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片调绘和纸图调绘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22
航测像片调绘的方法摘要:一、引言二、航测像片调绘的基本原理1.像片纠正2.像片镶嵌3.像片色彩调整三、航测像片调绘的主要步骤1.像片筛选2.像片测量3.调绘成果整理四、航测像片调绘的应用领域1.地形地貌分析2.城市规划与管理3.资源调查与监测五、我国航测像片调绘的发展现状与展望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摄影测量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获取手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航测像片调绘作为航空摄影测量成果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获取清晰、准确、色彩均匀的影像数据,为后续的地形分析、城市规划等提供基础数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航测像片调绘的方法,包括基本原理、主要步骤及应用领域等。
二、航测像片调绘的基本原理1.像片纠正由于航空摄影过程中,相机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导致像片上的地形要素与实际地形存在偏差。
像片纠正就是将这种偏差校正到零,使像片上的地形要素与实际地形相符。
像片纠正的方法主要有单景像片纠正和多景像片纠正两种。
2.像片镶嵌在航空摄影过程中,由于相机的航迹和拍摄范围的限制,往往需要多景像片来覆盖目标区域。
像片镶嵌就是将多景像片无缝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影像覆盖区。
像片镶嵌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像片内在几何关系的镶嵌方法和基于像片外在几何关系的镶嵌方法。
3.像片色彩调整由于不同景像片之间存在色彩差异,为了使镶嵌后的影像色彩统一,需要对各景像片的色彩进行调整。
像片色彩调整方法主要包括色温校正、色彩平衡调整和色彩空间转换等。
三、航测像片调绘的主要步骤1.像片筛选对航测获取的原始像片进行筛选,选取质量较高、清晰度较好、无明显畸变的像片进行后续处理。
2.像片测量对筛选后的像片进行地形要素测量,如高程、面积、长度等,为后续的地形分析和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3.调绘成果整理将测量成果进行整理,形成可供各类用户使用的数据产品。
包括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模型、正射影像图等。
四、航测像片调绘的应用领域1.地形地貌分析通过航测像片调绘,可以获取详细的地形地貌信息,为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预警等提供数据支持。
第四章像片调绘像片调绘是根据地物在像片上的构像特征,在室内或野外对像片进行判读调查,识别影像的实质内容,并将影像显示的信息按照用图的需要综合取舍后,用图式规定的符号在像片上表示出来。
对于影像中没有显示而地形图又需要的地物,要用地形测量的方法补测描绘到像片上,最终获得能够表示测区地面地理要素的调绘片。
为保证相片判读和调绘等部分内容的规范性,本章的像片判读方法、像片调绘原则、调绘片整饰等内容参考摄影测量外业的最新国家标准《GB/T 7931-2008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77-1992 1:5000 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2341-2008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编写。
4.1 实习内容和要求野外调绘目前仍然是大比例尺航测成图的常用方法。
在确定调绘面积及选择调绘路线后,利用航摄像片对地形图各要素调绘,如对居民地、工业矿区设施及管线、道路、行政区、水系、植被、地貌等要素进行调绘。
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掌握目视解译特征,作到准确解译和描绘;二是正确掌握综合取舍的原则,综合合理,取舍恰当;三是掌握地物地貌属性、数量特征和分布情况,依据图式的说明和规定,正确运用统一的符号、注记描绘在像片上。
4.2 判读标志像片上地物的构像有各自的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如形状、大小、色调、纹理、阴影和相互关系等,依据这些特性可以识别地物内容和实质。
这些影像的特性是像片判读的依据,被称为像片的判读标志。
像片判读是要根据影像识别地物。
一般来说,影像能保持物体原有形状,能反映物体相互间大小比例,因此形状大小是目视判读的主要标志。
此外,地面不同类型地物在像片上会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色调,影像的色调取决于物体的颜色、亮度、含水量、太阳的照度、摄影材料的特性,借助影像的色调能帮助识别判定地物的类型、摄影季节、时间等。
第四章像片调绘像片调绘是根据地物在像片上的构像特征,在室内或野外对像片进行判读调查,识别影像的实质内容,并将影像显示的信息按照用图的需要综合取舍后,用图式规定的符号在像片上表示出来。
对于影像中没有显示而地形图又需要的地物,要用地形测量的方法补测描绘到像片上,最终获得能够表示测区地面地理要素的调绘片。
为保证相片判读和调绘等部分内容的规范性,本章的像片判读方法、像片调绘原则、调绘片整饰等内容参考摄影测量外业的最新国家标准《GB/T 7931-2008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77-1992 1:5000 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2341-2008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编写。
4.1 实习内容和要求野外调绘目前仍然是大比例尺航测成图的常用方法。
在确定调绘面积及选择调绘路线后,利用航摄像片对地形图各要素调绘,如对居民地、工业矿区设施及管线、道路、行政区、水系、植被、地貌等要素进行调绘。
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掌握目视解译特征,作到准确解译和描绘;二是正确掌握综合取舍的原则,综合合理,取舍恰当;三是掌握地物地貌属性、数量特征和分布情况,依据图式的说明和规定,正确运用统一的符号、注记描绘在像片上。
4.2 判读标志像片上地物的构像有各自的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如形状、大小、色调、纹理、阴影和相互关系等,依据这些特性可以识别地物内容和实质。
这些影像的特性是像片判读的依据,被称为像片的判读标志。
像片判读是要根据影像识别地物。
一般来说,影像能保持物体原有形状,能反映物体相互间大小比例,因此形状大小是目视判读的主要标志。
此外,地面不同类型地物在像片上会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色调,影像的色调取决于物体的颜色、亮度、含水量、太阳的照度、摄影材料的特性,借助影像的色调能帮助识别判定地物的类型、摄影季节、时间等。
一、前期技术准备项目合同签订以后,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到测区完成两个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了解甲方需求,完成工程的技术交底。
现场进行踏勘,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气候情况、交通状况、地质地貌特点、地物复杂程度等,并和用户进行技术上的沟通,确定所要使用的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高程、高程系统、基本等高距、图幅分幅规格及图号编排、数据格式等,并询问用户有无规范之外的特殊要求。
第二项任务是收集已有成果及图件,为工程技术设计提供资料。
同时向用户收集有关资料:测区基本用图(1:10000、1:50000地形图)测区范围、已有控制点成果(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点之记。
随后即可编写技术设计书。
二、航摄技术设计书与航空摄影有关资料收集到受益后,摄影公司即可编写航摄技术设计书,根据工程任务挑选合适的摄影仪器,按照合同要求选择合适的摄影比例尺对整个测区进行航空摄影,获取合格的航空摄影像片。
三、航测内外业技术设计书根据现场踏勘及技术沟通情况,并依据合同内容,技术科应尽快编写内、外业技术设计,确定整体施工方案,及时安排外业队外出测区作业,这样才能尽快拿出外业成果,提交内业工序作业,这样也才能够保证工期。
应该优先完成外业设计,内业设计在内业开工之前完成即可。
四、航测外业航测外业主要包括基础控制测量、像片控制测量、像片(纸图)调绘、碎部测量(野外补充测量)。
外业成果是整个航测工程的基础资料,外业成果的可靠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设计作业。
1、基础控制测量一般情况下,测区已有高等级的控制点数量有限,分布也不是很均匀,难以满足航测成图要求,这就要求适当加密一些基础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像片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
目前基础控制测量主要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方法或光电测距导线测量。
测量完后一定要认真检查原始观测记录手簿,没有错误方可进行计算,一定要确保测量成果的精度合乎规范要求。
2、像片控制测量像控点包括平高点、平面点、高程点三种。
像片调绘8.1像片调绘的基本要求8.1.1 像片调绘应判读准确,描绘清楚,图式符号运用恰当。
各种注记准确无误。
8.1.2应采用放大片调绘,放大倍数视地物复杂程度而定。
调绘像片的比例尺,不宜小于成图比例尺的1.5倍。
8.1.3调绘像片采用隔号像片,为使调绘面积界线避开复杂地形,个别可出现连号。
全野外布点时调绘面积界线应是像片控制点的连线;非全野外布点时调绘面积界线应是像片重叠部分的中线。
如果偏离,均不应大于控制像片上1 cm。
界线不宜分割重要工业设施和密集居民地,不宜顺沿线状地物和压盖点状地物。
界线统一规定右、下为直线,左、上为曲线,调绘面积不得产生漏洞。
自由图边应谰绘出图外6 mm。
调绘面积的划分及整饰要求见附录H。
8.1.4像片调绘可以采取先野外判读调查,后室内清绘的方法;也可采取先室内判读、清绘,后野外检核和调查,再室内修改和补充清绘的方法。
不论采取哪种方法,对像片上各种明显的、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可只作性质、数量说明,其位置、形状应以内业立体模型为准,调绘片应分色清绘。
8.1.5影像模糊地物、被影像或阴影遮盖的地物,可在调绘像片上进行补调,补调方法可采用以明显地物点为起始点的交会法或截距法,补调的地物应在调绘像片上标明与明显地物点相关的距离。
需补调的地物较多时,应把范围圈出并加注说明,待内业成图后再用平板仪补测。
航摄后拆除的建筑物,应在像片上用红色“×”划去,范围较大时应加说明。
8.1.6建筑物的投影差改正,采用全能法成图时应由内业处理。
8.1.7路堤、路堑、陡坎、斜坡、陡岸和梯田坎等,当其图上长度大于10 mm和比高大于0.5 m(2 ITI等高距图幅大于1 m)时应表示;当比高大于1个等高距时应适当量注比高。
比高小于3 m时应量注至o.1 m,大于3m时应量注至整米。
全能法成图时图上需要注记的比高,大于1 m时可由内业测注,在阴影遮盖的沟谷和隐蔽地区应由外业量注。
8.1.8按GB/T 13923规定的要素类进行调查和注记。
像片调绘名词解释像片调绘名词解释一、定义像片调绘是一种绘画技法,通过模仿摄影作品中的画面效果,将照片中的图像转化为绘画作品。
它结合了摄影和绘画的元素,以达到模拟照片效果的目的。
二、历史背景2.1 起源像片调绘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
当时,摄影术刚刚兴起,并逐渐取代传统绘画成为主流艺术形式。
然而,一些艺术家却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于是他们开始尝试将摄影作为参考,并运用绘画技巧进行模拟。
2.2 发展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像片调绘在21世纪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数码照片可以轻松地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使得调整图像效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同时,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也为人们分享和欣赏像片调绘作品提供了更多机会。
三、技术原理3.1 图像处理软件实现像片调绘的关键是使用图像处理软件。
这些软件提供了各种工具和滤镜,可以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参数,以及应用特殊效果,如模糊、锐化、颗粒化等。
3.2 艺术家的创作技巧艺术家在进行像片调绘时,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创作技巧。
他们可以通过调整色彩平衡来模拟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效果;利用笔刷工具添加纹理和细节,增强画面的质感;使用选择工具对特定区域进行局部处理,突出重点等。
四、艺术效果4.1 模拟胶片风格通过像片调绘可以模拟胶片摄影的经典风格。
胶片照片具有独特的颗粒感和色彩表现力,使得作品更富有艺术感和情感。
4.2 创造梦幻效果像片调绘也可以创造出梦幻般的效果。
艺术家可以通过增加光晕、柔化边缘等手法,营造出一个神秘而诗意的画面世界。
4.3 表达情感和思想像片调绘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通过调整图像的色调、对比度等参数,他们可以强调作品中的情感元素,使观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五、应用领域5.1 艺术创作像片调绘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艺术家可以通过这种技法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视角,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5.2 广告设计在广告设计中,像片调绘被用来制作各种宣传海报和广告画面。
像片调绘和纸图调绘1、概述:外业调绘是内业编辑及制作最终地形图的主要依据,也是外业所有工序中技术含量最高、最复杂的一个工序,每位同志都要认真对待该项工作,学会各种作业方法。
外业调绘主要分为:像片调绘和纸图调绘两种办法。
一般情况下,像片调绘主要用于中小比例尺的地形调绘,比例尺最大也不超过1:2000。
对于大比例尺测图,如1:500、1:1000依像片调绘则很难达到精度要求,故而都采用纸图调绘的方法。
有时候1:2000也用制图调绘。
2、像片调绘2.1像片调绘必须调绘准确,描述清楚,图式符号运用恰当,各种注记准确无误。
2.1.2调绘时一般采用放大片调绘,放大倍数视地物复杂程度而定,但一般都不小于成图比例尺的1.5倍。
2.1.3调绘像片通常采用的是隔号像片,有时为了避开复杂地形,也可以出现连号调绘片。
调绘面积界线,若为全野外布点则是像控点的连线,非全野外布点时,则是像片重叠部分的中线。
如果偏离,也不应大于调绘片上的1㎝。
界线也不应分割重要工业设施和密集居民地,也不宜顺沿线状地物和压盖点状地物。
界线统一规定是右、下为直线,左、上为曲线,调绘面积不得出现漏洞。
当遇到自由图边时,调绘应调出范围线0.6㎝。
2.1.4调绘片上整饰地物时,颜色一般规定如下:黑色:正规表示的各种地物,独立地物;房屋及其附属设施:轮廓线、结构、层数;大车路、乡村路、小路、桥梁、道路附属设施、内部道路、境界、人工地貌、植被符号、管线、直线上的电杆符号,地理名称等。
红色:以简化符号表示的铁路、公路、地类界;电力线、通信线、拐点、叉点符号;各类植被、土质的文字注记、补调的地物、符号“×”、变压器放电符号、房屋附属设施的宽度数据等。
绿色:水涯线、沟渠及宽度注记、流向、干沟、水井、泉、输水管、水准点及房屋数字等。
棕色:冲沟、陡崖等自然地貌和沙地、沙砾地、露岩地、石块地等土质符号及山脉注记等。
兰色:调绘范围线,接边符号,围墙等。
2.1.5像片调绘可以采用先野外判读调查,后室内清绘。
也可采用先室内判读清绘,后野外检核和调查,再室内修改和补充清绘的方法。
对于像片上特别明显且依比例尺的地物,可只作性质、数量调绘,不用整饰外轮廓,位置、形状以内业采集为准。
2.1.6原则上外业调绘要对像片上的所有要素定性,对新增地物和隐蔽地物定性定位。
凡是已拆除或实地不存在的地物(地貌),临时堆建物或者影像似是而非,成图又不必表示的东西要逐个打“×”;整片拆除的可以不必逐个打“×”,以地类界圈出范围,内用红色注记说明:“内部原地物已全部拆除”,内业不必采集。
正在施工的区域注“施工区”,施工区内有固定建筑的要定性定位补调,建筑中房屋注“建”。
2.1.7不允许调绘的军事机关、监狱等,不注记部队番号或单位名称,只注记“军事管理区”或“禁区”等字样。
禁区内的地物只要表示合理就行。
2.1.8测区内无坐标的已知水准点,根据点之记定位判刺标注在调绘片上,注明点号和高程,有坐标的已知点由内业展绘按相应符号表示。
2.2 居民地2.2.1房屋表示均以墙基为准,故而在野外要对房屋进行房檐改正。
原则是大于图上0.2㎜的房檐均要在像片上相应位置标注其实量宽度(㎝),字头方向垂直于房屋边线,并按光线法则来注记。
2.2.2 1:500、1:1000比例尺地形图,房屋应逐个调绘表示,一般不综合,逐个注明建筑材料和层数,临时性建筑物可舍去。
简单房屋要从左下至右上角绘斜线,建筑中房屋注“建”或“J”,棚房注“P”,破坏房屋注“H”等。
1:2000地形图,房屋一般只注记层数,不注记建筑材料,并可适当综合取舍,凹凸部分图上小于0.4㎜,简单房屋小于0.6㎜时,可用直线连接。
宽度在1m以下的次要巷道可不表示。
2.2.3四周被房屋包围的天井和空地,图上面积小于6mm2时可以进行综合,大于时外业注“K”定性(空地)。
结构复杂的复合式房屋,外业要绘外轮廓线和不同层次的分割线,不能只注层数,否则内业可能会分不清分隔线在哪里。
2.2.4临时性房屋(如工棚),居民地院内房前屋后私人打建的不正规房屋以及小于6㎡的小房,如厨房、煤房、牲口棚和家用小厕所等可不表示。
2.2.5公共厕所、变电室、水泵房、绞车房等只注定性符号(或文字),不注层数。
2.2.6房屋的附属设施如阳台、挑廊等,按图式规定调绘表示。
2.3独立地物2.3.1独立地物能依比例表示的应清绘外轮廓,并填绘符号;不能依比例表示的,准确表示其定位点或定位线。
2.3.2地下建筑物一般不表示,但地下出入口和天窗、通气孔等要表示。
2.3.3对于图式上无对应符号的特殊地物,清绘其外围几何形状,在范围内文字注记专用名称。
2.4道路及附属设施2.4.1道路一定要调准位置,等级分明,线段曲直和交叉位置的形状要和实地一致,附属设施如涵洞、路堤、路堑等要表示清楚,关系明确,注记要齐全。
2.4.2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
公路进入城区后,公路符号以街道线代替。
城区街道较窄时,以两边房屋边线表示成自然街区线,城区内固定性的安全岛、人行道、绿化带和街心花园等要表示。
2.4.3铁路、道路等均要调注相应名称。
2.4.4双线道路如果边线不清时,须实地量取路宽,并量距定出至少一条路边线,注记到相应位置。
2.5管线和垣栅2.5.1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均要表示。
电杆、铁塔、变压器等均应按实际位置清绘在像片上。
同一杆上有各种线路时,表示其中主要的线路,如同时有高压线和低压线时,只表示高压线。
实地要会区分高压、低压、通讯线等管线性质。
变电站内的电杆、支架一般不表示,只绘放电符号即可,有名称的要注记名称。
2.5.2地面上及架空管线一般均要表示,并注记输送物质。
地下管线不表示,但其入口、检修井、污水篦子等一般要表示,按图式上相应符号表示。
检修井要学会辨认性质,如下水井盖上有“雨水、排污”等字样,上水井盖上有“自来水公司”等字样。
其它如电信检修井、电力检修井、煤气检修井等均有相应文字标识或者对应的花纹图案。
2.5.3围墙在1:500、1:1000图上用依比例符号表示,若在图上宽度小于0.5㎜时,用0.5㎜的围墙表示。
1:2000图上围墙一般都是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篱笆、铁丝网、栅栏等均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临时性的或次要的不正规的可不表示。
街道中间或两旁的隔离栏杆一般不用表示。
如果甲方要求表示则需表示。
2.6水系及附属设施2.6.1河流、湖泊、水库的水涯线,一般绘在摄影时的水涯线,若摄影时间为枯水期,可在野外实地调绘出一个常水位点,刺在像片上,再由内业采集水涯线。
有名称的要调注名称。
池塘的水涯线一般也是以摄影时的水涯线为准,当水涯线与坎边线在图上的距离小于1㎜时,水涯线绘在岸边线位置上,否则分开分别清绘。
按用途注记“塘”、“鱼”等。
水渠、贮水池等以坎沿为准清绘。
海岸线一般按摄影时的影像表示。
2.6.2沟渠宽度在图上大于1㎜(1:2000地形图上大于0.5㎜)时用双线依比例表示,小于1㎜(1:2000地形图上小于0.5㎜)时用单线表示。
河流图上宽度大于0.5㎜的用双线依比例表示,小于0.5㎜的用单线表示。
2.6.3陡崖是指崖坡比较陡峭,坡度在70°以上的地段,陡崖需区分石质与土质,陡崖下缘与水涯线间河滩宽度大于图上2㎜时,应调注土质、植被等。
2.6.4道路两旁一般都有排水沟,外业调绘时要查询清楚,确实不起灌溉作用的此类沟渠按干沟表示。
2.7植被2.7.1对于大面积的成片分布的植被,调绘时用红色清绘地类界。
里面用红色文字作简要说明,也可用符号表示。
整张相片上如果只有一种植被(土质),可以在片边加注统一说明。
2.7.2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如道路、水渠、陡坎等)重合,或者平行且间隔小于2㎜时,地类界可省略不绘。
当与境界、管线符号重合时,地类界符号移位0.2㎜绘出。
2.7.3树林、竹林、灌木等外业调绘时需量注平均高度,以供内业采集等高线。
2.8地貌和土质2.8.1不能用等高线反映的天然或人工地貌元素,如陡坎、斜坡、崩崖等应按图式规定调绘在像片上。
2.8.2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等,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时表示为陡坎,当陡坎在图面上投影宽度大于2㎜时可测绘范围线,上缘用陡坎符号表示,宽度依比例表示。
1:2000比例尺地形图上梯田坎过密时可适当取舍(一般情况下以8㎜为界)。
2.8.3地裂缝按实地情况按图式分别用不依比例尺和依比例尺符号表示,并适当量注裂缝深度。
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地裂缝还应适当量注裂缝宽度。
2.8.4矸石堆、矿渣堆、垃圾堆、乱掘地、沙砾地、露岩地、崩塌残蚀地貌等均要一一调注。
2.9境界县(区)以上境界要实地调绘,乡(镇)界、国营农场界则按用图需要调绘。
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高级境界线,各级名称要同时调注。
2.10地理名称调注2.10.1地理名称是地形图上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读识地形图的直接依据,应准确调注居民地、市镇街巷、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农(林)场、大型文化体育建筑、名胜古迹以及山岭、沟谷、河流、湖泊、海港等名称。
2.10.2居民地应调注当地常用的自然名称,较大的居民地,应根据实地情况调注总名(行政村名)和分名(自然村名)。
并以不同的字体注在调绘片上。
水系、山名等只调注远近知名的统一固定名称。
2.11 调绘像片接边每张调绘片整饰完毕后一定要和相邻调绘片接好边,不能出现任何不接边现象,并在调绘片四周注明接边片号(或自由图边)。
2.12检查调绘片整饰完毕并接好边后,交给检查员统一检查,检查员则按图式规范及设计书要求仔细检查每张调绘片,主要检查地图要素综合取舍的合理性,主要地物、地貌有无丢漏,符号运用是否合理,像片整饰清晰程度,名称注记有无丢漏,像片之间测区四周接边情况等。
要做详细的检查记录,对出现的每个问题返还作业员一一修改。
修该完毕确认没问题后方可把调绘片提交下工序(内业采集、编辑)作业,检查记录提交质检科整理。
2.13调绘片接合图当测区调绘完毕提交下工序前,必须制作调绘片接合图,注明调绘片的分布及接边情况,以便下工序作业时方便查找。
3、纸图调绘像片调绘仅适合于中小比例尺的测图。
目前大比例尺测图基本上都是采用纸图调绘,咱的也俗称为二外。
纸图调绘即就是先内业按模型全要素采集,再野外调绘的方法。
3.1调绘主要内容3.1.1对图上所有地物定性调绘,对已拆除或实地不存在的地物(地貌)逐个打“×”。
图上不能出现既没打“×”又没定性的线条。
3.1.2对摄影死角,影像不清及阴影下的地物进行定位、定性调绘。
3.1.3补测、修测内业数据采集中漏采、采错、变形的地物。
3.1.4逐个调绘建筑物结构性质、房屋层次、量注房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