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 格式:pdf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指南疼痛因为爱,所以恒久;因为好,所以传递。
指南目前,西医学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想的药物。
尽管行为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活方式并非万能,部分患者仍需药物治疗。
事实上床实践中,大部分脂肪肝患者已经接受了中医药治用合理,疗效是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明显改善症状;二是显著保肝;三是长期治疗或可逆转脂肪肝。
中医药整体调节和靶点作用的特点,以及较好的安全性是治疗本病的此外,中医外治法对部分患者可能具有更大优势。
辨证要点归属于“肝癖”、“胁痛”、“积聚”等范畴。
多数医家认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禀赋不足是其主要病因。
饮食不节、劳逸失度、脾胃乃伤、或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肝气乘脾、或久病体虚、脾胃虚弱,均可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邪日久,郁而化热,而出现湿热内蕴;禀赋不足或久病及肾,肾精亏损,气化失司,痰浊不化,痰浊内结,阻滞气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终致痰瘀互结。
本病病位在脾,涉及肝、肾诸脏,其病理基础与痰、湿、浊、瘀、热等有关,证属本虚标实,脾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
1肝郁脾虚证右胁肋胀满或走窜作痛,每因烦恼郁怒诱发,腹胀便溏,腹痛欲泻,倦怠乏力,抑郁烦闷,时欲太息,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弦或弦细。
2湿浊内停证右胁肋不适或胀闷,形体肥胖,周身困重,倦怠乏力,胸脘痞闷,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3 湿热蕴结证右胁肋胀痛,口黏或口干口苦,胸脘痞满,周身困重,食少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互结证右胁下痞块,右胁肋刺痛,纳呆厌油,胸脘痞闷,面色晦滞,舌淡黯,边有瘀斑,苔腻,脉弦滑或涩。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NAFLD患者复合证型常见,可根据上述基本证型的辨证要点进行判断。
行为疗法旨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同时改善代谢综合征,在NAFLD中非常有效。
包括:减重、饮食改变、避免久坐和体育锻炼。
1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健脾。
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
非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1,2]。
NAFLD是2 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3]。
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进行更新。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
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1 流行病学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1,2,12]。
肥胖症患者单纯性脂肪肝(SFL)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1,2,12,13]。
10 Im periale TF,O’C onnor JB,M cCullough A J.C orticosteroids are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Am J G astroenterol,1999,94∶306623068.11 Shpilenya LS,Muzychenko AP,G asbarrini G,et al.M etadoxine in acute alcohol intoxication:a double2blind,random ized,placebo2controlled study.Alcohol Clin Exp Res,2002,26∶3402346.12 M edina J,M oreno2Otero R.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for antioxidant therapy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Drugs2005,65∶244522461.13 Hu G P,Liu K ai,Zhao LS P olyunsaturated phosphatidylcholine (Essentiale)for alcoholicΠfatty liver:A systematic review.G anzang,2005,10∶527胡国平,刘凯,赵连三.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治疗酒精性肝病和脂肪肝的系统评价.肝脏,2005,10∶527.14 Lieber CS,Leo M A,Cao Q,et al.S ilymarin retards the progression of alcohol2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baboons.J Clin G astroenterol2003,37∶3362339.15 Murray K F,Carithers R LJr,AAS LD.AAS LD practice guidelines: Evaluation of the patient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Hepatology,2005,41∶140721432.(收稿日期:200620222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修订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 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生堡由叠塞查垫!Q生堡旦箜塑鲞箜堡塑g丛!』!璺壁婴丛鱼,叁乜型垫!Q,型:兰!:奠!:璺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萤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
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
该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对2006年制订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进行修改和补充。
本次修订仍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推荐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在文中分别以括号内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表示。
本《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对酒精性肝病诊治做出正确决策,并非强制性标准。
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一、流行病学我国尚缺乏酒精性肝病的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地区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饮酒人群数量和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华北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从上世纪∞年代初到90年代初,嗜酒者在一般人群中的比例从O.21%升至14.3%[21;本世纪初,南方及中西部省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酒人群增至30.9%一43.4%Ⅲ1(Ⅲ)。
饮酒人群中的嗜酒者或饮酒过量者可出现酒精相关健康问题,其中酒精性肝病是酒精所致的最常见的脏器损害。
本世纪初,南方及中西部省份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成人群体中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3%一6.5%L3_5J(Ⅲ)。
酒精性肝病占同期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从1991年的4.2%增至1996年的21.3%;酒精性肝硬化在肝硬化的病因构成比从1999年的10.8%上升到2003年的24.O%峥刊(Ⅲ)。
意大利肝病学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曹海霞译,范建高审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92)本文报道了意大利肝病学会(Itali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ISF)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诊治及相关研究工作的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包括:年龄、性别、种族。
一般而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为25%,发病率为每年每一百人中有2例新发病例。
在普通人群中2%~3%的个体会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尽管非复合性的脂肪变性常常是一个良性的过程,但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生存期会缩短,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管的疾病及肝脏方面的因素。
除此之外,脂肪变性可加速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自然感染史。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常常为无症状的患者,由于体检时发现肝酶异常或(和)超声检查发现脂肪肝。
每个病人都应询问病史,进行完整的体格检查,寻找肝损的原因,同时查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敏感性实验。
另外,需要排除隐源性酗酒。
超声学检查是首选的影像学技术。
肝活检,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和预后的金标准,是一项侵入性的检查,病理的结果不会对大多数病例的治疗产生影响,但是可以提供相关预后的信息。
纤维化的评估,特定的实验室参数及瞬时弹性成像可以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行肝活检的次数。
行为疗法中的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后。
非酒精性脂肪肝应该排除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肝脏疾病的进展情况;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及肝硬化的患者应进行早期肝癌的评估。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影响公众健康的一系列相关疾病,包括:单纯的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伴或不伴肝硬化及肝癌。
它代表了一般人群中的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由于老龄化的到来,慢性肝病其他主要病因的控制及肥胖、糖尿病的增加,预计未来其发病率会增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诊断标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推荐1 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明确NAFLD的诊断需符合以下3项条件: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小于140g/周(女性<70 g/周);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鉴于肝组织学诊断难以获得, NAFLD工作定义为: (1)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原因可供解释;和(或)(2)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清ALT和(或)AST、GGT持续增高半年以上。
减肥和改善IR,异常酶谱和影像学脂肪肝改善甚至恢复正常者可明确NAFLD的诊断。
2.病理学诊断:NAFLD病理特征为肝腺泡3区大泡性或以大泡为主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内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窦周纤维化。
与成人不同,儿童NASH汇管区病变(炎症和纤维化)通常较小叶内严重。
推荐NAFLD的病理学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估参照美国立卫生研究院NASH临床研究网病理工作组指南,常规进行NAFLD活动度积分(NAFLD activity score, NAS)和肝纤维化分期[4, 20]。
NAS积分(0~8分): (1)肝细胞脂肪变: 0分(<5% ); 1分(5% ~33% ); 2分(34% ~66% ); 3分(>66% )。
(2)小叶内炎症(20倍镜计数坏死灶): 0分(无); 1分(<2个); 2分(2~4个); 3分(>4个)。
(3)肝细胞气球样变: 0分,无; 1分,少见; 2分,多见。
NAS为半定量评分系统而非诊断程序,NAS<3分可排除NASH,NAS>4分则可诊断NASH,介于两者之者为NASH可能。
规定不伴有小叶内炎症、气球样变和纤维化但肝脂肪变>33%者为NAFL,脂肪变达不到此程度者仅称为肝细胞脂肪变。
非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肝脏脂肪含量增多而无其他原因所致的病变,而非肝炎、药物、酒精等因素所致的肝病。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本文将介绍非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诊断NAFLD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1.医学史首先需要了解病人的基本状况,包括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这些信息都会对疾病的诊断产生重要影响。
2.体格检查对肝脏的体格检查通常包括触诊和听诊。
在NAFLD患者中,肝脏可能会出现轻度肿大,肝缘较钝,而且与其他类型的肝病相比,NAFLD患者的肝脏通常没有压痛。
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NAFLD的诊断非常重要。
需要进行血液检查,以评估肝功能及其他可能的因素,包括葡萄糖、胰岛素、脂质和炎症标志物等。
4.成像技术成像技术是NAFLD诊断的最好方法之一。
常见的成像技术包括肝脏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相比于B超,CT和MRI更加准确,可以显示更多的细节。
治疗1.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包括健康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保持健康的体重等。
对于肥胖和代谢综合症的患者,减少体重和对疾病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2.药物治疗对于NAFLD的药物治疗仍然是有限的,药物治疗的首选是维生素E和抗糖尿病药物。
3.手术和介线治疗对于NAFLD的晚期病人,需要考虑手术和介入治疗。
肝移植是最终的治疗选择。
尽管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在早期干预和治疗的情况下,可以将NAFLD的进展减慢或停止,以避免进一步损害肝脏。
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NAFLD的进展非常重要。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
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该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本《指南》。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见表l,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对酒精性肝病诊断与治疗作出正确决策,并非强制性标准,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一、流行病学我国尚缺乏酒精性肝病的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地区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饮酒人群和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华北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嗜酒者在一般人群中的比例从0.21%升至14.3%;本世纪初,南方及中西部省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酒人群增至30.9%~43.4%(III)。
饮酒人群中一部分嗜酒者或者饮酒过量的人群出现酒精相关健康问题,其中酒精性肝病是酒精所致的最常见的脏器损害。
本世纪初,南方及中西部省份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成人群体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3%~6.5%(III)。
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在中国的患病率逐渐增加,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规范和统一诊疗标准,中国肝病学会于近期发布了新版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诊断标准在新版指南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影像学或组织学检查结果来确定。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而组织学检查则是通过肝脏活检来确定。
此外,患者还需排除其他引起脂肪肝的疾病,如乙肝、丙肝、药物性肝病等。
二、分级和分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病情一般表现为简单脂肪肝,中度病情则为脂肪肝伴有轻度炎症和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而重度病情则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
三、治疗原则针对不同分级和分期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新版指南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
对于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主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来控制病情。
对于中度和重度病情,则需要采取药物治疗和其他干预措施,以降低脂肪肝的进展和并发症的风险。
四、药物治疗在新版指南中,药物治疗被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糖尿病药物、降脂药和抗氧化剂等。
其中,利用抗糖尿病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二甲双胍等。
五、其他干预措施除了药物治疗,新版指南还强调了其他干预措施的重要性。
这包括减肥、戒酒、戒烟以及避免饮食中的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习惯。
此外,适量的体力活动和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也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为了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和发展,新版指南还强调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患病率。
总结: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的发布,对于规范和统一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症的日益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最新的诊疗策略和研究进展。
本文首先概述了NAFLD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然后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以及病理诊断等方面详细描述了NAFLD的诊断流程。
接下来,文章重点介绍了NAFLD的治疗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新兴的非侵入性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
本文还讨论了NAFLD患者的管理和随访,以及预防NAFLD的策略。
文章总结了当前NAFLD研究的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疾病概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随着全球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流行率的增加,NAFLD现已成为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并被认为是导致HCC的第二大病因。
NAFLD不仅影响肝脏,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肾脏疾病等密切相关。
因此,对NAFLD的深入研究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NAFLD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临床表现上,多数NAFLD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肝功能异常,但通常无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和MRI等可用于诊断NAFLD,其中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经济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而成为首选检查方法。
然而,影像学检查难以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NASH,因此对于疑似NASH的患者,建议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全网发布:2015-11-05 22:39 发表者:尹有宽6185人已访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htty liver disease,NAFI.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insulin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simple faay liVet,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
NAFLD是2l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3】。
为进一步规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病疗指南》【l0】刮进行更新。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中分别以括号内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表示。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ID的诊治做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疗中的所有问题。
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流行病学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 患病率为20%一33%,其中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分别占lO%一20%和2%~3%【l-2,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 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其病理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一、流行病学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
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
二、自然转归三、诊断策略推荐1 诊断标准⒈临床诊断:明确NAFLD的诊断需符合以下3项条件:⑴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140克/周(女性<70克/周);⑵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⑶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鉴于肝组织学诊断难以获得,NAFLD工作定义为: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原因可供解释,和/或有代谢综合症相关组分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清ALT和/或AST、GGT持续增高半年以上。
减肥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后,异常酶谱和影像学脂肪肝改善甚至恢复正常者可明确NAFLD的诊断。
⒉病理学诊断⒊影像学诊断:规定具备以下三项腹部超声表现中的两项者为弥散性脂肪肝,⑴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明亮肝”)回声强于肾脏;⑵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⑶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CT诊断脂肪肝的依据为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肝/脾CT值之比小于1.0。
⒋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推荐代谢综合征组分的诊断采用改良的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符合以下5项条件中3项者诊断为代谢综合征:⑴肥胖症:腰围>90cm(男),>80cm(女),和/或BMI>25kg/m2:;⑵TG增高:血清TG≥1.7 mmol/L,或已诊断为高TG血症;⑶HDL-C降低:HDL-C<1.03mmol/L(男性),<1.29mmol/L.(女);⑷血压增高:动脉血压≥130/85mmHg,或已诊断为高血压病;⑸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增高:FPG≥5.6mmol/L,或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11(027)005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
NAFLD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3]。
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和治疗。
【总页数】4页(P641-644)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亚太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亚太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工作组(2006年11月修订) [J], 范建高;蔡晓波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J],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3.201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解读 [J], 袁平戈
4.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J],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5.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 [J], 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工作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欧洲肝病学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专家共识简介段晓燕 译,范建高 审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消化内科,上海 200092)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973课题(2012CB517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070322);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0914*******);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2011007)通讯作者:范建高 Email:fanjiangao@随着糖尿病和肥胖世界范围的流行,与之密切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 )正日益成为公共健康问题。
NAFLD/NASH 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它使5年直接和间接医疗卫生费用增加了大约26%。
该病的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亟待制定,但目前无足够证据能够以一种公正、可靠、明确的方式制定指南。
本文荟萃2009年10月欧洲NAFLD 专题研讨会专家讲稿及其研讨意见,旨在提出NAFLD 的专家共识。
1 基本概念NAFLD 是一种以肝脏脂肪过量积聚(肝脂肪变)为特征的疾病,NASH 是NAFLD 的一个亚型,为肝脂肪变性与肝损伤和炎症共存(脂肪性肝炎)。
原发性NAFLD 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 )及其表型有关。
继发性NAFLD 在成人罕见,与IR 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 )无关,由多种内外科疾病或药物所致。
原发性NAFLD/NASH 需要排除其他肝病原因(病毒性、自身免疫性、遗传性疾病等)。
另外,少量饮酒(日均酒精摄入量女性≤20 g ,男性≤30 g )对于敏感个体有时亦可引起肝脂肪变性。
NAFLD 患病率的增加及其与MS 的关联,使人们逐步意识到NAFLD 可与其他慢性肝病并存,并可加剧慢性丙型肝炎、血色病、酒精性肝病的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