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外国文学史_张世君_外国文学史第3章第4节电子教案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3
第三章近代文学第四章第一节概述识记日本各种文学流派、印度各种语言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知识解读] (1)日本文学。
1885年出现了对整个日本近代文学具有指导作用的文艺理论著作《小说神髓》,其作者为坪内逍遥。
重要的文学团体有占据资产阶级文坛主导地位的“砚友社”文学集团,主要领导人是尾崎红叶,代表作品是《金色夜叉》。
另一个重要文学团体是“文学界”,代表人物有北村透谷、岛崎藤村等人。
1885年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标志着近代文学走向成熟。
这个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比较有才能的作家主娶有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德天秋声、正宗白鸟等人。
岛崎藤村的代表作是《破戒》,田山花袋的代表作是《棉被》20世纪第一个十年,文坛先后出现了唯美派、白桦派和新思潮派等文学流派和团体。
受洲唯美主义文学影响,日本出现了唯美主义思潮。
他们以杂志《昴星》的创作为标志,主张艺术至上,追求文学技巧的完美,代表作家是永井荷风和谷崎润一郎等。
芥川龙之介是新潮作家中,最富才华、最有成就的代表作家。
早期取材于历史故事的《罗生门》和《鼻子》成为他登上文坛的标志,并成为其早期代表作。
中期的中篇小说《地狱图》反映了作家心中艺术追求与现实约束间的矛盾和苦闷。
晚年发表的小说《河童》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观察与无情批判。
(1)印度文学。
19世纪50年代后,具有强烈反殖、反封建精神等新内容和新艺术形式的作品开始出现,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孟加拉文学,近代孟加拉文学创始人是般吉姆.查特吉,代表作是《阿难陀寺院》;另一位特别突出的是萨拉特.查特吉,其代表作是《斯里甘特》。
近代印地语文学与民族解放活动紧密相连,代表是戏剧家、诗人帕拉登杜.赫利谢.金德尔。
他的独幕剧《按吠陀杀生不算杀生》嘲笑了封建统治的虚伪,《印度惨状》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他被誉为“印度的月亮”。
理解白桦派、自然主义文学、唯美派、新思潮派[知识解读]白桦派:1.白桦派因近代日本一些作家创办的同名刊物《白桦》而得名。
《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第一章:古希腊文学1.1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掌握古希腊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理解古希腊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古希腊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古希腊文学的历史背景、作家及其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古希腊文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古希腊文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2.1 教学目标: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
意大利文学: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英国文学:莎士比亚、培根、Marlowe。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作家及其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17世纪文学3.1 教学目标:了解17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掌握17世纪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理解17世纪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17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法国文学:莫里哀、拉辛。
英国文学:弥尔顿、德莱顿。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17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作家及其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17世纪文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17世纪文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18世纪文学4.1 教学目标:了解18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掌握18世纪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理解18世纪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18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第一章:古希腊文学1.1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文学的基本概况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掌握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及其代表作。
理解古希腊悲剧的特点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古希腊文学概述: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特点等。
古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
古希腊喜剧:阿里斯托芬的代表作《鸟》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系统介绍古希腊文学的基本情况。
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古希腊悲剧的代表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古希腊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4 教学资源教材:《外国文学史》(古希腊文学部分)。
课件:古希腊文学概述、悲剧代表作分析等。
影视资源:相关古希腊悲剧的影视作品片段。
1.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心得体会的完成质量。
期末考试:古希腊文学部分的考试成绩。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2.1 教学目标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2.2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时期背景、文学特点等。
代表性作家及作品: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莫尔的《乌托邦》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自由、平等、人权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2.4 教学资源教材:《外国文学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部分)。
课件: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代表性作家及作品分析等。
影视资源:相关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片段。
2.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心得体会的完成质量。
第三章:17-18世纪文学3.1 教学目标了解17-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H i s t o r y o f t h e F o r e i g n L i t e r a t u r e)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三年级学时:72编者:张世君教授1.教学规定《外国文学史》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三年级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
每周4学时,一学期18周。
大学三年级开设。
考试为闭卷考试,分A、B卷。
本课程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外国文学教研室承担。
关于资源共享课学时的说明:作为资源共享课,本课程的教学录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时分配比例是1:1。
即36节录像课+36节自主学习=72学时。
在36节录像课之外,第11章还有5讲文本分析录像课。
所涉及的作家有4讲包含在前面的36节录像课中的19世纪文学里。
之所以单独提取出5讲文本分析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外国文学史,学会细读文本,欣赏、分析、评论外国文学作品,掌握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和视角,提供一种示范性的案例分析。
相对于72学时之外多出的5学时文本分析方法论教学录像,可以看作是本课程派发的一个“福利”,供有兴趣和需求的学生、听众学习与分享。
2.教材选用与建设主教材:张世君著《外国文学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辅助教材:张世君著《外国文学史多媒体课件》,华中科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年。
3.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课堂教学采用电子教案,课后学生自主学习采用网络课程。
在课程的讲授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超越课本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教学工作坊活动,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提供的拓展学习资源和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并以撰写论文、课堂演剧、制作多媒体汇报作品来呈现其学习成果。
《外国文学史》教案第一章:古希腊文学1.1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掌握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分析《荷马史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1.2 教学内容古希腊文学概述:古希腊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的内容简介、文学特点及历史价值。
古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品分析。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代表作品。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对古希腊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希腊文学的基本概念和代表作品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古希腊文学的理解深度。
第二章:古罗马文学2.1 教学目标掌握古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了解古罗马文学对欧洲文学发展的影响。
分析古罗马文学家的代表作品,如维吉尔、奥维德等。
2.2 教学内容古罗马文学概述:古罗马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
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奥维德、贺拉斯等代表作品分析。
古罗马文学的影响:对欧洲文学发展的贡献。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古罗马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古罗马文学家的代表作品。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对古罗马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罗马文学的基本概念和代表作品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古罗马文学的理解深度。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3.1 教学目标了解中世纪文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掌握中世纪文学的主要类型,如教会文学、民间文学等。
分析中世纪文学的代表作品,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等。
3.2 教学内容中世纪文学概述:中世纪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
中世纪文学类型:教会文学、民间文学、骑士文学等。
中世纪文学代表作品: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等分析。
本课程把教学内容安排看作是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教:创建新的课程体系,经典与现代结合,知识结构合理。
学:创建新的学习模式,开展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
做:创建新的实践体系,把教学工作坊的实践活动纳入教学安排中。
我们根据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外国文学史课程实行模块教学,横跨东西方文学,连接海外华裔文学,开展英美文学双语教学。
主要模块有《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史》、《海外华人文学》、《华裔美国文学》、《英美文学双语教学》。
主讲教师和课时分配如下:1.外国文学史(上段):三年级上学期,56学时,张世君、黄汉平、赵静蓉主讲2.外国文学史(下段):三年级下学期,56学时,张世君、黄汉平、赵静蓉主讲3.海外华人文学:二年级上学期,36学时,王列耀主讲4.华裔美国文学:二年级下学期,36学时,蒲若茜主讲5.东方文学史:四年级上学期,36学时,王琢主讲6.英美文学双语教学:三年级下学期,36学时赵静蓉、陈义华主讲7.欧美小说研究:二年级下学期,36学时,张世君主讲8.20世纪西方文学:四年级上学期,36学时,黄汉平、赵静蓉主讲学: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系统讲授基本知识,把理论课程的讲授与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设计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范围和研究课题。
让学生自选有兴趣的研究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归纳教学法和角色扮演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做: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课后参加教学工作坊活动。
教学工作坊的活动形成一个多种实践方式和种类的流程,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实践流程:学生每个月提交一篇小论文;在提交小论文的基础上,中期制作一件多媒体作品;组成协作小组改编外国文学作品,编剧、演出一场课堂剧,实施录像、摄影。
外国文学史学习指南——以《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创新探索为课程导学张世君撰文/配图在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中,我们将本课程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外国文学史》(张世君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2012年6月第3次印刷)的创新探索作为本课程的学习指南,即课程导学。
本课程的教学特色和创新也体现在《外国文学史》教材的创新探索中。
一、在跨学科平台整合外国文学史知识体系外国文学史是外国人的文学史知识,古代与现代,外国与中国,与我们面对的中国现实“隔”了两层。
作为中文系的基础理论课,怎样把古代与现代,外国与中国生动活泼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课程内容的创新至关重要。
我认为,课程内容的创新需要在跨学科平台上整合知识体系,实现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以本课程的知识点为原点,从相关知识中挖掘新的知识启迪,提出新观念和新见解。
外国文学史跨学科资源包括电影改编视听资源、西方音乐歌剧视听资源、西方美术视觉资源、西方历史文化视听资源、中国文化视听资源,以及制作语言表述的视觉图。
外国文学史涉猎的相关知识非常丰富,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别的文学现象包含了相关时代和国别的文化背景知识。
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死”知识,它们在自己的知识领域和文化传承中有所发展变化,具有现代性。
以古希腊文学为例。
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古老的希腊文化至今仍在希腊本土发扬光大。
将现代希腊文化和有关爱琴海古文明的考古发掘整合到外国文学史的教材课程中,可以实现经典性与现代性的结合。
200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摄制组赴希腊拍摄的2004雅典奥运会特别节目《走希腊》是一部有关希腊历史、文化、民俗的16集纪录片,摄制组深入希腊大小城镇和乡村,近距离观察现代希腊人的生活,探询古希腊文明的遗迹。
它成为希腊历史文化的速成教材。
国家地理考古影片《爱琴海古文明》讲述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的发掘情况,将采访现场栩栩如生地搬到我们的课堂。
外国文学教学和考试大纲教学大纲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12学时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发展概况及所涉及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掌握古希腊神话和悲剧的特征,深入分析《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重点及难点古希腊文学各发展时期的主要成就;古希腊神话的特征;《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俄狄浦斯王》及古希腊悲剧的特征。
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希腊文学概述一、古希腊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成就;古希腊抒情诗、寓言、散文及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理论思想。
二、古希腊文学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对欧洲文学发展的深远影响及重大意义。
第二节神话一、古希腊神话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二、神的故事主要涉及到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故事、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等内容;神的故事中的旧神与新神;“奥林波斯神统”。
三、英雄传说的起源;赫拉克勒斯等英雄的事迹及意义。
四、希腊神话“人神同形同性”的特点;马克思认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第三节荷马史诗一、《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
二、《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与主要人物。
三、《荷马史诗》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第四节戏剧一、悲剧与喜剧的起源;戏剧的繁荣与奴隶主民主制的关系。
二、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创作;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王》。
三、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及其《阿卡奈人》等作品。
第五节古罗马文学概述一、古罗马文学发展分期;神话、喜剧;奥古斯都时代三大诗人。
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三、古罗马文学在文学史上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文学4学时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四种主要类型,辩证地认识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价值;了解但丁的生平与创作情况,掌握《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重点及难点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神曲》在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上的两重性。
廊坊师范学院
课程教案2010 —20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
授课专业汉语言文学
授课班级2008级汉本、2010级专接本主讲教师尹振球
所属系别中文系
教研室外国文学与文学理论教研室
教材名称外国文学史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2006年5月第一版
2010年9月1日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系别:文学院中文系教研室:外国文学与文艺理论教研室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廊坊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外国文学史全面教学教案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外国文学史的研究对象和意义;2. 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3. 了解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阶段。
二、课程安排:1. 外国文学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外国文学史的分类方法;3. 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阶段。
第二章:古代文学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 掌握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3. 了解古印度文学和古中国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
二、课程安排:1. 古代文学的概述;2. 古希腊文学及其代表作品;3. 古罗马文学及其代表作品;4. 古印度文学及其代表作品;5. 古中国文学及其代表作品。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中世纪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 掌握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3. 了解阿拉伯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
二、课程安排:1. 中世纪文学的概述;2. 中世纪欧洲文学及其代表作品;3. 阿拉伯文学及其代表作品。
第四章: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文学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 掌握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欧洲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
二、课程安排:1. 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文学的概述;2. 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欧洲文学及其代表作品。
第五章:现代主义文学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 掌握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
二、课程安排:1. 现代主义文学的概述;2. 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代表作品。
第六章:当代文学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当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 掌握当代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
二、课程安排:1. 当代文学的概述;2. 当代文学及其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