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人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35.34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物理机械与人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关系的科学。
机械与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主要研究有关机械运动和人体相关的力学问题。
下面将逐一介绍九年级物理机械与人的知识点。
一、运动和力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改变的过程。
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其形状或者产生形变的原因。
可以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力。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作用方向有三种情况:平行、夹角以及正反方向。
如果力的作用力矩为零,力就平行。
如果力的作用力矩不为零,就会产生旋转现象。
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二、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周围人目测来看发生的运动,例如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根据运动物体的路径,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路径运动,如一个盒子沿桌子滑动。
曲线运动是物体沿曲线路径运动,如一个球通过一个弧线向下落下。
机械运动还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相等的距离,速度保持不变。
而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不同的距离,速度不断变化。
三、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指当一个物体开始运动之前,受到的阻碍力。
例如,将一本书推在桌子上,需要继续施加力量,直到书开始滑动为止。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力。
例如,当车辆行驶时,地面和轮胎之间产生摩擦力,这是造成车辆减速和停止的原因。
四、弹力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到原始形状的力。
弹力可以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如弹簧的回弹力。
弹性势能是弹力的一种体现,也是物体在形变状态下储存的能量。
当形变取消时,弹性势能会转化为运动的动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五、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有两种情况:平行力的合成和垂直力的合成。
平行力的合成是指两个平行力叠加后形成一个结果力。
垂直力的合成是指两个垂直力叠加后形成一个结果力。
力的合成可以用向量图和三角法来表示和计算。
八年级机械与人知识点机械与人是生产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主要元素。
了解机械和人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机械与人的知识点。
一、机械1. 机械的定义: 机械是利用人力、水力、风力、动力、电力等能源,产生一定的机械运动,完成特定功能的装置或系统。
2. 机械的分类: 按照功能可分为传递力、变换能、控制所需三种。
按照结构可分为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3. 摩擦: 摩擦是机械运动中最大的阻力。
摩擦分为干摩擦和液体摩擦两种,干摩擦比液体摩擦大。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材料属性。
4. 机械能和机械功: 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功是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功,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定义。
5. 杠杆原理: 杠杆是工程上常用的一种简单机械,是用来放大力臂或速度比的力量的装置。
杠杆的原理是力臂乘以力的大小等于负重臂乘以重物的大小。
二、人的机能1.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
中枢神经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调节人体各个系统的活动。
外周神经由脑神经和脊髓神经组成,负责接收和传递来自外界的信息。
2.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口腔、食道、胃、肠和消化腺等组成,负责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人体可以利用的营养物质。
3.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血液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送回肺和肾进行排出。
5. 皮肤系统: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感知、调节体温、排除汗液和废物等功能。
本文为大家介绍了八年级机械与人的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机械和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人体机能的重要性,受到照顾自身身体健康的启示。
八年级物理机械与人知识点八年级物理:机械与人知识点机械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而人作为物体中的一个,也受到力的作用而进行运动。
八年级物理教学主要涉及机械与人知识点的学习,本文将结合示例进行深入探讨。
一、机械知识点1. 力的概念力是一种物理量,其大小用牛顿(N)表示,方向可以用箭头表示。
常见的力有重力、摩擦力、弹力、浮力等。
例如在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需要向前推动,若该物体与平面表面间有μ=0.2的摩擦系数,则将需要提供一个至少为2N的力,才能让物体向前移动。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运用中,我们经常需要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分力或是合成多个力。
对于合成力的计算,可以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例如有两个力F1=3N和F2=4N,分别向右上和正上方,那么合成力F3可以计算为F3=sqrt(F1^2+F2^2)=5N,方向符合F1和F2的合成情况。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指的是一个物体在不受任何合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例如有一个理想的平面减速跑道,当小车以初速度10m/s行驶时,若不施加任何外力,则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经过30m距离,速度也将依然保持为10m/s。
二、人的机械知识点1. 力的作用和防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重物搬运、长时间站立、劳动等工作,这些都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人力。
然而如果长时间进行这类工作,人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或受伤,特别是对于背部和腰部的负荷,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例如在搬运重物时,可以选择低位颈椎矮的夹具、遵循“脚在力之下”的原则和选择符合人体工学的工具等措施。
2. 运动与运动规律人体的运动和地球上的物体运动一样,都符合物理学里的运动规律。
例如人体的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距离都可以用公式计算,例如在匀加速的运动过程中,人的纵向速度将随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也可以被公式v=v0+at计算得到。
机械与人知识点汇总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第十章机械与人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且是硬物体,都可称为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阻力臂。
其中力臂: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有时需要延长用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这意味着,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三种杠杆:5.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6.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机械与人知识小结1. 杠杆两个特征:是一根硬棒,(形状没限制);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固定点转动。
2. 杠杆的几个概念:力臂: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垂线段长)必须会画:虚线,垂足,大括号,力臂符号(以支点和力作用点的连线作为力臂对应的力最小如上图F )3.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多次测量,避免偶然性)1、调平衡:(不管调左右哪个螺母)都是哪边高往哪边调2、调水平平衡目的:便于直接读出力臂值3、平衡条件:4. 三种杠杆省力杠杆:l1> l2所以F1< F2。
省力必然费距离。
(徒手做不到利用它可做到的杠杆)道钉撬,羊角锤,瓶起子、铡刀、铁皮剪、手推车等费力杠杆:l1<l2所以F1>F2。
费力省距离。
钓鱼杆,筷子,镊子等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等臂杠杆-------天平。
5. 滑轮(1)定滑轮(图1):实质是等臂杠杆。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物体上升的高度等于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2)动滑轮(图2):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的省力杠杆。
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F=1/2(G物+G动);费距离:S=2h(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物体被提高高度的2倍)(3)滑轮组:既能省力也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省力:F=1/n(G物+G动)费距离:s=nh n:吊着动滑轮的承重绳的段数(即绳子直接与动滑轮接触的段数)必须会数(如图3,n=3)组装原则:奇动偶定,一动一定(n为奇数绳子起点在动滑轮挂钩上,n偶数则从定滑轮挂钩出发,绳子不能交叉)6. 功W1、功是成效的意思。
做功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2、三种无功情况:劳而无功(推车推不动)、不劳无功(踢球球离开脚后的过程人不再做功)、垂直无功(背书包沿水平方向运动,背的力方向向上不做功)。
3、计算公式:W=Fs ;若力拉着物体在竖直方向运动,用公式W=Gh计算。
(注:利用公示时必须明确“F”是哪个力,s必须是物体在力F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第10章机械与人第1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知识点1 认识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但必须是硬棒,在使用时不能发生变形.2.杠杆的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支点可以在杠杆上,也可以不在杠杆上,但一定和杠杆相连,通常用字母O表示.(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字母F1表示.(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字母F2表示.(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注意,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不是点到点的距离.(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知识点2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2.探究过程(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数值.(2)在杠杆两端分别挂不同数量的钩码,调整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恢复平衡,记下钩码数和对应的力臂.多做几次实验,分别记录力和力臂的值.(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3.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字母表达式是F1×L1 =F2×L2.4.需注意的问题(1)当钩码挂到杠杆上之后,平衡螺母就不能再移动了,否则就破坏了杠杆原来的平衡.(2)探究过程中要避免杠杆两端钩码的个数相同,这样会出现力和力臂的和、差、积、商都相同的结论.知识点3 杠杆的分类与应用1.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使用时动力小于阻力,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大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使用时动力大于阻力,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小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使用时动力等于阻力.2.三种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可以省力,如羊角锤、剪铁皮的剪子等.(2)费力杠杆:可以省距离,如钓鱼竿等.(3)等臂杠杆:天平就是等臂杠杆.知识点认识滑轮1.定滑轮(1)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2)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3)定滑轮的实质就是等臂杠杆,或者说是等臂杠杆的变形.2.动滑轮(1)滑轮的轴不再固定不动,而是随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2)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3.滑轮组(1)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2)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第3节做功了吗知识点1 做功的条件1.机械功: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2.做功的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知识点2 功的计算1.功的计算公式:W=Fs.2.变形公式:F=W/s,s=W/F.第4节做功的快慢知识点1 认识功率(1)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时间长短,做功用的时间越少,做功越快.(2)做功时间相同,比较功的多少,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3.功率的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4.功率的计算:公式P=W/t.5.单位:国际单位为瓦(W).知识点2 功率的计算利用公式P=W/t来计算功率,计算时需要先求出功的大小,然后计算出功率,要注意时间的单位是秒.利用公式P=Fv计算,对于功率一定的机械,F越大,v就越小,如在汽车上坡时,由于功率不变,要用减速的方法来增大牵引力.第5节机械效率知识点1 正确区别各种功1.有用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2.额外功:使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知识点2 机械效率及探究1.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2)公式:η=W有/W总.(3)使用机械时,额外功总是存在的,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2.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1)原理:η=W有/W总.(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4)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是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知识点1 功和能1.功和能的关系(1)—个物体只要具有做功的本领,不管物体是不是做功,物体都具有能量.(2)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物体做了多少功,就转化了多少能量.(3)功和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2.机械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一个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具有动能.(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高度位置所具有的能,通常是以水平面为标准.(3)弹性势能:物体因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知识点2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1.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其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3.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物理机械与人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物理机械与人知识点》①基本定义:物理机械与人相关的知识点包含了人利用物理原理在机械方面的各种应用。
比如说杠杆原理,像我们平常使用的剪刀,就是按照杠杆原理制造的,有个支点,通过人施加动力来克服阻力,完成裁剪动作,简单说就是人利用物理规律操控一些能做机械运动的装置。
②重要程度:这部分知识在物理学里面那可太重要了。
它让我们明白人类怎么巧妙运用物理知识来制造工具方便自身。
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很多我们日常生活用到的东西就造不出来,像起重机吊装重物,要是不懂相关物理机械原理,根本没法工作。
③前置知识:需要知道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像是力、能量、运动这些。
比如说力能让物体移动,如果对力怎么作用于物体都不了解,那就更搞不明白机械怎么运转了。
④应用价值: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
像汽车,根据多种物理原理组成的机械装置,方便我们出行;还有电梯,运用机械装置配合物理原理运送人上下楼。
从大工程到小工具,这类知识无处不在。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在物理学中属于应用物理那一块。
与人的实际生活和生产联系非常紧密。
从简单的工具到大型工程设备,都涉及到物理机械与人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②关联知识:和力学里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功和功率等都有关联。
比如说起重机吊起一个重物,不仅用到机械结构,还涉及到力的计算以及做功多少的理解。
它和热力学也有点关系,像汽车发动机涉及燃烧产生热量来驱动机械运动。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点在于理解机械运作背后多种物理原理的综合应用。
比如汽车内部的发动机,又有机械传动又有能的转换,这些原理搅和在一起时就有点懵。
- 关键点:关键是要抓住不同物理原理在机械上的具体体现,像在研究滑轮的时候,搞清楚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力这个关键点。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在物理考试里属于重点部分。
每次考试不管是填空、选择还是大题都会考到。
- 考查方式:有时候直接考某个机械装置运用的原理,像自行车的刹车利用了什么物理原理;有时候让你计算在某种机械操作中能量的转化数值或者力的大小。
机械与人知识点机械和人类一直以来都是科技与进步的两大主角,它们相互关联,不断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机械与人的相互作用无处不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机械与人的知识点。
一、机械运动与力学机械的运动是机械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涉及到力学的基础知识。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与静止规律的学科。
对于机械而言,了解运动的方式和受力的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机械的运动可以是旋转的,也可以是直线运动的。
在进行机械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保证机械的平稳运行和高效工作。
二、机械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机械结构的设计、制造和维护。
在机械设计中,需要掌握材料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合理地选材、设计,保证机械的性能和可靠性。
另外,机械工程还包括机械加工工艺和机械维修等领域。
机械加工工艺是指将原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机械维修是为了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
这些都需要工程师具备丰富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
三、机械智能与自动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智能和自动化成为了机械工程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机械智能指的是机械具备人工智能的功能,能够感知环境、学习和自主决策。
这样的技术可以提高机械的智能化程度,使其在生产、物流和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动化技术是实现机械智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的配合,机械可以实现自主的控制和操作。
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交通运输和家庭生活等领域。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机械与人类需求机械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需求。
机械的设计和制造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
比如,汽车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手机是为了方便人们的沟通。
机械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体现。
另外,机械还可以辅助人们完成一些重复性、危险性或繁重的工作。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可以代替人们进行重复性的装配工作,机器人可以代替人们进行危险的操作。
机械与人知识点定稿版1.机械简介:机械是利用能源将输入的机械运动传递、转化或控制,实现特定工作任务的装置。
它由传动系统、执行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2.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一条直线移动,比如活塞在缸筒内的上下运动;旋转运动是指物体围绕其中一点或轴心进行旋转,比如曲柄轴的旋转。
3.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能够做功的能量,包括势能和动能。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4.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指将能量从一个部件传递到另一个部件的过程。
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
齿轮传动是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完成能量传递和转换;带传动是使用带子连接轮子实现能量传递;链传动是使用链条连接齿轮进行能量传递。
5.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指利用工程原理和方法设计出满足特定工作任务的机械装置。
机械设计需要考虑材料选择、结构设计、运动分析等因素。
6.机械控制:机械控制是指通过控制系统对机械运动进行控制。
常见的机械控制方式有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
手动控制是由操作人员通过操纵杆、按钮等进行控制;自动控制是通过传感器、执行器以及控制算法实现机械的自主运行。
7.机械工艺:机械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工艺方法和工具对材料进行切削、成形、连接等加工过程。
常见的机械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孔、焊接等。
8.机械维修:机械维修是指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和修复,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机械维修需要具备一定的机械知识和技能,包括故障诊断、零件更换和调试等。
9.机械安全:机械安全是指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设计和操作,以降低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机械安全需要考虑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操作规程的制定等因素。
10.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与机械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以提高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效率。
人机工程学包括人机界面设计、人机交互技术、人体工程学等方面。
11.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是研究和开发具有人类智能和执行工作能力的机械装置。
机械与人知识点总结机械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机械工程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工程学科,它涉及到机械结构、运动学、材料科学、加工技术等多个领域。
而人类作为机械的使用者和创造者,对机械工程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系统地总结机械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机械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机械的影响、机械与人的协作关系等知识点。
一、机械对人类的影响1. 提高生产效率机械设备的出现,将原本由人力完成的任务转变为机械自动化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例如,传统的手工车间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引入了机械化制造之后,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 提高工作条件在一些危险的场所,例如高温、高压、毒气等环境中,使用机械设备可以减少工人在这些环境中的工作时间,减少了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3. 机械文明的推动机械设备的发展,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
例如,在农业生产方面,农机的普及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在工业生产方面,机械设备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4.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机械设备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汽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通方式,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的出现使家庭生活更加便利。
这些机械设备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舒适。
5. 促进科学研究在一些高精密、高技术领域,机械设备的发展需要依赖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的成功,又会反过来推动机械设备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因此,机械设备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研究的深入和进步。
二、人类对机械的影响1. 机械设计的人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机械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除了产品的性能、质量等基本要求外,越来越多的人还希望机械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具有更好的人机交互性,使得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因此,人性化设计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机械产品设计的重要标准。
2. 机械的安全性人们对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机械与人知识点
1、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杠杆的平衡
(1)、校准:调平衡(反调)如果杠杆右端下倾,可将螺母向左调 (2)、拉力的方向应竖直向下匀速拉动
(3)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如:天平、定滑轮
4、定滑轮(等臂杠杆)作用: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5、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省力杠杆);省一半的力
6、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n 表示绕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绳的绕法:奇动定偶)
F
拉=
n
1
×(
G 物
+G
动)
;G
动=n
F 拉
-G
物;S=n ·h ; h = s n
1
(h 物体上升的高度:S 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 有用功:W 有=G 物h ; 总功:W 总=F
拉S ; 额外功
W 额= W 总-W 有
机械效率;%100⨯=
总
有W W ηF
G
拉
物
⋅=
n G G G
动
物物
+=
G 7、机械功(功):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运动距离的乘积 公式:W=F ·S=P ·t
8、功率: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
公式:t
W
P =
( 或v F P ⋅= 即 汽车的功率=牵引力× 速度 )。
八年级物理机械和人知识点
一、机械
机械是制造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指以工程基础知识和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利用某种动力源,通过某种机构实现一定的运动的装置。
在物理学中,机械一般被分为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振动及波动力学等枝类。
1.机械平衡:当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必定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这种状态称为机械平衡。
2.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指,如果一个杠杆上有两个力,当它们平衡时,它们的力矩相等。
3.做功:做功是指,当一个力对物体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物体的位置发生一定的位移时,这个力的作用就称为做功。
二、人
人类是地球上最智慧的物种。
在人类体内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
1.人的重心:人的重心是人在直立姿态下所具有的一个位置点,它位于人的腰部。
如果人的重心发生偏移,就会产生失衡的现象。
2.摩擦力:人与人之间常常会产生摩擦力,而摩擦力是由地球
引力作为支撑力所产生的,能够保证人保持在地面上。
3.声音传播:人类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它在空气中以
波的形式传播。
人类对声音的感知能力是非常敏锐的,高频的声
音可以让人感到非常刺耳,低频的声音会让人感到非常的嗡嗡响。
总结
机械和人是物理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们分别探究了机
械的性质和人类身体内部的物理现象。
我们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
以及美好以探究物理的奥秘。
初三物理总复习第八讲:力学专题复习机械与人一、知识要点1.杠杆及其平衡条件2.滑轮3.功:两要素、公式、单位4.功率:意义、定义、公式(P =W /t 、P =Fv )、单位5.功的原理:内容、表达式(理想情况W 总=W 有用,实际情况W 总=W 有用+W 额)6.机械效率:(1)η=W 有用/W 总,理想情况η=1,实际情况η<1 (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①W 有用一定时,减小W 额,如:减小摩擦或机械自重等; ②W 额一定时,增大W 有用,如:增大物重。
7.能:概念、单位、机械能(动能取决于物体质量m 和速度v ,重力势能取决于物体质量m 和高度h ,弹性势能取决于弹性形变量Δx 和弹簧自身,如弹簧的长度、粗细、匝数等) 二、典型例题[例1]体重为400N 的人站在重为100N 的台板上面。
如图1所示。
问: (1)站在台板上面的人用多大的拉力才能使台板在空中水平静止? (2)此人对台板的压力是多大?[例2]如图2所示,一根均匀杠杆,每一米重G 0=30N ,现以杆的C 端为支点,在杆的B 端施一竖直向上的力F ,在距杆的C 端a =0.2m 处挂一重为G =300N 的重物,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问:杠杆多长时,加在B 端的力F 有最小值?这个最小值是多大?图1 图2[例3]工人用图3所示滑轮组缓慢地打捞起沉在湖中的重物。
当重物悬浮在水中时拉力F 为180N ,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
当重物离开水面时拉力F '为480N 。
设整个装置的摩擦和绳重不计,求重物的平均密度 。
三、练习一1.有一根长2m 的木棒,一头粗另一头细,在距粗端0.8m 处支起它刚好平衡。
如果在其中点支起,并在细端加挂一个4N 的重物,仍可平衡,那么这根棒重 N 。
2.如图4所示,一只圆柱形油桶,高100cm ,底部直径为60cm ,盛满油后总重2200N 。
想使底部B 稍离开地面,在A 点要加的水平推力是 N ;若使底部C 点稍离开地面,在A 点要加的水平拉力是 N 。
引言:正文内容:1.机械与人的互动关系1.1.机械对人的工作的影响1.1.1.自动化技术对人力需求的影响1.1.2.人机协同合作的发展1.2.人对机械工作的反馈1.2.1.机械性能测试与人工操作1.2.2.人对机械操作的人体工程学分析1.3.机械与人的安全性考虑1.3.1.机械安全设备的设计与应用1.3.2.人在使用机械时的安全操作规范2.机械技术对人的能力提升2.1.机器学习与人的学习能力2.1.1.机器学习算法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2.1.2.机械学习帮助人实现自我提升2.2.与人的创造力2.2.1.机器创造力的界定与挑战2.2.2.技术助推人类创造性思维2.3.机械技术对人的认知能力改善2.3.1.机械视觉技术在人类视觉辅助中的应用2.3.2.机械智能辅助人的思维过程3.机械的发展对人的需求变化3.1.机械技术的进步对人类工作选择的影响3.1.1.不同行业就业市场的变化3.1.2.岗位要求与人才需求的调整3.2.机械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3.2.1.机械设备改善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3.2.2.机械创新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3.3.机械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的创新思维3.3.1.机械技术推动创新能力的求索3.3.2.机械技术为人类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4.机械技术与人文化之间的联系4.1.机械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文化的影响4.1.1.机械技术对工艺品创作的影响4.1.2.机械技术对娱乐产业的推动4.2.人类文化对机械技术的需求与塑造4.2.1.文化多样性对机械技术应用的挑战4.2.2.不同文化对机械技术的迭代推动5.机械与人的未来发展5.1.机械技术对人类进化的影响5.1.1.机械技术推动人体器官替代与增强5.1.2.机械技术对人类寿命与健康的影响5.2.人类对机械的控制与规范5.2.1.人机交互设计的发展与规范5.2.2.人类对机械技术的道德与伦理责任总结:本文对机械与人的知识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阐述。
从机械与人的互动关系、机械技术对人的能力提升、机械的发展对人的需求变化、机械技术与人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机械与人的未来发展等五个大点出发,通过五到九个小点详细介绍了这些关联性。
初中物理《机械与人》知识点总结含习题
(精华版)
机械与人
杠杆是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是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三种杠杆分别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定滑轮特点是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特点是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需要费距离。
使用滑轮组时,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功是指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力学上的功必须具备两个因素,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功等于力F乘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即
W=Fs。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1J=1N·m。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斜面的推力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
功率是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符号为P。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W/t,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1W=1J/s。
第十章机械与人知识梳理知识点1 杠杆1.定义:在的作用下能绕着转动的硬棒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F1):使杠杆的力(3)阻力(F2):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l1):从支点到的距离(5)阻力臂(l2):从支点到的距离,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时,我们就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4.杠杆的平衡条件:用文字表示用字母表示5.三类杠杆力臂关系力的关系特点(省力还是费力?省距离还是费距离?)应用省力杠杆l1l2F1F2力,距离核桃钳、起钉锤、瓶起子费力杠杆l1l2F1F2力,距离筷子、镊子、钓鱼竿等臂杠杆l1l2F1F2力,距离天平、定滑轮知识点2 滑轮1.定滑轮:轴的滑轮2. 定滑轮的特点:实质上是一个杠杆,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改变力的方向3.动滑轮:轴的滑轮4.动滑轮的特点:实质上是动力臂为阻力臂的杠杆,的力,的距离,改变力的方向5.滑轮组:和组合在一起的装置6.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与动滑轮相连接的绳子的股数用n表示,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等于被提升的物重的,用式子表示为(不计绳重、轮重及摩擦)7.滑轮组的费距离情况: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倍,用式子表示为8.奇动偶定法:与动滑轮相连接的绳子的股数是奇数,是绳子的起点在滑轮的钩上,与动滑轮相连接的绳子的股数是偶数时,绳的起点在滑轮的钩上。
知识点3 功1.功的定义:物理学中把和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物体上的,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三种情况实例有无用力推汽车汽车未动有无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飞行力与距离垂直人提着水桶沿水平路面运动移动一段距离4.功的计算物理量意义公式一般情况做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拉力,s是物体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 =提升物体做功G表示物体的重力,h表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W =水平拉动物体做功f表示摩擦阻力,s是物体移动的距W =5.常见功的大小:(1)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约为J(2)一名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克服重力做功约为J(一名中学生的质量一般是kg,重力N,一楼到三楼的间距m)(3)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并举高做功约J(水的密度是g/cm3,500ml水的质量g= kg,重力是N中学生的身高m )知识点4 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做功的2.定义:一段时间内与做功所用的的比值3.公式:4.单位:(1)基本单位符号1W=(2)常用单位符号(3)单位换算: 1KW= W知识点5 机械效率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用表示2.额外功:对人们无用但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用表示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做总功,用表示4.计算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公式5.机械效率:跟的比值6.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7.对机效率的理解:常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总小于18.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在额外功不变时,有用功,例如使用一定的机械提升重物时,增大被提升物体的重力(2)在有用功不变时,额外功,例如提升重物一定时,减小所用机械的摩擦知识点6 能量1.定义: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2.单位:能量的单位是,符号3.功与能的关系:(1)物体的过程就是能的过程;(2)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多知识点7 动能和势能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具有的能(2)影响因素: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和有关。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
一:知识点梳理
一、杠杆:
1、定义:
说明:①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②有些情况下,可根据杠杆的实际转动情况,来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杠杆的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 。
用字母 表示。
②动力: 。
用字母 表示。
③阻力: 。
用字母
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所以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
用字母 表示。
⑤阻力臂: 。
用字母 表示。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 或 状态。
(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目的是:
(3)杠杆的平衡条件:
4、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1)省力杠杆: 特点:能省 但是费 举例:
(2)费力杠杆: 特点: 力但是省 举例:
(3)等臂杠杆: 特点: 举例: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 ②实质:相当于 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 力但是能改变力的
2、动滑轮:
①定义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 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 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 力又能改变动力的 。
说明: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结合题目的具体
要求组装滑轮。
F F 1 1
三、功:(W)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3、功的定义:。
公式:
应用功的公式要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4、功的单位:。
举例: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
2、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要省距离必须费,
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
或者可以省、也可以改变力的,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三:功率:(P)
1、定义:。
2、物理意义:
3、公式:,
4、单位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
公式:W有=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水平拉动物体时:W有=f S (f 为物体水平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2、额外功:
公式:W额= W总-W有
3、总功:,它等于功加上功。
4、机械效率:
(1)公式:
(2)有用功总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 1 。
通常用表示。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五:机械能:
1、能量:。
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过程。
能的单位:;
2、机械能:
(1)动能: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和有关,
(2)势能A:重力势能:。
影响因素:
B:弹性势能:影响因素:
3、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