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 格式:pdf
- 大小:132.80 KB
- 文档页数:1
浅析体感游戏提升幼儿感知运动能力的有效对策摘要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都离不开游戏,由于体感游戏具备更强的情景感与交互性的特征,在幼儿的生活与成长中很受关注与欢迎。
将体感游戏与幼儿的感知运动能力发展有结合,并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将有效加强幼儿体感运动能力的有关措施提出,希望为幼儿在此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与意义,为幼儿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体感游戏;感知运动能力;幼儿教育;幼儿游戏引言感知能力快速成长的阶段就是幼儿时期,且还可以将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方面起到推动与提升作用的重要阶段。
通过对幼儿园幼儿进行了解之后发现,因为缺少有关感知运动能力方面的评估工具,家长对于幼儿在此方面的能力水平并不重视,也并不了解,将幼儿在此方面的发展忽视的情况是常态,这样容易致使幼儿在此方面的能力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但不易发现,可能会在未来的学习上表现出来,可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期[1]。
因此,本文对于幼儿的感知运动能力进行探究,并结合体感游戏,是很有意义与价值的。
一、体感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将游戏与生活独具特色的价值进行重视,营造出更好、更丰富的教育环境给幼儿,利用科学的教学活动安排,令幼儿可以透过直接的感知、亲身的体验感以及实际性的操作来将丰富的经验获取。
当前,在对幼儿的教育中,游戏教学已经是关键性的趋势,在游戏教学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作为游戏教育之一的体感游戏,一开始仅是对康复训练进行辅助与营造和谐的家庭游戏环境的。
现如今,体感游戏已发展成为了幼儿游戏教育中的重要形式。
在2015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在人际交互的研究中,发布了对儿童学习形式的研究报告,并提到将孩子进行分组后,将平板与体感装置分别分给两组,结果显示,使用体感装置的那组比使用平板的孩子有更高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还可以更好的将稳定的结构搭建出来。
在国内,辽宁、北京等地都开发过相关的体感系统与游戏,可以进行亲子互动与教学,通过摄像头等装置,将孩子的相关动作采集到屏幕当中,将游戏人物与肢体动作的交互完成。
一、基本情况◆命题覆盖四大模块:时事政治模块10分,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20分,教育学模块35分,心理学模块35分。
◆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考核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掌握程度及其师德素养水平等。
◆考核应聘者对我国重要教育法律法规的掌握水平及应用教育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能力。
◆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试题易、中、难度比例为3∶5∶2。
从试题能力来看,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30%、理解30%、应用40%。
◆考核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共84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共63条(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共43条(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共72条(5)《教师资格条例》共23条(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共20条二、基本内容梳理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十章84条)(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五号公布 1995年9月1起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教育基本制度第三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第四章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第五章受教育者第六章教育与社会第七章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第八章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情绪对决策行为影响研究作者:张犁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3期摘要:随着决策科学的不断发展,情绪对于决策行为的影响越来越为研究者重视。
在已有的大量研究中,情绪与决策的关系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肯定,研究者已經证明,不同情绪效价下,其影响的ERP反应模式也存在显著差异。
该研究极大的拓展了我们对“情绪对决策影响机理”的认知。
关键词:ERP;情绪;决策一,对于决策行为的研究决策行为或者决策活动,从广义的角度可看成是从较为简单的知觉决策,运动决策到较为复杂的社会决策等一系列行为,其本质在于将感知和认证转化为行动。
在神经科学与决策科学融合之前,大量决策科学的相关实验往往局限于低等动物,如觅食决策,求偶决策和灵长类动物的知觉决策等等,然而,由于人类的决策活动和地球上任何一种其他动物的决策活动都存在本质差别,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缺乏较为直接的研究结果。
例如,研究者通过认知神经科学中的fMRI发现,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在进行按键决策任务时,与手部活动相对应的脑反射区却没有被激活,由此研究者推论出,人类已经进化出了相对独立于运动系统的处理抽象问题的决策功能模块。
换而言之,相对于其他动物,人类的决策行为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条件反射行为,其收到各种刺激后的反应也并非固定的,而是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下,对于刺激的反应可能会有很大差别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加清晰的反应和描述人类在复杂环境下形成决策的过程,研究者将人类决策过程按照时间划分为不同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类决策的基本模型。
在综合比较了不同研究者的意见之后,Fellows(2004)提出了决策活动的多阶段模型。
在决策活动的多阶段模型中,每个部分都有可能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而最终改变个体的决策行为。
以“强化学习理论为例”,该理论主要描述了结果评价对于决策的影响过程。
该理论认为,当我们准备做出一个决策时,决策者会评价其可能出现的结果并给出心理预期,并以这种预期来评价结果的好坏。
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心理学报》
【年(卷),期】2024(56)1
【摘要】2023年10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召开。
本次大会主题是“数字化时代下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旨在探索数字化时代下人类心理和行为普遍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心理学力量。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近2800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网络直播热度超96万,线上参会访问量高达15万人次。
【总页数】2页(P139-1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
2.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纪要
3.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杭州师范大学隆重召开
4.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
5.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纪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分析摘要:在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物质条件日益提高的当今社会,青少年的生活娱乐水平与精神娱乐层次也逐步优化。
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经过系统的心理学调查研究分析,大多数青少年都存在着偶像崇拜心理,他们通常会将偶像视作一切自身行为的精神寄托,在行动上会或多或少的对偶像进行模仿,良好的偶像行为模仿能使给青少年形成积极的影响。
偶像崇拜行为也具有群体性,在群体的作用下,部分青少年会出现极端追星的情况,而且会带动其他青少年做出偏激的行为。
因此偶像崇拜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关键词: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学分析近年来,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越发普遍化,并且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偶像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发展的确会产生较大的积极引导作用,能够在青少年心中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指引青少年进行正向行为。
但是偶像对于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较为典型的代表就是近年来时常发生的青少年极端追星现象,这些行为在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秩序的混乱。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对偶像崇拜现象进行析因,从而探索如何促进该现象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1、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1.1理想化大部分青少年在看待偶像的行为时都无法完全地保持理智和客观,在他们心中,他们的偶像就是至高至上的存在,是一个理想化和完美化的个体,没有任何的缺点与不足。
同时这种对偶像的过度理想化的想法会致使人们在心理上出现较为强烈的情感依恋,从普遍意义上讲,就是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
如果从心理上对一个人产生认同和崇拜,那么他的一切行为都可能被认为是正确合理且被二度美化的,在这种心理定势的影响下,人们就会在心理上形成一定的认知,认为某某偶像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做出的任何行为都是正确的。
在这种畸形崇拜心理的影响下,青少年就会觉得自己对比起偶像来说过于渺小,对偶像的情感依恋也就会越来越严重,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循环。
关于城乡学生之间学习的差异探析摘要:一直以来,城乡学生在地理环境和所分配到的教育资源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实行之后,城市学生的素质教育进程和综合能力都普遍高于农村学生。
而农村学生由于地理位置普标较为偏偏,再加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农村学生无论在综合素质方面还是在学习能力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城市学生。
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城乡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展开了研究,希望能够有效改善我国农村整体教育现状,促进农村学生的综合能力成长。
关键词:城乡学生;学习;差异探析现阶段,我国城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主要的差异点为以下几部分内容,分别是:教育资源方面的差异、环境差异以及教育观念方面的差异。
想要改变现阶段我国农村教学现状,就需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入手,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推动我国基础素质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才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详情如下。
1.城乡教育差异的影响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迁徙。
但其实即使迁徙至城市,很多人也依旧是从事体力劳动,处在社会底层,生活质量并未见本质上的改善。
另大部分由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为了节省生存成本都会选择居住在租金较低的城郊结合部。
由于城郊结合部聚集了各行各业的人,环境复杂,再加上聚集在城郊结合部的学生几乎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父母对其工作繁忙,对其约束较少,导致其长期处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成长,由于中小学生还未形成独立的三观,所以他们极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城乡教育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对农村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农村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当他们进入城市之后才会感受到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异,由此很多农村学生自信受到影响。
此外,社交、才艺以及视野之间的差异也会影响到农村学生的三观建设。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差异1.师资差异由于城市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健全,导致现阶段大多数教师人才都将目标放在了城市教师岗位上[1]。
心理学部分完整测试卷(基础班)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题,每题 1 分)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C.评价过程D.反馈过程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2.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性格B.兴趣C.理想D.世界观3.我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惧等,这些心理现象属于()。
A.认知过程B.情绪、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心理4.1868年,俄国教育家()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卡普杰列夫B.乌申斯基C.维果茨基D.赞可夫5.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个组块。
A.6±2B.7±2C.8±2D.9±26.学生看黑板时,白色字体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黑色板面成为了背景。
这主要是()。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7.学生在上课时,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一边记笔记,这属于()。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8.小亮刚开始知道把一个西瓜切成几块,西瓜的重量并没有减少,说明小亮处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
A.感知运动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9.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则年龄是()。
A.0-1.5岁B.12-18岁C.6-11岁D.4-5岁10.小明既想取得好成绩,又想出去玩,这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11.下列情况中发生了学习的是( )。
A.小张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B.大猩猩模仿游客吃饼干C.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D.小明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12.托尔曼首先提出了中间变量的概念,认为学习的结果不是 S 与 R 的直接联结,主张把 S-R的公式改为 S-O-R 公式,O 代表( )。
A.刺激B.反应C.环境D.有机体内部变化13.要求学生分辨 B 和 D 读音和字形上的区别是刺激的()。
·综述·光疗法在情感障碍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新进展张静静,刘志伟,孙亮,张大鹏,宁伟,张兆坤,刘昊伟,姚高峰,刘锟,刘云摘要: 情感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的精神疾病,在中国人群中的终生患病率高达7.4%。
情感障碍患者目前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起效时间一般需1~2周。
光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干预措施,在情感障碍中可能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在精神科的使用较为局限。
本文从光照与情感障碍症状的关系出发,分别阐述了光疗法在季节性抑郁症(SAD)、非季节性抑郁症、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器质性疾病抑郁症状及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抑郁症中的应用疗效和研究新进展。
关键词: 光疗法; 情感障碍; 季节性抑郁症; 非季节性抑郁症中图分类号: R749 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3)04 0318 03Newprogressinclinicalapplicationandresearchoflighttherapyinaffectivedisorder ZHANGJing jing,LIUZhi wei,SUNLiang,ZHANGDa peng,NINGWei,ZHANGZhao kun,LIUHao wei,YAOGao feng,LIUKun,LIUYun.DepartmentofPsychiatry,FuyangThirdPeople’sHospital,Fuyang236015,ChinaAbstract:Affectivedisordersisacommonmentalillnessinpsychiatry,anditslifetimeprevalenceinChi nesepopulationisalmost7.4%.Atpresent,mostofpatientswithaffectivedisordersaretreatedwithdrugs,butitusuallytakes1-2weeksforthemedicationstoappealeffect.Asanewtreatmentintervention,lighttherapymayhavegreatclinicalvalueandapplicationprospectinaffectivedisorders,butitsusageinpsychiatryisstilllimited.Therefore,startingfromtherelationshipbetweenlightandemotionalsymptoms,thispaperreviewstheapplicationefficacyandresearchprogressoflighttherapyinseasonaldepression(SAD),non seasonaldepres sion,bipolardepression,organicillnesseswithdepressivesymptomsanddepressioninadolescents,pregnantwomenandtheelderly.Keywords: lighttherapy; affectivedisorders; seasonaldepression; non seasonaldepression近年来,情感障碍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心理学探新2021,Vol.41,No.1,8-15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中国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基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大会的分析王锡爱▽,马进1,苏苗1,杨菁华2,关臣臣1,胡文东1(1.空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西安710000;2,武警警官学院,成都610000;3,空军工程大学,西安710000)摘要:采用Bicomb及SPSS软件对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大会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中国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届会议分为31个专题,共收录1295篇论文摘要,产生42个高频关键词。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心理学目前仍处在蓬勃发展期,门类分支较细,研究成果丰硕,研究机构主要以师范类院校及专业研究结构为主;关键词共词分析发现中国心理学研究具有五个热点领域。
未来应进一步做好纵向研究,采用更为先进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心理学分支领域的会议来判断中国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关键词:全国心理学大会;会议研究;现状;发展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学术会议是研究者们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平台,通常汇聚了某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时间要比学术期刊发布的研究成果早一年以上(吴琼,韩布新,2010)。
因此,对学术会议的研究有助于研究者全面而快速地掌握某个研究领域的最新现状及发展态势。
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简称“全国心理学大会”,下同)是我国心理学领域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学术盛会,是广大心理工作者交流成果、展示实力的重要学术平台,自2009年起每年召开一次,最近一次(第二十二届)会议于2019年10月在杭州召开。
研究者以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大会为研究对象,依据文献计量学原理,借助统计分析软件探讨中国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合理展望。
1文献回顾近些年,中国心理学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研究者参加国际或国内心理学会议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而针对心理学会议本身的研究却一直处于薄弱环节。
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顺利召开近日,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
这是一次规模庞大、内容丰富的学术盛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心理学界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参与。
本次会议以“探索内心世界,促进心理健康”为主题,旨在推动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促进心理健康事业的繁荣。
会议以报告、分论坛、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展开,旨在为与会者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
在会议的开幕式上,主办方代表致辞,对本届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对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
紧接着,知名心理学家作了主题报告,阐述了他们对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观点。
随后,多场分论坛会议同时进行,涉及的议题包括临床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等,为与会者提供了专业学术交流的机会。
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界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带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会议期间,举办了多场参与式研讨会,鼓励与会者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同时,还通过展览和海报展示的形式,展示了心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推动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与会者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会议促进了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为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同时,会议还有助于增进学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激发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理念。
通过这次会议,可以看出心理学在中国学术界的日益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我们相信,在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心理学领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促进社会心理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圆满结束。
此次会议充分展示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实力,为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搭建了桥梁。
我们期待着心理学领域的更多突破和创新,促进个体和社会心理健康的持续改善。
...大学(思政教研)Univers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2020年12月Dec.2020总第491期Vol.491在线教学环境下的教师支持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周蔓菁,陆增辉,陈艳宁(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533000)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在线教学环境下,教师支持、心理弹性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为提高教师的支持、学生的心理弹性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
研究采用在线问卷调查法对部分在线学习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感受到的教师支持、心理弹性和学习绩效状况,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学生感受到的教师支持会影响其学习绩效,心理弹性在教师支持与学习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基于此得出结论:让在线学习的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教师支持,能够改善其心理弹性,从而提高学习绩效。
关键词:在线教学环境;教师支持;心理弹性;学习绩效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5-0137-0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给全国人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遏制疫情的扩散,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延期开学。
为了充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教育部在2020年1月29日提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并于2月5日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线上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要想保证学生在线学习的绩效,首先要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绩效的因素。
国外学者Shea等人研究发现,教师的支持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投入,从而提高其学习成就山。
国内学者于丹丹和梁晓林提出,教师支持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情感以及策略,使其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2-3]o由此可见,教师的支持与学生学习绩效关系密切。
游客的怀旧情绪与忠诚作者:侯志强曹咪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6期摘要:以积极情绪扩建理论为基础,从怀旧情绪出发,构建地方依恋为中介变量,怀旧倾向作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旨在聚焦历史文化街区带给游客的怀旧体验的同时,关注游客的情感价值,并探讨游客内在怀旧特质的作用,以进一步深化怀旧情绪与游客忠诚之间的作用机制。
实证结果表明,(1)怀旧情绪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和游客忠诚。
(2)怀旧情绪通过地方依恋对游客忠诚产生显著的正向间接影响。
(3)怀旧倾向在怀旧情绪→游客忠诚的结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据此,提出有效强化游客的怀旧情绪,积极培育游客的地方依恋,重点关注游客的情感价值,采取差异化的营销措施,以增强游客的怀旧体验,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忠诚。
关键词:怀旧情绪;游客忠诚;地方依恋;历史文化街区作者简介:侯志强,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目的地与景区管理(Email:****************福建泉州362011);曹咪,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目的地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BGL155);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项目(180****1001)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20)06-0026-17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大发展阶段,城市发展新旧更迭,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公众高压的生活状态、焦虑的自我感知和茫然的精神世界。
由此,公众怀旧情绪凸显,回归过往的倾向增大。
根据心理学解释,怀旧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即个体遭遇矛盾或冲突时,倾向于通过怀旧寻求安全感。
此外,怀旧是人类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能够激发积极情感体验、提升积极评价、加强社会联系,增强归属感、推进认同的形成李春霖、曾维希:《怀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理学进展》2018年第7期,第955—963页。
张狂与敏感勇敢与怯懦——论家庭教育初中生攻击型人格的影响摘要:在集体生活中,个人的性格品行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很大。
在初中生群体中,集体生活时间长,只有较好的融入集体,在校时间才更加快乐,更有归属感。
个人性格的不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往往活泼开朗、真诚大方的学生有更好的人缘,而阴郁冷漠、自私敏感或霸道的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往往存在一定问题。
考虑到性格特点对于人际关系、心理健康、集体等存在一定影响,攻击型人格尤其具有破坏力,探究家庭教育对于攻击型人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家庭教育;初中生;攻击型人格;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在笔者所在的班级,有一个男生的成绩位于中下层级,上课时往往注意力分散,当老师提醒时,往往抗拒、抵触,有时甚至因此胡搅蛮缠、委屈哭泣;课间与同学交流时,该男生往往大放厥词,吹嘘自己的家庭背景,当有同学不经意间与其有肢体接触,该男生往往暴怒,认为受到冒犯。
为了帮助该男生提高成绩,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各科教师均对其加以关注,但是收效甚微。
经过长期观察,笔者发现,该男生自认为勇敢,实则张狂而敏感,面对错误不敢承认,较为怯懦。
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等途径,笔者逐步了解到,该男生的学习状态与人际关系不佳源自于其攻击型人格,而这一人格特点与其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1.案例呈现该男生在日常学习中存在较多知识点漏洞,当老师讲解时,他一意孤行固守己见,并不认真听讲,并坚持认为不是自己不理解而只是一时粗心。
在激烈的竞争中,他并不愿意与同学过多交流,认为与同学讨论会导致对方的成绩超过自己,导致自己在今后的考试中排名下降。
在值日时,他只敷衍完成,甚至提前开溜,认为做值日是“自降身份”。
在电话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问题,认可孩子对待知识漏洞的随意态度与做值日的敷衍态度。
在八年级下册的学期末,该男生开始不交作业,提出自己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校的作业浪费时间,甚至要求自己在家自习。
同时,面对同学,他也显得越来越敏感,只要同学经过他的身边,他就认为是对他有恶意,有时怒目相对,有时口出挑衅之词,更有时有大打出手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