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基础知识大全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4.47 MB
- 文档页数:62
plc的基本知识点一、PLC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1. 定义。
-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它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 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
2. 工作原理。
- 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按顺序将所有输入端的信号状态读入到输入映像寄存器中存储起来。
在本扫描周期内,这个输入映像寄存器中的数据不会改变,即使外部输入信号状态发生了变化。
- 程序执行阶段:PLC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对用户程序进行扫描,并根据输入映像寄存器中的数据以及其他内部元件(如辅助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的状态进行逻辑运算,将运算结果写入到对应的输出映像寄存器中。
- 输出刷新阶段:在所有指令执行完毕后,将输出映像寄存器中的状态转存到输出锁存器中,通过输出电路驱动外部负载。
二、PLC的硬件组成。
1. 中央处理单元(CPU)- 功能:是PLC的核心部分,它执行用户程序,进行数据处理、逻辑判断、数值运算等操作,同时还对PLC的内部工作进行协调和控制。
- 类型:不同品牌和型号的PLC,其CPU的性能和功能有所差异。
例如,有的CPU 处理速度快,能够处理复杂的控制算法;有的CPU集成了多种通信接口,方便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2. 输入输出(I/O)接口。
- 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如传感器、按钮等)的信号。
常见的输入信号类型有数字量输入(如开关信号的通断)和模拟量输入(如温度、压力等连续变化的信号)。
输入接口电路通常具有光电隔离等功能,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 输出接口:用于将PLC的运算结果输出给外部设备(如继电器、接触器、变频器等)。
输出接口也分为数字量输出(如控制继电器的吸合与断开)和模拟量输出(如输出0 - 10V或4 - 20mA的模拟信号来控制调节阀的开度)。
PLC培训资料一、PLC 简介PLC 是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的缩写,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它是一种专门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
PLC 采用了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 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易于维护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如制造业、冶金、化工、电力、交通等。
二、PLC 的组成1、中央处理器(CPU)CPU 是 PLC 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用户程序、处理输入输出信号、进行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等。
2、存储器存储器包括系统程序存储器、用户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系统程序存储器用于存储 PLC 的操作系统和监控程序;用户程序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编写的控制程序;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 PLC 运行过程中的中间数据和结果。
3、输入输出接口(I/O 接口)I/O 接口是 PLC 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包括数字量输入接口、数字量输出接口、模拟量输入接口和模拟量输出接口。
通过 I/O 接口,PLC 可以接收外部设备的输入信号,并向外部设备输出控制信号。
4、电源电源为 PLC 提供工作所需的直流电源,通常有 24V 直流电源和220V 交流电源两种。
5、编程设备编程设备用于编写、调试和下载 PLC 的用户程序,常见的编程设备有编程器、个人计算机等。
三、PLC 的工作原理PLC 的工作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输入采样阶段、程序执行阶段和输出刷新阶段。
1、输入采样阶段在输入采样阶段,PLC 以扫描方式依次读入所有输入端子的状态,并将其存入输入映像寄存器中。
在本阶段,即使输入状态发生变化,输入映像寄存器中的内容也不会改变,直到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采样阶段。
2、程序执行阶段在程序执行阶段,PLC 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扫描用户程序,并对每条指令进行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
plc基础知识PLC基础知识(一)PLC指的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现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PLC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可靠性、灵活性和扩展性。
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设备等众多领域中,PLC被广泛应用。
1. PLC的基本组成PLC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输入模块、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出模块和编程设备。
其中,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各种信号,例如传感器信号;中央处理器是PLC的大脑,用于判断输入信号状态并控制输出设备;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编写的程序和数据;输出模块用于控制输出设备,例如电机、液压和气动执行机构等;编程设备用于编写和修改PLC程序。
2. 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输入信号的状态来判断输出信号的状态。
当输入信号满足一定的逻辑条件时,中央处理器会根据用户编写的程序控制输出模块输出相应的信号。
PLC输入信号一般为数字信号,包括开关量、计数器、计时器等。
开关量指的是只有两种状态(开/闭)的信号,如开关状态、按钮状态等;计数器是一种输入信号,用于产生数值输出,表示一定时间内某一事件的出现次数,例如计数器在生产线上用于计数已经通过的产品数;计时器也是一种输入信号,用于产生时间输出,例如在生产线上用于控制某一步骤的持续时间。
3. PLC的应用领域PLC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工业自动化控制、交通运输、楼宇自控、空气调节、能源与环境等。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PLC可以用于控制整个生产线,通过检测控制整个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在楼宇自控领域中,PLC可以用于控制建筑物内的灯光、温度、空调等设备,提高舒适度,降低能源消耗。
4. PLC的优势和不足PLC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控制系统,其优势在于:1) 稳定性:PLC具备稳定性高、抗干扰性强、故障率低、寿命长等特点。
2) 灵活性:PLC可以编写和修改程序,可以灵活的应对各类控制要求。
3) 扩展性:PLC具备可扩展性高等特点,可以随着应用需求的变化而进行升级。
PLC基础理论知识培训资料(学员版)可编程控制器的基础知识介绍第一课时:讲解PLC的背景,特点,应用及工作原理1.PLC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起,人们把各种继电器、定时器、接触器及其触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组成控制系统,控制各种生产机械,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传统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由于它结构简单、容易掌握、价格便宜,在一定范围内能满足控制要求,因而使用面甚广。
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占主导地位。
但是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有明显的缺点:设备体积大,可靠性差,动作速度慢,功能少,难于实现较复杂的控制。
特别是由于它是靠硬连线逻辑构成的系统,连线复杂,当生产工序或对象需要改变时,原有的接线和控制柜就要更换,所以通用性和灵活性较差。
20世纪60年代,由于小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大规模生产及多机群控的发展,人们曾试图用小型计算机来实现工业控制的要求,但由于价格高,输入输出电路不匹配和编程技术复杂等原因。
一直没能得到推广应用。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汽车制造业激烈竞争,各个厂家生产的汽车型号也不断更新,它必然要求生产线的控制系统也随之改变,以及对整个控制系统重新配置。
为抛弃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束缚,适应市场的竞争要求,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公开招标,对汽车流水线控制系统提出具体要求,就是著名的“GM十条”。
这些要求实际上提出了将继电接触器控制的简单易懂、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与计算机的功能完善、灵活性、通用性好的优点结合起来。
将继电接触器的硬连线逻辑转变成计算机的软件逻辑变成的设想。
1969年美国数据设备公司(DEC)根据上述要求,研制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并在GM公司汽车生产线上首次应用成功。
当时人门把它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
它主要用来取代继电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功能仅限于执行继电器逻辑,计时,计数等。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了微处理器和微计算机,人们把微机技术应用到PLC 中,使它能够更多的发挥计算机的功能。
P L C基础培训教材(总2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PLC编程理论与控制原理目录第一章 PLC基本工作原理1—1 基本原理 (3)1—2扫描原理 (3)1—3 I/O映象区 (3)1—4 输入输出操作 (4)1—5中断处理 (4)第二章 PLC硬件结构2—1 处理器单元 (5)2—2 EEPROM存储模块 (6)2—3 扩展单元 (7)2—4 手执式编程器 (7)2—5 安装设备—DIN道轨 (7)第三章 PLC I/O接口3—1电源电路的连接及性能 (8)3—2 接地 (8)3—3 输入输出 (9)3—4安装位置图 (10)第四章基本指令和基本逻辑说明4—1 基本逻辑指令 (11)4—2 基本逻辑指示说明 (12)第五章 PLC用户程序编程5—1 完成一个用户程序的步骤 (18)5—2 梯形图(LAD) (18)5—3 扫描周期 (19)5—4语句表(STL) (19)第一章 PLC基本工作原理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目前工控的主要工具,具有高可靠性、丰富的I/O接口模块、模块化结构、编程简单、安装维护方便、系统设计和调试周期短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逻辑控制、计数控制、顺序控制、PID控制、数据处理、通信和联网等工业控制领域。
1 基本原理可编程序控制器要完成控制任务是在其硬件的支持下,通过执行反映控制要求的用户程序来完成的。
这一点是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一致的,所以可编程序控制器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计算机工作原理之上的,其实质上也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系统,只不过它具有比计算机更强的与工业过程想连的接口,具有更适合用于控制要求的编程语言。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CPU是采用按顺序逐条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方式工作的,它的输入输出是在扫描到该I/O点时才读入开关信号或刷新输出信号,考虑到继电器控制装置中各类触点的动作时间一般在100MS以上,故可编程序控制器扫描用户程序的时间一般都小于10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