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的诊断治疗及护理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21
食管裂孔疝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病,主要病变为膈食管裂孔扩大、环绕食管之膈肌薄弱,致使腹腔段食管、贲门和胃底随腹压增高经宽大的食管裂孔突入到纵隔内。
【护理常规】1.术前(1)病情观察及护理:观察患儿精神、哭声及腹部情况,密切观察患儿消化道症状,如呕吐、排便等情况,判断患儿有无肠梗阻。
观察呕吐明显者有无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记司24h 出入量。
观察患儿有无心力衰竭等循环系统症状。
(2)呼吸道管理: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床旁应备负压吸引装置,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
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3)饮食与营养:病情严重、反复呕吐者应禁食、保留胃管、持续胃肠减压。
呕吐不明显、全身情况好者可进食,注意少食多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营养不良的患儿,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
(4)体位与活动:患侧半卧位休息,以改善呼吸状况。
2.术后(1)病情观察及护理: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等情况,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等缺氧症状。
观察腹部体征,观察患儿有无腹胀及腹痛等。
(2)呼吸道的管理: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床旁应备负压吸引器,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
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给予氧气吸入。
(3)饮食与营养:禁食,给予静脉营养,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患儿,可输注全血或血浆。
患儿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食,宜采取逐渐增加的原则,先给予温水少许,若患儿无呕吐,腹胀,给予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
(4)体位与活动:麻醉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麻醉清醒6h后,协助患儿取半卧位,卧床休息期间定时协助患儿翻身。
生命体征稳定后视患儿情况早期下床活动,活动时注意防止引流管滑脱。
(5)胃管与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执行胃管与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常规。
(6)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经胸手术注意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皮下积气。
食管裂孔疝临床路径一、食管裂孔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裂孔疝(ICD-10:Q40.1,K44.902)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或加胃底折叠术(ICD-9-CM- 3:53.72/53.84+44.66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胃食管返流症状,如胸骨下后方及上腹部灼热性疼痛,可有程度不等的吞咽困难;(2)胃内容物误吸,可伴有呼吸道症状;(3)上消化道出血、贫血。
2.辅助检查:(1)上消化道钡剂造影:膈上方见含钡剂胃影;(2)胃镜:可见食管及胃腔有异常表现,如胃食管交界上移;(3)胸部CT。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年版)》。
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或加胃底折叠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40.1,K44.902食管裂孔疝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6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试验;(2)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心电图、肺功能;(4)胸部CT;(5)上消化道钡餐。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X线胸片、腹部超声检查、食管测压、食管pH值监测、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胃镜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
2.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食管裂孔疝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病,主要病变为膈食管裂孔扩大、环绕食管之膈肌薄弱,致使腹腔段食管、贲门和胃底随腹压增高经宽大的食管裂孔突入到纵隔内。
【护理常规】1.术前(1)病情观察及护理:观察患儿精神、哭声及腹部情况,密切观察患儿消化道症状,如呕吐、排便等情况,判断患儿有无肠梗阻。
观察呕吐明显者有无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记司24h 出入量。
观察患儿有无心力衰竭等循环系统症状。
(2)呼吸道管理: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床旁应备负压吸引装置,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
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3)饮食与营养:病情严重、反复呕吐者应禁食、保留胃管、持续胃肠减压。
呕吐不明显、全身情况好者可进食,注意少食多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营养不良的患儿,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
(4)体位与活动:患侧半卧位休息,以改善呼吸状况。
2.术后(1)病情观察及护理: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等情况,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等缺氧症状。
观察腹部体征,观察患儿有无腹胀及腹痛等。
(2)呼吸道的管理: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床旁应备负压吸引器,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
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给予氧气吸入。
(3)饮食与营养:禁食,给予静脉营养,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患儿,可输注全血或血浆。
患儿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食,宜采取逐渐增加的原则,先给予温水少许,若患儿无呕吐,腹胀,给予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
(4)体位与活动:麻醉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麻醉清醒6h后,协助患儿取半卧位,卧床休息期间定时协助患儿翻身。
生命体征稳定后视患儿情况早期下床活动,活动时注意防止引流管滑脱。
(5)胃管与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执行胃管与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常规。
(6)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经胸手术注意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皮下积气。
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与治疗探讨食管裂孔疝属于消化内科疾病,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
本文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
标签:食管裂孔疝;诊断;治疗前言食管裂孔疝((hiatushernia))别名裂孔疝,属于消化内科疾病。
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
膈疝中最常见的是食管裂孔疝,占90%以上,有的食管裂孔疝患者发病时伴有轻微症状,有的患者发病时无明显症状,其症状轻重与疝囊大小、食管炎症的严重程度无关。
裂孔疝和返流性食管炎可同时存在,也可能分别存在,临床必须加以认真区别。
下面结合临床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与内科治疗进行探讨。
1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主要症状1.1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主要症状胃食管反流,表现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胃内容物上反感、上腹饱胀、嗳气、疼痛等。
疼痛性质多为烧灼感或针刺样疼,可放射至背部、肩部、颈部等处。
平卧、进食甜食、酸性食物,均可能诱发并可加重症状。
此症状尤以滑动型裂孔疝多见。
1.2并发症主要症状一是出血。
裂孔疝有时可出血,主要是食管炎和疝囊炎所致,多为慢性少量渗血,可致贫血;二是流性食管狭窄。
在有反流症状病人中,少数发生器质性狭窄,以致出现吞咽困难,吞咽疼痛,食后呕吐等症状;三是疝囊嵌顿。
一般见于食管旁疝。
裂孔疝病人如突然剧烈上腹痛伴呕吐,完全不能吞咽或同时发生大出血,提示发生急性嵌顿。
1.3疝囊压迫症状当疝囊较大压迫心肺、纵隔,可以产生气急、心悸、咳嗽、发绀等症状。
压迫食管时可感觉在胸骨后有食管停滞或吞咽困难。
2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诊断由于本病相对少见,且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较困难,对于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年龄较大,肥胖,且症状与体位明显相关的可疑患者应予以重视,确诊需要借助一些器械检查。
2.1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率较前提高,可与X线检查相互补充旁证协助诊断。
可有如下表现:(1)食管下段齿状线升高;(2)食管腔内有潴留液;(3)贲门口扩大和(或)松弛;(4)His角变钝;(5)胃底变线;(6)膈食管裂孔宽大而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