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 学习情境五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5
《汽车安全舒适系统原理与维修》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掌握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2. 了解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3. 培养学生对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包括制动系统、电子稳定系统、悬挂系统、空调系统等;2. 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包括制动液泄漏、传感器故障、电路故障等;3. 维护和保养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注意事项,包括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易损件、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工具等。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案例介绍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2. 讲解原理:分别介绍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方式进行展示。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汽车安全舒适系统故障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不同的汽车安全舒适系统故障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5.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实践操作维修汽车安全舒适系统,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课程所学内容,完成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思政教育1. 安全意识教育:强调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 环保意识教育:介绍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鼓励学生选择环保、节能的出行方式,如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
3. 团队合作意识教育: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职业素养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汽车维修行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实施,检验学生对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汽车安全舒适系统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原理、构造、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使学生能够应对各种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常见问题,提高车辆使用安全性与舒适性。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包括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基础知识、原理、结构、部件、电路等;以及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2. 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种部件的构造与功能,了解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掌握基本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ABS防抱死刹车系统、自动空调、座椅调节系统等重要安全舒适系统。
2. 教学难点:电路故障诊断与维修、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安全舒适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操作、维修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
3.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安全舒适系统的运作过程和故障现象。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常见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五、教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60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践课30学时。
每周2学时,共6周完成。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三部分。
平时作业占20%,实验报告占30%,期末考试占50%。
学生最终成绩将根据综合表现评定。
七、师资力量本课程需要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团队,包括汽车维修工程师、汽车维修技师和相关领域专家。
他们将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汽车安全舒适系统教材,并结合网络资源进行补充。
2. 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汽车安全舒适系统实验设备,包括模拟故障诊断仪器、维修工具等。
3. 网络资源:建立课程网站,提供教学课件、视频、案例分析等资源,方便学生随时学习。
16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10下半月课程思政,即发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融入课程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课程思政不是生搬硬套把专业课上成政治课,而是要选择与课程内容贴合的素材,在无形之中,实现专业学习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本文以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为例,阐述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1 绪论部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1)爱国主义教育。
汽车产业是国家支柱产业,汽车后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课程思政在《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魏显坤全原因只能进行一辆车的实训,为保证所有学生均能同步观看,可通过直播形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未操作的学生可通过拍照和录像记录操作学生的动手过程。
针对实操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教师应进行引导,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6)总结点评。
每次各组任务完成后或无法完成时均应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总结点评的三维评价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3 课后由于中职学生的自信心稍弱,课后教师要将得分最高的学生操作视频上传至论坛,邀请企业专家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到不足之处。
3 教学反思3.1 信息化教学手段应适当运用信息化技术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提及的教学案例仅用了3种信息化教学手段。
(1)云班课的测试。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此在课前通过云班课测试可快速准确地掌握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2)直播。
在汽车电气系统实训课中因存在安全隐患不能多辆车同时实训,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在某个阶段不能进行实训,从而使教学效率低下。
为解决这个矛盾可采用直播功能以保证所有学生均能同步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教案●新课导入:汽车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和被动安全技术两种,安全气囊属于被动安全装置,它在车辆碰撞时,对驾驶员以及乘客起到防护的作用,具体如下面详细讲解:●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第一章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一、安全气囊的类型㈠、按碰撞类型正面防护安全气囊、侧面防护安全气囊和顶部碰撞防护安全气囊。
㈡、按气囊数目单气囊系统、双气囊系统及多气囊系统等。
二、汽车对安全气囊的要求㈠、可靠性高安全气囊的使用年限为7-15年。
㈡、安全可靠能正确区分制动减速度和碰撞减速度的区别㈢、灵敏度高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在二次碰撞前打开。
㈣、有防误爆功能减速度过大,轻微碰撞不能引爆。
㈤、有故障自诊断功能。
㈥、电控安全气囊要有备用电源。
三、电控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㈠、传感器1、碰撞传感器:检测汽车碰撞强度的信号,并将信号输入给安全气囊ECU,安装于汽车前部的碰撞传感器叫前碰撞传感器;安装于安全气囊ECU内部的碰撞传感器叫中央传感器。
2、安全传感器:安全传感器也叫做保险传感器,防止安全气囊系统在非碰撞的情况下发生误引爆。
安全传感器安装在安全气囊ECU内部,通常有两个安全传感器㈡、气囊组件1、气体发生器作用:是在有效的时间内产生气体,使气囊张开。
气体发生器由上盖、下盖、充气剂(叠氮化钠固体药片)和金属滤网组成。
金属滤网安装在气体发生器的内表面,用以过滤充气剂和点火剂燃烧产生的渣粒。
原理:气体发生器是利用热效反应产生氮气而充入气囊。
在点火器引爆点火剂瞬间,点火剂会产生大量热量,叠氮化钠药片受热立即分解,产生氮气并从充气孔充入气囊。
虽然氮气是无毒气体,但是叠化氮钠的副产品有少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白色粉末)。
这些物质是有害的,因此在清洁膨胀后的气囊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采取防护措施。
2、点火器3、气囊驾驶员侧的气囊多采用尼龙布涂氯丁橡胶或有机硅制成。
橡胶涂层起密封和保护作用,气囊背面有2个泄气孔。
目录一、领域定位···················- 2 -二、领域目标···················- 2 -三、学习情境···················- 3 -四、情境描述···················- 4 -五、实施建议··················· - 11 -六、考核··················· - 12 -七、教学资源··················· - 13 -八、其它··················· - 13 -一、领域定位1、性质《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检测与维修》是“汽车技术工程”方向针对汽车维修工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领域。
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教案
《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教案
一、管理信息
课程代码:制订人:
所属系部:批准人:
制订时间:
二、基本信息
学分:4
学时:64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先修课: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传感器、汽车发动机构造及维修
三、课程定位
《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学习领域定位依据是汽车维修服务岗位中汽车安全与舒适设备维修典型工作任务,随着汽车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能和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汽车上安装的有关安全和舒适的设备也越来越复杂,我们有必要根据市场的规律,安排这样一门专业课程,进行专门的介绍。
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对汽车安全与舒适电器设备相关电路进行分析,对相关线路和元件进行必要的检测,认定故障原因,最后予以排除。
总之应具备一下几个方面的核心能力:一是对汽车电路系统的认知能力;二是对电器元件的检测能力、工作状况的判断能力;三是对故障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四是维修经验的总结和应用能力。
《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将重点要求掌握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主要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故障检修,包括汽车空调系统、汽车安全气囊、汽车防盗系统、汽车雷达防撞系统、汽车定速巡航系统、汽车音响系统等。
四、课程设计。
《汽车安全舒适系统原理与维修》课程思政元素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安全舒适系统在汽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这些系统不仅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了更好的行车体验。
然而,这些系统的故障也会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了解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原理和维修方法至关重要。
课程思政元素1.安全意识:在驾驶汽车时,驾驶员应该时刻保持安全意识。
汽车安全舒适系统是提高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们不能替代驾驶员的主观判断和操作。
驾驶员应该了解这些系统的功能和限制,正确使用它们,并在必要时采取手动操作来应对突发情况。
2.科技创新:汽车安全舒适系统是科技创新的产物,它们采用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和传感器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这些系统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努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应该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职业素养:汽车维修人员是汽车行业的重要人才。
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在维修汽车安全舒适系统时,维修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维修质量,避免对车辆和乘客造成损害。
4.环境保护:汽车安全舒适系统在提高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一些系统需要使用大量的电池和电子元件,这些物品的制造和使用也会产生环境污染。
学生应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自己和身边的人选择环保、低碳的出行方式。
实践操作1.模拟故障诊断: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故障诊断的方式,了解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结构和原理,掌握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团队合作: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项实际维修任务。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交流、倾听和尊重,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总结汽车安全舒适系统原理与维修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涉及到汽车技术和维修技能的学习,还涉及到安全意识、科技创新、职业素养和环境保护等思政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