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位错的伯氏矢量
- 格式:pdf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0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思考题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一、解释以下基本概念空间点阵、晶格、晶胞、配位数、致密度、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组元、合金、相、固溶体、中间相、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
二、填空题1、材料的键合方式有四类,分别是(),(),(),()。
2、金属原子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且与原子核引力(),因此这些电子极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变成()。
3、我们把原子在物质内部呈()排列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晶体物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分别是(),(),()。
4、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分别为(),()和()。
5、体心立方晶格中,晶胞原子数为(),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面为(),晶胞中八面体间隙个数为(),四面体间隙个数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常见金属有()。
6、面心立方晶格中,晶胞原子数为(),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面为(),晶胞中八面体间隙个数为(),四面体间隙个数为(),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常见金属有()。
7、密排六方晶格中,晶胞原子数为(),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面为(),具有密排六方晶格的常见金属有()。
8、合金的相结构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和()。
9、固溶体按照溶质原子在晶格中所占的位置分为()和(),按照固溶度分为()和(),按照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相对分布分为()和()。
10、影响固溶体结构形式和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
11、金属化合物(中间相)分为以下四类,分别是(),(),(),()。
12、金属化合物(中间相)的性能特点是:熔点()、硬度()、脆性(),因此在合金中不作为()相,而是少量存在起到第二相()作用。
13、CuZn、Cu5Zn8、Cu3Sn的电子浓度分别为(),(),()。
两种经典位错位错线与柏氏矢量的关系
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在不同的位错类型中有不同的关系。
刃型位错中,位错线与柏氏矢量是垂直的。
在晶体中,位错是发生滑动的部分,柏氏矢量用于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的一组向量,它表示原子或原子集团在滑移前后位置的变化。
因为刃型位错的滑移矢量垂直于滑移面,所以其位错线与柏氏矢量也是垂直的。
而在螺型位错中,位错线与柏氏矢量是平行的。
此外,还有一种混合位错,其柏氏矢量与位错线的角度是任意的,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位错的书籍或者咨询材料研究专家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位错环的柏氏矢量
【实用版】
目录
1.位错环的概述
2.柏氏矢量的概念
3.位错环与柏氏矢量的关系
4.位错环柏氏矢量的应用
正文
1.位错环的概述
位错环是一种存在于晶体结构中的缺陷,主要是由于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排列错误导致的。
位错环通常会在材料遭受外力或者在制备过程中产生,它们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位错环的性质和行为对于了解材料的强度、韧性等性能至关重要。
2.柏氏矢量的概念
柏氏矢量是一种描述位错环的矢量,它可以用来衡量位错环的大小和方向。
柏氏矢量的大小等于位错环的线密度,方向则与位错环的轴线方向相同。
柏氏矢量在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用来描述位错环的运动和演化,进而预测材料的性能。
3.位错环与柏氏矢量的关系
位错环与柏氏矢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位错环是由一系列原子排列错误构成的,而柏氏矢量则是用来描述这些排列错误的大小和方向。
因此,位错环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柏氏矢量来描述。
另外,位错环的运动也会导致柏氏矢量的变化,因此,研究位错环的运动规律也可以通过研究柏氏矢量的变化来实现。
4.位错环柏氏矢量的应用
位错环柏氏矢量在材料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通过研究位错环的大小和分布,可以了解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从而为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位错环柏氏矢量还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疲劳寿命。
知识点055. 晶体的塑性变形变形前变形后滑移ττ单晶试棒在拉伸作用下的变化晶体结构不同,面心立方晶体的12个滑移系统滑移系统数量不同。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往往是中原子最密排的晶面和晶向,因为最密排面的间距最大,阻力最小,密排方向上平移距离也最小,因此最容易滑移。
晶面间的滑移是滑移面上所有原子整体协同移动的结果(刚性滑动模型)。
理论计算与实际结果相差三个数量级!纯铁的理论临界切应力约3000MPa,实际屈服强度1-10MPa位错模型孪生[112]1a[112] 0)知识点056. 位错及分类定义:分类:刃位错、螺位错混合位错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刃位错刃位错形成:晶体在大于屈服值的切应力 作用下,以ABCD面为滑移面发生滑移。
EF 是晶体已滑移部分和未滑移部分的交线,称为位错线。
刃位错垂直刃位错螺位错螺位错形成:晶体在大于屈服值的切应力 作用下,以ABCD面为滑移面发生滑移。
EF 是晶体已滑移部分和未滑移部分的交线,称为位错线。
螺位错平行螺位错混合位错混合位错随堂练习:答:知识点057. 伯格斯矢量定义:性质:确定伯格斯矢量的步骤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刃位错伯格斯矢量的确定螺位错伯格斯矢量的确定伯氏矢量的性质伯氏矢量的性质伯氏矢量的性质伯氏矢量的性质随堂练习:答:。
一、解释以下基本概念肖脱基空位:晶体中某结点上的原子空缺了,则称为空位。
脱位原子进入其他空位或者迁移至晶界或表面而形成的空位称为肖脱基空位弗兰克耳空位:晶体中的原子挤入结点的空隙形成间隙原子,原来的结点位置空缺产生一个空位,一对点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称为弗兰克耳(Frenkel)缺陷。
刃型位错:晶体内有一原子平面中断于晶体内部,这个原子平面中断处的边沿及其周围区域是一个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沿某一晶面切一刀缝,贯穿于晶体右侧至BC处,在晶体的右侧上部施加一切应力τ,使右端上下两部分晶体相对滑移一个原子间距,BC线左边晶体未发生滑移,出现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BC。
从俯视角度看,在滑移区上下两层原子发生了错动,晶体点阵畸变最严重的区域内的两层原子平面变成螺旋面,畸变区的尺寸与长度相比小得多,在畸变区范围内称为螺型位错混合位错:位错线与滑移矢量两者方向夹角呈任意角度,位错线上任一点的滑移矢量相同。
柏氏矢量:位错是线性的点阵畸变,表征位错线的性质、位错强度、滑移矢量、表示位错区院子的畸变特征,包括畸变位置和畸变程度的矢量就称为柏氏矢量。
=L/υ;单位面积位错露头数ρs=N/s 位错密度:单位体积内位错线的总长度ρυ位错的滑移:切应力作用下,位错线沿着位错线与柏氏矢量确定的唯一平面滑移,位错线移动至晶体表面时位错消失,形成一个原子间距的滑移台阶,大小相当于一个柏氏矢量的值.位错的攀移:刃型位错垂直于滑移面方向的运动,攀移的本质是刃型位错的半原子面向上或向下运动,于是位错线亦向上或向下运动。
弗兰克—瑞德源:两个结点被钉扎的位错线段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断弯曲弓出后,互相邻近的位错线抵消后产生新位错,原被钉扎错位线段恢复到原状,不断重复产生新位错的,这个不断产生新位错、被钉扎的位错线即为弗兰克-瑞德位错源。
派—纳力:周期点阵中移动单个位错时,克服位错移动阻力所需的临界切应力。
晶体结构中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个数在晶体结构的世界里,单位位错就像是那些顽皮的孩子,时不时会捣蛋,给我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哎,别小看这些小家伙,它们的存在可是至关重要的。
想象一下,晶体就像是一个精致的城堡,每一个原子都是这座城堡的砖瓦。
而单位位错,就是在这个城堡里“叛逃”的砖块,造成了一个小小的缺口。
人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缺口会让整个结构变得不稳,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这些“叛逃者”其实是让整个城堡更加坚固的一部分。
说到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很多人可能会皱眉头。
听起来像是高深莫测的科学名词,其实不然。
柏氏矢量,就像是一张地图,告诉我们位错在晶体中到底“走了多远”。
就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想象你在公园里散步,突然发现前方有个大石头挡住了你的路。
你想绕过去,那你就得知道这块石头有多大,有多宽。
柏氏矢量就是告诉你,这个“石头”的尺寸以及位置。
在一个晶体中,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个数可是多得令人瞠目结舌。
这就像一个热闹的聚会,朋友们一个个都在欢快地聊天,不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
不同的晶体结构有不同的位错特征,有的可能是简单的,有的则复杂得让人头疼。
想象一下,立方晶体就像是整齐划一的棋盘,棋子稳稳当当地摆放。
而六方晶体呢?就像是一团麻绳,错综复杂,简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这些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个数不仅影响晶体的力学性质,还与它们的导电性、热导率等息息相关。
你说奇不奇?晶体就像一个身体,而单位位错就是那活蹦乱跳的细胞。
它们的存在能让晶体更加“健康”,增强了抗压能力;有时候呢,也可能导致晶体变得脆弱。
就像生活中,有的人可能看起来坚强,实际上内心却是脆弱的。
研究单位位错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想象一下,科学家们就像是探险者,在未知的领域里摸索。
他们要运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比如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这些微小的位错。
哦,这就像是带着放大镜去寻找隐藏在沙滩里的贝壳,充满了惊喜和期待。
每当他们发现新的位错个数或结构时,那种兴奋简直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