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平面图
- 格式:doc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2
塔吊基础防雷接地装置焊接做法一、施工依据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15;二、施工做法2.1采用独立塔吊基础时当塔吊不在建筑结构底板范围时,只能采用独立基础。
如下图1~2。
此法接地主要靠工程桩,为保证接地效果,应将所有的工程桩连接在一起,由对角引出扁钢,打孔,作为接地点,用25mm2铜线将与镀锌扁钢进行连接。
基础钢筋网上下两层也应与接地网焊接在一起。
塔吊电箱接地点可以在两条扁钢中任选一条作为重复接地点。
2.2接地连接线的规格为圆钢12,扁钢-40×4。
2.3圆钢与圆钢搭接长度为6倍圆钢直径,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长度为6倍圆钢直径,双面施焊,扁钢与扁钢搭接长度为2倍扁钢宽度,三面施焊。
图1:独立基础塔吊基础接地立面图图2:独立基础塔吊基础接地平面图2.2当塔吊在建筑结构底板范围时,可采用将基础埋入建筑结构底板下的方式。
如下图3~4。
塔吊基础利用基础底板上下两层主筋中的两根通长焊接形成的基础接地网,并与相应锚杆钢筋网进行焊接,以此作为防雷接地及电气设备接地的公用装置。
随着结构底板的施工,接地电阻会不断降低,当地板完成时,接地电阻值≤1Ω。
此法可可保证塔吊接地的良好。
图3:塔吊基础埋入结构底板下接地立面图图4:塔吊基础埋入结构底板下接地平面图2.3当塔吊在建筑结构底板范围时,可采用将塔吊基础埋与建筑机构底板作为整体的方式。
如下图5~6。
图5:塔吊基础埋与结构底板作为整体时接地立面图图6:塔吊基础埋与结构底板作为整体时接地平面图三、总结3.1涡流检测(ET):是利用探头线圈内流动的高频电流可在焊缝表面感应出涡流的效应,有缺陷会改变涡流磁场,引起线圈输出变化来反映缺陷。
其检验参数控制相对困难,可检验导中材料表面或焊缝与堆焊层表面或近表面缺陷。
防雷接地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日期: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与防雷、接地工程概况 (3)第一节适用范围 (3)第二节编制依据 (3)第三节设计概况 (3)第二章施工准备 (5)第一节技术准备 (5)第二节材料准备 (5)第三节施工机具准备 (5)第三章施工工艺 (6)第一节基础接地施工工艺 (6)第二节屋面防雷施工工艺 (7)第三节等电位、局部等电位联接施工工艺 (8)第四节引下线施工工艺 (10)第四章接地电阻测试 (11)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13)第一节质量标准 (13)第二节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4)第三节质量记录 (15)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 (15)第七章应急预案 (16)第一节应急准备 (16)第二节触电事故应急准备响应预案 (16)第三节高空坠落事故应急准备响应预案 (19)第八章现场文明体系及施工措施 (21)第一节阶段策划 (22)第二节文明施工 (22)第三节施工现场垃圾清除安排 (24)第九章绿色施工 (24)第一节绿色施工环境管理方针、目标及工程环境管理体系 (24)第二节资源节约 (25)第三节环境保护 (26)第一章编制依据与防雷、接地工程概况第一节适用范围适用于东海富汇豪庭地块项目防雷接地安装工程。
第二节编制依据1. 电气、给排水、燃气、人防等施工图纸2. 依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5.依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6.依据《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50169-2016)5.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3. 参见《防雷接地安装图集》(D501-1~4)4. 参见《等电位安装图集》(04D501-2)第三节设计概况本工程本建筑按二类防雷建筑设防,防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等级为D级。
年平均雷暴日Td=73.9天,年预计雷击次数N=0.5070次。
本工程沿屋面周圈采用∅12镀锌圆钢构筑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金属网格作为接闪带。
基础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基础防雷接地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防雷接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安装单位检查评定
结果专业工长(施
工员)
测试人员
符合设计规范规定要求。
(公章)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
验收结论
(公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基础、防雷接地说明基础接地、防雷接地设计说明一、基础接地:1、本工程基础形式为桩基础,本接地采用联合接地体。
2、接地极利用桩、承台及底板内主钢筋相互焊通。
接地连接线采用40*4热镀锌扁钢沿各基础外圈作环形敷设,与所经过的承台内两主筋可靠焊接,形成环网接地体---利用桩内主筋(不少于2根)与承台底筋焊接,承台及底筋分别和其面筋焊接,然后承台面筋再与所经过的接地扁钢及底板面筋焊接,接地扁钢须全程焊通,所有焊接长度须大于6D。
联合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3、防雷引下线利用柱内两根大于直径16MM的主筋与所经过接地热镀锌扁钢焊接连通。
4、在防雷引下线相对应的室外埋深-0.8M处由被利用作为引下线的钢筋上焊出一根40MM*4MM热镀锌扁钢,此扁钢伸向室外,距外墙的距离不小于1.0M。
供连接等电位带和加打人工接地体用。
5、接地引上线IN-C-S系统的接地线用40*4热镀锌扁钢直接引至低压配电柜。
利用柱内2根主竖筋作等到电位接地引上线,然后再用40*4的热镀锌扁钢引至各LEB端子箱。
在电梯井内离电梯地坑0.2米,及电梯井端下边各预埋100*100*8热镀锌扁钢一块,扁钢与柱内2根作为接地引上线主竖筋骨焊接。
6、在总进线配电柜处设MEB箱,应将总配电箱内PE母排、建筑物的PE干线、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建筑物的金属构件、预埋件等导体作等电位联结。
车间内设LEB端子板,所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物体,金属构件均用导线LEB端子联结。
7、基础联合接地及屋面防雷引下线等利用结构钢筋部分均由结构负责施工,电气专业负责验收,接地装置施工过程中,电气安装与结构施工密切配合,所有隐蔽工程均须组织现场验收签字。
二、防雷接地:1、本工程防雷按一类民用建筑设计。
2、避雷线采用直径12镀锌圆钢沿屋檐或女儿墙支架敷设,支起高度100MM。
3、引下线利用柱内的两根主钢筋,上端与避雷线连接,下端与接地装置连接,引下线位置详见防雷平面图。
防雷,接地平面图的设计及应重点注意的问题1 标准、规范,设计条件和要求1.1 防雷、接地设计应执行的标准、规范防雷、接地设计中应执行的标准、规范由电气专业负责人在设计统一规定中提出。
1.1.1 国内设计项目按下列标准、规范执行《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试行) GBJ6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规范》 GB50160《石油库设计规范》 GBJ74《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 HGJ28静电接地安装图按《化工企业静电接地安装通用图CD90B4》执行1.1.2 引进项目根据合同要求可按卖方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但不得低于1.1.1条的要求。
1.1.3 技术出口项目根据合同要求可执行买方国家或地方的标准、规范,或买方指定的国际标准、规范。
1.2 防雷、接地装置的设计过程防雷、接地装置的设计可分下列几个阶段:1.2.1设计条件和设计资料收集阶段。
为了进行设计计算,应收集以下资料,如不便收集或收集不到时,也可采用经验数据。
所有条件经由电气专业负责人签收转发。
从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按设计过程控制规定,由电气专业负责人验收,并在《提出条件通知单》上验收签字后直接(或发给设计人,再由设计人)交给由他负责培训或指导工作的见习生进行设计。
设计人发现设计条件有错误或条件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应及时向电气专业负责人提出,并由电气专业负责人与提供条件的专业负责人协商,由提供条件的专业负责人填写《设计条件变更单》。
设计人按《设计条件变更单》进行设(1) 基础设计(或初步设计)文件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必需符合基础设计(或初步设计)文件中有关防雷、接地设计的规定。
(2) 工艺装置设备布置图,包括平立剖面图标明界区范围、指北针、主要设备位置及尺寸、框架及管廊、塔、罐及其它操作平台和上下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