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留置导尿管与膀胱穿刺造瘘的对比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6
手术患者不同时机留置导尿管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评价手术患者不同时机留置导尿管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于麻醉前留置导尿管,观察组患者于麻醉后15min留置导尿管,对比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及插管前后的收缩压、心率。
结果:插管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O.05),插管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心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膀胱刺激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麻醉后15min对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可提高其一次插管成功率,还能降低其手术应激反应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手术;不同时机;留置导尿管留置导尿管是大部分手术必备的术前准备之一,留置导尿管可随时将患者膀胱内的尿液排空,使膀胱处于空虚状态,不仅能有效避免或减少手术操作对膀胱造成的损伤,还能防止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可见,对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具有重要意义[1]。
但是,临床对留置导尿管的时机尚无统一定论,基于此,本文特探究了麻醉前及麻醉后15min两个不同时机留置导尿管对手术患者的影响,现将探究过程及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8:12,年龄分布:24-78岁,平均年龄(51.35±2.09)岁,手术类型:尿道成形术16例、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14例;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7:13,年龄分布:25-77岁,平均年龄(51.38±2.05)岁,手术类型:尿道成形术15例、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O.05),具有可比性。
大家好,我是外二科护士长边莲,今天很荣幸跟大家一起学习“留置尿管和膀胱造瘘的护理”今天的内容大概分两个部分:一、留置尿管的护理二、膀胱造瘘的护理这两个内容是息息相关的。
导尿术是通过尿道置管引流出尿液。
而膀胱造瘘术是腹壁造瘘人工置管引流出尿液。
说道留置尿管,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它就是留置导尿是在导尿后将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后及危重患者,是临床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
那么什么情况需要留置导尿呢,也就是留置尿管的目的:总结三点:减少痛苦、减少损伤、促进健康。
(1)为尿潴留病人放出尿液,以减轻痛苦。
(2)腹腔、泌尿道、妇科、子宫手术等手术前排空膀胱,防止术中误伤。
(3)为膀胱肿瘤病人进行膀胱内化疗。
(4)协助临床诊断。
(5)麻醉术后、危重病人记录24小时尿量,协助治疗。
(6)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
既然留置导尿这么重要,那我们怎么正确地进行留置导尿术。
首先,评估:(1)病人的病情(具体是尿潴留还是手术检查需要)、心理反应(举例子说,由于前列腺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导尿困难,故导尿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患者多半经受了长期尿潴留的痛苦,对导尿术产生恐惧心理,操作者应介绍留置导尿的目的、重要性,操作过程和配合方法以及缓解不适的方法如张口呼吸、放松局部肌肉等,鼓励和安慰患者,以避免紧张情绪导致尿道括约肌收缩,引起插管困难)。
评估合作程度。
(2)排尿状态、腹部触诊了解膀胱充盈度、观察尿道口解剖位置及会阴部皮肤粘膜情况。
(3)评估环境,关闭门窗,注意保暖,注意屏风遮挡。
用物准备:一次性导尿包。
1、选择合适的型号(对初次留置尿管者,不宜选择过粗或过细的尿管,老年人选择气囊导尿管以16~18F为宜。
导尿管的型号与患者年龄的一般配置有一定出入:12F尿管(13~20岁),14F和16F(21~45岁),18F以上规格(46岁以上)。
尿管型号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尿道情况及病情而定。
但对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特别是女性,由于会阴部肌肉弹性较差,尿道括约肌松弛,导尿时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导尿管,既可以防止漏尿,又能保证引流通畅。
龙源期刊网
经肾镜取石术后留置气囊导尿管作肾造瘘管的体会
作者:颜耀伟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第10期
[摘要]目的探讨气囊导尿管在肾镜取石术后作肾造瘘与传统肾造瘘管的优缺点。
方法肾镜取石术后留置气囊导尿管替代肾造瘘管者40例,与肾造瘘管35例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尿液颜色变化。
结果拔除这二种管道前,术后第一天两组中出现肉眼血尿肾造瘘管组有34例(97.1%)。
气囊导尿管组有37例(92.5%);术后第二天两组肉眼血尿症状出现率肾造瘘管组为85.7%(30/35)、气囊导尿管维为50.0%(20/40)。
术后第4天血尿出现率肾造瘘管组为28.6%(10/35)、5.0%(2/40)。
两组患者置管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气囊导尿管组患者并未由于放置气囊导尿管出现其他并发症和不适症状。
结论上尿路结石肾镜取石术后,根据病情和手术情况,用气囊导尿管替代传统肾造瘘管是安全的。
同时能减少术后出血,材料来源广泛、经济。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出血;肾造瘘管;气囊导尿管。
膀胱造瘘病人两种导管的对比与观察护理发表时间:2013-02-28T08:52:53.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6期供稿作者:邓文秀康利群刘娟[导读] 只有持续质量改进,不断研究与总结,才能更好的为住院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邓文秀康利群刘娟(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644000)【摘要】为了解永久性膀胱造瘘病人使用硅胶尿管和菌型尿管两种导管的比较,分别检测720例病人比较效果及护理,结果显示造瘘管种类不同,使用菌型尿管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关键词】适应症硅胶尿管菌型尿管护理膀胱造瘘在泌尿外科常见的手术,适应症:暂时性的有梗阻性排空所致的尿潴留如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尿道结石等导致尿管不能插入者,尿道损伤,尿道手术后确保尿道愈合,化脓性前列腺炎,尿道炎,尿道周围脓肿等,永久性的有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不能留置尿管者,下尿路梗阻老年体弱及重要脏器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尿路手术行全尿路切除术后患者,优点是操作方便创小,耗时少一般接收膀胱造瘘患者都是老年体弱或者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的,手术櫴受性差经济拮据,尿道损伤早期患者等.对留置膀胱造瘘的病人的护理和观察非常重要,个人体会就是在风雨交加的寒冷雨夜经常有呻吟的留置造瘘管病人来科室换管及造瘘管脱落,深有感触,所以选择合适的导管和做好膀胱造瘘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个人体会汇报如下:我科自2008年1月至今采用硅胶尿管代替菌型尿管作为膀胱引流。
2008年1月—2012年1月,4年中我科两种引流管的相比较:菌型尿管光滑柔软可曲性好,硅胶尿管光滑质硬可曲性差。
1 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12年1月膀胱造瘘720例,平均年龄68岁,男女比例177:3,男708例,女12例;使用硅胶尿管的520例菌型尿管的200例,比例13:5;置管时间硅胶尿管每月平均更换1-2次,菌型尿管每月平均更换3-4次;两种引流管的脱落情况,硅胶:菌型=1:10费用比为:硅胶:菌型=3:8。
留置尿管不同排尿方式并发症的比较发表时间:2014-07-29T15:39:28.7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8期供稿作者:孔旭勃[导读] 留置尿管的目的有: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孔旭勃(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610081)【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尿管不同排尿方式,即持续开放与间断式夹闭,在临床应用中的并发症即尿路感染率及漏尿率有无不同,特别是泌尿系感染率及漏尿率有无区别。
方法选择泌尿外科120例使用双腔硅胶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为持续开放式排尿法组,间断式夹闭式排尿法组,护士分别指导两组人员排尿方法,其他护理措施相同,于留置时、拔管时留取尿标本做尿标本培养,并观察漏尿情况。
结果持续开放式排尿法组与间断式夹闭式排尿法组相比,在泌尿系统感染率上无明显差异,在漏尿率上明显降低。
结论持续开放排尿法较间断夹闭排尿法更适合泌尿系统疾病留置尿管患者。
【关键词】留置尿管持续开放式排尿法间断式夹闭式排尿法尿路感染率漏尿率【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058-02 留置尿管的目的有: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使膀胱保持空虚状态,避免术中误伤;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术前导尿并留置,便于术后持续引流和冲洗,并可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切口愈合;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引流尿液,保持会阴部干燥。
而间断式夹闭方式可以训练膀胱反射功能,促进膀胱反射功能恢复。
在临床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疾病特点的不同,我们面临着持续开放和间断式开放两种选择,为探讨两种方式对患者舒适度、泌尿系感染、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区别,对我科12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采用两种排尿方式,并进行临床观察,以寻求理想、适合留置尿管患者的排尿方式,现总结如下。
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替代方法来代替长期使用
导尿管?
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基本策略包括“可以在合适的情况下,选择性地对一些患者使用一些替代方法来代替长期使用导尿管”。
常见的替代方法有:①男性患者有留置导尿管的指征且膀胱残余尿量极小,无尿潴留或膀胱出口梗阻时可考虑使用“避孕套”导尿管(一种软质的套在阴茎上的护套)代替短期和长期导尿管。
②对于长期使用内置导尿管的脊髓损伤患者、因膀胱排空功能障碍而使用内置导尿管或耻骨上导尿管的患者,可考虑间歇性导尿的方法,即间隔一定时间将导管通过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替代长期导尿或短期导尿。
耻骨上方导尿是通过外科手术在耻骨上缘切口将导管插入膀胱,对于需要进行短期或长期使用导尿管的患者,使用耻骨上方导尿替代内置导尿管的利弊需要进一步研究。
长期留置导尿管与膀胱穿刺造瘘的对比分析
很多患者入院以后,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由于治疗的需要,患者需要插导尿管。
短期、暂时的留置导尿管,患者及其家属一般都会接受。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可能要长久留置导尿管。
医生也会和家属和患者谈及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可能性,比如老年男性患者前列腺增生,年龄比较大,无法适合于手术解除梗阻的原因,药物治疗效果也不好。
那么这种情况下是长期留置导尿管还是行膀胱造瘘术?患者往往纠结不已,无法作出决定。
导尿适应证
我们先来看看导尿的适应证,2014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留置导尿护理中导尿的适应证包括:
1.具有临床意义的尿潴留和膀胱出口梗阻的患者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而又无外科治疗指征,需暂时缓解或长期引流的尿潴留。
2.尿失禁
为缓解临终患者的痛苦,其他非侵入性措施如使用药物、尿垫等仍不能缓解且患者不能接受使用外部的集尿装置时。
3.精确监测尿量
需要频繁监测尿量时,如危重症患者。
4.患者不能或不愿意收集尿液
如全麻和脊髓麻醉下,手术时间较长的外科手术患者;需要实施泌尿系和妇产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患者。
5.需要长时间卧床或被迫体位的患者
如潜在的不稳定性胸腰椎,多发伤,如骨盆骨折。
6.外科手术时的围手术期使用
接受泌尿外科及泌尿生殖道毗邻手术或者其他手术的患者;可能延长手术时间患者(这种情况下插入的导尿管需要麻醉苏醒室拔除);术
中可能会大量输液或者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术中尿量的监测。
膀胱穿刺造瘘的手术适应证
膀胱造瘘术常用的方法有开放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和耻骨上穿刺膀胱造接术。
用以暂时性或永久性尿流改道。
暂时性尿流改道尽可能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耻骨上胱穿刺造瘘耗时少,创伤小,并发症,操作简便。
可在诊断室或一般条件下施行,对麻醉要求不高,通常情况下,局部麻醉就可以了。
此法常于紧急情况下采用,能及时解除尿潴留。
开放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可同时了解膀胱内的情况,缝合止血较好,出血、漏尿和尿外渗发生率相对较少。
但目前应用较少。
膀胱穿刺造瘘适应证如下:
1.梗阻性膀胱排空障碍所致之尿潴留,如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尿道结石等。
2.阴茎和尿道损伤。
3.经泌尿道手术后,如尿道整形手术和膀胱手术后。
4.妇产科和外科手术后。
5.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时,用以冲洗和减压。
6.化脓性前列腺炎、尿道炎、尿道周围脓肿等。
7.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穿刺造瘘术手术步骤
1.于耻骨联合上方一横指处用穿刺针作膀胱穿刺,抽到尿液后,于此部位作1cm长的皮肤切口,切开腹白线。
2.拔出穿刺针,更换套针,依同一方向穿刺膀胱,拔出套针蕊,可见有尿液流出,用相应管径的导尿管,用相应管径的导尿管从套针腔插入膀胱,退出套针,将导尿管留于原位,用丝线将其固定于皮肤。
长期留置导尿管和膀胱穿刺造瘘术的利与弊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膀胱穿刺造瘘术操作简便,病人基本上没有痛苦。
那么膀胱穿刺造瘘术和长期留置导尿管究竟有什么利弊?下面做一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对男性患者而言,男性的尿道比较长,它包括前尿道和后尿道两部分。
男性的后尿道有一个对于性与生殖关系非常重要的解剖结构,叫精阜。
在精阜这个部位,有20-30对前列腺腺管和一对射精管的开口即使开口于后尿道。
在性交过程当中,尿道内口关闭,精液由此经前尿道射出。
长期的留置导尿管可以引起男性生殖系统的逆行感染,例如前列腺炎、睾丸炎、附睾炎以及尿道炎症。
而且男性的阴茎不仅仅是一个排尿的通道,更是一个性生活的关键器官。
留置的导尿管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正常的生活,包括性生活。
所以一般而言,用于短期的,一般来说不超过一个月的引流尿液可以用导尿管,1-2周需要更换一次。
集尿的尿袋每周更换一次。
这种情况下,一般在急诊室常常可以遇到。
老年男性患者由于某种原因,比如劳累与饮酒,造成急性尿潴留。
通常导尿以后,留置导尿管,配合药物治疗,例如哈乐和抗菌素,1到2周以后就可以拔除导尿管了。
还有一部分高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心脑血管疾病、长期的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或者由于脊髓神经系统所造成的膀胱瘫痪,有强烈的手术禁忌症,无法解除尿潴留的原因,这种情况下,一般都建议病人行膀胱造瘘术。
膀胱造瘘术以后的护理相对来说比较方便,通常4-6周,可以更换一次膀胱造瘘管。
保持造口处的清洁与卫
生。
2-3天可以更换一次敷料。
膀胱造瘘手术,另外的一个有益之处,部分患者依旧可以经尿道自然排尿,残余的尿液,还可以经过膀胱造瘘管放出。
所以有一部分患者,经过膀胱的功能训练或者解除一部分病因,依旧可以拔除导尿管,经尿道自然排尿。
总而言之,预期留置尿管超过一个月以上的尿储留患者,建议采用膀胱造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