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道岔尖轨轨高的测量基准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4
道岔尖轨尖端轨距一、道岔尖轨的作用和重要性道岔尖轨是铁路道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行的安全和顺畅。
道岔尖轨的作用是在列车行驶过程中,引导车轮顺利通过道岔转换,确保列车按照预定轨道行驶。
因此,道岔尖轨的安全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二、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含义和计算方法道岔尖轨尖端轨距指的是道岔尖轨尖端两侧轨道的距离。
这是一个关键的参数,直接关系到道岔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计算公式为:道岔尖轨尖端轨距= 轨距+ 尖轨宽度+ 安全余量。
其中,轨距是我国标准轨距,一般为1435mm;尖轨宽度是指道岔尖轨与轨道之间的宽度,一般为25mm;安全余量是指为确保列车行驶安全,规定的道岔尖轨尖端轨距与标准轨距之间的差值,一般为5mm。
三、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标准值和影响因素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标准值应为1460mm。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道岔尖轨尖端轨距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列车通过次数、轨道磨损程度、道岔使用年限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道岔尖端轨距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铁路运行的安全性。
四、如何检测和调整道岔尖轨尖端轨距1.检测:定期使用检测设备对道岔尖轨尖端轨距进行测量,了解轨距变化情况。
如发现道岔尖端轨距超过标准值或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进行调整。
2.调整:首先,清理道岔尖轨周围的杂物,确保调整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调整。
调整方法包括:轨距扩大法、轨距缩小法、更换道岔部件等。
调整过程中需确保道岔尖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道岔尖轨尖端轨距对铁路运行安全的影响道岔尖轨尖端轨距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铁路运行的安全性。
当轨距过大时,列车通过道岔时可能出现跳跃现象,增大磨损程度;当轨距过小时,容易导致列车脱轨事故的发生。
因此,确保道岔尖轨尖端轨距在标准范围内,对保障铁路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道岔尖轨尖端轨距是铁路运行安全的关键因素。
道岔检查项目及标准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一、道岔几何尺寸检查标准1.正线道岔检查标准执行200~250km/h、250(不含)~350km/h标准。
高速铁路正线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18号及以上道岔作业验收为0mm,经常保养为2 mm,临时补修为3 mm;12号道岔作业验收为2mm,经常保养为3 mm,临时补修为5 mm。
2.到发线、站线道岔检查执行120 km/h及以下正线标准注:①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②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 m,但在延长18 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③尖轨尖处轨距的作业验收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1mm。
注:250km/h道岔咽喉尺寸为119.1mm,350km/h道岔咽喉尺寸为125.4mm二、道岔结构检查项目及标准1.钢轨状态:基本轨、尖轨、岔心、翼轨、护轮轨等有无伤损或异常磨耗,钢轨顶面及作用面轮轨接触面光带是否异常等。
2.尖轨、基本轨之间的顶铁离缝、直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基本轨密贴、直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曲基本轨密贴、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直基本轨密贴、曲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直基本轨密贴、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心轨尖端至第一个牵引点处与翼轨密贴、心轨其他竖切部分与翼轨密贴、尖轨、心轨轨底与台板离缝、叉跟尖轨尖端(100mm)与心轨密贴、叉跟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心轨密贴、心轨轨腰与顶铁离缝。
3.各种联结螺栓、顶铁和间隔铁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
4.滑床板损坏、变形、异常磨耗等情况。
5.弹性垫板、轨下及铁垫板下橡胶垫板、弹性夹、辊轮、防跳限位装置等损坏状况。
6.其他各种零件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
7.限位器作用状况。
8.道岔各类标志、标识状况(齐全、准确、清晰、有效)。
9号道岔尖轨尖端轨距
(实用版)
目录
1.9 号道岔尖轨的定义和作用
2.9 号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3.9 号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标准和重要性
4.9 号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调整和维护方法
5.结论:9 号道岔尖轨尖端轨距在铁路运输中的关键作用
正文
一、9 号道岔尖轨的定义和作用
9 号道岔尖轨,是铁路交叉口中一种特殊的铁轨,它的作用是在列车行驶过程中,将列车从一条轨道引导至另一条轨道,以实现列车在不同轨道间的切换。
9 号道岔尖轨的设计和制造要求非常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
二、9 号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9 号道岔尖轨尖端轨距,是指 9 号道岔尖轨的尖端部分,在铁路轨道上的距离。
这个距离的测量方法,一般采用铁路测量工具,如轨距尺等,进行精确测量。
三、9 号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标准和重要性
我国铁路对 9 号道岔尖轨尖端轨距有严格的标准,因为尖端轨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
如果尖端轨距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晃动,甚至可能引发事故。
四、9 号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调整和维护方法
为了保证 9 号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准确,铁路部门会定期进行维护
和调整。
调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更换尖轨,另一种是通过磨轨。
同时,铁路部门还会定期对尖轨进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使用。
五、结论:9 号道岔尖轨尖端轨距在铁路运输中的关键作用
总的来说,9 号道岔尖轨尖端轨距在铁路运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关系到列车的运行安全,也影响到铁路运输的效率。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一、普通9号(含AT9号)、12号道岔的检查(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一)顺号检查部位轨距标准(mm)说明9号道岔12号道岔1 前顺坡终点1435 1435 检查位置:基本轨接头2 尖轨尖端1450 14453 尖轨中1444 14424 尖轨跟端(直)1439 14395 尖轨跟端(曲)1439 14396 导曲线部分前(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距离尖轨跟端1.5m处7 导曲线部分前(曲)1450 1445 检查位置:距离尖轨跟端3m处8 导曲线部分中(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曲股接头处9 导曲线部分中(曲)1450 1445 检查位置:曲股接头处10 导曲线部分后(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从最后一个支距点向前量4m处11 导曲线部分后(曲)1450 1445 检查位置:从最后一个支距点向前量4m处12 叉心前(直)1435 143513 叉心前(曲)1435 143514 叉心中(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叉心宽10—40mm处,同时检查查照间隔、护背距离15 叉心中(曲)1435 1435 检查位置:叉心宽10—40mm处,同时检查查照间隔、护背距离(二)、水平的检查1、普通道岔尖轨按标准高出基本轨6mm,所有叉心翼轨都有堆高,尖轨中和叉心中两处不检查水平。
2、普通道岔尖轨跟端高出基本轨6mm,有的混凝土岔枕普通道岔导曲线上股有6mm的超高,检查时要以此为标准。
3、尖轨尖端及以前以直股基本轨为基准股,尖轨跟端及以后以内两股和叉心为基准股,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
(三)、方向的检查直股外股道岔全长和直股内股辙叉趾端至尖轨后1.5m以及道岔前后各50m范围均可检查。
(四)、高低的检查与方向检查范围相同,只是普通道岔内直股距尖轨跟端2m范围不得放弦。
(五)普通道岔《道岔检查记录簿》格式见《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部令发布)第160页。
道岔是铁路线路中用于切换列车行进方向或轨道的设备,由尖轨和心轨组成。
尖轨是道岔的移动部分,它是连接在心轨上的可移动轨道。
尖端轨距是指尖轨与心轨之间的距离。
根据国际标准,道岔的尖端轨距通常为1435毫米(4英尺8.5英寸),与普通铁路轨道的标准轨距相同。
这个标准轨距也被称为“标准轨距”或“国际轨距”。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这个标准轨距作为铁路的基本设计参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道岔的尖端轨距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于某些特定的铁路系统和运输需求,可以使用更窄或更宽的尖端轨距。
例如,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采用的铁路尖端轨距为1520毫米,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高速铁路则采用了1668毫米的尖端轨距。
总的来说,标准的尖端轨距为1435毫米,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例外。
具体的尖端轨距取决于铁路系统和国家/地区的设计标准和运营需求。
铁路道岔开程规定及测量
普通道岔的开程是如何规定的?
道岔开程是指道岔尖轨与基本轨在斥离位置时,尖轨与基本轨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一般都在轨尖处测量。
其中43kg/m、50kg/m的9号、12号道岔开程为142~152mm;60kg/m的12号双机牵引道岔,第yi牵引点开程为176~180mm,第二牵引点开程为75~80mm。
道岔岔口(开程)是保证道岔运用质量的基础,岔口不标准会直接影响后续道岔的调整和运用,会造成尖轨的反弹、别劲及调整余量不足等问题,影响道岔正常转换。
JG-KC01 型开程测量尺主要用于铁路道岔的开程、支距的测量。
可供电务维修、大修、工程测量及其他有关部门线路作业时使用。
该仪器测量速度快、使用方便,白天、夜间均可使用。
道岔岔口的测量方法(针对两点牵引)
第yi牵引点处:从尖轨侧向基本轨侧方向测量(尖轨头下部16mm处)。
第二牵引点处:从基本轨侧向尖轨侧测量(基本轨下部16mm处)。
对照道岔岔口表格,使用道岔(工务道岔图号)的岔口要求标准进行测试,满足+3mm岔口要求标准进行调整,岔口调好后需要检查限位铁的距离是否符合标准(1-3MM)。
浅谈高速铁路轨道精密测量技术1.前言伴随着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客运专线的建成通车,我国正式跨入了高速时代。
铁路“十一五”规划中“四横四纵”等几大新的项目也已经正式启动,并陆续部分建成通车。
截止11 月底,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达7531 公里,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在我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相对测量模式与方法已经满足不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维护的高精度需要。
为此,精密工程测量方法就完全替代了传统的相对测量模式,为我国高铁高质高效的建设和后期平稳、舒适的运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大量高速铁路的交付使用,如何在日益恶劣的测量条件下,长期保持高铁轨道几何线型的高平顺性也就显得日益重要。
同时,高速铁路的养护维修作业全安排在夜间综合天窗内进行,视线等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就必须依赖高精度的测量数据才能进行作业。
可以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已经成为运营中高速铁路养护维修的灵魂所在。
为此,本文结合郑西高铁的实际情况,对现行的精密测量技术进行探讨,并介绍如何利用有效的测量结果,指导现场的养护维修作业,逐步提高线路设备质量。
2 三维精测网的概念2.1三网合一的概念高速铁路建设与传统铁路建设最大的区别在于工程施工工艺和精度要求非常高。
为满足这一要求,高速铁路建设引入了精密工程测量体系,并变传统的相对测量模式为全新的相对测量模式,并在勘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采用统一的平面、高程控制坐标基准,简称“三网合一”。
2.2 平面控制网为适应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GPS 基站网(框架网CPO)按每50~100km 左右沿所建铁路两侧设置,按国家A/B 级GPS 标准施测。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平面控制网在GPS 基站网(也称框架网,CP0 网)的基础上进行分级布设。
基础平面控制网,亦即勘测设计网(CPⅠ),按铁路 B 级GPS 标准沿线路小于4km 布设一个点或一个点对。
测量方法:使用双频GPS 接收机,按静态测量方式观测两个时段,每个时段90 分钟,使用广播星历解算基线。
浅析高速铁路轨道基准点测量方法作者:杨龙来源:《建材发展导向》2015年第03期摘要:我国高速铁路在近些年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高速铁路作为众多高新技术的集合体,测量技术至关重要。
文章以石武高速铁路某段为例,详细阐述了修建过程中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基准点(GRP)测量的技术方法和指标要求。
关键词:高速铁路;轨道基准点(GRP);平面测量高速铁路在我国起步相较晚于其他国家,但是发展速度却是非常快,这主要归功于国家对于交通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初期格局将是全国范围内的“四横四纵”八条主要线路。
而作为高速铁路最核心的施工技术,无砟轨道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着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平顺性,也决定了高速铁路自身的使用寿命。
无砟轨道按照轨道板的不同,可以分为板式无砟轨道和双块式无砟轨道。
其中板式轨道可分为 CRTS I 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 III 型板式无砟轨道(目前处于试验阶段)三种结构形式。
作为我国较早引用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技术,双块式无砟轨道在日本新干线率先得到施工应用,我国多条路线先后采用过该项技术。
目前,我国已有多条高速铁路建成,并有多条在建,任然采用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关键之一就是基准点(GRP)测量,轨道基准点测量尤以平面测量最为关键。
轨道基准网是一个精度极要求极高的三维控制网,其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板精调施工测量提供控制基准,它的上一级控制基准是轨道控制网CPIII。
本文以石武线某段为例,就其在施工建设时期,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GRP轨道基准点测量方法做一简单分析交流。
1 工程概况本测段从里程DK1153+036.677到DK1159+523.780段,全长6.484公里,线路范围内布设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基准点(GRP),全段内共有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基准点(GRP)1994个,分左右线布置。
道岔的检查与评定是工务日常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多年以来,总认为其很简单,没有成册的必要。
今年上半年北京局春季技术比武,通过现场选手的表现,我才发现自己其实相当然的认为是错误的。
道岔的检查与评定,不是不需要培训,而是很有必要。
工务线路工班长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能系统的完成道岔的全面检查与评定,是科学评判道岔质量的关键。
编写本手册的出发点,就是让工班长通过这本手册,能按《修规》标准,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规范检查道岔,并依据检查结果,给出正确的评判。
本手册总结归纳“三往返、八节点、全项目、流水检查法”,掌握这一方法,就能确保在25分钟之内,通过来回三次,将八大类全部项目检查完,道岔评定要求的全部项目。
道岔的检查与评定,是线路工技能考评和日常考核中的一项基本项目,同时也是工务工班长必须熟练掌握并应用的基本技能。
本节主要讲述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与评定,并通过实例讲解在检查与评定中,应重点关注的事项。
一、考核总时限正式检查时间为20分钟。
计时从正式操作开始,到操作完毕结束。
规定时间内提前不加分,超1分钟扣0.5分,总超时5分钟停止作业(根据道岔整体状态,在考核过程中,时间或增加或缩短,一般在20~40分钟间)。
二、考核评分关键项点1、考评人数:不少于3人。
2、评分点:(1)、几何尺寸的检查记录全面正确。
(2)、检查项目齐全、检查顺序井然有序。
3、评分规则与总分方法:(1)、各项配分扣完为止,不出现负分。
(2)、考评员各自打分,取平均值为总分。
第一部分单开道岔检查的准备及要求一、准备工量器具(1)、道岔轨距、水平、高低、轨向等几何尺寸检查,以及岔枕状态、道床脏污情况,尖轨、基本轨伤损,零配件缺少失效,警冲标、标识及电务附属设备等病害的检查。
检查项目应涵盖《修规》第6.2.2条“道岔保养质量评定评分标准”中的检查项目。
(2)、对指定的道岔进行全面检查(不检查附带曲线时需说明)。
三、单开道岔检查操作程序日常检查设好防护后,即可开始进行检查。
道岔尖轨尖端轨距摘要:1.道岔尖轨简介2.尖端轨距的定义与作用3.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标准4.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重要性5.保持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方法6.道岔尖轨尖端轨距对列车运行的影响正文:道岔尖轨是铁路道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在列车行驶过程中实现轨道的转向或换轨。
道岔尖轨的尖端轨距是指尖轨的尖端部分与其他轨道的间距,这个间距对于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尖端轨距的定义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尖端轨距决定了列车的行驶方向和轨道的连接方式。
在铁路运输中,不同的列车行驶方向和线路需要通过道岔来实现,而尖端轨距就是决定道岔转向的关键因素。
其次,尖端轨距对列车的运行平稳性有重要影响。
如果尖端轨距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列车在通过道岔时出现摇晃或颠簸,影响乘车舒适度,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事故。
在我国,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标准是有严格规定的。
根据我国铁路部门的规定,不同类型的道岔尖轨尖端轨距都有着明确的标准数值。
这些标准数值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列车在通过道岔时能够稳定、安全地行驶。
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尖端轨距对列车的运行速度有影响。
如果尖端轨距过大,列车在通过道岔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保持稳定,这将导致列车的运行速度降低。
其次,尖端轨距对道岔的使用寿命也有影响。
如果尖端轨距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道岔的磨损加剧,从而降低道岔的使用寿命。
要保持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准确,需要定期对道岔进行检查和维护。
铁路部门需要对道岔进行定期的检修和调整,确保尖端轨距始终保持在标准范围内。
此外,铁路工作人员还需要密切关注道岔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尖端轨距出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处理。
道岔尖轨尖端轨距对列车运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尖端轨距对列车的运行平稳性有直接影响。
如果尖端轨距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列车在通过道岔时出现摇晃或颠簸,影响乘车舒适度。
其次,尖端轨距对列车的运行安全也有影响。
道岔轨距测量道岔是铁路交叉口的一部分,用于实现列车的线路切换。
为了确保列车安全运行,道岔的轨距是一个重要的参数,需要进行定期的测量和检查。
下面是关于道岔轨距测量的一些相关信息:1.轨距的定义轨距是指铁路轨道两条钢轨之间的距离,通常以毫米或英寸为单位。
在标准轨距的铁路系统中,轨距是由国家或地区的铁路标准规定的。
2.道岔轨距的重要性道岔作为铁路交叉口的一部分,其轨距的准确性对于列车的行驶、线路切换、交叉口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不正确的轨距可能导致列车脱轨等严重的安全问题。
3.测量方法3.1轨距测量仪器测量车:专用的轨距测量车通常配备有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以沿着铁轨行驶,自动测量轨距。
手持仪器:工作人员也可以使用手持的轨距测量仪器,通过放置在轨距之间进行测量。
3.2激光技术激光测距仪:激光技术可以用于测量轨距,通过激光仪器测量钢轨之间的距离,实现高精度的测距。
3.3视觉检查目视检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目视检查,使用测量棒或标尺等工具来估算轨距。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情况。
4.测量周期轨距的测量周期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铁路的使用频率、交叉口的类型、环境条件等。
通常,轨距的测量应该定期进行,以确保其在规定的范围内。
5.维护和调整一旦测量发现轨距偏离标准,需要及时采取维护和调整措施。
这可能包括调整道岔的位置、更换磨损的部件等。
6.标准和规范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和规范,规定了道岔轨距的要求和测量方法。
铁路运营商通常会遵循这些标准执行轨距的测量和调整工作。
结论道岔轨距的准确性对于铁路交叉口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激光技术和视觉检查等方法,可以确保道岔轨距处于规定的范围内。
定期的测量、维护和调整是保障铁路系统运行安全的重要步骤。
各国铁路管理机构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合理的轨距测量计划,确保道岔轨距的稳定和准确。
道岔尖轨尖端轨距
(原创版)
目录
1.道岔尖轨的定义和作用
2.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标准和影响因素
4.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调整和维护
5.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正文
道岔是铁路交叉口中一种常见的设备,它能够使列车从一条轨道转向另一条轨道。
道岔尖轨是道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在列车通过道岔时,引导列车从一条轨道转向另一条轨道。
道岔尖轨尖端轨距是指道岔尖轨尖端的左右两端轨距之间的距离。
它的计算方法是通过测量道岔尖轨的长度和轨距,然后根据一定的公式进行计算。
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标准是由我国铁路部门规定的,它的数值取决于列车的运行速度和道岔的设计。
影响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因素主要有列车的运行速度、道岔的类型和轨道的曲线半径等。
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调整和维护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工作。
一旦发现道岔尖轨尖端轨距不符合标准,就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调整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道岔尖轨的位置或者改变轨道的曲线半径。
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
只有保证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符合标准,才能够保证列车在通过道岔时能够平稳地转向,避免发生事故。
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在铁路交叉口,尤其是高速铁路
交叉口。
在高速铁路交叉口中,列车的运行速度非常快,对道岔尖轨尖端轨距的要求也更高。
㊃线路/路基㊃收稿日期:20120824;修回日期:20121112作者简介:袁宝军(1981 ),男,工程师,2003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工学学士,E⁃mail:31573212@㊂铁路道岔尖轨轨高的测量基准研究袁宝军1,邹小魁2(1.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宝鸡 721006;2.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 066205)摘 要:尖轨的轨高是影响轨道结构振动与变形㊁列车运行安全性㊁平稳性及轨道养护维修工作量的重要参数,而尖轨轨高的测量基准则是检测尖轨轨高正确与否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尖轨轨高测量的第一测量基准与第二测量基准,假定车轮与钢轨均为刚体,以尖轨轨高之间的高差和以轨轮接触关系为依据计算得出机车车辆在垂直方向的位移作为2种评价指标,对尖轨轨高的测量基准进行了讨论㊂结果表明,在测量尖轨轨高时,采用第一测量准则更为合理㊂关键词:铁路道岔;尖轨轨高;测量基准;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U2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54(2013)04000503Study on Measuring Basis for Height of Railway Turnout Switch RailYUAN Bao⁃jun 1,ZOU Xiao⁃kui 2(1.China Railway Baoji Bridge Group Co.,Ltd.,Baoji 721006,China;2.China RailwayShanhaiguan Bridge Group Co.,Ltd,Qinhuangdao 066205,China)Abstract :The height of the switch rail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which will produce influences on the track structure vibration and deformation,on train’s operation safety and stability,and on the workload of track maintenance.Thus,the measuring basis is the key to measure the correct height of the switch rail.Aiming at the 1st measuring basis and the 2nd measuring basis which are all used for height measurement of the switch rail at present,and supposing that the wheel and the steel rail are all rigid,this paper adopts two kinds of evaluation indexes,including the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witch rails,and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locomotive and vehicle which is obtained by calculation based on wheel⁃rail contacting relationship.And then each measuring basis for measuring the height of the switch rail isdiscussed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use the 1st measuring basis when measuring the height of the switch rail.Key words :railway turnout;height of switch rail;measuring basis;evaluation index1 概述道岔作为铁路轨道的组成部分,主要引导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进入或越过另一条线路㊂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专业人员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不断地对道岔提出了更高的设计㊁制造㊁铺设及养护要求;而作为道岔的重要组成部分,转辙器是引导列车沿正线方向或侧线方向行驶的设备,转辙器主要由2根基本轨㊁2根尖轨㊁间隔铁,垫板以及其他零部件组成㊂较高的㊁良好的转辙器状态是改善列车运营状态的前提条件,而转辙器良好的状态主要由尖轨降低值㊁轨距㊁刚度㊁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等要素来保证㊂尖轨降低值作为确保转辙器良好状态的因素之一,主要是对尖轨尖端㊁5mm 断面㊁20mm 断面㊁50mm 断面以及整轨头断面降低值进行控制,以形成尖轨的降低坡度,使得机车能够顺利地由基本轨转移到尖轨上[1]㊂目前,除客专道岔外,以上尖轨各断面的降低值已形成了固定的数值,同时通过了理论计算与实践的验证㊂在对尖轨降低值进行检测时,采用测量尖轨轨高来确保尖轨的降低值,且需要满足‘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中关于尖轨轨高的相关规定㊂对于尖轨轨高的测量,目前,存在2种测量基准,以60AT 钢轨为例(以下讨论全部为60AT 钢轨),一种为尖轨轨头宽度35.5mm 断面之前,包括35.5mm 测量尖轨的最高点(图1),35.5mm 断面之后测量从工作边起至网络出版时间:2013-03-25 10:10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2987.U.20130325.1010.002.html㊃线路/路基㊃袁宝军,邹小魁 铁路道岔尖轨轨高的测量基准研究为第一基准㊂称为第二基准㊂讨论比较这2图1 以最高点测量轨高 2 行安全性㊁持轨道的几何状态良好尖轨在20mm 尖轨在20mm 断面至承受机车车辆荷载,适,3 计算的相关参数工的,常见的提速道岔岔,所采用的成型刀由R80圆弧㊁R300(中铁宝桥和中铁山桥采用该成型刀),该成型刀轮廓如图3所示㊂图3 成型刀轮廓目前,机车车辆大多采用的是LM 磨耗型车轮,该车轮踏面如图4所示㊂该车轮踏面由2段曲线半径为100㊁500mm 的正圆弧(圆心在车轮外侧)㊁一段半径为220mm 反圆弧(圆心在车轮内侧)和一段斜度为1∶8的直线相切而成[2],设计较为合理㊂轮对内侧距和车轮踏面几何形状是影响行车安全,,标,尖;mm ㊂尖轨轨头宽度40506071尖轨轨高理论值148.4667149.8149.8149.8第一测量基准下轨高148.4771149.9294150.0119150.1025第二测量基准下轨高148.4667149.8149.8149.8轨高差值0.01040.12940.21190.3003由表1可知,2种不同的测量基准,在尖轨断面与理论值都一致的情况下,测量的轨高最高点处轨高值不同;尖轨轨高的最高点值不同,在于第一测量基准为轨头宽35.5mm 为尖轨的理论高度,观察成型刀图,该成型刀的轮廓曲线为一增长曲线,在轨头宽大于35.5mm 之后,加工的尖轨轮廓也是一增长曲线,因此,当采用第一测量基准进行测量时,尖轨总高则大于采用第二测量基准㊂2种测量基准下轨高之差,随着尖轨轨头断面宽度的增加而基本上呈线性增加,当尖轨轨头宽度为71mm袁宝军,邹小魁 铁路道岔尖轨轨高的测量基准研究㊃线路/路基㊃时,2种测量基准下的尖轨轨高之差为0.3003mm,而标准轨距铁道道岔技术条件中的相关技术条款要求,在尖轨轨头宽度大于50mm断面时,基本轨高的公差为±0.5mm㊂以上为成型刀后端采用1∶80的倾斜计算出的差值;而成型刀后端采用1∶40的倾斜时,则71mm 断面处尖轨轨高差为0.6006mm,这已经超过了标准轨距铁道道岔技术条件±0.5mm公差的要求[3]㊂若再考虑到机加工的误差,采用1∶40的倾斜而超出公差0.5mm的概率将大大增加㊂4.2 轮轨游间9mm时2种测量基准下车轮垂向位移LM磨耗型车轮踏面如图4所示,这种车轮踏面是目前铁路线路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车轮踏面,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文章将选用该车轮踏面为研究对象㊂在计算车轮垂向下移距离时,采用迹线法进行计算,轮轨轮廓外形很多,当不能采用简单解析式表示时,可以用一系列离散的坐标点来表示,然后再用数学方法找出一条拟合曲线来代表轮轨外形;在计算时,车轮上的接触点与钢轨上的接触点应具有相同的空间位置;轮轨接触点处,车轮与钢轨具有公切面;车轮与钢轨的接触区域为一个点或斑,即车轮踏面与钢轨之间不存在共面或共线接触情况;文章只讨论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在平面内变化情况㊂在计算分析时,取轮轨游间9mm时,对2种测量基准下车轮垂向位移相比较,计算结果见表2㊂该计算结果以车轮在正常的线路上运行时,轮轨游间9mm 时,车轮的垂向位置作为比照点而进行比较;当车轮低于比照位置时,位移为正,高于比照位置时,位移为负,并且车轮与钢轨都视为刚体,以下讨论这2种假设不变,位移正负值标准不变㊂表2 轮轨游间9mm时2种测量基准下车轮垂向位移mm 尖轨轨头宽度40506071第一基准时车轮垂向位移1.350.0350.0340.032第二基准时车轮垂向位移1.360.160.260.33由表2可知,不考虑列车的蛇形运动时,在不同的2种测量基准下,车轮的垂向位移不同;在尖轨轨头宽40mm时,2种测量基准下车轮垂向位移基本一致㊂而在尖轨轨头宽50mm断面以后,2种测量基准下,车轮的垂向位移相差较大,并且随着尖轨轨头断面宽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㊂4.3 一侧车轮与基本轨游间0mm另一侧车轮与尖轨游间18mm时,2种测量基准下尖轨一侧车轮垂向位移当机车一侧车轮与基本轨之间的游间为0mm,另一侧车轮与尖轨之间的游间为18mm,采用基本轨一侧车轮轮高位置做为比照点进行比较,得出机车在2种测量基准下尖轨一侧车轮垂向位移如表3所示㊂表3 2种测量基准下尖轨一侧车轮垂向位移mm尖轨轨头宽度40506071第一基准时车轮垂向位移3.3081.9821.9781.972第二基准时车轮垂向位移3.3092.1092.1912.274由表3可知,一侧车轮与基本轨游间0mm另一侧车轮与尖轨游间18mm时,2种测量基准下,尖轨一侧向下位移基数值较大,而这个基数值最小时也已经达到了1.978mm;同时第一测量基准下尖轨一侧车轮的位移小于第二基准下车轮的位移,最大位移变化量为0.302mm㊂这说明,当采用第二基准测量尖轨轨高时,列车两轮之间位置高差大,列车的垂向与横向振动也比较大㊂4.4 一侧车轮与基本轨游间18mm另一侧车轮与尖轨游间0mm时,2种测量基准下尖轨一侧车轮垂向位移当机车一侧车轮与基本轨之间的游间为18mm,另一侧车轮与尖轨之间的游间为0mm,采用基本轨一侧车轮轮高位置做为比照点进行比较,得出机车处在2种测量基准下尖轨一侧车轮垂向位移如表4所示㊂表4 2种测量基准下尖轨一侧车轮垂向位移mm尖轨轨头宽度40506071第一基准时车轮垂向位移-0.584-1.833-1.824-1.824第二基准时车轮垂向位移-0.567-1.697-1.612-1.543由表4可知,一侧车轮与基本轨游间18mm另一侧车轮与尖轨游间0mm时,在两种测量基准下,尖轨一侧车轮向上的位移较大,向上移动的最大位移为1.833mm;同时,第二测量基准下尖轨一侧向上的位移小于第一测量基准下向上的位移,相对最大位移差为0.291mm,与基础的最大位移1.833mm相比较,仅占有最大位移的16%,不起到关键作用㊂5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2种测量基准下,尖轨轨高之间的高差以及轨轮接触关系得出机车车辆在垂直方向的位移来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㊂(1)2种测量基准下,尖轨轨高之间存在着差异,当采用第一测量基准,现场测量不便,但是这种测量基准,保证了尖轨理论高度㊂而采用第二测量基准,则现场测量方便,却保证不了尖轨的理论高度㊂(2)当采用第一测量基准时且轮轨间隙为9mm 状态时,车轮基本上没有垂向位移;而采用第二测量基准时,车轮的垂向最大位移为0.33mm;在此状态下,㊃线路/路基㊃推荐采用第一测量基准㊂(3)当车轮处于最不利状态时,即一侧轮轨游间为0mm,另一侧轮轨游间为18mm 两种状态,两车轮之间的垂向相对位移值较大,可引起列车的垂向与横向振动,增加养护维修量,加速轨道的损坏,需要尽可能避免此状态发生㊂(4)尖轨测量基准是否合适,最终是要通过轮轨之间接触关系来衡量,列车处于最不利状态时其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小,列车的运行主要为蛇形运动,一般情况下,列车以安全的速度通过,不能使其横向振幅过大,而引起列车脱轨[4]㊂因此,可由列车以轮轨游间9mm 间隙时通过道岔所得的轮轨接触点来决定尖轨轨高测量基准的选取㊂当轮轨游间9mm 时,采用第一测量基准测量尖轨高度时,车轮垂向位移基本为0mm,即列车垂向振动为最小㊂确定尖轨轨高的测量基准,可由尖轨轨高之间的高差以及轨轮接触关系得出机车车辆在垂直方向的位移来进行衡量,通过以上分析,当采用第一测量基准对尖轨进行测量时,2个评价指标均优于采用第二测量基准下的2个指标,因此,在测量尖轨轨高时,推荐采用第一测量基准㊂道岔已向着重载化,高速化的方向发展,而作为道岔中的关键零件,尖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尖轨轨高的测量基准是否准确与合理,将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㊁安全性与舒适性㊁道岔的养护维修工作量以及道岔的使用寿命;因此,进一步研究尖轨轨高测量基准,对进一步深刻理解尖轨降低值的选取以及轮轨之间的接触关系将是十分有益的㊂参考文献:[1] 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道岔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75.[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449 2003机车车辆车轮轮缘踏面外形[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412 2004标准轨距铁道道岔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4] 曹保.单轮对通过客运专线18号道岔的蛇形运动及三维动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5] 高浩,戴焕云,倪平涛.考虑轮对弹性的轮轨接触点算法[J].铁道学报,2012(5):2631.[6] 王开文.车轮接触点迹线及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的计算[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84(1):8998.[7] 温泽冯,金学松.轮对结构变形对高速机车单轮对牵引力矩的影响[J].铁道学报,2001(4):2126.[8] 任尊松,刘志明,金学松.心轨轨顶降低值对轮岔动态相互作用影响研究[J].铁道学报,2009(2):7983.[9] 王平.高速铁路道岔设计理论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0]王平,刘学毅.无缝道岔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1]贾延春.道岔尖轨数控铣削编程及加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铁道标准设计,2006(5):9192.收稿日期:20121124;修回日期:20121130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21001)作者简介:邱蓉(1971 ),女,工程师,E⁃mail:qiurong@㊂地铁平行换乘车站旅客行为及运能分析邱 蓉(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 100082)摘 要:以北京地铁4㊁9号线的换乘节点国家图书馆站为例,结合线网规划和实际环境条件,讨论车站分建㊁合建等多种修建模式,导出双岛四线平行换乘的推荐方案;针对 零距离”换乘存在的大客流冲击因素,解析巨大换乘客流对运营线路运输能力的影响㊂在具体计算中,考虑了地铁4号线建成运营后,按照初期㊁近期和远期发车间隔的不同,来分析9号线增加的客流量对车站站台宽度㊁楼扶梯适应性及线路运能的影响因素㊂关键词:地铁车站;换乘;旅客疏散;运输能力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54(2013)04000805Analysis on Passenger Behavior and Transport Capacityof Parallel Interchange Station of MetroQIU Rong(Beijing Gener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