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基础知识培训1知识讲解
- 格式:pptx
- 大小:938.28 KB
- 文档页数:39
plc入门基础知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专用计算机,它通过编程来实现各种工业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本文将介绍PLC 的入门基础知识,帮助读者了解PLC的工作原理、编程语言以及应用领域。
一、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是由输入模块接收各种传感器或开关的信号,经过处理后,通过输出模块控制执行器、电机或其他设备的动作。
PLC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CPU),其功能类似于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程序和控制逻辑。
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相比,PLC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二、PLC的编程语言PLC的编程语言有多种选择,最常见的是梯形图(Ladder Diagram)、指令列表(Instruction List)和功能块图(Function Block Diagram)。
梯形图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采用类似电路图的表示方法,易于理解和编写。
指令列表是一种基于文本的编程语言,使用类似于汇编语言的指令,适用于复杂的控制程序编写。
功能块图是一种以功能块为基本单位来进行编程的语言,适用于大型的控制系统。
三、PLC的应用领域PLC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在制造业中,PLC 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实现物料输送、工艺控制和品质检测等功能。
在能源领域,PLC被用于电力系统的监控与保护,实现对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的自动控制。
在交通运输领域,PLC被用于交通信号灯、地铁列车和电梯等设备的控制。
此外,PLC还被应用于建筑物自动化、环境控制和机器人等领域。
四、PLC的优势和挑战PLC相比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PLC具有高度可编程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快速调整和修改。
其次,PLC可靠性高,能够减少故障和维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然而,PLC的使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编程复杂、维护成本高和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等。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PLC正迅速发展并不断应用于新的领域。
第一讲:PLC的基本概念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是计算机家族中的一员,是为工业控制应用而设计制造的。
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称作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它主要用来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
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装置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过了逻辑控制的围,因此,今天这种装置称作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
但是为了避免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混淆,所以将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
一. PLC的由来在60年代,汽车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系统基本上都是由继电器控制装置构成的。
当时汽车的每一次改型都直接导致继电器控制装置的重新设计和安装。
随着生产的发展,汽车型号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这样,继电器控制装置就需要经常地重新设计和安装,十分费时,费工,费料,甚至阻碍了更新周期的缩短。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69年公开招标,要求用新的控制装置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并提出了十项招标指标,即:1.编程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2.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5.数据可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6.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竞争;7.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8.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9.在扩展时,原系统只要很小变更;10.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能扩展到4K。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 研制出第一台PLC,在美国通用汽车自动装配线上试用,获得了成功。
这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以其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可靠性高,通用灵活,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很快地在美国其他工业领域推广应用到1971年,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食品,饮料,冶金,造纸等工业。
这一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的出现,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高度重视。
1971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PLC。
plc基础知识PLC基础知识(一)PLC指的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现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PLC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可靠性、灵活性和扩展性。
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设备等众多领域中,PLC被广泛应用。
1. PLC的基本组成PLC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输入模块、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出模块和编程设备。
其中,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各种信号,例如传感器信号;中央处理器是PLC的大脑,用于判断输入信号状态并控制输出设备;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编写的程序和数据;输出模块用于控制输出设备,例如电机、液压和气动执行机构等;编程设备用于编写和修改PLC程序。
2. 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输入信号的状态来判断输出信号的状态。
当输入信号满足一定的逻辑条件时,中央处理器会根据用户编写的程序控制输出模块输出相应的信号。
PLC输入信号一般为数字信号,包括开关量、计数器、计时器等。
开关量指的是只有两种状态(开/闭)的信号,如开关状态、按钮状态等;计数器是一种输入信号,用于产生数值输出,表示一定时间内某一事件的出现次数,例如计数器在生产线上用于计数已经通过的产品数;计时器也是一种输入信号,用于产生时间输出,例如在生产线上用于控制某一步骤的持续时间。
3. PLC的应用领域PLC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工业自动化控制、交通运输、楼宇自控、空气调节、能源与环境等。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PLC可以用于控制整个生产线,通过检测控制整个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在楼宇自控领域中,PLC可以用于控制建筑物内的灯光、温度、空调等设备,提高舒适度,降低能源消耗。
4. PLC的优势和不足PLC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控制系统,其优势在于:1) 稳定性:PLC具备稳定性高、抗干扰性强、故障率低、寿命长等特点。
2) 灵活性:PLC可以编写和修改程序,可以灵活的应对各类控制要求。
3) 扩展性:PLC具备可扩展性高等特点,可以随着应用需求的变化而进行升级。
培训教材第一天培训内容——熟悉硬件和软件一、熟悉各硬件请查看各模块的外形,通讯模块,I/O模块,运动控制模块,处理器模块。
框架式设计可靠,安装容易,无需工具。
端子可取下,接线方便,更换快速。
将DEMO上电,插入ENBT/ENET, CNB通讯模块以及I/O模块(可以先不插入CPU)。
体会模块的带电热插拔特性。
安装方便。
二、认识RSLinx软件1、什么是RSLinx?RSLinx软件是工业通讯的枢纽。
它为所有的AB网络提供了完整的驱动程序。
通过RSLinx软件,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窗口查看所有活动网络,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通讯接口同时运行任何所支持的应用程序的组合。
RSLinx提供最快速的OPC、DDE和Custom C/C++的接口。
RSLinx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多个网络、本地工作站和DDE/OPC性能诊断工具,便于进行系统维护和故障排错。
RSLinx Gateway驱动程序能够完美地支持TCP/IP客户与AB PLC控制器的连接,它也支持与远程OPC进行通讯。
2、使用RSLinx软件进行通讯1)打开RSLinx,点击或2)在工具条上点击选择Ethernet Devices(其它的驱动程序简单介绍), 按下Add New 键单击OK.3)增加以太网设备单击OK.4)单击Close5)检查击计算机的IP设定。
确认为:192.168.1.XXX.6)单击。
可以看到,我们不需要CPU,就可以通讯。
减少CPU负荷,提高通讯效率。
保证实时性,可重复性。
7)展开树形。
所有模块信息可以自动浏览得到。
方便维护,调试。
8)插入CPU模块。
无槽位限制,可扩展性好。
例如:当需要多个以太网时,不用放在前几个槽位。
在03槽,1756- L55上点击Device Properties.显示CPU 信息。
点击Configure New DDE/OPC Topic,组态DDE/OPC主题(如果您使用的RSLinx为2.40以上的版本,那么RSLinx会自动创建DDE/OPC主题)3、使用DF1驱动程序与处理器进行通讯1)打开RSLinx,点击或2)在工具条上点击3)选择RS-232 DF1 devices, 按下Add New 。
PLC基础知识(PLC入门必看)1 PLC的发展历程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
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
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
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
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
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2 PLC的构成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
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
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
3 CPU的构成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PLC的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贮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
PLC基础理论知识培训资料(学员版)可编程控制器的基础知识介绍第一课时:讲解PLC的背景,特点,应用及工作原理1.PLC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起,人们把各种继电器、定时器、接触器及其触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组成控制系统,控制各种生产机械,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传统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由于它结构简单、容易掌握、价格便宜,在一定范围内能满足控制要求,因而使用面甚广。
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占主导地位。
但是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有明显的缺点:设备体积大,可靠性差,动作速度慢,功能少,难于实现较复杂的控制。
特别是由于它是靠硬连线逻辑构成的系统,连线复杂,当生产工序或对象需要改变时,原有的接线和控制柜就要更换,所以通用性和灵活性较差。
20世纪60年代,由于小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大规模生产及多机群控的发展,人们曾试图用小型计算机来实现工业控制的要求,但由于价格高,输入输出电路不匹配和编程技术复杂等原因。
一直没能得到推广应用。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汽车制造业激烈竞争,各个厂家生产的汽车型号也不断更新,它必然要求生产线的控制系统也随之改变,以及对整个控制系统重新配置。
为抛弃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束缚,适应市场的竞争要求,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公开招标,对汽车流水线控制系统提出具体要求,就是著名的“GM十条”。
这些要求实际上提出了将继电接触器控制的简单易懂、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与计算机的功能完善、灵活性、通用性好的优点结合起来。
将继电接触器的硬连线逻辑转变成计算机的软件逻辑变成的设想。
1969年美国数据设备公司(DEC)根据上述要求,研制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并在GM公司汽车生产线上首次应用成功。
当时人门把它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
它主要用来取代继电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功能仅限于执行继电器逻辑,计时,计数等。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了微处理器和微计算机,人们把微机技术应用到PLC 中,使它能够更多的发挥计算机的功能。
plc编程入门基础知识PLC编程入门基础知识(一)PLC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工业自动化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
那么,PLC编程入门有哪些基础知识需要掌握呢?1.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PLC通过读取输入信号、进行程序执行、输出控制信号三个步骤实现对机器的控制。
程序执行是PLC最核心的部分,由指令、函数块等组成。
2. PLC的编程语言:PLC常用的编程语言有Ladder Diagram(梯形图)、Instruction List(指令列表)、Structured Text(结构化文本)等。
其中,Ladder Diagram 常用于初学者学习,Instruction List则是一种类似于汇编语言的高级语言。
3. 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PLC中的输入输出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输入模块用于读取输入信号,输出模块则可以输出控制信号。
4. 常用指令:在PLC编程中,常用的指令有AND(与)、OR(或)、NOT(非)等逻辑运算指令,还有比较指令、计算指令等。
5. 编程常用工具:PLC编程中常用的工具有PLC编程软件、仿真器、调试器等。
通过这些工具,可以为PLC编程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程序调试支持。
以上五点是PLC编程入门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初学者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逐步深入学习PLC编程技术。
PLC编程入门基础知识(二)在了解了PLC的基本工作原理、编程语言、常用指令和输入输出模块选择等知识后,我们来进一步了解PLC编程入门基础知识的内容。
1. 程序结构和流程:在PLC编程中,程序一般由主程序、子程序、函数块等组成。
主程序是最核心的部分,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子程序和函数块则是辅助程序,可以被主程序调用。
主程序的流程一般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指令等几个环节。
2. 变量和数据类型:在PLC编程中,变量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变量分为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两种。
全局变量可以用于整个程序中,局部变量只在特定的程序块中有效。
PLC基础必学知识点
1. 什么是PLC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控制器,它利用计算
机技术把硬连线的逻辑控制功能转移到了可编程的软件程序中。
2. PLC的工作原理
PLC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输入模块接收外部信号,并通过输出模块控制执行器,从而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
3. PLC的主要组成部分
PLC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通信模块等组成。
其中,中央处理器负责执行程序和控制逻辑,输入模块负责接收外部
信号,输出模块负责驱动执行器,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4. PLC的程序设计
PLC的程序设计一般使用类似于 ladder diagram(梯形图)的编程语言,其中逻辑控制函数通过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逻辑联系来实现。
5. PLC的输入和输出信号
PLC的输入信号可以来自开关、传感器、编码器等,输出信号可以控制继电器、执行器、显示器等。
6. PLC的应用领域
PLC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机械设备、电力系统、化工过程等领域,用于实现对工业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7. PLC的优势
PLC具有可编程、可靠性高、易于维护、灵活性强等优势,能够适应不
同的工业控制需求。
8. PLC的发展趋势
PLC正在向更高性能、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已经增加了网络通信、数据采集、云计算等功能,能够更好地与其他系统集成。
以上是PLC基础必学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PLC技术。
当然,PLC还有很多深入的内容和应用方向,需要继续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