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多胜事
- 格式:pdf
- 大小:117.22 KB
- 文档页数:2
一、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感?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二、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5.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2分)三、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四、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3分)五、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2分)2.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3分)六、咸阳值雨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 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分)2.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七·蚕妇吟·(南宋)谢枋得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①歌舞未曾归。
【注】①玉人:美人,此处指歌女。
10.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于良史的诗词《春山夜月》赏析《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赏析】春天有许多美好的景物,作者也是爱美景之人,以至于“赏玩夜忘归”。
开头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
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
既然是春天的夜晚,月与花是不可或缺的景物,“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人情物态,两面俱到。
颔联是说,作者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就好像捧起了一轮明月;诗人摆弄山花,花的馥郁之香气溢满了衣衫。
这两句既见出水清月明,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又可见出花之绚烂,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且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表现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悠长逸兴。
从结构上来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题旨,自然流丽。
假如说一二句是波浪初起,至这两句便形成高潮,以下几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浪。
因此,颔联两句是全诗的精神所在,它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
山中的月色如此美妙,诗人完全沉浸其中,不愿离去。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两句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埋下伏笔。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两句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示的虽是远景,却是春山月下特有的景象。
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扩展阅读:于良史简介于良史唐代诗人,肃宗至德年间曾任侍御史,德宗贞元年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辟为从事。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前后在世。
其五言诗词语清丽超逸,讲究对仗,十分工整。
诗甚为清雅,多写景,构思巧妙,形象逼真,同时寄寓思乡和隐逸之情。
诗风与"大历十才子"相近。
今仅存诗七首,都是佳作,尤以《春山夜月》、《宿蓝田山口奉寄沈员外》两首为最善。
《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很有名的佳句。
明代胡应麟曾在《诗薮》称其《冬日野望寄李赞府》中“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二句“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是盛中晚唐诗歌界限的标志。
精心整理《春山夜月》赏析_古诗大全春山夜月朝代:唐代作者:于良史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
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规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
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
注释云:领,统率全篇。
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
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
而“胜事”又是全诗发脉的地方。
从通篇着眼,如果不能在接着展开的三、四句中将“胜事”写得使人心向往之,那么,其余写“赏玩忘归”的笔墨,势将成为架空之论。
在这吃紧处,诗人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此处描写堪称恰到好处:第一,从结构上来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
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
第二,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
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虽是远景,但仍然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正好遥相呼应。
综上所述,可见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
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
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春山夜月》原文翻译及练习题'《春山夜月》全诗风格清淡闲雅,描摹物态历历如绘,极富神韵,尤其是颔联两句,物我交融,神完气足,意境鲜明,妙趣横生,历来脍炙人口。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春山夜月的古诗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
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规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
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
一1) 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
(2)诗中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如果忽略平仄、音韵不计,把“掬”字换成“舀”字,把“弄”字换成“闻”字,效果有什么不同?(3)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6)从岑寂来看。
开头两句有着什么关系?从结构上说,首联和其他三联又是怎样的关系。
答案(1)胜(2)“掬”、“弄”有珍惜、赏玩的意味,“舀”字动作过强,“闻”字不及“弄”字体现出的喜悦之情,都破坏了诗歌的意境。
“掬”、“弄”两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3)写诗人把目光投向远处,呼应、深化了开头的“忘归”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胜境的留恋向往。
(4)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5)“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
唐代-于良史《春山夜月》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春山夜月
唐代-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翻译: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规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
注释:
⑴春山:一作“春来”。
⑵掬(jū):双手捧起。
《礼记·曲礼上》云:“受珠玉者以掬。
”
⑶鸣钟:一作“钟鸣”。
⑷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
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云:“游
客值春晖,金鞍上翠微。
”。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原文、译文及赏析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译文】春山景色美不胜收,直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忘记归去。
捧起山泉,月影闪烁在手掌间;拨弄山花,香气渗透着衣衫。
游兴顿起,不会在乎路途的远近;想要离去,总难舍下花草的深情。
翘首南望钟声悠扬之处,翠微深处,楼台掩映。
【注释】春山:一作“春来”。
掬(j):双手捧起。
《礼记·曲礼上》云:“受珠玉者以掬。
”鸣钟:一作“钟鸣”。
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
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云:“游客值春晖,金鞍上翠微。
”【赏析】此诗描写春夜山中赏月的乐趣,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
开篇两句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
接下来的六句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
全诗风格清淡闲雅,描摹物态历历如绘,极富神韵,尤其是颔联两句,物我交融,神完气足,意境鲜明,妙趣横生,历来脍炙人口。
诗的开头二句点出: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
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
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
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
而“胜事”又是全诗发脉的地方。
从通篇着眼,如果不能在接着展开的三、四句中将“胜事”写得使人心向往之,那么,其余写“赏玩忘归”的笔墨,势将成为架空之论。
在这吃紧处,诗人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此处描写堪称恰到好处:第一,从结构上来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
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
第二,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
春山夜月-古诗-赏析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译文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
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法一般。
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在山中月下的美景,我还哪里计算路程的远近呢?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怎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呢!夜风送来了钟声,我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
赏析可以说,此情此景,再没有比这两句更为恰到好处的描写了:首先,从结构上看,“月”字紧承“赏玩夜忘归”中的“夜”,“花”则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春”,运笔如环,自然圆合。
其次,这两句诗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
所写“胜事”虽只两件,却是点到为止、以一当十。
再次,“掬水月在手”,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
一合一分,上下对举,从字句到意境无不使人倍觉诗意盎然、妙趣横生。
最后,精于炼字。
“掬”、“弄”二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可谓是神来之笔。
这首诗描写春天山中夜景的美丽迷人,抒发了热爱山水的情怀。
开篇点明春天山中胜景太多,自己留连忘返直至夜间,可见诗人一整天都在山里“赏玩”,而正是至夜忘归,才又意外地欣赏到山中更为迷人的夜景。
“月在手”、“香满衣”,似乎不合常理,但“月在手”是“掬水”所致,“香满衣”是“弄花”造成,就充满了奇特的意趣。
夜间山中升起了月亮,花香扑鼻,诗人不禁俯身捧起一掬泉水,泉水映照着月亮,则月亮也便到了手中,花香扑鼻,诗人不禁穿行花丛,尽情抚弄满枝的繁花,则花香自然满衣了。
这样的描写,细腻而生动,精妙地传达出诗人夜游山景的浓厚兴致。
正因夜游兴致愈浓,诗人还想再往前行,到更远处寻觅美景,但又舍不得近在眼前的这些花花草草,正在这时,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诗人循声望去,一片青瓦楼台掩映在岚光飞翠之中,更是令人神往。
专题3古诗词鉴赏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宁夏专用)(含解析)专题3 古诗词鉴赏-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一、诗歌鉴赏(2023·宁夏吴忠·统考模拟预测)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是全诗的总领,全诗意在表现春山夜月美和自己快乐的兴致。
B.尾联由近而远,以声音引出画面,意蕴愈显清幽。
C.全诗扣诗题《春山夜月》来写,春色写得厚实,月色写得不足。
D.颈联“无”字写出兴之浓,“惜”字写出情之深。
2.请品味“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一联的妙处。
(2023·宁夏吴忠·统考二模)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3.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A.开头两句是追叙昨夜遭受暴风骤雨的景况,设置悬疑,引发共鸣。
B.风浪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诗人用问句引发思考。
C.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
D.试卷孤篷写出对昨夜暴雨的不以为意,表达个人高洁傲岸意趣。
4.请谈谈“依旧青山绿树多”有哪些寓意?(2023·宁夏吴忠·校联考三模)别中都明府①兄李白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东楼喜奉连枝②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注]①中都,唐县名,属兖州;明府,县令。
②连枝,这里指兄弟。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人,说中都明府和陶渊明一样淡泊名利,远离官场。
B.颔联叙事,写刚“东楼”兄弟聚会,却又要面临“南陌”分别。
C.颈联写景,一个“明”字,展现了渌水荡漾、秋日明媚的景象。
D.“取醉不辞留夜月”,诗人今夜将在明媚的月光下大醉一场。
6.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月亮冲破乌云的诗句1、《春山夜月》唐代: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释义: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
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规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
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
2、《中秋月二首·其二》唐代: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释义: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3、《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宋代: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释义: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
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4、《蝶恋花·早行》宋代:周邦彦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释义:月光皎洁明亮,乌鸦的叫声不停。
更漏已经要没有了,屋外摇动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
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忧愁,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流下泪水,她一夜来眼泪一直流个不停,连枕中的红绵湿透了。
两人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任霜风吹着她的头发。
离别的双方难舍难分,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落泪断肠。
春山明月诗句1.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春山如画,时光如诗。
在春意盎然的季节,我们漫步在山间,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沿途,鲜花盛开,绿草茵茵,春山如诗,春水如歌。
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卷之中,品味着岁月的静好与悠然。
5.春风轻拂,万物生长。
在这春意盎然的山间,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勃发与活力。
松柏参天,柳枝依依,无不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我们漫步在这片绿色的海洋里,聆听着鸟鸣虫鸣,品味着春天的美好与和谐。
6.明月照耀,寄托相思。
在春山的夜晚,明月如镜,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月光下,我们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朋友,期盼着相聚的那一天。
此时此刻,明月成为了我们心灵的寄托,让我们在美好的时光里,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7.诗词传颂,文化传承。
春山明月的美景,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
他们用诗词记录了这美好的时光,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今天的我们,也要继续传承这份美好,让春山明月的美景永远流传下去。
8.保护环境,共享美好。
春山明月的美景,需要我们共同来保护。
让我们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努力维护生态环境,让春山明月的美景永存,让更多的人共享这份美好。
9.春山明月,诗画交融。
在这美丽的春天,让我们放飞心情,拥抱大自然。
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这春山明月的美景,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让春山明月的美景,永远激荡在我们的心间。
10.时光荏苒,春山常在。
春山明月的美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让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传承和弘扬春山明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1.春风拂过,春山如诗。
在这美丽的春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欣赏春山明月的美景,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于良史《春山夜月》诗词赏析春山夜月唐代: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译文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
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规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
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
注释春山:一作“春来”。
掬(jū):双手捧起。
《礼记·曲礼上》云:“受珠玉者以掬。
”鸣钟:一作“钟鸣”。
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
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云:“游客值春晖,金鞍上翠微。
”赏析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五。
诗的开头二句点出:春天的山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
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
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
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
而“胜事”又是全诗发脉的地方。
从通篇着眼,如果不能在接着展开的三、四句中将“胜事”写得使人心向往之,那么,其余写“赏玩忘归”的笔墨,势将成为架空之论。
在这吃紧处,诗人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此处描写堪称恰到好处:第一,从结构上来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
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
第二,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
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
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赞美春天充满希望的优美古诗词春天常常带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如果你到大自然里去品味春的气息,会给你增添无穷的力量,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美好。
人们在春天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等待着秋的收获。
春天是花的世界,是一切美的融合,是一切色彩的总会。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赞美春天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赏析】三四两句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周,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
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宋】李清照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赏析】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
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春中田园作【唐】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禾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凋怅远行客。
【赏析】诗人以敏锐的感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结尾则表达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
山房春事【唐】岑参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赏析】写得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反映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
更漏子·柳丝长【宋】晏几道柳丝长,桃叶小。
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
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
寻思残梦时。
【赏析】全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抒发了春日闺思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纯美的语境。
春天的诗句1、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2、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3、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山望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古诗,回答9-10题。
(3分)
春山望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9.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1分)
10.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2分)答案:
9.①总领全篇②奠定全诗欣喜愉悦的感情基调。
(答对一点就给1分)
10.春天的夜晚,捧起清亮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轮月亮也在我的手心里一般。
用手摆弄山花,香气馥郁,花香溢满衣衫。
【解析】完整的描写出诗中的画面计1分;添加合适的修饰词,想象丰富,语言优美计1分。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春山最好的十首诗
- 《春山夜月》于良史〔唐代〕: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 《鸟鸣涧》王维〔唐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天净沙·春》白朴〔元代〕: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 《春山居》王维〔唐代〕:青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 《题四季画为王佥宪作》其一春山烟雨王绂〔明代〕:春山如黛眉新画,远水似罗带乍萦。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 《春山伴侣图》唐寅〔明代〕: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
好是泉头新雨后,夕阳西下一湾春。
- 《春山》曹松〔唐代〕:无限春风不贷闲,阳坡软草厚如毡。
光阴自是无消歇,绿鬓看看又小年。
- 《题春山图》韩偓〔唐代〕:碧峰翠岭抱青天,曾得崇高翠辇过。
立石崩沙不记年,满山松桂阴阴。
如果你对这些诗词感兴趣,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更详细的信息。
【描写山水的优美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描写山水的优美古诗
1、春山夜月
作者: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2、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万山潭作
作者: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4、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怀宛陵旧游
作者:陆龟蒙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6、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北山
作者: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8、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9、耶溪泛舟
作者: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10、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阅读古诗,回答9-10 题。
(3 分)
春山望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9.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1 分)
10.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颔联所显现的画面。
( 2 分)
(一)( 3 分)
9.①总领全篇②确立全诗惊喜欢乐的感情基调。
(答对一点
就给 1分)
10.春季的夜晚,捧起清明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仿佛那
轮月亮也在我的手内心一般。
用手摆弄山花,香气馥郁,花
香溢满衣衫。
【分析】完好的描绘出诗中的画面计 1 分;增添适合的修饰词,想象丰富,语言优美计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第三联“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以及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B.在本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整首诗的句子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C.本诗的结尾用“南望”的景物来作结,诗人把目光投向远处,呼应、深化了开头的忘归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胜景的留恋向往。
D.尾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一句在描写上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远处楼台的钟鸣之音表现出山中月下的幽静。
15.近日,导演陈传兴将自己为叶嘉莹先生精心拍摄的纪录片取名为《掬水月在手》,尤见其对这首诗的喜爱程度。
很多评论者都曾表达过该诗第二联的偏爱,请简要赏析“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精妙之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为鼓励臣民谏言,设立了上、中、下三等赏赐。
其中“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
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B项,“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不能起提纲挈领、统率整首诗的作用。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提纲挈领,统率全篇。
以下六句,具体展开“胜事”和“赏玩忘归”的描述。
故选B。
15.【参考答案】①从结构上看,“掬水月在手”承第二句的“夜”,“弄花香满衣”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
致謝詞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這是唐朝詩人于良史在《春山夜月》一詩中所寫下的名句,原意是要來形容美麗迷人的春夜山景,但作為本論文致謝詞的開場白,似乎也能貼切地形容我一路走來的心得與感想。
本論文以「公眾外交」為研究主題,並試圖從「國家」行銷的觀點加以詮釋,簡單的說,就是一篇關於如何「賣國」的論文。
在一般老師的眼中,這樣的論文主題若非離經叛道、也算是膽大妄為,畢竟在權力至上的國際關係中,講求「消費者導向」的外交政策似乎有些另類與前衛。
因此,我要特別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姜家雄老師,以及兩位口試委員林碧炤老師和羅致政老師的包容與指導,讓我可以大膽地放手一搏,完成個人生平的第一本著作。
在閱讀和寫作論文的過程中,有關「公眾外交」的文獻就如同于良史筆下的「春山」一樣,有太多的觀點和分析方式可供「賞玩」,往往讓我一翻開書本就欲罷不能,已數不清有多少個夜裡是「忘歸」在圖書館內。
而這樣埋頭苦幹的研究,似乎也真讓我整理出公眾外交的一些概念,好比已掬起一塘池水可細觀月亮的輪廓。
雖然,掬水觀月仍無法讓我像天文學家般做出精密的結論,但我已透過這樣的研究過程,學習到觀察事物、組織素材和過濾資訊的能力,這或許是當初弄花(公眾外交)之際,始料未及的意外收穫(香滿衣)吧!
當然,這趟「觀景之旅」中少不了其他的「遊客」相伴。
我要特別謝謝研究所同學佳燕和博智-作為儲備外交官的佳燕,總是在我電腦當機、頭腦當機和腸胃當機的時候,扮演著最佳的益友、良師和飯友的角色,也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人稱「莊大少」的博智,則總是任勞任願地幫我扛筆電、認路和擔任口試時的打雜小弟。
這些點點滴滴的回憶實在難以細數,只能藉由這短短的兩三行文字,代表我超過兩三萬倍的感謝。
另外,我還要感謝同班同學明晟、詩雯、奕龍、修平、蕙珊、子嫺、經濟研究所的偉劭、東亞所的景華、親愛的室友慧貞、外交所博士班的偉恩學長、業中學長給我的幫忙與鼓勵;大學同學馥羽、郁晴、盈穎、思敏、宏璋聽我的嘮叨和訴苦;高中姊妹淘琬琳、佩宜、莉珺、怡雲、蓓芸、嬋娟作為我永遠的後盾和力量。
另外,我也想謝謝當年
我在擔任經濟日報記者時,非常照顧我也一直關心我的長官-「王姐」王家英組長。
沒有王姐,我就不會知道這麼多企業行銷的概念,也培養不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研究精神。
總之,若要將所有要感謝的人名都列在致謝詞中,我想所需要的篇幅大概比論文本身還要來得厚,故只能忍痛就此打住,將無盡的謝意寄託在政大涼涼的微風當中。
在本文寫作期間,我先是在2006年一月接受「沈錡大使青年獎學金」的補助赴美研究一個月,期間曾就「公眾外交」的議題就教於塔虎茲大學教授漢理森(Alan K. Henrikson)。
回國後,我與姜家雄教授在「第六屆政治與資訊科技研討會」中發表「資訊科技與美國對中東國家的公眾外交」一文,從評論人-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政治系的孫啟清老師的意見中得到許多靈感。
同年五月,我將本論文的部分內容以「『中國』行銷」為題,發表於政大外交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中,亦從評論人連弘宜老師的指導中獲得啟發。
在此,我也一併向上述老師們表達感謝之意。
最後,我想把致謝詞最精華的一段留給我的家人。
謝謝我的母親黎勝金女士,謝謝媽媽總是包容女兒的任性與偏執,也謝謝媽媽在我求學期間無條件的金錢支持與精神鼓勵。
謝謝我的父親曾正雄先生,雖然爸爸不善於將關愛之情顯露於外,但爸爸總是在我最需要幫忙的時候神奇地出現,也一直都很尊重我的選擇與人生規劃。
還要謝謝我最帥氣的老哥-曾秉儒大工程師,我想跟你說,我也拿到碩士學位囉!我們都是「真」(曾)碩士哦~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在2005年史丹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贈送給畢業生一句座右銘:「求知若渴,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提醒學生即便離開了學校,也要時時保持一顆樂於求知的心。
對我而言,碩士不是我求知的終點,而是另一段學習旅程的起點,但我永遠都會珍惜、感謝與懷念這段單純且美好的學生生涯。
謝謝大家。
曾秉芳
筆於政大夏夜晚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