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会新一届领导成员.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88
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及职务分配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地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决定成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并进行职务分配。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委员会组成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由以下成员组成:1. 委员会主席2. 副主席3. 心理咨询师4. 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职务分配根据成员的优势和能力,我们将进行如下职务分配:1. 委员会主席:负责组织和协调委员会的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并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2. 副主席:协助主席处理委员会的日常事务,负责会议记录和文件管理等工作。
3. 心理咨询师:负责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包括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4. 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协助组织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工作坊和宣传活动等,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意识。
工作计划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1. 了解学生需求: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个别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设立心理咨询时间,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供支持和指导。
3.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工作坊和宣传活动等,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意识。
4. 建立合作网络:与学校其他相关机构和社会资源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结论通过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并进行职务分配,我们将能更好地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我们将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我们也将与其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心理协会换届大会新闻稿【标题】心理协会换届大会成功举行,新一届领导班子就位【导语】近日,心理协会换届大会在我校顺利召开,经过层层选拔和投票,新一届心理协会领导班子诞生,为未来心理服务及推广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正文】这次心理协会的换届大会是在校园里极具意义的一件事情。
由于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学校注重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协会也备受关注。
经过层层选拔和投票,新的心理协会领导班子成功产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新一届心理协会领导班子的产生,不仅意味着在心理服务和推广方面将有新的发展,同时也表明了校园里对心理教育的高度重视。
本次大会上,校内各院系的学生代表齐聚一堂,投出他们的宝贵一票,最终产生了一支兼具能力和责任心的新心理协会。
大会上,新一届心理协会的领导班子正式宣布就职。
他们表示,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高的服务水平,面对全校师生,积极推动心理服务和心理健康工作。
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化,引入社会专业人士,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对校园心理的关注和服务做到更为全面,更富针对性。
在大会上,新一届心理协会领导班子还公布了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和具体安排,包括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定期发布心理辅导信息等。
同时,他们还强调了跨部门合作的重要性,在校内外寻求更多资源合作,积极推进心理健康工作的共享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心理协会还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将心理知识普及到更多校园师生中,提高大家的心理健康意识,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同时,心理协会也承诺将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分享机会,搭建心理服务的平台,从而更好地满足大家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心理协会换届大会圆满结束,新一届心理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心理教育和服务迈向了新的台阶。
相信在新一届心理协会的带领下,在全校师生的关心和支持下,心理服务工作会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结尾】此次心理协会换届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也为全校师生提供了更好的心理服务保障。
第六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出席专家专家姓名介绍特点张侃大会主席,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
张侃教授是中国心理学界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对国内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梅建本届大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
梅建教授是中国心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在心理学的普及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黄光国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主持华人本土心理学研究追求卓越计划。
台湾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行动的倡导者,曾在人民大学演讲,受到普遍欢迎。
黄教授认为,要从哲学层面来反思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
学术专长:心理谘商辅导类相关课程申荷永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心理治疗师, IAAP暨ISST中国发展组织负责人,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AAP)主要创办人,国际意象体现学会(ISEI)主要发起人之一,国内将荣格心理学研究最深的一位教授,擅长荣格心理学及沙盘课程的讲授。
学术专长:荣格心理学、沙盘治疗张德聪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台湾空中大学教授、博导,台湾辅导与谘商学会前任理事长,从事后现代心理咨询研究,尤擅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张德聪教授能将心理学深入浅出的描述出来,他曾任台湾张老师基金会执行长,为各方竞相邀约的心理学辅导专家。
学术专长:焦点解决在生涯辅导中的应用陈一筠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内外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及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老师72岁高龄,在国内婚姻家庭研究方面,陈一筠老师是毋庸置疑的权威,她经常在各地发表大型讲演,将自己的学术理论传播,得到学员的普遍好评。
陈老师能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剖析婚姻家庭问题,能给心理学工作者提供不同的、宏观的视角,对咨询师的技能成长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学术专长:婚姻家庭问题研究朱建军临床心理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主任,教授,创立了意象对话技术。
第四届心理学家大会(现场文字整理)—人民大会堂开幕式张侃:尊敬的顾秀莲副委员长,各位心理学界的朋友们、同事们,媒体的朋友们,大家早晨好!自从2007年我们也是在这里举办首次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暨应用心理学高峰论坛以来,在党和政府各界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全国心理学同仁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已经举办了四次,今天到了第四个年头。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大会组委会对各位在一线为中国人民从事心理服务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各位代表和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欢迎!心理学长期植根于各种文化之中,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到今年也已经走过了130周年。
因为他研究问题的本源性和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心理健康和心理学应用要求的具体的迫切性。
130年来,心理学作为一门最年轻的学科已经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我国情况也是一样,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没有任何心理学系,到今年我国已经有了270多个心理学系。
培养了有学历教育的心理学工作者5万多人。
我们国家同时也培训了并且给予了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士20多万人,这些同志都是为我国人民从事心理学服务的中坚力量。
无论是从汶川地震以及地震后的各种灾害还是在我国面临老龄化所需要从事的服务,以及在我们转型期青少年心理方面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的这些过程中,我们都能看到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工作者的身影。
你们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和谐社会的贡献,做了大量的工作。
作为一个从事40多年心理学研究的研究所成员,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致意和感谢!心理学不仅仅为弱势群体服务,还要为社会发展提供推动力。
在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第三次重要的转化,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使我国成为一个人力资源的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的强国,心理学的贡献至关重要。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发展心理资本,提升EIP服务,促进和谐进取的组织文化”。
心理资本这一概念为美国管理学会陈主席所提出,他包括自信、希望、乐观、坚韧四个要素,心理资本更加关注的不是社会所发生的负面事件的本身,而是通过对组织成员进行心理资本的提升,防范与未来,通过提升心理资本可以获得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创造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心理学报》
【年(卷),期】2024(56)1
【摘要】2023年10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召开。
本次大会主题是“数字化时代下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旨在探索数字化时代下人类心理和行为普遍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心理学力量。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近2800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网络直播热度超96万,线上参会访问量高达15万人次。
【总页数】2页(P139-1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
2.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纪要
3.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杭州师范大学隆重召开
4.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
5.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纪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50人-回复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50人是指在中国心理学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和杰出贡献的学者和专家。
他们通过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深刻的见解,推动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逐步回答关于这50位学者和专家的相关问题。
问题1: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50人都有哪些?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50人涵盖了不同领域、不同学术背景和不同贡献的专家和学者。
他们包括:1. 杨维扬:他是中国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心理学之父”。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学方法论和心理测量。
2. 王明达:他是中国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方向是学习与记忆、心理语言学。
3. 李铁夫:他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心理理论、社会认知和心理测量。
4. 汪国梁:他是中国学习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方向是学习和发展心理学。
5. 朱笃庆:他是中国临床心理学的杰出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治疗和儿童心理学。
6. 石晖:他是中国健康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心理健康、应激和心理治疗。
7. 邢增强:他是中国发展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8. 孙明莉:她是中国人格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格心理学和心理测量。
9. 张智成:他是中国心理测量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
问题2: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领域都有哪些?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习与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等。
他们各自在这些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突破。
通过他们的研究,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为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问题3: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有哪些重要的突破?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有很多重要的突破。
例如,杨维扬首次提出了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推动了中国心理学的理论和发展。
第3期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名单 361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名单(按姓名拼音排序)一、理事109人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蔡华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安涛西南大学陈楚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红西南大学陈璟四川师范大学陈英和北京师范大学陈中永内蒙古师范大学邓赐平华东师范大学邓铸南京师范大学董圣鸿江西师范大学樊富珉清华大学方方北京大学方平首都师范大学方晓义北京师范大学傅宏南京师范大学傅小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高定国中山大学高峰强山东师范大学高文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葛明贵安徽师范大学郭本禹南京师范大学郭春彦首都师范大学郭秀艳华东师范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郭永玉南京师范大学韩布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何晓丽宁夏大学洪炜北京大学医学部胡竹菁江西师范大学黄希庭西南大学江光荣华中师范大学雷雳中国人民大学李红深圳大学李美华青海师范大学李纾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伟健浙江师范大学李永鑫河南大学连榕福建师范大学梁福成天津师范大学梁宁建华东师范大学刘电芝苏州大学刘嘉北京师范大学刘鸣华南师范大学刘文辽宁师范大学刘晓虹第二军医大学刘晓明东北师范大学刘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永芳华东师范大学刘正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龙立荣华中科技大学卢家楣上海师范大学鲁忠义河北师范大学罗劲首都师范大学罗跃嘉深圳大学马皑中国政法大学马海林西藏大学毛志雄北京体育大学苗丹民第四军医大学莫雷华南师范大学彭运石湖南师范大学七十三内蒙古师范大学钱铭怡北京大学邱江西南大学桑标上海市教委沈模卫浙江大学石文典上海师范大学宋耀武河北大学苏彦捷北京大学362 心理学报第50卷隋南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孙向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陶沙北京师范大学陶云云南师范大学田晓明苏州科技大学王洪礼贵州师范大学王垒北京大学王振宏陕西师范大学韦义平广西师范大学闻素霞新疆师范大学吴艳红北京大学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肖少北海南师范大学辛自强中央财经大学许燕北京师范大学杨继平山西大学杨丽珠辽宁师范大学杨玉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叶浩生广州大学游旭群陕西师范大学俞国良中国人民大学乐国安南开大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张建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明苏州大学张奇辽宁师范大学张守臣哈尔滨师范大学张卫华南师范大学张文新山东师范大学张智君浙江大学赵国祥河南师范大学赵俊峰河南大学赵守盈贵州师范大学郑希付华南师范大学周爱保西北师范大学周仁来南京大学周晓林北京大学周宗奎华中师范大学朱莉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佐斌华中师范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二、学会负责人8人理事长:傅小兰前任理事长:白学军候任理事长:周晓林副理事长:陈红郭秀艳李红卢家楣秘书长:罗劲三、常务理事33人白学军陈安涛陈红陈英和方方方平方晓义傅小兰郭秀艳郭永玉韩布新黄希庭乐国安李红李伟健连榕梁宁建刘嘉卢家楣罗跃嘉莫雷钱铭怡桑标沈模卫苏彦捷吴艳红许燕杨玉芳叶浩生游旭群赵国祥周晓林周宗奎四、司库1人刘勋五、监事会9人监事长:时勘副监事长:聂衍刚孙时进监事:侯玉波李玫瑾庞维国闫国利姚本先余嘉元上述人选将经中国科协批准、民政部备案后正式生效。
中国心理学排名
关于中国心理学泰斗的排名,并没有一个官方权威的、固定排序的具体名单,因为“泰斗”通常是对在某一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并享有极高声望和影响力的专家的一种尊称。
以下提到的几位心理学家均被誉为中国心理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1. 潘菽:被誉为现代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对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卓越贡献。
2. 闵乃大:中国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研究所,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开创者。
3. 马国瑞:同样作为中国心理学早期的重要开拓者,在学术研究与教育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4. 张厚粲:在心理测量学等领域成就显著,是中国现代心理统计与测验研究的领军人物。
5. 朱智贤: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在儿童心理学研究中成绩斐然。
这些心理学家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科建设的重大推动作用而被广泛认可为“泰斗”。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引领了中国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对中国心理学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陈立(1902—2004),字卓如,中国现代心理学家,原杭州大学校长。
1902年7月22日出生于湖南平江县。
早年就读于武昌博文中学,1928年获上海沪江大学理学士学位。
1930年公费赴英国伦敦大学大学院留学,师从著名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教授,并于1933年获伦敦大学理科心理学博士学位。
获博士学位。
曾在剑桥大学、英国工业研究所和德国柏林大学心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35年陈立同志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中央研究院心理所和浙江大学的工业心理学研究员、教授,浙江大学教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师范学院副院长、院长兼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员会主委、浙江省科普协会主席,杭州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政协浙江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理学院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博士生导师。
陈立同志还先后担任和兼任全国政协第三至七届委员,浙江省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浙江省第二、三届委员会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第七届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第八、九届参议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员会第二至第五届名誉主委,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心理学组召集人,中国心理学会第一至第九届副理事长,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理事长,全国行为科学名誉理事长,浙江省科协第二、三届副主席、名誉主席等职。
2004年3月18日上午11时05分在杭州逝世,享年103岁。
陈立是我国最早从事工业心理研究的著名工业心理学家,最早采用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他的博士论文《感觉阈限和智力活动中的起伏》就是运用经典的心理物理实验和现代的心理测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对g因素取材最广泛的一次研究,被认为是对时相分析的一种新设想。
他引进并自编10种测验,对小学、高中、大学近800名学生进行测验和因素分析,结果证明“因素组成随年龄而简化”,批判了他的业师C.E.斯皮尔曼的g因素不变说。
并撰写《一套智力测验在不同教育水平的因素研究》(1948)一文发表在英国的《发展心理学报》上,引起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E.B.泰勒认为这是在g因大的发展研究中的转折点。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名单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名单简介•心理学家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专家。
•中国拥有许多杰出的心理学家,他们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单。
杨秀芳•杨秀芳是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
•她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也是中国心理学会的会员。
•杨秀芳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兴趣,特别关注记忆和学习方面的研究。
王忠儒•王忠儒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国心理学家。
•他是南京大学心理学院的创始人和教授。
•王忠儒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
•黄贤唯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常务理事。
•黄贤唯在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
郭杰明•郭杰明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心理学家。
•他是厦门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也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副理事长。
•郭杰明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领域,他的工作对社会有重要影响。
结语•中国拥有众多杰出的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述列举的心理学家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值得关注的心理学家。
•借助这些专家的工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思维与行为,推动心理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李银河是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性学专家。
•她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教授,也是中国性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李银河在性心理学和性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和性教育的发展。
徐汉洋•徐汉洋是中国心理学界的一位杰出代表。
•他是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也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副理事长。
•徐汉洋的研究领域主要涵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他致力于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刘海洋•刘海洋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他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院长,也是中国教育学会心理学分会的常务副会长。
•刘海洋的研究涉及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他致力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质量。
心理协会换届大会策划书3篇篇一《心理协会换届大会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心理协会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同学,提高协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换届大会。
本次换届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的协会领导班子,为协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活动目的2. 选举产生新一届的协会领导班子,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3. 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三、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四、活动地点[具体地点]五、参与人员心理协会全体成员六、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由主持人介绍出席本次换届大会的嘉宾,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3. 表彰优秀会员和干部对在上一年度表现优秀的会员和干部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以激励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协会的工作。
4. 竞选演讲候选人按照抽签顺序依次进行竞选演讲,介绍自己的个人情况、工作经验和对未来工作的规划。
5. 投票选举全体会员进行投票选举,选出新一届的协会领导班子。
6. 结果公布主持人宣布选举结果,并对新一届的协会领导班子表示祝贺。
7. 就职宣誓新一届的协会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就职宣誓,表达他们为协会服务的决心和信心。
8. 领导讲话邀请学校领导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讲话,对心理协会的工作给予肯定和支持,并对新一届的协会领导班子提出要求和希望。
七、活动准备1. 提前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并通知到位。
2. 准备好活动所需的物资和设备,如音响、投影仪、麦克风等。
3. 设计制作活动海报和宣传资料,进行宣传推广。
5. 安排好活动现场的布置和座位安排,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6. 准备好投票箱和选票,确保投票选举的公正、公平。
7. 邀请学校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参加活动,并提前沟通好活动流程和相关事宜。
八、活动预算1. 物资和设备租赁费用:[X]元2. 宣传资料制作费用:[X]元3. 奖品和证书费用:[X]元4. 其他费用:[X]元总预算:[X]元九、注意事项1. 活动现场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或随意走动。
孙国华:(1902—1958)中国心理学家。
字晓孟。
山东潍县(今潍坊)人。
1923年清华学校毕业。
同年留学美国,1928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等。
20世纪5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条件反射实验室,后发展为生理心理学实验室(含动物心理)。
1955年又在北京大学创建儿童心理学实验室。
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研究。
主要著作有《初生儿的行为研究》(与K.C.普拉特、A.K.尼尔逊合著,1930年)。
陈立:(1902—2004)中国心理学家。
湖南平江人。
1928年获上海沪江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30年留学英国。
193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科心理学博士学位。
曾在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工业研究所、德国柏林大学心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35年回国后在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任工业心理研究员。
1939年起相继任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教授及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在中国最早从事工业心理研究。
晚年获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主要编著有《工业心理学概观》(1935年)、《管理心理学》(主编,1982年)、《工业心理学简述》(1983年)、《陈立心理科学论著选》(1993年)。
黄翼:(1903—1944)中国心理学家。
字羽仪。
福建厦门人。
1924年清华学校毕业。
1925年留学美国,1930年获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跟从格塞尔研究儿童心理学,协助考夫卡进行心理实验工作。
回国后一直任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讲授儿童、教育、实验和变态心理学等课程,并从事儿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研究。
主要著作有《儿童对奇异现象的解释》(1930年)、《神仙故事与儿童心理》(1936年)、《儿童语言之功用》(1936年)、《儿童绘画之心理》(1938年)、《儿童心理学》(1942年)、《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1943年)、《儿童泛生论的实验分析》(1945年)。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名单编号姓名性别职称工作单位D-06-001 安芹女讲师北京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心理系D-06-002 陈向一男主任医师深圳南山区人民医院D-06-003 陈一心女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D-06-004 陈祉妍女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心理所D-06-005 仇剑崟女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D-06-006 丛中男教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D-06-007 崔方女讲师北京工业大学D-06-008 崔玉华女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D-06-009 杜亚松男主任医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D-06-010 樊富珉女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D-06-011 范娟女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D-06-012 方莉女副主任医师深圳市康宁医院D-06-013 方晓义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D-06-014 方新女副主任治疗师北京大学校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D-06-015 傅宏男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学系D-06-016 高岚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D-06-017 高天男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D-06-018 洪炜男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研室D-06-019 侯志瑾女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D-06-020 胡赤怡男主任医师深圳康宁医院D-06-021 胡华女副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D-06-022 胡佩诚男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研室D-06-023 黄淑真女高级教师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D-06-024 霍莉钦女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室D-06-025 季建林男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D-06-026 季益富男副主任医师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D-06-027 贾晓明女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心理系D-06-028 江光荣男教授华中师范大学D-06-029 瞿伟女副教授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理中心D-06-030 李箕君男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D-06-031 李林英女教授北京理工大学D-06-032 李鸣男教授苏州广济医院D-06-033 李小龙男副主任医师云南省精神卫生中心D-06-034 李晓驷男主任医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D-06-035 李旭男主治医师香港天力亚太顾问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D-06-036 李振涛男教授天津医科大学D-06-037 李子勋男副主任医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D-06-038 梁宝勇男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院D-06-039 林芳女副主任医师福建省煤矿中心医院心理治疗中心D-06-040 蔺桂瑞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D-06-041 刘芳女副研究员中国航天员中心D-06-042 刘丹女副研究员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D-06-043 刘军男主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四病区D-06-044 刘培毅女副主任医师成都市卫生局D-06-045 刘天君男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D-06-046 刘铁榜男主任医师深圳康宁医院D-06-047 刘晓春女主任医师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学心理医疗中心D-06-048 刘娅俐女副教授济宁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D-06-049 刘义兰女主治医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D-06-050 刘盈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D-06-051 龙迪女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心理系D-06-052 陆晓娅女高级编辑中国青年报D-06-053 吕秋云女教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D-06-054 罗锦秀女主任医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D-06-055 马建青男教授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D-06-056 马宁祥男副主任医师宁波市康宁医院D-06-057 马向真女副教授东南大学人文学院D-06-058 孟馥男主任医师同济大学大学附属东方医院D-06-059 孟莉女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D-06-060 孟宪璋男主任医师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D-06-061 钱铭怡女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D-06-062 桑志芹女教授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D-06-063 申何永男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D-06-064 盛晓春男副主任医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身科D-06-065 施承孙男主治医师空军总医院临床心理科D-06-066 施琪嘉男教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D-06-067 苏晓波男副主任医师哈尔滨苏晓波心理诊所D-06-068 孙时进男教授复旦大学心理学系D-06-069 唐登华男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D-06-070 陶勑恒男副教授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所D-06-071 陶新华男副教授苏州大学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D-06-072 童长江男教授北京市教育学院崇文分院D-06-073 王建平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D-06-074 王希林女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D-06-075 王新本男主任医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D-06-076 吴和鸣男副主任医师武汉中德心理医院D-06-077 吴任钢男副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教研室D-06-078 吴薇莉女副教授四川省西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D-06-079 肖泽萍女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D-06-080 谢钢女教授江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D-06-081 熊卫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病医院D-06-082 徐俊冕男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D-06-083 徐凯文男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D-06-084 徐勇男主治医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D-06-085 薛伟男主治医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D-06-086 杨凤池男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D-06-087 杨眉女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心理咨询中心D-06-088 杨彦春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D-06-089 杨渝川女副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D-06-090 杨蕴萍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四病区D-06-091 姚萍女讲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D-06-092 叶斌男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D-06-093 易春丽女讲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D-06-094 曾奇峰男副主任医师武汉中德心理医院D-06-095 张海音男主任医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D-06-096 张岚女副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D-06-097 张宁男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D-06-098 张天布男副主任医师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D-06-099 张西超男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D-06-100 张亚林男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D-06-101 赵梅女主治医师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D-06-102 赵旭东男教授同济大学中德友好医院(筹)D-06-103 郑宁男副教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心理咨询中心D-06-104 郑洪利男教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心理系D-06-105 郑日昌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D-06-106 钟杰男讲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D-06-107 朱建军男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D-06-108 祝卓宏男主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
中国现当代著名心理专家鲁洁,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中国德育》杂志“中国德育网”顾问。
东子,本名范景宇,吉林扶余人;1992年3月,任《海南青年报》“东子心理热线”电话和专栏主持人;1994年9月,破格入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学位课程进修班学习,师从著名心理学家欧阳伦教授;1996年9月,为西安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东子心理咨询”节目;1999年8月,任《浙江青年报》东子心理热线工作室主任、“东子心理热线”电话和专栏主持人。
同时,任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东子心理热线”节目主持人;2000年8月,加盟《城市晚报》,任“东子心理热线”电话和专栏主持人;2003年4月,创办吉林省首家专业心理咨询机构——长春东子心理咨询事务所。
出版《做父亲的幸福》、《打开心窗》、《午夜心情》、《为自己喝彩》、《心灵后花园》、《象牙塔内的心结》、《新世纪中学生心理问答360例》、《别让孩子成了“心理孤儿”》等心理学著作20余部,作品累计销量超过110万册。
兼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团中央青少年研究人才库专家等多种社会职务。
朱智贤,江苏赣榆人。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周先庚,安徽省全椒县人,中国实验心理学家。
张耀翔,留美归国后,曾任北京高师、沪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肖孝嵘,中国心理学会、中国测验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教育学会等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汪敬熙,中国现代生理心理学家。
唐钺,中国现代实验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
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市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孙国华,中国现代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该所发生发展心理学组领导、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心理学报》常务编辑。
潘菽,南京大学校长兼心理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陆志韦,在美国留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任中国心理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从事音韵学的研究工作,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