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 第二章 成本性态和变动成本法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管理会计(一)》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
A.广告和促销费B.研究开发费C.固定资产折旧费D.职工培训费2.由产品的工艺设计所确定的成本是()。
A.酌量性变动成本B.设计变动成本C.混合成本D.酌量性固定成本3.一般来说,企业的运货员、质检员等人员的工资属于()。
A.酌量性固定成本B.阶梯成本C.半变动成本D.约束性固定成本4.属于公用事业费的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一般属于()A. 半变动成本B. 阶梯成本C. 酌量性固定成本D. 约束性固定成本5.下列适合于用计算机回归软件来解决的混合成本分解法是()。
A. 高低点法B. 散布图法C. 最小平方法D. 合同确认法6.根据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存货计价B. 评估盈利能力C. 定价决策D. 提供企业管理层预测和短期决策的有用信息7.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 变动成本法将制造费用列作期间费用B. 变动成本法只将变动制造费用列为成本C. 变动成本法不考虑直接人工费用D. 变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列为期间费用8.在变动成本计算法下,期末存货成本包括()。
A.变动成本B.固定生产成本C.制造成本D.变动生产成本9.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都包括()A.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B.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C.固定性制造费用D.变动性制造费用10.下列关于变动成本计算法说法正确的是()。
A.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是期间成本B.固定生产成本和变动生产成本构成产品成本,而非生产成本被当作期间费用C.固定生产成本是产品成本,变动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构成期间成本D.固定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都属于产品成本11.变动成本法把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列作()。
《管理会计》公式第二章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一.总成本的函数模型在相关范围内,总成本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Y=a+bx。
其中,y代表总成本,x代表业务量,b代表固定成本总额半变动成本高低点法根据历史资料中业务量最高和最低期的成本数据,来分解成本的方法,叫高低点法。
由于混合成本兼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因素,因而其数学模型可表示为:Y=a+bX其中,Y代表一定期间某项混合成本总额;X代表业务量;a代表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b代表混合成本中的单位变动部分;计算顺序:先算b,再求a=y高-bx高或a=y低-bx低用高低点法来分解成本十分简单,但由于选用的资料有限,因而计算的结果不是很准确。
二.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的损益表如下:完全成本法下的职能式损益表销售收入减: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加:本期生产成本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销售成本合计销售毛利减:营业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合计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贡献式损益表销售收入减: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成本合计边际贡献减: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合计营业利润三.营业利润差额=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费用-完全成本法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期末存货量–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期初存货量第三章本量利分析一.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一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一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设销售价格为p ,销售量为x ,固定成本总额为a ,单位变动成本为b ,利润为P ,则这些变量之间可用下式表达:P=px-bx-a=(p-b)x-a二.单位边际贡献(CM)=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p-b边际贡献(TCM)=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px-bx=(p-b)x =CM·x营业利润(P)=边际贡献-固定成本=TCM-a边际贡献率=(px )TCM)(销售收入边际贡献×100%=(px )CM)(销售价格单位边际贡献×100%变动成本率=(px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bx ×100%=(p))(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b ×100%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三.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价格固定成本-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销售价格×盈亏平衡点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盈亏平衡点销售额=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或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安全边际率=)()()(额销售量或实际预算额安全边际量×100% 营业利润=安全边际(数量)×单位边际贡献营业利润=安全边际(金额)×边际贡献率销售利润率与安全边际率和边际贡献率的关系,需要掌握公式: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四.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边际贡献率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位变动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目标利润 经营杠杆系数=销售变动百分比利润变动百分比经营杠杆系数=预算利润总额预算边际贡献计划期利润变动百分比=销售量变动百分比×经营杠杆系数第四章经营决策分析单位资源边际贡献=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标准单位产品边际贡献 第五章经营与定价决策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加成率)=单位产品成本×(1+加成率)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总成本×(1+加成率)产品价格=单位产品生产成本×(1+加成率)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总成本×(1+加成率)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1+加成率)加成率的计算公式如下:以产品总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成本总额目标利润×100% 以产品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生产成本总额非生产成本目标利润+×100% 以产品变动总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100% 以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变动生产成本总额非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目标利润)(++×100% 第六章长期投资决策分析1.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和现值的计算FV=PV ·(1+i)n=PV ·FVIFinPV=FV ·ni )1(1+=FV ·PVIFin 其中:FV 为复利终值,PV 为复利现值,FVIFin 为复利终值系数,PVIFin 为复利现值系数。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成本性态和变动成本法的概念;掌握成本性态的分类;掌握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及混合成本的概念与特征;掌握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掌握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成本按成本性态的分类、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是高低点法、回归分析法的计算和应用,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教学内容【案例导入】起初,盖斯威公司(简称盖斯威公司)由盖斯威和负责研发生产普通电子式电能表的6名职员组成。
目前该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三相智能电能表、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及终端产品和其他电工仪表仪器,其原材料主要有集成电路、0805贴片电容、液晶模块、变压器、印制板等,其辅助材料主要有连接件、外壳套件、包装物等,燃料动力主要有电、水、蒸汽等。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目前公司聘用的技术人员、加工人员和营销人员等职工达到80—90人,年销售收入达到了9 375万元,利润在收入的0~ 10%之间波动。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的销售和利润水平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公司董事长杰俐·盖斯威对其他公司的收入和成本水平以及市场占有情况进行分析。
如果市场占有率以及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他便详细分析本公司与其竞争对手利润差异的原因,据此来提高公司未来的竞争力。
杰俐确信盖斯威公司的现行会计系统存在不足。
当前的做法是,所有的费用只是简单的从收入中扣除,得到一个净收益,而没有进一步区分随着三相电能表产品的变化而直接变化以及不随着产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
因而导致错失一些承接加工三相电能表等普通电子式电表的机会。
于是杰俐召开中层管理干部会议,要求献计献策,扭转局势。
杰俐认为,如果能区分公司成本中哪些是变动的,哪些是固定的,就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分析成本,那么如何进行成本分类和成本性态确认呢?第一节成本性态分析一、固定成本(一)固定成本的概念及特征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成本。
第1章管理会计概述一、选择题1、ABD2、AB3、D4、D5、A第2章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一、选择题1、ACD2、D3、B4、B5、BC6、B7、C8、B9、D 10、D四、计算题1、解:(1)单位变动维修费(b)=(2600-2000)÷(5000-3000)=0.30(元/小时)a=y-bx =2600-0.3×5000=1100(元)或:a=2000-0.3×3000=1100(元)(2)7月份的维修费为:1100+0.30×4600=2480(元)2、(1)收益表摘要第1年第2年第3年合计销售收入240000250000400000890000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120000125000200000445000变动销售成本12000125002000044500变动成本合计132000137500220000489500贡献边际108000112500180000400500期间费用固定生产费用360003600036000108000固定销售费用30000300003000090000期间费用合计660006600066000198000税前净利4200046500114000202500(2)完全成本法下,各期期末存货中的单位固定生产成本如下:第1年=36000÷3000=12(元/件)第2年=36000÷2000=18(元/件)第3年=36000÷4000=9(元/件)完全成本法下各期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如下:第1年=12×600=7200(元)第2年=18×100=1800(元)第3年=9×100=900(元)完全成本法下各期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如下:第1年=0(元)第2年=7200(元)第3年=1800(元)按利润差额简算法计算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各期营业利润差额如下:第1年=7200-0=7200(元)第2年=1800-7200=-5400(元)第3年=900-1800=-900(元)(3)利用简化公式计算完全成本法下的各期营业净利润如下:第1年=42000+7200=49200(元)第2年=46500-5400=41100(元)第3年=114000-900=113100(元)第3章本量利分析一、名词解释1、贡献边际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也称边际贡献、贡献毛益、边际利润。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本章重点难点1、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含义及相关范围,总成本的函数模型2、混合成本分解与成本预测3、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及区别4、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对损益的影响5、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学习目的理解成本按性态的分类,掌握总成本函数模型及利用其进行成本预测;了解常用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掌握高低点法的应用;理解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及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区别;熟练掌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损益表的编制;理解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对营业利润计算的影响及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一、单项选择题1.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分类依据是成本的()A.可控性B.可盘存性C.可追踪性D.可变性2.下列不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A.研究开发费B.广告宣传费C.职工培训费D.机器设备折旧费3.在变动成本法下,当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时,与营业净利润额直接挂钩的是()A.生产量B.销售量C.期初存货量D.期末存货量4.下列项目中,只有在变动成本法下才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的是()A.固定性制造费用B.变动性制造费用C.固定性管理费用D.变动性管理费用5.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A.随产量增加而减少B.随产量增加而增加C.在各种产量水平下保持不变D.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下各不相同6.在缺乏历史数据可供参考时,混合成本分解通常选择的方法是()A.高低点法B.工程分析法C.合同认定法D.最小平方法7.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表现出以下特点()A.成本总额不受产量增减变动的影响B.成本总额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C.单位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D.产量增加,单位固定成本保持不变8.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包括()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变动性制造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9.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时,企业应另设账户()A.产成品B.制造费用C.销售费用D.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0.在半变动成本的三种分解方法中,最为精确的方法是( )A.高低点法B.散布图法C.回归直线法D.本量利分析法11.变动成本法下,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没有负担的成本项目是(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变动性制造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12.可用来分解半变动成本的方法是()A.移动平均法B.散布图法C.净现值法D.差量分析法13.混合成本分解的高低点法中的“低点”是指()A.成本总额最小的点B. 单位成本最小的点C.业务量最小的点D. 成本与业务量都最小的点14.下列各项中属于变动成本的是()A.广告费B.不动产财产税C.管理人员工资D.生产一线工人的工资15.变动成本计算法下,某期销货成本包括()A.变动成本 B.固定生产成本C.制造成本D.变动生产成本16.将成本区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的分类标志是()A.经济用途B.成本性态C.可追踪性D.可控性17.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组成上的差别,表现在所处理的不同的成本是()A.固定性制造费用B.变动性制造费用C.混合成本D.差别成本18.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一旦形成,在短期内难以作重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