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信息技术第23课设计手机架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27.0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手机支架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手机支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手机支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场景。
3. 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手机支架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制作技巧,动手制作一款简单的手机支架。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手机支架进行改进和创新。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手机支架的制作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产品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手机支架,锻炼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和创新能力。
针对小学年级学生的特点,课程内容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结合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手机支架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了解手机支架的定义、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课本章节:科学技术与生活,第三节“生活中的简单机械”2. 手机支架的结构与功能- 讲解手机支架的组成部分,如底座、支撑臂、夹持装置等。
- 分析不同结构对手机支架功能的影响。
- 课本章节:科学技术与生活,第四节“常见机械装置的结构与功能”3. 手机支架制作实践- 指导学生运用基本的制作技巧,动手制作一款简单的手机支架。
- 教学进度的安排:第一阶段,设计草图;第二阶段,选择材料;第三阶段,动手制作;第四阶段,改进与创新。
- 引导学生关注制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 课本章节:科学技术与生活,第五节“动手制作与改进”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知识,使学生在了解手机支架基本概念和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制作技巧,培养观察、思考、动手和创新能力。
课题第23 课设计手机架主备教师上课日期月日共 1 课时,本课是第 1 课时1. 学会使用平面工具。
教学目标 2. 学会拉动切割的方法。
3. 学会使用移动工具。
二次备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设计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学会拉动切割的方法。
学会拉动切割的方法。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学生机房、教学课件。
一、导入1. 出示上节课花瓶的设计师:回忆一下花瓶模型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师生互动讨论。
出示手机架图片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使用拉动切割的方法建手机架的模型。
(板书:第 23 课设计手机架)二、新授1.绘制手机架底座师:请学生参照书本 P110-111,使用旋转和壳体工具绘制手机架底座。
要求:上底长 30 mm,下底长 45mm,高60 mm。
学生操作。
2.制作手机架插口演示制作过程。
总结板书拉动切割的步骤:(1)单击手机底座的中轴线。
(2)(2)单击插入“平面”按钮。
(3)单击定向工具区中的“平面图”按钮。
(4)将三维模式转换为草图模式。
(5)在栅格区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6)将图形从草图模式转化为三维模式。
(7)单击“拉动”按钮,选择同时拉两侧,再单击“切割”按钮。
(8)指向平行四边形沿箭头方向拖动鼠标器,切割出手机架插口。
提示学生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思考如何拉动切割,请小组开展合作探究。
小组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拉动切割工具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操作,老师在演示的过程中适时地提醒学生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学生独立操作学生尝试操作,师生互动讨论。
师适时提示学生操作中的失误,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生操作。
师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
布置学生完成“实践园”。
三、总结1. 总结思考:用拉动切割工具还可以做出什么模型呢?3. 拓展小小设计师竞赛:设计创意手机架。
师展示并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信息技术五年级全册课堂练习教学反思。
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23《设计手机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设计手机架》是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第23课的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手机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手机架的设计,并了解手机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CAD软件有一定的了解和操作经验。
但学生在设计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机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独立完成手机架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设计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手机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CAD软件的基本操作。
2.难点:创新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设计任务,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手机架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原则和方法。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手机架设计案例、CAD软件教学课件、设计任务书。
2.学生准备:带好信息技术课的相关设备,提前了解CAD软件的基本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手机架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手机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提问:你们认为手机架应该具备哪些功能?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手机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CAD软件演示基本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设计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利用CAD软件进行手机架的设计。
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设计手机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课题为《设计手机架》。
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设计手机架为任务,引导学生掌握三维建模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三维建模的概念,掌握基本操作,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实用的手机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电脑操作有一定的熟悉程度。
但在三维建模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初次接触,对相关概念和操作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巩固。
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强,善于探索,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维建模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操作,能够独立设计出实用的手机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维建模的基本操作。
2.难点:如何设计出实用且美观的手机架。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以设计手机架为任务,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降低学习难度。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准备教学课件、设计素材等。
2.学生准备:熟悉电脑操作,安装好相关软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使用的手机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手机架?手机架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维建模的概念,演示基本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三维建模的基本方法。
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设计手机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设计手机架》是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但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本节课中给予个别辅导。
此外,学生对设计创意有一定的理解,但审美观念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设计软件,创作出具有创意的手机架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设计手机架的基本方法,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设计创作的乐趣,增强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设计手机架的基本方法,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2.难点:如何运用设计软件进行创新设计,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以完成手机架设计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设计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3.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设计方法,学生跟随操作,提高操作熟练度。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计算机、投影仪、设计软件等。
2.软件准备:设计素材、教学课件等。
3.场地准备:宽敞的教室,每个学生有一台计算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手机架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机架的设计与功能,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展示优秀的设计作品,让学生对设计软件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设计手机架的基本步骤,学生跟随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手机架的任务,教师随机挑选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