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书法集字教学 《天下为公》
- 格式:ppt
- 大小:15.28 MB
- 文档页数:14
2004年5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May, 2004 第11卷第3期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V ol.11 No.3唐代书法的开山鼻祖——褚遂良白 鹤 (上海大学 艺术中心,上海200436)摘要:从对褚遂良传世的书法作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阐述了其在艺术创作上独特性与继承发展间的内在关系,这种独特性不仅对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今天来讲,也具有潜在的深刻性。
关键词:褚遂良;印印泥;锥画沙;行法楷书 中图分类号:J2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04)03-0030-05欧、虞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陈、隋,入唐时均已六十余岁。
唐代书法的真正开创者,理当首推褚遂良了。
上承钟、王、欧、虞,下启张旭、鲁公,卓然成为唐代书法的中流砥柱。
一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深受父亲的影响,常出入于名士官场之中,博涉经史,潜心翰墨。
青年时,其楷书为欧阳询所称,视为难得之材。
又曾师虞世南,精研羲之笔法。
其间,又曾师从以“疏瘦”见称的书家史陵。
据记载史陵的楷书“笔法精妙,不减欧、虞。
”(《金石录》)这对褚遂良晚期书风的形成,起到很大的影响。
唐太宗因酷爱书法,曾不惜重金遍求羲之遗迹,又亲自为《晋书・王羲之本传》作《赞》;设弘文馆,诏令五品以上京官子弟去弘文馆学书,并将书学立为国学,书学由此蔚然成风。
当时,太宗征得羲之遗墨甚多,真伪难辨。
褚遂良为此一一作了详细的鉴定,一无舛误,成为中国鉴定史上第一人。
并编定《右军书目》,藏于内府,为以后研究王羲之书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褚遂良早在任起居郎时,唐太宗曾问他:“朕有不善,卿必记邪?” 褚遂良答道:“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因为,“遂良不记,天下之人亦记之矣。
”可见其耿直磊落的秉性。
当国力日趋强盛,唐太宗便打算进一步扩展领土与势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一、精彩课程。
课堂上一个个真实故事引发的思考,结束时90度鞠躬礼及《感恩词》让我们心存敬意。
以位音乐老师的《德音雅乐》及《孝亲感恩歌曲学唱》课程给整个大讲坛带了歌声、笑声还有感动的低泣声。
悠扬甜美的《生命之河》在义工老师们曼妙手语舞姿中展开,让与会学员感受《生命之河》滋润心田。
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净化歌者的内心;用心去听一首好歌,能涤荡听者的灵魂。
一个个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一首首优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场学员,互动渐入佳境,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情到深处,学员们还不时发出动情的低泣声。
二、温情服务。
据悉,为大讲坛服务的十几个义工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帮助别人为乐,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个人修行的方法之一。
他们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轻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会场的每一个角落,用半蹲的姿势为在场的贵宾和授课老师端茶送水,他们用真诚的微笑温暖每一个人,他们身体力行践行《弟子规》,他们用言行践行道德礼仪,宣扬传统文化。
每当听到一声声“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愉快用餐!”等等温馨话语,我们恍惚来到了一个文明和谐的世外桃源。
三、专心自学。
本次大讲坛所有学员均是来自一线的老师,他们排除一切干扰,参加为期7天的学习,时间长、人数多,但会场秩序井然,学员们完全融入到了和谐、宁静、纯粹的吸收经典文化的氛围中。
授课中老师生动风趣的演讲,深入浅出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全体的学员,大家无不认真听课、细心笔记。
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心灵之旅,所有人在都聆听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感动中汲取师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关爱。
松花江的王琦老师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事业来做,他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让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强大。
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让我们从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褚遂良《房梁公碑》此碑开始,褚遂良写出了自己《房梁公碑》,亦称《房玄龄碑》,唐代正书碑刻。
碑额阳文篆书“大唐故左仆射上信国太尉梁文昭公碑”十六字。
诸遂良书。
贞观二十口年七月立,碑在陕西醴泉昭陵。
左仆射房玄龄死于贞观二十二年(648)七月,而贞观只有二十三年,所以此碑当立于公元648-649年之间。
《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二尺九寸,宽五尺,文共三十行,满行约八十一字。
此碑书法遒劲秀逸,《石墨镌华》称:“碑已泐,仅存六百余字。
结法与《圣教序》同。
”褚遂良书此碑时五十二三岁。
这时他的书风已经明显地发生了变化,不仅与《伊阙佛龛碑》不同,就是与《孟法师碑》也大不一样。
最明显的,横画已有左低右高的俯仰,竖画的努笔也明显地有向内凹而呈背势;隶书似的捺脚仍然存在,却增加了行书用笔,字势显得极为活泼。
褚遂良书法中特有的婉媚多姿在此时已经定型,并进一步走向成熟,便是以此碑为标志的。
褚遂良《房梁公碑》原碑精拓褚遂良《房梁公碑》原碑精拓释文(未校):大唐故左仆射上柱国太尉梁文昭公碑盖闻翊亮天仪,处师臣者参圣;丹青景化,应图纬者邻几。
若乃(阙一字)灵(阙)之表,经纶帝绩,仰代元造之功,论道太阶,独见於文昭公矣。
公讳元龄,字(阙五字)人也。
(阙)河(阙一字)继响承家镇闻韶之雅俗。
曾祖(阙一字)後魏(阙一字)安太守袭(阙二字)武(阙三字)历清(阙)皇朝赠徐州都督临淄定公,政以礼成,教由言满,通德之门早闻(阙)精通未兆同后邰之克嶷,良由自然,体曲之多才,非(阙)年十有八,俯从宾贡,澹乎藏器,世莫能知。
吏部侍郎(阙二字)基(阙二字)之(阙)之(阙十字)成(阙一字)简诏徵硕老,典校缺文,自非学拟更生,方膺妙选。
(阙五字)得(阙二字)公以(阙)外(阙一字)几序缠怀,终身永切,至哉天性,独越人灵,於时道(阙)以(阙四字)之鉴方深,在殷忧而未,隐如之寄斯重,太宗时称元帅,乃命公为记室。
於是临戎习礼,奉(阙一字)司(阙一字)之(阙)敌飞箭下亿丈之城。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字唐诗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
在唐初书家四巨头中,褚遂良算是晚辈了,其书体学的是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诸家,且能登堂⼊室,⾃成体系。
其特⾊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体,⽅圆兼备,波势⾃如,⽐前辈更显舒展,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
李世民曾以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褚,让他鉴别真伪,他⽆⼀误断,⾜见他对王的书法研习之精熟。
由于继传统⽽能创格,《唐⼈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间⽟润,法则温雅,美丽多⽅”,连宋代不以唐书为然的⼤书画家⽶芾也⽤最美的词句称颂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著强烈的个性魅⼒。
初唐四⼤书家之⼀ 从汉代到唐代的六百余年间,涌现出⼀批⼜⼀批伟⼤的书法家。
在晋代,被后⼈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和他的⼉⼦王献之留下了他们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的⼩说诗歌⽂学作品。
随后,宋、齐、粱、陈的书家,依然继续著他们的遗风。
⽽此时的北部中国,却在⼀种宗教意识的推动下,独创了⼀种与⽂⼈书法相对的——即与⽞妙的、简约的、清淡的、平和的书风相对的那种雄浑、博⼤、壮硕、朴拙的书风。
南北朝分裂局⾯的结束,隋朝的建⽴特别是唐朝的建⽴,使书法艺术南北相峙的风格,亦合流在⼀起。
公元618年,强⼤的唐王朝建⽴。
随著政治、⽂化与经济的复兴,书法艺术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如果我们从书法史的⾓度瞻前顾后,那么,在汉魏,艺术风格过于质朴;在两晋,⼜太变幻莫测;宋⼈书法艺术风格⼜以⽼成为倾向:⽽元、明、清的书法,似乎每况愈下。
只有唐代,才在书法中表现出那典雅、华贵、丰满和情韵的成熟的美。
每当我们⾯对唐⼈书法⼩说诗歌⽂学作品时,不禁惊诧于唐⼈书法的完整性与典型性。
唐代书法家因此和晋朝书法家⼀起,被后⼈称为“晋唐传统”。
他们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
在这个传统之中,褚遂良占著异常重要的位置。
课程表任课教师年级四年级学年学情分析内容:四第四单元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1.了解软笔书法的特点。
2.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3.学习月字旁、火字旁、提土旁、王字旁、口字旁、日字旁、目字旁、山字旁的结构特点及相关例字的书写,了解一些书法常识和历代书法家的知识。
4.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好爱惜书写用具的习惯。
5.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对汉字书法的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持续的书写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2.复习并进一步掌握软笔书法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及技巧。
3.学习月字旁、火字旁、提土旁、王字旁、口字旁、日字旁、目字旁、山字旁的结构特点及相关例字的书写,了解一些书法常识和历代书法家的知识。
4.培养学生对软笔书法的浓厚兴趣。
5.综合书法传统文化,感受和欣赏汉字的美,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6.养成细致观察,善于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1.通过持续的书写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2.复习并进一步掌握软笔书法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及技巧。
3.学习月字旁、火字旁、提土旁、王字旁、口字旁、日字旁、目字旁、山字旁的结构特点及相关例字的书写,了解一些书法常识和历代书法家的知识。
4.培养学生对软笔书法的浓厚兴趣。
5.综合书法传统文化,感受和欣赏汉字的美,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6.养成细致观察,善于分析的习惯。
教学难点1、通过持续的书写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2、复习并进一步掌握软笔书法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及技巧。
3.学习月字旁、火字旁、提土旁、王字旁、口字旁、日字旁、目字旁、山字旁的结构特点及相关例字的书写,了解一些书法常识和历代书法家的知识。
4.养成细致观察,善于分析的习惯。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1.了解软笔书法的特点。
2.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3.学习斤字旁、绞丝旁、示字旁、衣字旁、言字旁的结构特点及相关例字的书写,了解一些书法常识和历代书法家的知识。
4.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好爱惜书写用具的习惯。
洪厚甜课徒稿-《大字阴符经》的学习∙第20期洪厚甜课徒稿-《大字阴符经》的学习(上)∙发布日期:2017-01-12 作者:洪厚甜导师工作室浏览量:1032 来源:本站原创字号:[ 大中小]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褚遂良的楷书《大字阴符经》,褚遂良的楷书是我们学习唐代楷书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也是我们进入唐楷技术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个通道。
《大字阴符经》在历史上通过专家考证,它是后人仿的,也就是说以褚遂良风格伪托褚遂良书的一件作品,但是书法界历来对《大字阴符经》的艺术水平和这件作品的技术含量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可以说它是当时传承唐代书法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本。
我们大家都知道从唐代传承到我们现在的法帖,以墨迹的形式传下来的非常少,而且以墨迹的形式传承下来还能够有《大字阴符经》这样高的技术水准的范本更少。
所以说在对褚遂良楷书的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把《大字阴符经》作为技术性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范本来学习。
《大字阴符经》我们是把它安排在《伊阙佛龛碑》的学习之后,我们在讲授《伊阙佛龛碑》的时候,给大家做过一个交代,就是我们对《伊阙佛龛碑》是对褚书的基本格局和风貌,包括对唐楷的格局和风貌一个感性上的认识,就去感受一下气氛、格局。
通常我们对一个范本的解读可以分几个层面来进行,首先是它的线的形态,其次是毛笔的运动过程,也就是说每一个点画形态的生成它都对应了一个毛笔在纸上的运动过程,反过来说,就是毛笔只要完成了这样一个运动过程必然就产生这样的点画形态。
第三点,我们要通过像《大字阴符经》这样行书意味重、运动感强、书写节奏快,和它的每个点画的书写技术很表象很外露的这种特征特点,去领会古人在书写楷书的过程中笔势的映带和传递的一个运动过程,我们还要追问什么呢?就是点画的粗细在一个字里面怎么过渡、和谐的组合,我们有很多帖点画粗细是不明显的,像在一个字里面点画粗细的起伏的幅度能够达到《大字阴符经》里面这么强烈,跨度这么大的楷书范本非常少。
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
摘要:
一、对联概述
二、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的背景与特点
三、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的欣赏与解读
四、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
正文:
一、对联概述
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汉字书法艺术形式,源于我国古代的门对、春联。
它由两句相对呼应、内容相关、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协调的诗句组成,具有很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
二、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的背景与特点
褚遂良,字登善,唐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
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严谨的结构和平仄协调的诗句,成为对联艺术的瑰宝。
其对联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寓意吉祥的春联,充分展示了褚遂良的文学才华。
三、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的欣赏与解读
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以优美的诗句和精湛的书法相得益彰。
如:“春到人间花满地,秋来山上月如霜。
”这句对联表达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自然之美,寓意着生活的美好。
褚遂良的对联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启发人们思考生活、追求美好。
四、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
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和书法艺术。
褚遂良的对联作品,既传承了古代对联的艺术特点,又具有鲜明的个性,为后世对联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遆高亮唐代是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诗歌、音乐、散文、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都涌现了许多名家佳作,千古流芳。
唐人书法更是中国书法浩瀚史学上的巨大河流,是有唐以来书法学人不可逾越的一座髙峰。
唐代楷书是唐代书家集体创造的旷世杰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气势恢宏、法度森严、气象正大、格调雍华”是唐楷艺术的主要特征,唐楷代表人物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的作品虽风格炯异,但总体艺术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是唐大国国度在书法艺术上的时代性标志。
褚遂良作为前唐和盛唐的一代名臣,官至顾命大臣,深受唐太宗器重的“爱卿”,其书法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在今天看来甚至超过了他的政绩。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是唐楷中最具个性、最有法度、最富美感而远离庸俗的书家,要研究和学习褚体楷书需要弄明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书法,书法家"一、褚书的师承关系是什么学习书法为什么还要弄清被学对象即被学书家的师承关系这是初学者都会产生的一个疑惑。
我们认为:弄清楚我们要学习的某一位书家的学书历程、师法何人、继承哪家,对于了解这位书家的艺术思想、艺术风格、艺术成就以及形成因素,进而帮助我们掌握学习这一书家的书体风格十分重要。
褚遂良出生在书香世家,其父褚亮入隋时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文才颇好。
褚遂良少秉家学,博涉文史,工于书法,幼从史陵学书,稍长即受到其父友虞世南、欧阳询二位大家的影响。
史陵之书我们尚未见到,以褚遂良贞观年间所书《伊阙佛龛碑》来看,其古雅峻严处迥异于虞书,加上平画宽结的特点,可以说褚遂良少年志学、博涉多体,以北朝墓志笔法结体相近。
同年所书《孟法师碑》亦多魏书用笔,酷似欧阳洵。
至于史载贞观元年太宗诏集京官文武五品以上职事官的子弟二十四人入弘文馆学书,“ 敕虞世南、欧阳洵教示楷法”,以及次年国子监恢复书学,设书学博士收徒讲学,传授《石经》《说文》《字林》等专业,加之,别置校书郎二十人,楷书手一百人入秘书省缮写校对四部图书的情况看,作为当时负责分判课写工程的秘书郎,褚遂良的书法必然受到当时楷书家的影响。
湘美版六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点与横的重与变形态特征,学会颜体点与横的重与变的写法,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良好的书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点与横的重与变形态特征,掌握颜体点与横的重与变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平复帖,让学生感受西晋陆机书法艺术美。
2.讲述XXX与《平复帖》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艺术价值。
二、新课探究,掌握要领一)掌握羡字写法1.师出示范字“羡”,引导学生认识其笔画特征。
2.让学生观察横画,发现其长度不一,中间一横要写短些。
3.让学生观察点画,发现前两个点大致平行,第三个点像上挑点。
4.教师梳理“羡”字书写要领:上窄短紧密,下宽长疏伸;五个点画写法、大小、形状皆不相同;上部横画大致平行,长短不一,间距相近;下部两撇长短、斜度、弧度有别,下撇收缩以避左,捺粗重伸展。
5.教师示范正确的“羡”字,学生临写。
二)掌握童字写法1.师出示范字“童”,引导学生认识其笔画特征。
2.让学生发现“童”字有七笔横画和三笔点画,七笔横画长短、轻重、直曲不一,粗细不同。
3.让学生观察三个点画,发现中间两点与“羡”头上两点写法相似,但要紧凑点。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掌握了点与横的重与变形态特征,学会了颜体点与横的重与变的写法,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良好的书写能力。
教师梳理:“甫”字要领:两笔竖画,左竖稍轻,右边竖钩粗大些,中间是悬针竖。
三笔横长短不一,第一笔横要写长些,第二笔横和第三笔横要写短些。
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在米字格的具体位置。
二)出示范“典”,研究典字写法。
1、师问:“典”字一共有几笔竖画?生:两笔竖画和一笔横画。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竖画,看看写法有什么不同?生:左边竖钩长而弯。
生:右边竖比较直,有点弯。
生:中间是悬针竖。
教师适时点拔并进行评价)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横画,看看写法有什么不同?生:第一笔横和第二笔横要写长些。
精心整理普格县中小学教学设计本(六年级电子教案)第1课幅式 (1)第2课章法 (3)第3课印章知识......................................................................................... (6)第4课斗方、扇面、和对联的折纸练习 (8)第二单元集字练习.........................................................................................第9课小中堂集字练习(一)....................................................................................... (20)第10课小中堂集字练习(二)....................................................................................... . (23)第11课扇面集字练习(一)....................................................................................... .. (26)(二)....................................................................................... .. (39)第三单元应用实践......................................................................................... (41)第17课匾额制作(一)....................................................................................... (41)第18课匾额制作有掌握毛笔的握笔书写姿势和正确的坐姿,课堂上还要教会并强调毛笔的握笔,书写姿势和正确的坐姿,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浅析褚遂良的书法特色作者:姚冰纯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4期摘要:褚遂良唐代名臣,并和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书法也以字体疏瘦干劲兼有王羲之之笔意见长。
本文通过对褚遂良的几幅代表作的分析,论述了褚遂良独有的书法特色。
关键字:褚遂良;书法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2-0088-01褚遂良,初唐名臣。
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人。
父亲褚亮在当时是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骑常侍。
自武德初年褚遂良随父入唐之后,在其父政治关系的影响下,始终得到唐太宗之及父友魏征、虞世南、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的顾眷。
贞观初年褚遂良以贵胄子弟出仕秘书郎之后。
由于他不但学识上博涉文史,作为政治官员他正直不阿的性格也深受唐太宗的赏识。
于是褚遂良由六品秘书郎历起居郎、谏议大夫、太子宾客、黄门侍郎、检校大理卿。
数年之间,最后竟位至佐天子而执大政的中书令和辅佐太子即位的顾命大臣。
历史曾评价其:“魏征、王珪之后,骨鲠风采,落落负王佐器者,殆难其人,名臣事业,河南有焉……古之志士仁人,一言相期,死不知悔,况于君臣之间,受托孤之寄,而以厉害祸福,忘生平之言哉!”不过,人们所了解的褚遂良不仅仅因为政治上的功绩而名垂青史,他因自身的博学多识尤其是书法上的造诣也使其在艺术史上留有一席之地。
目前,可以研究的有关褚遂良的书法作品主要有《伊闕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碑》、《房玄龄碑》等。
综观这几幅作品,可能因为创作年代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字体疏瘦干劲,笔法有王羲之之味。
关于这一点,跟当时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唐太宗个人喜好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太宗对王羲之的书法是极其推崇的,对于当时的褚遂良而言应算作是一种机缘。
史料记载,正由于褚遂良的书法深得王羲之笔法才由魏征引荐给太宗,从而开启了他仕途上的高峰。
怎样提高学习褚遂良楷书的效率一、学习褚楷要做的准备?褚遂良传世楷书作品主要是中楷和大楷,要学习掌握褚楷这个艺朮性很强的书体,认真做好临写前的准备工作十分必要。
1、选帖。
褚楷作品很多,艺朮特点不尽相同。
选择自已喜爱的、符合个人书写性情的碑帖来,必然要在众多的褚楷碑帖中进行认真的选读。
初学者应当选择相对平正、字数较多的碑帖,如:《雁塔圣教序》。
有一定书法基础者,可以选择《大字阴符经》或《倪宽赞》墨迹本来学习。
至于《孟法师碑》因为取法多家,结字和用笔上的变化较大,是褚楷风格尚未成熟时期的作品,但却充分地展现了褚遂良极强的整合应变能力,褚楷典型性笔法较少,技朮性变化动作较多,适应于有书法经验者学习借鉴。
读帖选帖中尤其要注重了解褚楷的艺朮特征,把结构和用笔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找出来,典型偏旁、部首要归类分析,仔细研究,强化记忆,提高眼力。
2、工具。
以方便临摹起见,工具的选择和配备至关重要,所谓“先利其器”。
《新唐书》卷一0八《裴行俭传》载:“褚遂良非精笔佳墨,未尝辄书。
”以笔者体会而言,古人“能者不择笔”之说不能一而概之,特别是楷书书写中选择好工具,达到“手和笔调”则十分重要。
毛笔宜选择笔毫细腻、柔而挺健、锋端尖劲的纯尾狼毫,大中楷中长毫笔各一,以备放大和原大临摹之用(亦可选择大中楷兼毫“白云”笔)。
墨汁以市场上流通的书画墨汁即可,“一得阁”较稠,书写时可适当抣水,以不滞笔为宜,也可选用“红星”胶少较稀的专用书画墨汁。
墨盒选用密封好不易干墨的为佳,旧有墨盒盖内置云母石片者以保持水分,使用十分方便。
墨盒内要选装较精细的丝绵,不精细的丝绵或选用药棉者,可在最上层剪铺一两层平绒布,以防杂丝粘笔。
使用墨盒的最大好处是醮墨量易控制、不易干.楷书的通篇墨色易统一,用砚台则不行。
帖架亦不可少,古人曾发明木制斜坡帖架,使用起来很便利,但市场上多不见。
可以选购乐谱架,升降及角度调整到与书桌等髙。
米字格纸可选发墨不强的半塾宣纸自己打线划格,也可以直接购买已印制好的米字格毛边纸或宣纸,按照原帖字大小选原大格子和大一倍格子为宜。
[键入文字]
褚遂良书法欣赏:褚遂良的书法受了谁的影响
褚遂良是唐朝时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
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对文史经典也了然于心,在隋朝的时候就做了通事舍人,唐朝建立之后在朝为官,官至中书令。
褚遂良
褚遂良出身名门,父亲褚亮是隋朝的散骑常侍,还和虞世南、欧阳询等人都是好友,所以褚遂良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熟读各类经典。
褚亮在薛举称帝之侯在薛举麾下做了黄门侍郎,褚遂良也做了薛举的通事舍人。
后来薛举打算进攻长安,但是中途病死,薛举的儿子薛仁杲继续薛举的事业,但是却被李世民所困,最后投降李世民,薛仁杲也被押往长安受审。
而薛仁杲的部下也被收入到了李世民的麾下,于是褚遂良就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一开始褚遂良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在李世民这里做铠曹参军,后来李世民成立了自己的文学馆,褚遂良的父亲在这里做李世民的政治顾问,主管文学,于是褚遂良有了机会接触到了欧阳询、虞世南等人。
在二人的指导之下,褚遂良的学识突飞猛进,书法方面的造诣也越来越高。
后来李世民登基为帝,虞世南去世之后,魏征就把褚遂良推荐给了李世民。
之后褚遂良深得李世民的厚爱,每每有大事都会询问褚遂良的建议。
李世民弥留之际,将李治托付给了几位大臣,其中就有褚遂良。
李治登基之后是为唐高宗,褚遂良的政治生涯虽有波折,但是却是他人生的巅峰,执掌了大权。
但是在最后是否立武曌为后的斗争中,褚遂良强烈反对,惹得李治非常恼火。
后来武曌被封为皇后,褚遂良也被赶出了朝廷。
晚年被武曌诬告谋反,结果被一贬再贬,到了越南一带,可以说是晚景凄凉。
最后在流放的途中,褚遂良病死,时年六十三岁。
褚遂良的故事
1。
天下为公——四地市委会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书画联展佚名
【期刊名称】《团结》
【年(卷),期】2016(0)5
【摘要】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8月10日至10月21日,民革青岛市委会、西安市委会、洛阳市委会、龙岩市委会联合主办了"天下为公——四地民革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书画联展",旨在以艺术的形式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引导人们继承和弘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同时为加强民革地方组织交流、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关键词】天下为公;孙中山;市委;纪念;诞辰;书画;地方组织;民革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92
【相关文献】
1.民革内蒙古区委会举办"天下为公"——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J],
2.“天下为公大道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开幕 [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办公室
3.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J], 张胜利;
4.民革内蒙古区委会举办“天下为公”——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J],
5.四川省书画界举办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书画联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