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育调查法
- 格式:pptx
- 大小:128.27 KB
- 文档页数:41
一、教育调查法的意义1. 教育调查法的概念调查研究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属于经验性方法,是在搜集科学事实,获取经验材料基础上进行研究。
第一,它着重研究的是现实情况,因而区别于以过去发生的历史事实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研究法。
第二,它搜集的是自然状态下反映实际情况的材料,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涉,从而区别于实验研究法(对研究对象加以一定的控制然后观察其变化以研究因果关系)。
调查研究的价值取决于问题的选择以及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区别于一般的社会调查,它是以当前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是为了认识某种教育现象、过程或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实地考察活动。
它有一套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程序,有一套搜集、处理资料的技术手段,并以调查报告(含现状分析、理论结论和实际建议)作为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2. 教育调查法的特点从研究性质上看,教育调查法是非接触性、干预性的方法方法。
干预性研究方法是指要改变研究对象的存在状态,通过研究所改变的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教育问题。
教育调查法要使研究对象处于常态情况下搜集大量的关于客观事实的资料,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合理准确的事实判断;从研究方法的目的上看,教育调查法以获取科学事实为目的的方法;从研究结果上看,教育调查法取决于方法设计的科学性和研究对象的态度;从研究效率上看,教育调查法有助于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具有简介灵活、途径多样、实施方便的等特点。
3 、教育调查法的作用教育调查研究是研究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对教育的认识和改造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教育科学的研究中应用极为广泛。
福师09春学期《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直接接触、询问研究对象或现场观察等手段来获得事实材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一)调查法的类型根据选择调查对象的方法,可将调查法划分为普遍调查、典型调查、解剖“麻雀”和抽样调查等四种类型。
1.普遍调查:普遍调查是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的对象无一遗漏地进行全面的调查,简称“普查”。
普查可以是单位性的或地区性的,也可以是全国性的。
一般情况下,普查是为了某一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优点是具有普遍性,缺点是调查范围大、耗资大,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易深入细致。
2。
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从有关调查范围内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法是认识客观事物共同本质的一种简便的科学研究方法。
典型调查容易组织,投入的人力和财力不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些事物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了解。
其缺点是,若选择的典型材料不完全具有代表性或研究的典型材料太少,容易误将特有现象视为一般现象。
因此,不宜将典型调查的结果盲目地推论到总体中去。
3.解剖“麻雀”:此种方法类似典型调查,区别在于典型调查是在同类事物中选择几个突出的或异常的事物作为调查的对象,而解剖“麻雀”则是在同类事物中任取几个一般的事物作为调查的对象,从中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由于“任取”具有随机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总体的情况,所以,解剖“麻雀”是以了解一般情况或者普遍规律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调查方法。
4.抽样调查:是从被调查的总体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来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值来推算总体特征值的——种调查方法。
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抽样调查是一种可靠而又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
在抽取样本时,必须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即要求总体中每个部分都有同等机会被抽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以下四种:(1)纯随机抽样法:这种方法是将总体各个单位编号,然后按抽签方法或利用随机号码表(即乱数表)进行抽样。
(2)等距抽样法:又称为机械抽样法。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育研究的性质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教育研究是特殊的科学研究: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教育研究的效度:教育研究的有效性,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和结论的普遍性。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先决条件,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指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信度是效度的前提。
三、教育研究的类型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按研究的目的与功能分类)基础研究:旨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应用研究:旨在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研究:旨在提出能够直接使用的教育产品。
基础研究的结果是构建理论,应用研究的结果是解决问题,开发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产品。
(按教育研究的性质或使用的手段分类),也被称为教育研究的两种不同“范式”。
即“自然主义范式”和“实证主义范式”。
两者的区别在于研究的侧重点、资料的性质及资料分析的方法上。
▪定性研究:▪是从人文科学中推衍出来的,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活动。
▪特性: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
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的(用文字而不是数据)定性研究关心的是过程。
定性研究最关心的事情是“理解教育现象”定量研究:▪也称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主要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作定量化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
▪特点:▪主要用数字和量表来描述现象▪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所获认识的确定性和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定性研究:适合小样本、个案研究,研究深入细致,关注过程,自然情境。
不适合大范围研究,费时费工,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调查法
1.教育调查法的概念
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2.教育调查法的类型
(1)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普遍调查也叫全面调查,是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如当前学生厌学情绪的情况调查。
抽样调查,即从被调查对象的全体范围(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值推断总体特征值的一种调查方法。
个案调查,即在对被调查的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其中选择某个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进行调查与描述。
(2)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依据调查内容,可以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现状调查,即对某一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的现状进行调查,如当前学生厌学情绪的情况调查。
这种类型的调查,其时间特征是“现在”
或“当前”,是进行“现状状况”“当前情况”的调查。
相关调查,主要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教育现象的性质和程度,分析与考察它们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是否互为变量,目的是寻找某一教育现象的相关因素,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发展调查,即对教育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以找出其前后的变化与差异。
预测调查,主要揭示某一教育现象随时间变化而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推断未来某一时期的教育发展趋势与动向。
这类调查难度较大,其结果相对来说准确性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