,可以及时发现鳜鱼的异常情况。
其次鳜鱼不耐低氧,易发生缺氧浮头,增氧措施要做好,保证好溶氧是养好鳜鱼的关键。
另外一定要做好底改工作,塘底污染严重,很容易爆发寄生虫问题......
2、做好防控工作
养鳜鱼的朋友遇到寄生虫就很容易陷入杀虫的漩涡,一去想怎么处理,就是杀杀杀,鳜鱼本身就是属于比较敏感的鱼,刺激性杀虫药的使用,不仅让病害造成的损失更严重,也更容易耽误治疗,影响整个鱼塘。
做好广谱性寄生虫预防工作,不让寄生虫问题发生,除了调整好水质外,平时也要定期用乐畅桉树精油,拌料或泼洒,对鱼没有刺激性,没有药残,也不伤水,用起来放心。
同时也能减少寄生虫问题的发生。
鳜鱼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二)摘要:七、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体表皮肤和鳃部出现苍白色,鳃丝呈块状腐烂,体色发黑,时缓时急的转圈,行动呆滞,病鱼浮头靠近池岸,口张开,呼吸困难,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
若不及时处理,七、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体表皮肤和鳃部出现苍白色,鳃丝呈块状腐烂,体色发黑,时缓时急的转圈,行动呆滞,病鱼浮头靠近池岸,口张开,呼吸困难,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
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很高。
若延缓了杀虫治疗时间,即使杀死寄生虫,但因鳃组织被破坏,难以恢复,不久便死亡。
该病由原生动物感染鳜鱼所致。
斜管虫和车轮虫常常是同时寄生。
主要寄生于鳃丝上,鳍条、体表也寄生。
鳜鱼全年都可感染这两种虫,春夏季阴雨天发病更多。
对鳜鱼苗种危害最大,以10厘米以下鱼种最为流行。
2、防治方法:①预防应彻底清塘,管好水源,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②鳜鱼池每天用2%食盐水或0.7毫克/升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泼洒一次。
③患病较重时,可用10毫克/升甲醛或20毫克/升新洁尔灭消毒液浸洗鱼体10分钟,或用3-5%食盐水浸洗鱼体5-10分钟。
④用20毫克/升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比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效果更好。
八、孢子虫病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体表和鳃部肉眼可见白色小点孢囊,镜检有大量黏孢子虫孢子。
鱼体皮肤、鳃组织被破坏,影响呼吸,肛门拖拉未消化的粪便,鱼体负担过重,失去平衡,在水面上打滚,影响正常摄食。
该病由黏孢子虫寄生鳜鱼引起,危害较大,尤其危害幼龄鱼。
2、防治方法:①此病主要采取预防方法,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以杀灭淤泥中的孢子。
②鳜鱼种放养时用50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洗30分钟。
③鳜鱼池发病,用 1.5毫克/升灭孢灵全池泼洒,可有效治疗此病。
或用0.3-0.4毫克/升鱼虫杀星全池泼洒治疗。
鳜鱼养殖中几种常见病的防治引言鳜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养殖产业在许多地区得到了广泛发展。
然而,由于鳜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鳜鱼养殖中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措施,以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
一、寄生虫病及防治1. 病因介绍寄生虫病是鳜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鳃虫、鳃蚓和虱子等。
寄生虫会吸取鱼体营养,破坏鱼体健康,严重影响鳜鱼的生长发育。
2. 防治措施•定期清理鱼塘:清理鱼塘可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包括清除底泥和水质中的有机物。
•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在养殖过程中,可以使用合适的抗寄生虫药物来控制寄生虫感染。
但要注意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建议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
•保持水质清洁:保持养殖水质清洁是预防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换水、使用过滤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寄生虫滋生的环境。
二、细菌感染病及防治1. 病因介绍细菌感染是鳜鱼养殖中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常见的病菌包括水蛭菌、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等。
细菌感染会导致鳜鱼出现腹胀、溃疡、腹水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2. 防治措施•提高养殖环境卫生:保持鱼塘清洁,减少细菌的滋生环境。
定期清理底泥、清除水面漂浮物,防止细菌孳生。
•使用抗菌药物:在发现细菌感染时,可以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但同样地,要遵循药物使用说明,并避免滥用药物。
•加强饲料管理: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鳜鱼摄入充足的营养,增强免疫力,从而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三、真菌感染病及防治1. 病因介绍真菌感染是鳜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常见的真菌包括白色霉菌和毛霉菌等。
真菌感染常出现在潮湿环境下,会导致鳜鱼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斑点或绒毛。
2. 防治措施•保持水质清洁:控制养殖水质的温度和PH值,保持适宜的水质环境,降低真菌滋生的机会。
•使用抗真菌药物:在发现真菌感染时,可以使用特定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使用药物前要先做好相关药物的检测和筛选工作,遵循使用说明。
•增强鳜鱼免疫力:提高养殖鳜鱼的免疫力,可以使用适量的添加剂和饲料来增强鳜鱼的身体健康。
养殖鳜鱼病害的防治养殖鳜鱼纤毛虫病的防治-养殖技术鳜鱼又称桂鱼、桂花鱼、鳌鱼、脊花鱼、胖鳜等,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也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鳜鱼病的防治与养殖家鱼一样应做到防重于治,在运输、捕捞过程中,须细心操作,避免碰伤鱼体,感染鱼病。
养殖鳜鱼病害的防治养殖鳜鱼纤毛虫病的防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鳜鱼纤毛虫病一般发生在鳜鱼孵化出的第一天到体长5-8厘米期间。
水温20℃-27℃时,鳜鱼体表经常有车轮虫等寄生虫寄生,3厘米之前,多分布于鳜鱼全身、口腔;3厘米后,集中于口腔、鳃、鳍条和尾部,寄生数量呈递减趋势;水温27℃以上时,斜管虫寄生数量增多,一般寄生在体表和鳃上。
纤毛虫寄生数量少时,对鱼体活动影响不大;寄生数量多时,鱼吃食少,严重者不肯进食,肉眼可见病鱼头部有灰白色点状物,嘴张开不能合拢,身体失去平衡而下沉或在水中翻滚,继而死亡。
该病蔓延迅速,仅一昼夜每尾鱼苗上的车轮虫即可由少数几个增加到40-50个,是鳜鱼夏花培育过程中的主要疾病之一,危害性极大。
防治方法:1、对流水池中,每天用3%食盐水全池泼洒一次,停水3-5分钟,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2、对流水池用1.6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并停水3-5分钟,疗效明显;静水池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
3、鳜鱼夏花下塘时用2%食盐水浸洗病鱼2分钟。
鳜鱼常见病有细菌性烂鳃病、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寄生虫病。
如巡塘观察发现鳜鱼摄食不旺或行动迟缓等情况,应进行综合分析和确诊,及时对症下药。
防治细菌、寄生虫病可分别用1克/立方米漂白粉或20—50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0.7克/立方米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或灭虫类药物(慎用)等全池泼洒。
若寄生虫与细菌并发症,应在杀灭虫后,选用杀菌药物泼洒。
在鱼病防治过程中,应慎用敌百虫、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等对鳜鱼的敏感药物,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1、水霉病在鳜鱼繁殖过程中,如果受精卵的孵化用水混有污物,会使鱼卵受损,从而感染上水霉菌。
鳜鱼疾病综合预防技术
鳜鱼养殖主产区每年5-10月都会大规模暴发流行性疾病,常见病害如车轮虫病、指环虫、斜管虫病、出血病和白肝病等。
鳜鱼疾病暴发与养殖水体浮游生物总量的降低、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水质因子超标有相关性。
综合预防措施如下:
1、下塘前清塘消毒。
使用茶饼和生石灰清塘消毒。
每亩0.5米水深水体使用茶饼15千克,先用水浸泡1~2小时,再加上50千克生石灰化水混合,全塘泼洒。
2、鳜鱼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或1%的聚维酮碘浸泡消毒。
下塘时全池泼洒一次水产用维生素C制剂,减小应激反应。
3、每周随机起捕若干尾鳜鱼,镜检一次体表和鳃部,观察寄生虫的数量,及时做好寄生虫防治工作。
4、调查表明,鳜鱼下塘10天左右极易暴发车轮虫或斜管虫等寄生虫病,导致成活率急剧下降。
因此,根据寄生虫生长周期和鱼体寄生虫状况,定期采用茶饼控制寄生虫数量。
茶饼使用方法:将新鲜的茶饼做成块状直接投掷到水体,投掷区尽量远离增氧机,每亩使用5千克左右,每15天使用一次。
茶饼杀虫须遵循“低剂量缓释”使用原则。
5、每天早、午、晚3次巡塘,观察并记录池水水质、水色、天气、水温及鱼种的活动和施肥、加水、防病、施药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
鳜鱼常见病及其防治新技术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鳜鱼常见病及其防治新技术。
首先,我们对鳜鱼的常见病进行了分类和介绍,包括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病和病毒疾病等。
然后,我们介绍了当前用于鳜鱼疾病防治的主要技术,包括药物防治、免疫防治和环境管理等方面。
最后,我们重点介绍了一些新的防治技术,如基因工程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增加对鳜鱼疾病防治的了解,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1. 引言鳜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淡水环境中。
然而,由于鳜鱼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导致其产量和质量下降,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
因此,研究和掌握鳜鱼常见病的防治技术对于提高鳜鱼养殖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 鳜鱼常见病分类在鳜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主要包括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病和病毒疾病。
下面将对这些病症进行详细介绍。
2.1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鳜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寄生虫引起。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鳞虫、吸虫、虱子等。
这些寄生虫会附着在鳜鱼的体表或体内,对鱼体造成损害,并导致鱼类生长迟缓、食欲减退等症状。
2.2 细菌感染病细菌感染病是鳜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细菌引起。
常见的细菌感染病包括细菌性出血病、细菌性溶血病等。
这些细菌会侵入鳜鱼体内,通过分泌毒素或直接破坏鱼体组织,导致鱼类出血、溶血等严重症状。
2.3 病毒疾病病毒疾病是鳜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病毒引起。
常见的病毒疾病包括鳜鱼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鳜鱼病毒性溶血症等。
这些病毒通过感染鳜鱼细胞,破坏鱼体组织,引起鱼类免疫功能下降、生长迟缓等症状。
3. 鳜鱼常见病防治技术为了防治鳜鱼常见病,目前已经发展出多种防治技术,包括药物防治、免疫防治和环境管理等方面。
3.1 药物防治药物防治是目前常用的鳜鱼疾病防治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等。
这些药物通过投放到养殖水体中,可以有效地杀灭或抑制病原体的生长,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鳜鱼养殖的病害预防鳜鱼作为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养殖较为广泛。
然而,在鳜鱼养殖的过程中,病害问题也经常出现,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确保鳜鱼的健康生长和增加养殖收益,必须加强鳜鱼养殖的病害预防。
下面将从水质管理、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鳜鱼养殖的基础,对病害的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水质管理的要点:1.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
保持水质的稳定,为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 消毒处理:在投放新鱼、更换水源或遇到疫情暴发时,应对养殖池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池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水质的清洁和卫生。
3. 建立生态环境:增加水体中有益细菌的数量,如投放一定量的活性菌剂或添加优质的微生物处理剂。
这些有益细菌可以有效降解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二、饲养管理在鳜鱼养殖的过程中,正确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病害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个饲养管理的建议:1. 合理投喂:根据鳜鱼的生长阶段和不同的水温,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频率。
避免过度投喂,避免水质的恶化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2. 饲料质量:选择优质饲料,并定期检验饲料的品质。
饲料中不应含有有害或变质的成分,确保鱼类获得充分的营养。
3. 定时清理:定期清理养殖池,清除废弃物和残渣,保持水质的清洁。
废弃物堆积会成为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源,容易导致鱼病的暴发。
三、疫病防治要预防和控制鳜鱼养殖中的病害,重要的一环是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以下是几种常见病害的预防与防治方法:1. 鱼疫害:对于常见的鱼疫害如鳜鱼红点、细菌性败血症等,可以采用热处理、药浴和疫苗接种等方法进行防治。
2. 寄生虫病:对于鳜鱼的常见寄生虫病如鳜鱼鳃虫病、锚头虫病等,可以采用加热消毒、灭菌和投药等方法进行预防与防治。
3. 水霉病: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可以采用消毒、增氧和投药等方法进行防治。
鳜鱼寄生虫病害的防治新思路鳜鱼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鱼,以其肉质细嫩鲜美少刺著称,在广东、江西、江苏、浙江、湖北一带养殖较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鳜鱼的市场逐步扩大,利润空间相对可观,养殖户为了追求产量,盲目加大养殖密度,导致这几年鳜鱼的病害日趋严重。
在广东顺德从事鳜鱼病害防治工作十多年的叶平泉工程师介绍,目前鳜鱼的病害除了败血症和肠炎之外,最难处理的是车轮虫、斜管虫、锚头蚤等寄生虫病,尤其是斜管虫,繁殖速度极快,三两天内能造成鳜鱼大量死亡,而且对多种杀虫药免疫,所以处理起来更加棘手。
以往养殖户对寄生虫病采取的措施就是有虫就杀,一遍不行再杀一遍,杀到水变鱼死,结果杀虫后没几天寄生虫再一次泛滥。
业内人士分析:寄生虫特殊的生活史决定不能这样盲目杀虫,因为在养殖户下了杀虫药之后,寄生虫成虫就形成包囊埋藏在底泥中,待药效过去后,又会重新感染到鱼体上,而且经过杀虫药的洗礼,寄生虫体内产生了强大的耐药性,所以养殖户今年用这种杀虫药,明年就得换那种杀虫药,换来换去什么药都没效果了。
据有些养殖户说现在斜管虫就只能用甲醛杀,而且用量越来越大,一亩水用到30斤、50斤,斜管虫还是照样大量寄生。
这是思路问题,一定要转变,不然寄生虫病会一直成为养殖户最头疼的问题。
针对寄生虫难杀的情况,业内人士指出:要改变传统的观念,用中草药代替抗生素等杀虫药,改杀虫为防虫、驱虫、抑虫,定期用中草药泼水,用中药浸泡饵料鱼后再投喂,还能解决鳜鱼常患肠炎又不好用药的问题。
中草药安全性高,杀虫死鱼少,而且不会破坏水质。
据江苏江都的养殖户仇先生说:改用中草药杀虫后鳜鱼很长时间都没有虫病,只是亚硝酸盐比较高(鳜鱼大量吃鲜活饵料鱼的正常现象),而且鱼摄食凶猛很多;鳜鱼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卖了。
2019.11咨询热线:4008-1212-60/0514-********绿科生物科技专栏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路庆鹏金雪霞(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高邮225600)鳜鱼养殖中疾病的发生与养殖环境、病原体数量及鱼的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用药物控制病原,而忽视了对环境的改良和鱼体本身抗病能力的提高。
故必须从改善环境、增强鱼体质和控制病原三个方面同时着手,才能科学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一、改善养殖环境养殖水体环境的优劣是导致鳜鱼养殖病害发生的关键,故养鱼先养水,养殖环境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
具体措施包括:①彻底清塘消毒,消除病原生物。
②合理使用增氧机,提高水体溶氧。
开增氧机的原则: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晴天每天中午开;天气炎热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开机时间短,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负荷面积大开机时间长,负荷面积小开机时间短,确保及时增氧。
③添换水,保持水位和水质。
养殖初期,水位在1米左右,每隔5~7天加注新水10~20厘米,至7月达到最高水位。
④调控水质。
鳜鱼养殖的水质调控就是通过调控水体中的菌相和藻相,实现养殖水体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为鳜鱼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达到促进鳜鱼健康快速生长、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
鳜鱼养殖水质标准:溶解氧≥5毫克/升,氨氮<0.2毫克/升,亚硝酸盐<0.1毫克/升,硫化氢<0.2毫克/升,pH 7.5~8.5,透明度40厘米左右;水色为黄绿色,肥、活、嫩、爽。
⑤底质改良。
鳜鱼是底层鱼类,养殖中后期鳜鱼摄食量大,排出的大量粪便沉到池底,对池底造成严重污染,需定期用“原子底改”或“攻底”改良底质。
“原子底改”可直接抛撒,沉底后缓慢释放有效成分;其刺激性小、安全,可杀灭底部病原菌;还可增氧,使用不受天气影响,可有效改善池底发黑发臭的现象。
二、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可通过以下措施提高鱼体抗病能力:①选择品种纯正、体质健壮的苗种进行养殖。
鳜鱼寄生虫
最近这段时间,鳜鱼价格涨得厉害,目前正处于48元/斤的高价,但是鱼苗的价格也是非常的昂贵。
如果平时没有注重好病虫害预防,一旦出现问题,鱼就开始发病死亡,是很难控制住局面的。
所以,对于虫害,大家务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出现率较高的虫害有哪些呢?
指环虫、车轮虫、小瓜虫和斜管虫是现在养殖户最头疼的四大寄生虫,一般斜管虫和小瓜虫在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多发,尤其是小瓜虫,一旦爆发,在大塘养殖中基本上很难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有效处理,所以要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
现在正处高温阶段,寄生虫还是以指环虫和车轮虫居多。
指环虫病害,是近年让许多鳜鱼养殖户感到头疼的寄生虫问题之一。
以往的寄生虫都是小问题,可指环虫却没那么好杀,甚至杀到鱼遍体鳞伤,到排塘时都还有很多。
所以说,虫害无情,防控须做足啊!
加强平时预防:由于鳜鱼有集群的生理习性,一旦有鱼体感染,容易传染给其他鱼,故做好防控非常重要。
首先从池塘源头抑制虫害的发生,很多虫卵都藏在底泥中,最好在开塘前彻底消毒,同时可适当添加部分杀虫药物;有条件的鱼塘可以暴晒一段时间再用,效果最佳;
其次是加强改底,氧化塘底有机物,抑制虫卵的孵化,降低虫害暴发的可能性;然后加强鳜鱼体质管理,提高其抗病能力;所谓病从口入,从外面进饵料鱼时,暂养过程中最好可以到药店镜检,保证无虫无害投喂,避免带入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病。
最后以驱代杀:随着绿色健康养殖逐渐深入养殖一线,大家在用药方面更加谨慎,一改从前的一味消杀。
目前正在兴起的以驱代杀防虫模式效果可观,提高了处理虫害的安全性;比如使用桉树精油拌料内服进行驱虫,在鱼苗上效果特别明显。
会“杀”虫,养殖效益就高,防住了疾病,养殖就成功了。
随着水产养殖密度越来越大,水环境越来越难管理,疾病变得越来越复杂,虫子的抗药性也越来越强,杀虫药越来越不好使,正所谓“成也杀虫,败也杀虫”。
杀虫的目的是想把寄生虫全部杀死,而不考虑鱼的状况,而驱虫的目的就是驱虫后鱼还能正常进食、生长。
桉树精油使用方法
1、吃活饵的,例如鲮鱼仔,可以用桉树精油拌料,给鲮鱼仔吃药饵,鳜再吃鲮鱼仔。
2、投,可以用桉树精油与鱼糜混合均匀后投喂。
3、投喂饲料的,桉树精油拌料直接内服,一瓶可以拌120-200斤饲料,防控寄生虫,护理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