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2006至2012中考题汇编
- 格式:ppt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16
《狼》同步练习1、试解释加点的字。
止.有剩骨 ( ) 缀.行甚远( ) 一狼仍从.( )两狼之并.驱如故.( )( ) 屠大窘.( ) 恐前后受其敌.( ) 顾.野有麦场( )积薪..其中( ) 苫蔽..成丘( )弛.担持刀 ( ) 眈眈..相向( )少时..( ) 径.去.( )犬坐于前....( ) 久之..( )瞑.( )意暇..甚( )( ) 屠暴.起( )又数刀毙.之( ) 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止露尻.尾( )假寐..( )盖.以诱敌( ) 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止增笑耳....( )2、辨析下列一词多义。
①敌⎪⎩⎪⎨⎧∙∙敌盖以诱敌恐前后受其②以⎪⎩⎪⎨⎧∙∙诱敌以盖刀劈狼首以③前⎪⎩⎪⎨⎧∙∙前其一犬坐于前狼不敢④意⎪⎩⎪⎨⎧∙∙)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暇甚意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做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蒙辞以.军中多务 B.其一犬坐于.前 贤于.材人远矣 C.两狼之.并驱如故 余闻之.也就 D.屠乃奔倚其.下 不能名其.一处也 4、请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⑤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⑥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请试着从文中找出交待时间变化的词语。
6.试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狡猾特点。
7.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屠户的机智体现在何处?9、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并说说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0.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11.文章的情节可分为四个部分,情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12.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13.谈谈你对屠户杀狼的看法。
1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如果你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样办?。
蒲松龄《狼》中考试题 -汇编1000字蒲松龄是中国明代小说家,他的作品《狼》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狼的经典之作,通过描写狼的形态、性格和习性来反映人性,探讨善恶、正义与道德的问题。
下面是一些以《狼》为内容的考试题。
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不是表现狼性格的词语?A. 野性B. 勇敢C. 聪明D. 爱心2. 狼群中排名最高的是:A. 老虎狼B. 大乌狼C. 大白狼D. 玄武狼3. 下面哪个不是《狼》中的主人公?A. 玄武狼B. 小鱼C. 天狗狼D. 草地狼4. 以下哪项最不符合狼的特性?A. 善于狩猎B. 会保护幼崽C. 追求自由D. 喜欢团结5. 在故事结尾,大白狼选择离开狼群,表示了他的:A. 懦弱B. 自私C. 机智D. 勇敢二、填空题1. 狼的智商非常\t___。
2. 狼最喜欢\t___羊。
3. 玄武狼因为太\t___而被狼群赶出去。
4. 天狗狼因为不想吃\t___而离开了狼群。
5. 草地狼喜欢唱\t___,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追求。
三、简答题1. 分析大白狼为什么选择离开狼群。
2. 在《狼》中,玄武狼和天狗狼分别是怎么离开狼群的?3. 为什么认为狼没有恶意,而只是为了生存?4. 从《狼》中所描写的草地狼和天狗狼的离开,我们学到了什么?四、论述题1. 狼是被人诟病的动物,你认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狼?2. 《狼》中的小鱼、玄武狼、天狗狼、草地狼、大白狼等,每个角色的后来的命运都不同,请你针对每个角色分析他们的命运是如何产生的?以上是关于蒲松龄《狼》中考试题的汇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考试题中我们可以发现,学习文学作品并不仅仅是阅读理解,而是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发掘一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狼中考试题及答案狼一、选择题1. 狼属于哪一类动物?A. 哺乳动物B. 鸟类C. 爬行动物D. 无脊椎动物2. 以下哪个是狼的食物?A. 草B. 肉C. 果实D. 蜜蜂3. 狼一般生活在哪种环境中?A. 沙漠B. 森林C. 海洋D. 草原4. 狼的科学名称是什么?A. Canis lupusB. Felis catusC. Panthera tigrisD. Ursus arctos5. 狼与狗的最大区别是什么?A. 大小B. 颜色C. 善于游泳D. 集体合作能力二、填空题1. 狼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通常以 ________________ 方式生活。
2. 狼的寿命通常在 ________________ 年左右。
3. 狼的叫声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_ 。
4. 狼使用尾巴来 ________________ 。
5. 狼通常以 ________________ 猎食。
三、简答题1. 简要描述狼的外貌特征。
2. 狼以什么方式捕猎?3. 狼对于生态系统的作用是什么?4. 为什么狼被认为是高度智能的动物?5. 人类如何与狼共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A. 哺乳动物2. B. 肉3. B. 森林4. A. Canis lupus5. D. 集体合作能力二、填空题1. 狼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通常以群体方式生活。
2. 狼的寿命通常在 6-8 年左右。
3. 狼的叫声被称为嚎叫。
4. 狼使用尾巴来传递信息。
5. 狼通常以群体狩猎。
三、简答题1. 简要描述狼的外貌特征:狼通常有浓密的毛发,体型中等至大型,背部多为灰色或棕色,腹部白色。
2. 狼以什么方式捕猎:狼通常以集体合作的方式捕猎,通过追逐、包围等策略来捕捉猎物。
3. 狼对于生态系统的作用是什么:狼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控制了其他动物种群的数量,维持了生态平衡。
4. 为什么狼被认为是高度智能的动物:狼具有较高的智商,并且展现了复杂的社会行为和合作能力,如团队狩猎和策略性的捕食行为。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狼》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顾. 野有麦场 顾()②一狼洞. 其中 洞()③止. 露尻尾 止()④屠自后断其股. 股()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目似瞑,意暇甚。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答案:1.回头看;打洞;只是;大腿2.①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3.启发:告诫人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试题2: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一狼洞其.中(柴堆)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屠自后断其.股(狼)2.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答案:1.C(其:代屠户)2.狼,试题3: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
中考⽂⾔⽂狼阅读题原⽂及答案解析 在我们看来,狼是⼀种凶残的动物。
古时候的⼈们是怎么样认为的呢?通过阅读《狼》寻找你想要的答案吧。
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狼》阅读题⽬及其答案,欢迎阅读! 《狼》课⽂ ⼀屠暮⾏,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室,奔⼊伏焉①。
狼⾃苫中探⽖⼊,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②⽆计可以死之,惟有⼩⼑不盈⼨,遂割破⽖下⽪,以吹⾗之法吹之③。
极⼒吹移时,觉狼不甚动,⽅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屠乌能作此谋也? 导读:⼈各有所长,物各有所⽤。
此时,如果不是屠夫,恐怕什么⼈都会死于狼之⼝了。
想当年,孟尝君不也是靠鸡鸣狗盗之徒⽽逃脱于虎狼⼀样的秦国吗? 注释:①伏焉:躲藏在那⾥。
②顾:然⽽,可是。
③以吹⾗之法吹之:⽤吹猪的办法吹它。
吹⾗,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在后腿下端⽪上斜割⼀⼝,⽤⼒吹,使膨胀如球。
这⾥是活吹。
《狼》练习题 ⼀、解释加点的词1.道旁有夜耕者所遗⾏室( )2.狼⾃苫中探⽖⼊( )3.惟有⼩⼑不盈⼨( )4.股直不能屈( ) ⼆、翻译 1.极⼒吹移时,觉狼不甚动,⽅缚以带。
2.⾮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是什么? 《狼》答案 ⼀、l.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棚⼦ 2.原为“草堆”,这⾥指蒙盖“⾏室”之物 3.满 4.⼤腿 ⼆、1.⽤劲吹,过了⼀段时间,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带⼦把它捆起来。
2.若⾮屠夫,哪⾥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三、⼈各有所长,物各有其⽤,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解决实际问题。
《狼》翻译: ⼀屠夫傍晚⾏⾛,被狼追得⽆路可逃。
路边有晚上种⽥的⼈在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窝棚,跑进去躲藏在那⾥。
狼的⽖⼦从窝棚的篱笆墙外伸⼈。
屠夫⽤⼒拽住它,使它⽆法离去。
可是屠夫没有办法打死它。
屠夫⾝边只有⼀把不到⼀⼨长的⼩⼑⼦,于是割破狼⽖下的⽪,⽤吹猪的⽅法吹它。
⽤劲吹了⼀段时间,觉得狼不动了,才⽤带⼦把它捆起来。
狼中考试题汇编狼一、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10分)【甲】一屠晚归,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文档交流仅供参考...【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文档交流仅供参考...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
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
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分)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二、阅读:一屠晚归--—--—-----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⑴顾.野有麦场:⑵一狼洞.其中: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以刀劈狼首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2011·福建省佛山市)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B. 屠暴起(暴躁)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D. 止增笑耳(只有)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固以怪之矣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中考文言文试题—《狼》(3)[题目]①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 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盖以诱敌B. 其一犬坐于前恐前后受其敌满坐寂然C. 骨已尽矣D. 恐前后受其敌食之不能尽其材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 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 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 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 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3. 选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是 ( )A.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B.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C.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D.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 有关选文的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写一个屠户半夜回家,路上发现有两只狼远远地跟着他。
B. 选文第②段写一只狼得到骨头就不再追了,但又来了一只新的狼。
C. 选文第③段写屠户不得已跑到了一个农民院子里的草垛下面。
D. 选文第④段写屠户机智勇敢,杀死了两只狼。
5. 选文是《狼》这篇课文的记叙部分,请将课文中议论部分的原文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解]第1题。
考查多义词词义的辨识。
A项,“诱敌”的“敌”,敌方,敌人。
“受其敌”的“敌”,攻击。
蒲松龄《狼》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06年乌鲁木齐)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屠惧,投以.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彼竭我赢,故.克之C. 一狼径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D. 止.增笑耳非梧桐不止.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其一犬坐于前。
3、填空。
本文按照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4、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1、C 2、①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2分),②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分)3、遇狼目似瞑,意暇甚机智勇敢4、例: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2011年佛山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训练·达标检测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顾.野有麦场()(2)其一犬.坐于前()(3)缀.行甚远()(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一狼径去.()(6)屠暴.起()(7)弛.担持刀()(8)一狼仍从.()(9)一狼洞.其中()(10)狼亦黠.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文:(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3.下列朗读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屠/自后/断其股C.场主/积薪/其中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世称,山东淄川人,代著名文学家。
用二十年时间写成了文言短篇小说集《》。
5.故事中的屠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6.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答:二、课内阅读(2012·南昌中考)阅读《狼》,回答7~11题。
7.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其一犬坐于前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恐前后受其敌.()(2)屠自后断其股.()9.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10.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11.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答:三、美文品析(2013·湖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猫号刘元卿①齐奄②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
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
”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③于龙乎?不如名曰‘云’。
”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
”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
”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④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狼》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词最能概括出作者对狼的态度?A. 恐惧B. 敬畏C. 喜爱D. 憎恨答案:B. 敬畏2. 作者在文章中描绘了狼的哪些特点?(多选)A. 凶狠的眼神B. 狡猾的行为C. 高度的社会性D. 爱护幼崽的本能答案:C. 高度的社会性 D. 爱护幼崽的本能3.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狼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是什么?A. 捕食其他动物B. 维持食物链平衡C. 破坏森林生态D. 威胁人类生活安全答案:B. 维持食物链平衡4. 以下哪个故事与狼有关?A. 小红帽B. 羊与狼C. 狼来了D. 狼人答案:C. 狼来了5. 文章中提到的狼主要栖息在以下哪个地区?A. 非洲草原B. 亚马逊雨林C. 北极地带D. 欧亚大陆答案:D. 欧亚大陆二、问答题:1. 简述作者在文章中对狼的态度及原因。
答:作者对狼持敬畏的态度,这是因为狼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爱护幼崽的本能。
狼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维持食物链平衡。
作者深知狼的重要性,因此对其怀有敬意。
2. 为什么狼与人类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答:狼与人类之间常常发生冲突的原因有多种。
一方面,人类的活动不断侵占狼的栖息地,导致它们无法正常生活;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猎杀和屠杀,狼对人类的活动产生了恐惧和敌意,容易发生袭击事件。
3. 狼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狼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维持食物链平衡方面。
狼作为食肉动物,会控制其他动物种群的数量,从而避免过度捕食,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此外,狼还帮助清理掉弱小和病弱的个体,促使其它物种进化和优胜劣汰。
4. 简述你对狼的看法及原因。
答:每个人对狼的看法因个人经历和了解程度而有所不同。
个人观点的回答。
三、写作题:请以《狼的存在给人类带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5000-10000字的文章。
(文章内容请自行发挥)。
狼文学常识: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郭沫若对其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重点字词注释:(1)止:通“只”(2)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3)从:跟从(4)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并,一起。
故,原来(5)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6)顾:回头看(7)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苫蔽,覆盖,遮蔽(8)驰:放松,这里指卸下的意思(9)眈眈相向:瞪着看着屠夫(10)径去:径直走开了(11)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坐在前面(12)意暇甚:神情休闲得很(13)暴:突然(14)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洞,大洞(15)黠:狡猾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1分)其一犬坐于前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敌()(2)股()11.翻译下面句子。
(2分)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13.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2分)9.B(1分)10.(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1分)(2)大腿(1分)11.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分)12.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3分)13.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分)(意同即可)【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语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并能翻译课文;3、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质年41■文曹文阅读试题汇编《狼》比拟阅读【甲】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复投之:指示代词,此指代狼B. 一狼泡其中:挖洞。
C.又何间焉:参与D.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3.对以下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一这时才明白面前那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迷惑对手。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一禽兽的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Toc.可以一战一一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狼之阿布丰王创作一、比力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甲】一屠晚归,止增笑耳.【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年夜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年夜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14.比力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毛病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主要暗示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年夜狼身上体现伟年夜的母爱.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举措和神态描写.C.甲文暗示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正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如和描写.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二、阅读:一屠晚归-----------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⑴顾.野有麦场:⑵一狼洞.其中: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刀劈狼首先帝不以臣卑劣 B.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安陵君其许寡人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8.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三、文言文阅读:一屠晚归,---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B. 屠暴起(浮躁)C. 屠年夜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D. 止增笑耳(只有)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 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C.以其境过清,不成久居D.固以怪之矣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 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看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陇望蜀,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奋斗.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C.“投以骨”和“复投之”暗示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暗示了狼的狡猾.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暗示了屠户勇敢机智的奋斗精神.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逼真,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括着讽刺的味道.四、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3题.(15分)(甲)狼不敢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外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意外,更不止于野心矣.兽缺乏道,这人何取而自贻患耶?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1)目似瞑.(2)将舐.其喉(3)信.不诬哉(4)这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然野心不外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叫嚣乎工具,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阳为亲昵,而阴怀意外1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五、狼(第三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成去.顾(但)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猪)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户能作此谋?1.选出与“以吹豕之法吹之”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句()A、以刀劈狼首B、遂负之以归C、臣是以无请也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做个小翻译,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顾无计可以死之()((2)惟有小刀不盈寸()()(3)令不成去()(4)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5)遂负之以归()3.翻译下列句子.①但思无计可以死之.译文:②.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译文:4.本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屠夫的形象?六、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问题.狼施威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莽莽撞撞地)来,曰:“汝等不用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牲畜,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选自吴妍人《俏皮话》)1.翻译文中加点字.(1)果腹()长()竟()合()2.翻译下列句子.⑴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⑵动辄言功:3.选文中有一成语: ,其在文中的含义是;与文中“果腹”一词有关的成语是:,其在文中的含义是4.下列加点的“之”字与其他3项分歧的是()A.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苍生),如何言无功?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D.尽扑杀而食之七、狼(第一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①一狼来,瞰②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③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④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年夜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注释:①歘(xū):突然.②瞰(kàn):看. ③蚤:通“早”. ④昧爽:黎明.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1)有屠人货.肉归(2)示以.空担(3)仰首细审(4)直.十余金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年夜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2)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11.屠人先前的“惧”而后的“年夜骇逡巡”,其中的原因各是什么?12.读了这则小故事,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一、谜底:12.B 1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几多呢?只不外增加笑料而已.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年夜狼已经气绝了.14.D 15.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自愿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酷,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二、谜底】15.⑴回头看⑵打洞(2分,每空1分)16.C(2分)17.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几多呢?(2分,意思符合即可)18.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奋斗,善于奋斗,就一定能取告捷利.(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三、【谜底】6、B 7、A 8、B 9、D10、C四、9.(2分)(1)闭眼(2)咬(3)确实、简直(4)遗留、留下、招致(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三个均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10(3分)B 11.(3分)D12.(4分,每小题2分)(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概况上装出亲热的样子,黑暗却怀有不成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13.(3分)阴险、狡猾、奸诈(1分)甲文主要讥讽讥笑狼的狡猾(1分);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实质五、【参考谜底】1.A 2.(1)法子使……死亡(2)只满(3)挣脱(4)旁边留下(5)背连词,相当于“而”3.①.只是想不出法子来杀死狼.②.腿僵直不能弯曲,嘴张开了合不上.[点拨]要把重点词语的意思暗示出来(如股:年夜腿;屈:弯曲),译句要通顺.4.机智、善于利用有利条件战胜恶狼.[点拨]抓住对屠夫的举措描写(“伏”“捉”“割”“吹”等),来分析人物形象.六、【参考谜底】1.果腹(吃饱肚子)长(长处,优点)竟(结束)合(配)2.(1)你是这么愚蠢的一种植物,哪里能比得上我?(2)动不动就夸口有功. 3.突如其来突然的来到. 食不果腹吃不饱. 4.D 七、9. (1)卖(2)给……看(3)打量,仔细看(4)通“值”10.(1)卖肉的人很害怕,慢慢走近一看,原来是死狼. (2)那时狼皮很贵,一张皮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算是发了一笔小财. 11.先前“惧”是因为一只狼始终尾随着他;“年夜骇逡巡”是他早上取肉时遥望树上像吊着一个死人. 12.要抵抗诱惑,切莫贪图小廉价,否则会因小失年夜,害了自己.(也可从屠户角度回答,意对即可.有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纷歧会儿,年夜狼回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它痛嚎.年夜狼听到后,抬头看见这样,十分愤怒,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年夜狼听见声音,处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失落臂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年夜狼又转身扑过去.从头至尾,年夜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再过一会,年夜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转动.牧童于是从树上爬下来,靠近一看,原来它已经气绝身亡.告诉我们要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年夜的仇敌有个有钱人家偶尔获得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稍微年夜了点,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动身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比及他没有发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就杀(狼)取它们的皮.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 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概况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回这样而延误自身呢?有一个屠夫,晚间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地窝棚,他就跑进去藏在里面.恶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让它抽出去.可是没有法子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带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活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年夜嘴无法闭上,就把它背回去了.不是屠夫,谁有这个法子呢?有个屠夫担着肉回去,天色已晚,忽然来了一条狼,觊觎担上的肉,看起来很想吃的样子,跟着屠夫走了数里路.屠夫很害怕,拿出屠刀比画,狼稍微停下;比及屠夫又开始赶路,狼又跟着走.屠夫想到狼想吃的是担子里的肉,还不如把肉挂到树上,第二天早上再来取.于是就用钩子钩着肉,踮起脚挂在树枝间,然后把空空的担子展示给狼看.狼就停下不跟了.屠夫平安地回去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到原地取肉,远远地望见树上悬挂着巨年夜的物品,就像有人吊死的样子,屠夫年夜吃一惊.他疑虑徘徊,慢慢靠近检查,发现是一死狼.屠夫抬起头仔细检查,看见狼口中含着昨天挂在树上的肉,挂肉的钩刺穿了狼的上腭,就像鱼吞吃诱饵一样.那时狼皮的价格昂贵,价值十余两银子,屠夫因此发了笔小财.就像爬上树找鱼一样,(狼贪吃钩上的肉),因此得此遭遇,真是可笑.。
狼一、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10分)【甲】一屠晚归,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分)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二、阅读:一屠晚归-----------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⑴顾.野有麦场:⑵一狼洞.其中: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刀劈狼首先帝不以臣卑鄙B.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安陵君其许寡人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三、文言文阅读:一屠晚归,---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