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特征及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3
闽台经贸合作发展研究引言闽台两地因为地理位置相近,民风相通,语言相通,文化相通,交通运输、信息流通便捷,人员往来频繁,历史渊源深厚,一直以来就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自1987年两岸开放通邮以来,两岸贸易和交流更加频繁。
受益于两岸经济交流的发展,闽台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关系也更加密切。
在当前形势下,闽台之间的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两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文将就闽台经贸合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闽台经贸合作的现状1.贸易合作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经贸合作持续发展。
当前,闽台两地在贸易往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9年闽台贸易额达到49.7亿美元,其中对台出口31.8亿美元,进口17.9亿美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超过10%。
促进闽台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两岸经济互补性强、贸易便利化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2.投资合作在投资合作方面,闽台之间的投资项目不断增多。
台湾的资金和技术为闽台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两岸经济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和台湾人士来到闽台投资兴业,为两地的经济合作增添了活力。
据统计,闽台企业合作数目占到了两岸经济合作总量的85%。
3.产业合作在产业合作方面,闽台两地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台湾在电子信息、通讯技术、金融服务、旅游业等领域较为发达,而闽南地区则在机械制造、建材、鞋服等行业有自身优势。
台企与闽企合资设厂,进行技术转让,提高了两地的产业层次,并且带动了就业增长和经济转型升级。
1.政治风险由于台湾地区地缘政治的因素,两岸政治关系的不确定性一直制约着闽台经济合作的发展。
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两岸经贸合作就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未来两岸关系的冲突和协作将对闽台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基础设施短板闽台两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在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对闽台经贸合作产生了不小的障碍。
台商在福建投资发展的对策分析福建和台湾两个地区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方式、习俗。
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到福建投资发展,这不仅对台商们自身的投资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从而也促进了福建经济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台资企业目前在福建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根据台资企业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得出适合台商们在福建的投资策略,为台资企业以及福建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对策,同时也能够加强闽台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
标签:台商;福建;投资;对策一、台商在福建投资发展的现状分析1.台商在福建投资发展的现状自从第一家台资企业在福建落户以来,福建就陆陆续续迎来许多的台商。
据福建新闻网的报道得知,截至2013年年底,福建实有台资企业数量达到3908户,引进台资项目累计达到13524个,实际利用台资达到220.79亿美元,均在大陆各个省市的排名中位列第三;台湾成为福建的第四大贸易合作伙伴,两地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145.14亿美元。
而且,至2014年台湾农民创业园在福建已有6个,规划面积266万亩,现有1300多名的台商台农入园创业。
如今福建的台资企业遍布在各大市区,覆盖着各大行业,投入到了众多的投资项目。
2.台商在福建投资发展的特点(1)数量多,形成“产业群聚现象”。
目前来福建投资的台资企业数量众多,2014年福建成立了6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吸引了更多台商的到来,例如,2014年的1月-9月,平潭实验区新增加的台资企业就有127户,比上一年新增台资企业增长了1.89倍。
同时,一个台资企业发展起来也会引来与之企业相配套的相关企业,这些企业相互促进彼此的企业效益,形成一条龙的成套配备,使得福建有了台资企业的“产业群聚现象”,例如福州马尾的台企——花映光电就曾引进了十多家的配套厂家,总投资达到3亿多美元。
(2)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在农业方面,截至2014年的6月底,福建累计批准设立了2490个台资农业项目,合同利用台资34.1亿美元,实际到资19.2亿美元;在科技信息方面,2014年电子信息类的台资企业在福建就有500多家,项目主要集中在LED、平板显示,以及信息服务和软件等邻域,已经占据了全省的电子信息类产业产值的33%以上,年产值也达到了2000亿元以上。
台胞台商在闽工作生活的基本情况一、引言台胞台商是指台湾同胞和台湾商人在福建省工作生活的群体。
福建省是与台湾地理相邻的沿海省份,由于地缘接近和文化渊源,闽台交流合作一直十分密切。
本文将详细探讨台胞台商在福建省工作生活的基本情况。
二、台胞台商人数和分布情况2.1 台胞人数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福建省累计批准台湾同胞来闽发展人数已超过200万人。
2.2 台商人数福建省是台资企业最多的省份之一,台商在福建的投资规模庞大。
截至2021年底,福建省共有台资企业超过1.3万家,投资总额超过300亿美元。
2.3 台胞台商分布情况福建省内的台胞台商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等沿海城市,其中以厦门最为集中。
这些城市不仅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也是台胞台商集聚的地方。
三、台胞台商就业情况3.1 就业行业台胞台商在福建省从事的行业非常广泛,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多个领域。
制造业是台商在福建的重要就业领域,涉及电子、纺织、机械等多个行业。
3.2 就业岗位台胞台商在福建省的就业岗位多样化,既有高科技产业中的技术研发人员,也有服务业中的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
此外,一些台商还在福建省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3.3 就业待遇福建省对台胞台商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就业补贴、住房保障等。
台胞台商在福建的就业待遇相对较好,享受着与当地居民相当的待遇。
四、台胞台商生活情况4.1 生活环境福建省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好,空气质量良好,自然风景优美。
尤其是厦门这样的沿海城市,气候宜人,生活便利,受到了台胞台商的喜爱。
4.2 教育医疗福建省的教育和医疗水平较高,为台胞台商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福建省的高等学府众多,台胞子女可以在当地接受良好的教育。
同时,福建省的医疗资源丰富,台胞台商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4.3 文化交流福建省与台湾地理相邻,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福建省经常举办与台湾文化相关的活动,为台胞台商提供了了解和体验大陆文化的机会。
2006年第6期总第100期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 urnal of Fuji an School of Administ ratio n and Fujian In sti tut 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6,2006G e neral No.100承接台湾产业外移实现两岸资源互补与共赢———台湾产业外移动因与福建的承接王知桂,黄淑玲(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 要:近10多年来,台湾向大陆转移产业的趋势明显,且规模逐渐扩大,呈现出新的特点,在为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的同时也对福建省进一步吸引台资、深化闽台合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福建省应对此作出相应的措施,使福建省在承接台湾产业外移中达到两岸资源的互补与共赢。
关键词:台湾;大陆;产业转移;投资中图分类号:F121.3(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4X(2006)06009305收稿日期:20061016作者简介王知桂(63),女,湖北荆州人,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黄淑玲(8),女,福建漳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产业外移是指一国(或地区)厂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或地区)外设立新厂或分厂,将资本、设备,连同其他管理技术和专业人才等移往国(或地区)外,从事生产和销售等国际商业活动,是一种动态的空间转移现象。
产业外移是全球化下资本加速流动的大势所趋,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形成国际区域产业结构的相互关联、互相波及的互动传导机制。
台湾作为国际产业转移梯度上的一个梯层,在接受外来资本的同时,也在向外转移产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大陆为台湾外移的资本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台湾产业外移大陆明显加速,规模逐渐扩大。
作为海峡西岸的福建,应及时把握台湾产业外移的现状和特点,充分利用两岸地缘人缘等优势,主动对接整合其转移产业,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闽台经贸合作发展研究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福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也日益紧密。
福建作为中国祖国的东南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与台湾有着密切联系的地区之一。
两岸经济合作在促进福建与台湾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围绕着闽台经贸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研究探讨。
一、闽台经贸合作的现状1. 双向投资持续增长近年来,福建与台湾的双向投资持续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台湾已在福建累计投资逾千亿元,投资项目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轻工业等多个领域。
福建企业也积极在台湾开展投资合作,涉及领域广泛。
这些投资合作不仅带动了两地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双方企业间的互利共赢。
2. 贸易合作实现快速增长福建与台湾之间的贸易合作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据统计显示,在进出口总额中,与台湾相关的进出口贸易额占福建外贸的很大一部分,且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台湾是福建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双方在贸易往来的也加强了技术和资源的共享,促进了两地产业的互补发展。
3. 产业合作不断深化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升温,福建与台湾的产业合作也不断深化。
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双方均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两地企业不仅在产品开发和生产方面合作紧密,还在技术创新、市场推广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为两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1. 政治因素影响合作由于两岸关系的敏感性,政治因素一直是影响闽台经贸合作的重要因素。
一些政治事件和因素影响了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合作效果,使得一些合作项目受到阻碍,不利于两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2. 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在一些领域,福建与台湾的企业之间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现象。
同质化竞争不仅降低了双方的产品竞争力,还导致了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对双方的经济都造成了不利影响。
3. 风险防控存在不足虽然双方在投资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风险防控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一些投资项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需要加强合作双方之间的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合作有了很大的改善。
两地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投资合作也逐渐增多。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分析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1.贸易往来逐年增加中国大陆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岸贸易总额已经连续多年稳居台湾地区外贸中的第一位。
据统计,2019年,两岸贸易总额达到了3388.7亿美元,同比增长4.1%。
其中,大陆对台出口1892.1亿美元,同比增长9.1%;自台进口1496.6亿美元,同比下降0.9%。
2.投资合作不断深化台资企业在大陆的投资已经成为两岸经济合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截至2019年底,台资企业在大陆建立的项目投资额已经超过1600亿美元。
同时,大陆企业对台投资也逐年增加。
2019年前11个月,大陆对台投资共计155.4亿美元,同比增长6.9%。
3.两岸服务业合作不断增强服务业合作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两地在金融、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也正在不断深入。
截至2019年底,共有1849家台资金融企业在大陆注册经营,从业人员达到了5.5万人。
另外,大陆旅游市场对台湾地区游客也持续开放,在2019年共接待台湾地区游客约500万人次。
二、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景分析1.投资合作仍有巨大的潜力随着两岸政治关系的不断缓和,大陆对台湾地区投资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面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大陆对台湾地区的投资将成为缓解压力的重要手段。
同时,台湾地区也将逐步开放大陆市场,吸引更多大陆企业来台湾投资。
2.创新技术合作潜力巨大创新技术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大陆和台湾地区在这方面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未来两岸在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合作仍有巨大的潜力。
特别是随着大陆科技企业的发展,可以为台湾地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台湾地区企业也可以借助大陆市场的机遇推出更多优质产品。
闽台经贸合作发展研究近年来,福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成为两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台经贸合作的发展对于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增进民众福祉、促进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分别是合作领域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合作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合作领域的发展1.贸易合作:福建作为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门户,在贸易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福建进出口贸易量中的台湾市场份额一直居全国前列。
两岸贸易额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双向贸易结构也越发平衡。
两岸还开展了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贸易模式的合作。
2.投资合作:福建自改革开放以来,台商一直是其重要外资来源。
台商在福建的投资覆盖了制造业、物流业、旅游业等多个领域,为福建的经济发展和税收增加做出了重要贡献。
3.农渔业合作:福建与台湾的农渔业合作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福建的农渔产品在台湾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而台湾在农渔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也对福建的农渔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科技合作:福建与台湾在科技合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两岸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经常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发项目不断涌现。
两岸也通过举办科技展览会、技术交流会等方式加强科技合作。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政治因素:台湾地区的政治因素对两岸经贸合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随着两岸关系的波动,台湾政府对于两岸经贸合作的态度不断起伏,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一定影响。
2.法律法规:两岸的法律法规体系存在差异,这给跨境合作带来了一定困扰。
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需要面对跨境货物流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3.交通物流:交通物流是促进经贸合作的重要纽带,但福建与台湾之间的交通物流仍存在一定的不便。
两岸之间的直航航线有限,货物运输过程多需要转船,增加了成本和时间成本。
三、合作发展的路径选择1.政策支持:政府在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方面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减少贸易壁垒等方式,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健康发展。
闽台经贸合作发展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福建省与台湾之间的经贸合作得到了持续推进。
福建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台贸易省份,与台湾在农产品、餐饮、旅游、教育等领域的合作逐渐深化。
本文将探讨福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展望未来合作的前景。
二、现状分析福建与台湾经贸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福建与台湾的贸易额从2010年的5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9年的1500亿元人民币,增长近三倍。
双边货物贸易占主导地位,服务贸易也有较快增长。
除了贸易额增加,两岸间的直航航班也日益增多,往来人员往来频繁,交流更加方便。
福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涵盖多个领域。
农产品合作是双方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的优质农产品在台湾市场受到广泛欢迎。
福建还与台湾合作开展餐饮业、旅游业、教育业等服务业领域的合作,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两地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加强,福建的古建筑、传统工艺等文化产品在台湾市场受到热捧。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尽管福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两岸间的贸易壁垒仍然存在,限制了双方合作的深入发展。
缺乏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使得两地的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两岸间的金融合作仍然不充分,金融体系的融通受到限制。
两地的人员流动和交流仍然面临一定的限制,制约了合作的深入。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双方政府应加强沟通与协商,促进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
两地的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提高合作的稳定性。
加强金融合作,推动两地金融体系的互联互通,为经贸合作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加强人员流动和交流,逐步放宽人员流动的限制,为双方合作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四、展望未来福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发展前景广阔。
两地都具有优势的产业和资源,双方在农产品、餐饮、旅游、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将为福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福州对台工作总结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也是对台工作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多年来,福州市委、
市政府始终把对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首先,福州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
通过举办台商投
资环境推介会、台湾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吸引更多台湾企业和产品进入福州市场,促进了两岸经济的互利共赢发展。
同时,福州还加强了与台湾的产业对接,促进了两岸企业的合作交流,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其次,福州积极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通过举办台湾艺术家作品展、台湾文化论
坛等活动,增进了福州市民对台湾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福州还鼓励台湾青年来福州交流学习,加强了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培养了更多的友好力量。
最后,福州还积极推动两岸人员往来。
通过举办两岸青年交流营、台湾农民参
观团等活动,增进了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了两岸人员往来的便利化和多样化。
同时,福州还加强了与台湾的教育交流,推动了两岸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为两岸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总的来说,福州对台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民心相通
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福州对台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形势下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作者:刘艳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1年第03期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是两岸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历经曲折,并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冲击,但由于两岸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经贸关系仍得到平稳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达到一个新高度。
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现状近30年来,两岸经贸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领域不断扩展,层次不断提高,互惠互利的经贸合作与交流格局已见轮廓。
目前,大陆已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的投资目的地。
两岸经济互惠互利的效应日益显现。
1.两岸互成重要贸易伙伴两岸贸易在大陆和台湾的对外贸易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两岸贸易的迅速发展,两岸市场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强,台湾与大陆已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1990年,大陆是台湾第九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第二十大进口市场;到上世纪90年代末,大陆已上升为台湾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市场。
到2007年,大陆成为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台湾是大陆的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第五大进口来源地以及第一大逆差来源地。
到2010年,两岸签署了ECFA协议,两岸各有267项与539项货物可在未来两年内逐步实现免关税进入对方市场,还提出将设立经合会进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与争端机制等4项协商。
可见,中国大陆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而台湾则是中国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三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两岸经贸交流实现质的飞跃。
2.台湾向大陆投资积极扩展随着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重心的转变,台商在大陆投资格局也在发生着相应的转变。
总体上来讲,台商对大陆投资呈现从南向北、从东向西、从沿海向内地的逐渐转移过程,只是转移的程度与速度各地有所不同。
台商投资企业的地域性聚集现象突出,投资的地域性很强。
目前,仅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就聚集了约70%的台商投资,主要包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其中以广东和江苏两省最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