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类原料品质鉴别与保管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5
畜禽肉品鉴别动物检疫四字诀一产地检疫四问:问来源问病史问环境问防疫饲养管理四看:看运动看休息看饮食看免疫四检:视检听检触检测检四处:出证禁销治疗记载二屠宰检疫1 宰前检疫四查:查产地证查运输证查消毒证查免疫证四检:视检听检触检测检四处:准宰禁宰缓宰急宰2 宰后检疫四检:视检剖检触检嗅检]四剖:剖咬肌剖腰肌剖淋巴结剖内脏3 准销四处:出证盖章记载收费4 禁销四处:高温销毁消毒记载二、检疫程序和要点宰后检疫,是以动物生理解剖学为基础的,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尸体解剖。
顶点屠宰场或肉类联合加工厂,必须把检疫的若干环节安插在屠宰加工的过程,即所谓的“同步检疫”(「附」生猪屠宰与检疫工艺流程)。
生产实践中,高速的流水作业,要求检疫人员在瞬息间(有时在几秒钟内)对屠畜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价。
为了保持商品的完整性,不允许对胴体、内脏任意切割,加之宰后检疫的只要目的是发现患有疾病或有害于公共卫生的其他疾病的胴体、脏器及组织,确保肉食品的卫生质量。
因此,必须选择最能反映机体病理状态的器官和组织进行剖检,并严格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以免漏检、误诊,必要时须作实验室检验。
宰后检疫,一般分肉、内脏、胴体3个部分。
在猪还要进行皮肤和旋毛虫(包括住肉孢子虫)的检疫,即“五部”。
1.头部检疫猪的头部检疫,一般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在放血之前,浸烫之前进行。
主要剖检颌下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咽炭疽、结核、脓肿等,而不是观察整个头部的状况。
第二步,与胴体一道检查咬肌是否有囊虫寄生,同时检查咽喉粘膜、会厌软骨及扁桃腺等。
剥皮猪则在放血之后,剥皮之前一道进行。
2.皮肤检疫主要是针对带皮猪,在脱毛之后,解体之前进行。
检疫人员必须详细检查全身皮肤,特别要注意四肢、腋下、耳根、腹腔部有无点状、斑块状和弥漫性的发红或出血现象。
这对及早发现某些具出血性损伤的传染病(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等)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要检查是否有皮肤寄生虫病和脓肿、肿瘤等。
剥皮猪的皮肤可在专设灯上照检。
畜牧业务的品质管理和产品认证在现代社会中,畜牧业务的品质管理和产品认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畜牧业务必须加强品质管理,并通过认证机制来确保其产品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务的品质管理和产品认证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改进和加强这一领域的实践。
一、品质管理在畜牧业务中的重要性品质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以确保产品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标准要求的管理活动。
在畜牧业务中,品质管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以下是品质管理在畜牧业务中的重要性:1.提高产品质量:品质管理包括从养殖到屠宰和加工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优化养殖环境、饲料配方、疾病防控等措施,可以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2.增强产品安全性:品质管理在畜牧业务中也是确保产品安全的基础。
合理的饲养管理、规范的用药操作以及检测和监控等措施,可以减少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3.提升企业信誉度:品质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信誉度。
通过遵守规范、优化管理流程和加强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可信度和信誉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二、畜牧业务的产品认证概述产品认证是指通过相关机构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测试,对合格产品进行认定并颁发相应的认证证书。
在畜牧业务中,产品认证是保证产品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畜牧业务产品认证的概述:1.相关认证机构:畜牧业务产品认证通常由国家相关机构或认可的第三方机构进行。
这些机构会制定相应的认证标准和评估流程,对畜产品进行评估和检测。
2.认证内容:畜牧业务产品认证通常包括从饲养环境、饲料安全、药物残留、养殖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认证机构会根据相关标准对企业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产品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
3.认证标志:认证合格的畜产品可获得相应的认证标志,如ISO国际标准认证、有机认证、绿色认证等。
这些标志可以增加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畜牧业的畜禽产品的检验与质量管理1. 前言畜牧业是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畜禽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畜禽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因此,对畜牧业的畜禽产品进行检验与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 畜禽产品的检验2.1 畜禽产品的定义及分类畜禽产品包括肉、蛋、奶等,它们是通过畜禽的饲养和管理得到的。
这些产品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作为加工食品的原料。
2.2 检验的目的和意义检验的目的是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使其符合食品安全和卫生的要求。
通过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3 检验的方法和内容检验的方法包括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
感官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品尝来判断产品的质量,理化检验则是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来检测产品的成分和质量。
3. 畜禽产品的质量管理3.1 质量管理的原则质量管理的原则包括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科学管理、标准化管理等。
3.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畜禽产品质量的关键。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程序和过程等。
3.3 质量管理的实施实施质量管理需要对畜禽的饲养、管理、加工和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这包括对饲料和水源的控制、对饲养环境的控制、对畜禽健康的管理等。
4. 结论畜牧业的畜禽产品的检验与质量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民的健康。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和质量管理,才能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满足人民的需要。
(此部分为内容,后续内容将详细介绍检验与质量管理的具体实践和案例分析。
)5. 检验与质量管理的具体实践5.1 饲养阶段的质量管理在饲养阶段,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确保畜禽的健康和良好的生长环境。
这包括对饲料的质量控制,确保饲料中不含有有害物质,对水源的质量控制,确保水源清洁卫生,以及对饲养环境的控制,确保饲养环境的卫生和适宜性。
5.2 加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在加工阶段,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确保产品的清洁和安全。
饲料厂如何做好原料存放和成品的管理第一篇:饲料厂如何做好原料存放和成品的管理饲料厂如何有效做好原料存放和成品的管理原料的存放与使用(保管与投料工)先进先出的原则。
1)使用过程中对原料质量的把握。
主要是外观的检查。
如颜色,气味,新鲜度等2)原料之间的交叉污染。
投一原料一清,避免不同原料之间的污染。
(浓缩料中有玉米粒,猪料中有杂粕等)。
3)原料的粉碎粒度。
是否需要粉碎由原料的粒度是否符合生产参数决定。
如玉米蛋白粉,豆粕等。
日常表格的填写(很重要,建议与产量工资挂钩)•油脂添加校对表:必须每品种都校对,差异大的及时调整;建议改用称量式。
另外油脂的加热时间控制效仿沂水改用温度控制。
(防止由于加热过度导致的氧化)。
小料配制与添加表格:每次所来小料必须挂垛卡,标明来货日期,数量,生产日期;每次领用小料必须在垛卡上注明每次小料的稀释需有书面记录。
配制的小料建议不同品种使用不同的袋子。
如510用胆碱,511用红色,513用白色等。
遵循先配先用的原则。
即先用以前的,后用现配的。
中控:原料用量的对比。
重点关注添加量少的原料。
如花生粕,棉粕,酒糟,玉米蛋白粉。
差异大的及时调整。
未调整的造成产品质量波动的报片区处理。
费县的7、8月份料比很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配料不准或混合不均匀造成的。
生产要负很大的责任。
中控不要争当配方师••••••••••制粒:关注硬度、含粉率,颗粒长度。
调制时间,制粒温度等参照片区生产参数。
看仓:关注原料的粉碎粒度,成品的含粉率。
分配器是否到位。
杜绝窜仓。
•连续2天不用的原料及时上报中控或代班长,及时通知品管处理。
对由于不报造成原料变质的由当班看仓人员负责打包:编织袋、标签的对应,编织袋、标签的质量反馈。
颗粒的硬度、含粉率、长短、颜色等外观成品重量的抽查。
成品取样的规范性。
头包、尾包的剔除。
有一包不合格意味着整体都不合格。
原料、成品的可追溯性•••••••••••••••成品的可追溯性:问题成品----成品垛卡----何时生产,拉货客户是谁。
项目八饲料原料品质分级鉴别一、技能目标本项目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牧兽医、畜牧专业学生从事饲料品质鉴定工作必会的基本技能。
通过实训,要求学生了解玉米、麸皮、米糠、鱼粉、大豆粕、菜籽饼、棉籽饼、肉骨粉、羽毛粉、血粉等常用饲料原料品质的感官鉴别常识,熟练掌握立体显微镜鉴别饲料原料品质的方法,为今后从事饲料原料采购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资源准备(一)仪器设备实体显微镜20台;感量为0.001g的电子秤每组1台。
(二)材料与工具各种饲料原料若干;鉴别所用原料适量。
(二)实训场所校内实验室(三)师资配置实训时每班配备1名教师,技能考核时配备2名教师。
三、原理与知识1.玉米玉米的品种很多,用于饲料主要有凹玉米、硬玉米、甜玉米、爆玉米、粉玉米、荚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脂玉米(脂肪含量在1%~4%)。
玉米由皮层、胚乳、胚芽组成。
2.麸皮小麦粒在磨制成面粉所得到的副产物为麸皮,包括果皮层、种皮层、外胚乳及糊粉层等。
3.米糠米糠为糙米碾白时被脱除下来的果皮层、种皮层、外胚乳、胚芽并混有淀粉层等混合物称之为全脂米糠。
其内也混含少量粗糠与碎米,粗纤维含量应在13%以下。
4.鱼粉各种鱼类的全身或身上的某一部分,经油脂分离后,再经干燥压成粉末的产品为鱼粉。
5.大豆粕大豆经溶剂浸提油脂后之粕,再经适当热处理与干燥后的产品。
6.菜籽饼(粕)菜籽呈圆球形,颜色因品种而异,常为红褐色或灰黑色,也有深黄色的。
种皮较薄,有些品种外表光滑,也有的为网状表面。
菜籽饼质脆易碎。
7.棉籽(仁)饼用轧棉机把棉绒与棉籽分离,棉籽上存留短毛,壳呈褐色或黑色,在种子钝端下面有圆形的种脐,棉仁主要部分为子叶,含有大量的油,棉仁内散布有黑色或褐色腺体。
带壳提取油所得残渣称为棉籽饼(粕),去壳后提取油的残渣称为棉仁饼。
在榨油厂实际生产中棉壳不能全部去净。
8.肉骨粉及肉粉、骨粉是屠宰场或肉联加工厂所生产的肉片、肉屑、皮屑、血液、消化管道、骨、毛、角等,将其切断,充分煮沸并经压榨,尽量将脂肪分离后的残余部分,经干燥后制成的粉末。
畜禽品质鉴定方法畜禽品质鉴定方法畜禽品质鉴定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农民、养殖户来说,一头优质的畜禽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用的畜禽品质鉴定方法。
首先,外观特征鉴定是最直观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畜禽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品质。
比如,对于猪来说,外观上外形整齐、体格较大、肌肉发达的猪往往是品质较好的;对于鸡来说,外观上毛色光泽度高、体形壮实且翅膀对称的鸡往往是品质较好的。
当然,外观特征的鉴定需要结合个体的生长环境和品种特性进行分析,不能仅仅凭借外观来判断。
其次,体态特征鉴定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
通过测量畜禽的体态特征,可以获得更多的有关其品质的信息。
比如,通过测量猪的体长、体高、胸深等指标,可以判断猪的发育状况以及是否存在疾病。
同时可以通过测量鸡的体长、翼展长度、胸深等指标来判断鸡的生长发育情况。
体态特征鉴定需要利用工具进行测量,以准确地获得数据。
此外,运动特征鉴定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观察畜禽的运动方式、姿势以及反应灵敏度可以初步判断其品质。
比如,对于鸽子来说,飘逸、翱翔自如的鸽子往往是品质较好的;对于狗来说,精神饱满、动作敏捷且反应迅速的狗往往是品质较高的。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初步判断畜禽的活力与健康状况。
此外,品种特征鉴定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不同品种的畜禽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观察畜禽的品种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品质。
比如,某些鸡品种具有肉质丰腴、产蛋量高的特点,通过观察鸡的毛色、体形以及其他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品质。
这种方法需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品种的特点,才能进行准确的鉴定。
最后,还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来进行畜禽品质鉴定。
通过检测畜禽的血液样本、肌肉组织等,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
比如,通过检测猪的肌肉中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维生素含量可以判断猪的肉质好坏。
通过检测鸡的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以及微量元素含量可以判断鸡的健康状况。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人员来进行操作。
常用原材料检验标准一、畜肉的品质检验1、鲜肉的质量标准(1)新鲜肉。
肉色泽红润,肌肉有光泽,脂肪洁白。
外表微干或湿润,不沾手,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
脂肪团聚于表面,具有香味。
(2)次鲜肉。
肌肉色稍暗,脂肪缺光泽,外表略湿润,稍沾手。
指压后凹陷恢复慢,且不能全恢复。
略带氨味或酸味。
肉汤稍有浑浊,脂肪滴浮于表面,缺少鲜味。
(3)变质肉。
肌肉无光泽,脂肪灰绿色,外表湿润,沾手,指压后凹陷不能恢复,有明显痕迹,并有臭味。
肉汤浑浊,有絮物状,并带臭味。
2、冷冻肉、解冻肉和再冻肉的质量标准。
(1)冷冻肉。
肉表面颜色正常,比冷却肉鲜明,切面呈灰粉色,手指或热刀接触处呈现鲜红色的斑块。
肉质坚硬如冰,用硬物敲打发出响亮的声音。
在冰冻状态下无气味。
牛肉的脂肪为白色或黄色,猪肉和羊肉的脂肪为白色。
肌腱致密,白色带有浅灰色或黄色,关节液透明微红。
长期保藏肉的肉汤稍浑浊,无成熟肉的香味。
(2)解冻肉。
肉表面呈红色,脂肪呈淡红色,切面平滑而湿润,可沾湿手指,从肉中流出红色肉汁。
切面没有弹性,指压形成的凹陷不复原,呈面团样硬度。
气味正常,但无成熟肉特有的芳香味。
脂肪柔软而多水分,有部分为浅红色或鲜红色。
肌腱松软,带有鲜红色或淡红色。
肉汤浑浊,有油脂气味。
(3)再冻肉。
肉表面呈红色,脂肪呈浅红色,切面为暗红色,手指或热刀接触时色泽无变化。
切面没有弹性,指压形成的凹陷不复原,呈面团样硬度。
气味正常,但无成熟肉特有的芳香味,脂肪呈砖红色,柔软而多水分。
肌腱为鲜红色,关节液也染上红色而稍有不透明。
肉汤浑浊,有很多灰红色泡沫,没有新鲜肉特有的香味。
按照卫生要求,肉类一般不允许两次冷冻,否则不但没有肉的鲜味,营养素也会流失,而且产生致癌物质。
二、禽类的品质检验1、禽肉的品质检验检验家禽肉类的品质,除对活禽进行质量检验外,还需对屠宰退毛的光禽进行质量检验。
禽肉,尤其是有的病禽肉外表特征并不明显,宰前检查容易忽视,加之有些家禽加工后保管不善,引起新鲜度下降,甚至变质,所以在光禽的进一步加工前,必须再次进行质量检验,以保证菜肴的质量和风味。
动物性饲料原料一、鱼粉1.感官鉴别呈粉末状,含鳞片、鱼骨等,加工良好的鱼粉均可见肉丝,但不应有过热的颗粒及杂物,也不应有虫蛀、结块现象。
鱼粉颜色随原料鱼种不同而异,墨罕敦鱼粉呈淡黄或淡褐色,沙丁鱼粉呈红褐色,白鱼粉呈淡黄或灰白色。
加热过庋或含脂较高者,颜色加深。
具有烤鱼香味,并稍带鱼油味,混入鱼溶浆者腥味较重,但不应有酸败、氨臭等腐败味及过热之焦味。
2.显微观察体视镜下观察可见鱼粉为一种小的颗粒状物,表面无光泽。
鱼肉表面粗糙具有纤维结构,其肌纤维大多呈短断片状,易碎,卷曲,表面光滑无光泽,半透明。
鉴定鱼粉的主要依据是鱼骨和鱼鳞的特征。
鱼骨坚硬,多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碎片,一些鱼骨片呈琥珀色,其空隙为深色;一些鱼骨具有银色光。
鱼骨碎片的大小、形状各异,鱼体各部分(头、尾、腹、脊)的骨片特征也不相同。
鱼鳞为薄、平或卷曲的片状物,近透明,外表面有一些同心环纹,有深色带及浅色带而形成一年轮。
鱼皮是一种似晶体的凸透镜状物体,半透明,表面碎裂形成乳色的玻璃珠。
在生物镜下可见鱼骨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碎片,孔隙组织为深色,纺锤形,有波状细纹,从孔隙边缘向外延伸。
3.品质判断(1)贮存期间品质变化高蛋白高脂肪原料容易受环境影响而降低价值,鱼粉即为一个典型例子。
鱼粉贮存期间造成品质下降的现象有以下几种。
a.霉害高温多湿和贮存不良时鱼粉易发霉,失去风味,降低品质,影响适口性,并有中毒的危险。
b.虫害南方湿热气候,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虫害。
日晒制品容易产生蛆,干燥制品常有昆虫着生,卵、幼虫、蛾均有,造成失重,降低养分含量,昆虫排泄物也可引起毒害。
c.鼠害鼠害造成的损失也很大,除啃食损失及排泄物污染外,并会传播壁虱及病原菌。
d.焦化鱼粉含磷量高,长期运输或贮藏,容易升温而发生自燃,使鱼粉呈烧焦状而失去使用价值,鸡食后易引起食滞,应注意。
e.褐变与脂肪氧化贮存不良时,鱼粉表面出现黄褐色油脂,味变涩,难消化,甚至有很强的油臭使畜禽拒食。
畜禽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畜禽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重要环节。
随着现代化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产品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畜禽产品检测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
一、畜禽产品检测的重要性畜禽产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落实畜禽产品的检测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畜禽产品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通过对畜禽产品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重金属、农药残留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其次,畜禽产品检测也有助于保护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产品的质量把关也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检测控制产品质量,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养殖环境、饲料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避免疫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常用的畜禽产品质量控制技术1. 畜禽产品的可追溯性管理可追溯性管理是指通过记录和保留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追踪畜禽产品的生产、流动和销售信息,实现对产品的全程管理。
可追溯性管理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快速定位和查找问题源头,有效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保障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畜禽产品的快速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畜禽产品的快速检测技术也不断提升。
目前,常用的畜禽产品快速检测技术包括PCR技术、免疫层析技术、质谱技术等。
这些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以帮助及早检测出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物,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畜禽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畜禽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规范。
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生产标准和流程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含量,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4. 畜禽产品的溯源管理溯源管理是指通过对畜禽产品的全程记录和追溯,建立起从养殖环节到销售环节的完整档案,实现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可追溯性管理。
生鲜原料质量验收及相关验收标准生鲜质量验收及相关验收标准(一)原料肉类1 鲜猪肉的质量验收标准肌肉红色均匀,有光泽,脂肪洁白,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不沾手,弹性良好,压后凹陷立即恢复,具有鲜猪肉正常气味,无血污,无泥污,肉边整齐,无碎肉,碎骨,按标准部位分割,精肉无多余脂肪。
2 鲜牛,羊肉质量验收标准肌肉红色均匀,有光泽,脂肪洁白(羊肉)或淡黄色(牛肉)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触摸不沾手,弹性好,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新鲜牛,羊正常的气味和泥污,血污,肉边整齐,无碎肉,碎骨按标准部位分割,无多余脂肪及血管。
3 鲜鸡肉质量验收标准眼球饱满,皮肤有光泽,淡黄色或灰白色,肌肉切而发亮,外表微干或微湿,不沾手,弹性良好,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有正常气味,无长毛及毛,毛根,口腔及宰杀刀口,无血污,杂质,无紫斑,淤血,净腔,禽腹内无过多脂肪,腹下刀口不过长,刀口整齐,重量在0.85KG鲜鸡最好当天杀,当天送。
(二)脏器及副产品1 肠的质量验收标准乳白色,稍软,略带坚韧,外形完整,无变质异味,无炎症溃疡,淤血,充血,出血,水肿及其他病理现象,无肠头毛圈,脂肪内容物2 肚的质量验收标准乳白色,组织结实,无异味,外形完整,无溃疡及其他病变现象,无内容物,黏膜,脂肪,无淤血,肠头,毛圈。
3 肾的质量验收标准淡褐色,有光泽,略有弹性,组织结实,外形完整,无脂肪和肾外膜,无炎症,脓肿等病变,无异臭,无杂质。
4 心的质量验收标准淡红色,脂肪乳白色,稍红色,结实,有弹性,外形完整,心房内无淤血,无凝血块,无病变,气味正常。
5 肝的质量验收标准红褐色或棕黄色,有光泽,湿润,略有弹性,组织结实,微实,肝叶完整,无脂肪,胆囊粗输,胆管,无寄生虫,炎症水泡,薄膜,无胆汁污染,微有鱼腥味。
6 口条的质量验收标准品质新鲜,外形完整,无根附着的肌肉,舌骨,舌苔,脂肪,无病伤,无异物。
7 猪蹄质量验收标准品质新鲜,去蹄壳,不带蹄筋,无毛,趾间黑垢,无松香。
饲养鸡场的出厂质检与货物追溯管理饲养鸡场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出厂质检与货物追溯管理举足轻重。
这不仅关系到产品质量与安全,也直接影响着整个行业的信誉与发展。
出厂质检是饲养鸡场的第一道防线。
在饲养过程中,养殖户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使用违禁药物或激素,确保鸡只的健康。
当饲养周期结束,即将出厂时,质检部门将对鸡只进行严密检查。
这不仅包括对鸡只外观的观察,还包括对血液和组织样本的采集,进行药物残留等检测。
只有通过质检合格的鸡只才能被销售出厂,否则将被淘汰或送回饲养直至合格。
质检合格的鸡只在销售出厂后,还要进行货物追溯管理。
这是一项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工作,旨在追溯产品的来源和流向,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可溯源性。
首先,饲养鸡场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系统,包括饲养记录、养殖户信息、销售信息等。
这些档案不仅有助于追溯产品的全过程信息,也有利于了解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情况。
其次,销售出厂的鸡只应进行有效标识。
通过条形码、二维码或RFID等技术手段,将每个鸡只与其相关的信息绑定,如出生日期、饲养户、饲养过程记录等。
这样,无论是在销售环节还是消费者购买后,都可以轻松地通过扫描或查询方式获取到产品的相关信息,从而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
此外,饲养鸡场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合作,通过数据互通,将质检、存储、运输等环节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追溯体系。
这样一来,无论是出现质量问题还是突发事件,都可以及时追溯到具体的生产环节或饲养户,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整改措施。
同时,在市场监测的过程中,也能够对饲养鸡场的规范运营起到监督的作用,从而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饲养鸡场的出厂质检与货物追溯管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严格的质检工作,可以确保销售出厂的鸡只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而通过精细的追溯管理,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产品的全过程信息,保证产品的质量可追溯和安全溯源。
只有在质检与追溯管理的双层保障下,饲养鸡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保持和提升消费者的信任与忠诚度。
养鸡场常用饲料及质量鉴定1. 引言1.1 养鸡场饲料的重要性养鸡场饲料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直接影响着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优质的饲料可以提高鸡的饲料转化率,增强鸡的抗病能力,减少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合理搭配的饲料能够满足鸡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保障鸡的健康生长,减少生产中的疾病发生率。
饲料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鸡蛋和鸡肉的品质,影响着养鸡场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养鸡场在选用饲料时应当注重质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饲料,严格遵守标准配方,确保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符合鸡的需求。
饲料的储存和管理也至关重要,避免受潮、发霉等现象,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只有保证了饲料的质量,才能保证鸡的生长和生产的顺利进行,使养鸡场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完毕,共234字】1.2 养鸡场常用饲料种类在养鸡场中,常用的饲料种类主要包括浓缩饲料、全价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合饲料等。
这些饲料种类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性,在养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浓缩饲料是一种高营养密度的饲料,通常含有高蛋白和高能量成分,适合用于提供饲料的基础营养。
全价饲料则是综合了各种不同饲料成分的复合饲料,能够满足鸡群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添加剂是在饲料中添加的一些特定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鸡群的生长性能。
预混合饲料则是将不同种类的饲料按比例混合后制成的一种综合饲料,方便饲养员直接投喂。
在养鸡场中,选择适合的饲料种类并合理搭配使用,对于保障鸡群的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养鸡场在选用饲料时需根据鸡群的品种、生长阶段和生产目标合理选用不同种类的饲料,并确保饲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从而提高鸡群的生长性能和生产效益。
2. 正文2.1 饲料质量标准饲料质量标准是确保养鸡场饲料质量稳定的重要依据。
通常,饲料质量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成分标准: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需要符合鸡的生长发育需求。
畜禽肉及肉制品鉴别1、肉的腐败变质及对人体的影响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不宜久存,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发生质量变化,最后引起腐败。
肉腐败的原因主要是由微生物作用引起变化的结果。
据研究,每平方厘米内的微生物数量达到五千万个时,肉的表面便产生明显的发粘,并能嗅到腐败的气味。
肉内的微生物是在畜禽屠宰时,由血液及肠管侵入到肌肉里,当温度、水分等条件适宜时,便会高速繁殖而使肉质发生腐败。
肉的腐败过程使蛋白质分解成蛋白胨、多肽、氨基酸,进一步再分解成氨、硫化氢、酚、吲哚、粪臭素、胺及二氧化碳等,这些腐败产物具有浓厚的臭味,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2、影响肉品腐败变质的因素肉的腐败(肉中蛋白质的分解和腐败)与微生物的种类、温度、空气、水分及酸碱度等有关。
这些因素简单介绍如下:(1)微生物的种类:一般的微生物对蛋白质只进行初步的分解,但是腐败细菌能把蛋白质分解成带有大量的臭味的最终产物而发生深腐败。
(2)温度:肉品发生腐败的最适宜温度是20~25℃,如在0℃以下或在60~70℃以下时,腐败过程即将停止。
(3)空气:在缺氧的条件下,肉的腐败过程进行缓慢,只能产生少量气体物质。
而在氧气充足条件环境中,肉的腐败就会加剧,并形成大量的气体物质。
(4)酸碱度:腐败细菌在弱碱环境中,最易繁殖而使肉品发生腐败作用,若在酸性环境中,则能降低腐败细菌的活动能力,所以,增加酸度是防止肉类腐败过程的方法之一。
(5)水分:细菌的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其最低要求是有30%水分的生活条件,霉菌要求15%水分的最低条件,因此,肉品的脱水干制是防止腐败的一种方法。
肉的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活动的结果所产生,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只能在适宜的温度,否则便要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改变环境因素,使肉品不致遭到腐败,以达到长期贮藏的目的。
3、肉品长期存放应采取的方法肉类食品的保藏方法较多,通常有干燥法、盐藏法、冷藏法,其中以冷藏使用普遍而广泛,因为它能保证肉品的原有风味和质量。
D B T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样品采集与贮存规范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样品采集与贮存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畜禽产品、排泄物等的抽样准备、抽样原则与方法、记录、样品封存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畜禽产品监督检验、认证检验和仲裁检验的样品采集与贮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43/ 426-2009 动物防疫样品采集技术规范3 抽样准备3.1 技术准备3.1.1 明确抽样目的,确定检测类型(监督检验、认证检验和仲裁检验)。
3.1.2 了解被抽产品性状、质量安全状况、生产过程控制、生产地区和产品检测标准等。
3.1.3 确定被抽产品检验分析内容和检验项目。
3.1.4 确定抽样方案、程序、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
3.2 抽样人员3.2.1 抽样人员应熟悉国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
3.2.2 抽样人员在抽样前应接受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抽样相关知识和产品标准。
3.2.3 每次每组抽样人员应不少于2名。
3.3 抽样用品3.3.1 抽样器具根据所抽畜禽产品性质,准备适用于样品抽取和保存要求的器具。
进行微生物检验抽样,应准备灭菌容器。
抽样器具应清洁、无异味、无污染、不渗漏等。
3.3.2 相关物件准备抽样单、任务书、封签、样品包装、贮存器具及抽样人员有效证件等。
4 抽样原则与方法4.1 原则4.1.1 抽样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确保抽样工作的公正性,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4.1.2 抽样应有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计划或指派。
抽样时,抽样人员应向被抽样单位出示有效证件,并说明来意。
4.2 方法4.2.1 组批养殖场(户)以同一养殖场、同一时段生产的同一产品为一批。
屠宰场以同一来源、同一时段屠宰的同种动物为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