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褚遂良集字作品
- 格式:doc
- 大小:332.50 KB
- 文档页数:13
八大山人《桃花源记》卷,淡宕澄明,浑穆高古
此帖为八大山人《桃花源记》卷,行草,纸本,纵26cm,横211cm。
八大山人书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时年71岁,故宫博物院藏。
纵观此作,虽有大王《圣教序》秀朗清丽的气息、董其昌平和冲淡的韵味、索靖奇崛生动的姿态,更多的则是朱耷本人浑穆高古的风貌。
其字矩疏朗,行距开阔,寓规整于变化之中,得淡宕澄明之奇趣,营造出冷逸、古雅又浑穆的艺术氛围,真如置身“桃源”,豁然开朗。
八大山人《桃花源记》卷欣赏▼
局部放大图欣赏▼
如果你也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点“在看”送一朵小黄花吧~
今日好物推荐
钟叔河:给孩子读文言(全3册)③ 北京发货▼。
太漂亮!田英章楷书《桃花源记》高清米格字帖2015-07-15书法第一网田英章楷书《桃花源记》高清版下载办法见页尾来源:书法空间微信号,作者:田英章田英章,字存卿、存青,1950年生于天津,书法研究生、教授。
先后毕业于中国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
桃花源记朝代:魏晋 / 作者: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 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扩展阅读(↓点击打开)微信里最美的“魏楷版”《桃花源记》美!王羲之行书集字《桃花源记》田英章《钢笔楷书实用技法字帖》田英章《欧体楷书作品100幅》初学参考:田英章《米格精选》田英章硬笔书法作品声明:本资料仅供个人参考学习!田英章楷书《桃花源记》高清版免费下载办法请添加微信:40318067 (←长按复制)2015/8/10太漂亮!田英章楷书《桃花源记》高清米格字帖阅读原文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http://mp.weix /s?__biz=MjM5MDcy ODY4MA==&mid=208344882&idx=2&sn=a179c6035caf34d527a4f9690bcc75e231/31。
褚遂良《乐毅论摹本》全卷、局部高清欣赏(西安碑林藏拓本)褚遂良(596—658或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人多称其为“褚河南”。
褚遂良弱冠之时便博涉文史,工书法。
唐太宗李世民雅好翰墨,虞世南去世后,感慨无人论书,大臣魏征举荐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因而褚遂良得到重用。
褚遂良以书法作为晋升之阶,继而成为诰命大臣,深见优礼,官居宰相。
综合来看,褚书在楷书领域内影响很大,褚遂良则堪称“一代圣手”。
《唐人书评》中有言:“褚遂良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褚书一方面是用笔和结字千变万化,不同于北魏书风笔意为刀法所歪曲异化;另一方面也不同于颜、柳的刻板和拘挛,而是微带隶意和行意,自然挥洒,落落大方。
褚遂良一生的书法成就可概括为两点:一是永无满足,不断探索,使其书法成为由隋至唐楷书演绎的缩影;二是他既能吸收前人书法之精华,也能把握时代潮流,做到了“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王澍《竹云题跋》中说:“褚河南书,陶铸有唐一代,稍险劲则薛曜,稍痛快则颜真卿,稍坚卓则柳公权,稍纤媚则钟绍京,稍腴润则吕向,稍纵逸则魏栖悟,步趋不失尺寸则薛稷。
”褚遂良一生没有争议的书迹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四碑。
两帖相比而言,《大字阴符经》在总体水平上似乎更胜一筹。
褚遂良|《乐毅论摹本》作品欣赏褚遂良 | 乐毅论 | 摹本29CMx96CM 西安碑林藏拓本褚遂良|《乐毅论摹本》局部欣赏....................................................................................................................... ............................................................................................................................ ............................................................................................................................ ............................................................................................................................ ............................................................................................................................ .....。
康雍魏楷书法欣赏《桃花源记》
康雍魏楷书法欣赏《桃花源记》
康雍(1931-2003),当代著名书法家,人称二康。
出生于辽宁省义县,祖籍河北乐亭。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自幼受家庭的影响,酷爱书画艺术。
他早年学习绘画,兼攻书法,五十年代末期,他告别画坛,将精力转入书法艺术。
从此,他广涉诸家、取精用弘,吐故纳新、奋勉精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艺术成就。
康雍先生的楷书,取法初唐,同时熔入汉隶和晋魏之韵味,汲取庄稼家之长,融会贯通,力创自家面貌,他得欧体之精髓,食古而化,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意趣,骨力劲峭,法度森严。
其显著特点是吸收隶书笔意较多,撇笔捺笔成八分之势,庄严古雅。
而抛钩处不用钩,也采用隶书燕尾捺脚笔法,既遒劲又飘逸;长横画左边起笔细收笔重,左倾右重,起笔方收笔圆,有所谓体方笔圆之妙;横画细竖画粗,对比鲜明,造成轻重变化之势。
故显得朗畅舒展,深得书界同仁的赞赏。
太漂亮!田英章楷书《桃花源记》高清米格字帖2015-07-15书法第一网田英章楷书《桃花源记》高清版下载办法见页尾来源:书法空间微信号,作者:田英章田英章,字存卿、存青,1950年生于天津,书法研究生、教授。
先后毕业于中国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
桃花源记朝代:魏晋 / 作者: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 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扩展阅读(↓点击打开)微信里最美的“魏楷版”《桃花源记》美!王羲之行书集字《桃花源记》田英章《钢笔楷书实用技法字帖》田英章《欧体楷书作品100幅》初学参考:田英章《米格精选》田英章硬笔书法作品声明:本资料仅供个人参考学习!田英章楷书《桃花源记》高清版免费下载办法请添加微信:40318067 (←长按复制)2015/8/10太漂亮!田英章楷书《桃花源记》高清米格字帖阅读原文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http://mp.weix /s?__biz=MjM5MDcy ODY4MA==&mid=208344882&idx=2&sn=a179c6035caf34d527a4f9690bcc75e231/31。
小学生必背中国古代诗文楷书字帖
作为一名小学生,研究中国古代诗文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而学好写字,则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在这里,我们推荐几份楷书字帖,供小学生背诵书写。
1. 王羲之《兰亭集序》
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自古以来一直是研究楷书的必学之作。
其中“若夫日新之士”、“乃今有是观也”等句,更是经典的人文语句,值得深入研究。
2. 陶渊明《桃花源记》
写字时除了需要规矩,还要有自然的浪漫气息。
《桃花源记》平淡中带有意境,宛若小溪潺潺,是极好的楷书字帖。
3.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是研究楷书的上佳句子,既有画面感又有胸襟者的豪迈。
而杜甫的诗歌更是语言表达的典范。
4. 王勃《滕王阁序》
王勃《滕王阁序》旨在描写楼台及其本身的形态,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及形象的描写手法,而这些内容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想象力。
希望以上这些楷书字帖可以成为小学生们学习中国古代诗文和写字的好帮手,也希望小学生们能够持之以恒地研习。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春联七言寿春通文览古记,纪念褚遂良先生,创作的雁塔圣教序春联七言。
此联抒发了作者对雁塔圣教的推崇嘉赞之情。
"澄心明德修华礼,涵泳典章表古今。
"这第一联寄托了褚遂良先生内心澄澈如水的品德和修养,体现了他对于华夏文化之典章和古今典范的传承与推崇。
"春晖驱寒暖岁初,繁华盎然展春色。
"这第二联通过春天的温暖阳光和丰盈的生机,展示了雁塔圣教对于新的一年充满期待和渴望。
"揽天纶带绘琼图,名流贤达秉笔翰。
"这第三联形象描绘了褚遂良先生才华横溢,不仅擅长文学艺术,还凭借卓越的才能跻身名列流传千古之人。
"缄金匣册藏经律,聆古今典礼规范。
"这第四联赞颂了雁塔圣教的宝贵经典和法规,以及褚遂良先生对于古今典籍的广博知识和充分领会。
"求学苦练创新意,蕴真知识启智慧。
"这第五联强调了褚遂良先生对于学习的执着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以及雁塔圣教在智慧启迪方面的贡献。
"笔精墨妙翰能飞,篆刻传世留名迹。
"这第六联称颂了褚遂良先生的笔墨造诣,以及他在篆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这些都将永远流传留念。
"崇礼仁心延千秋,雁塔圣教与世共。
"这最后一联表达了褚遂良先生对于礼仪和仁心的崇尚,以及雁塔圣教对于世世代代的影响和价值。
这七联雁塔圣教序春联以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褚遂良先生和雁塔圣教的崇尚和推崇,展示了他们在文化、学识、艺术上的卓越贡献,同时强调了雁塔圣教在礼仪、智慧、创新方面的宝贵价值,值得后人铭记。
褚遂良主要碑帖介绍主要碑帖一、《倪宽赞》1、《倪宽赞》介绍及评价褚遂良书《倪宽赞》,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5.6厘米,横576厘米。
藏台湾故宫博物馆。
这件墨迹与褚书碑版相比,风格是一致的。
其用笔富于变化,气均力匀;在处处表现运锋着实的同时,也往往参用轻盈飘洒、灵活自然的笔墨。
起笔轻捷,收笔沉着,主要笔画适当地伸展,给人以笔势翩翩、萧洒大方、平和闲雅、神爽超迈的感觉。
《石渠宝笈》载:帖高七寸七分,横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满行七字。
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跋记。
赵氏跋称:“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王世贞评褚书曰:“一勾一捺有干钩之力,虽外拓取姿,而中擪有法。
”由墨迹观之,尤为明显。
作为初唐书法,不能不具时代的特征,或学钟繇之体而古雅,或师逸少之法而瘦劲。
无怪苏轼说:“清远萧洒,微杂隶体。
”赵孟頫说:“褚《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胡广说:“观《倪宽赞》笔势翩翩,神爽超越,大胜家侄帖诸刻,诚可为希世之玩也。
”吴宽也说:“书家谓作真字能寓篆隶法则高古,今观褚公所书《倪宽赞》益信。
”2、释文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
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
群士慕向,异人并出。
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
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玄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
⾪书《桃花源记》不同凡响●贺炜炜中国书协副主席⾔恭达为兰亭奖新媒展题字年轻书法博⼠,不可估量的笔墨⼒量○书法思考/袁群炜炜兄憨厚、谦慎⽽好学,典型的江西男⼈,这点已经从他作品中流露了。
他的字⽂⽓,融合学养,在雄健中灵动,时有奔放,时有宁静恬然。
多年来炜炜兄以稳重的实⼒,拿下了含兰亭奖在内诸多重量级⼤奖。
很多⼈和我⼀样,坚信⼀股不可估量的笔墨⼒量,在他的内⼼和字迹中不断积蓄。
关于贺炜炜贺炜炜,男,江西永新⼈。
⾸都师范⼤学书法博⼠,师从欧阳中⽯教授、解⼩青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书协“⼆届国学与修养班”成员。
现任教于江西师范⼤学美术学院,硕⼠研究⽣导师。
贺炜炜获奖/⼊展:“全国第五届兰亭奖佳作奖”⼆等奖“全国第三届⾪书⼤展”优秀奖“全国第三届⾏草书展”优秀奖“全国第四届兰亭奖佳作奖”“全国第⼆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扇⾯书法艺术展”“⾸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篆刻展”“⾸届‘孙过庭奖’全国⾏草书法展”贺炜炜⾪书《桃花源记》欣赏万般不急—我看贺炜炜书法○于有东(⾸师⼤书法博⼠、江西师⼤美术学院书法硕导)我⼀向不是很善于评价⼀个⼈的书法,也确实觉得⽆论怎么品评,都难以切中要害。
⽐如说某⼈的书法刚健、秀雅,或者拙朴、雄强,或者端庄、厚重……给⼈的印象都是模糊的,也许对着作品会有具体的感受,但换个形容词往往也是合适的。
可在评述某⼈书法时,品评书法作品⼜是不可回避的⼀个领地。
带着这种“为难”,我要来试试评述炜炜兄的书法了。
兰亭奖获奖作品《⾏书唐⼈五律诗中堂》炜炜兄荣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等奖以后,应中国书协之邀,写下这段获奖感⾔:余性好书,每见古⼈名迹,必沐⼿合⼗,置之⼏案,悬之座右,⼼摹⼿追,每有会意,便欣然⾃乐,如沐春风,若饮新醅。
积年求索,稍窥书道。
得蒙⾸肯,幸何如哉!感慰之情,⽆以⾔宣。
唯愿有道君⼦,更加赐教。
这是他的谦虚之语,也是肺腑之⾔。
桃花源记硬笔书法模板参赛
惊龙轩硬笔临习文徵明小楷
历代以来,以“桃花源”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不在少数,其中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地区十分盛行。
文徵明书法被誉为“明朝第一”,其小楷书法更是影响深远,当今书坛取法文徵明小楷者比比皆是。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不少硬笔书法爱好者。
惊龙轩硬笔临习文徵明小楷
文徵明小楷《桃花源记》及桃花源诗碑刻其实有两个版本流传于世,拓片出自嘉庆九年(1804),由袁治奉圣旨摹勒。
惊龙轩选择其中一个版本推荐给广大书友,用笔温润秀劲,结体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主要师法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表》,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
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若能用心品鉴,有时间多加临习,必将受益匪浅。
惊龙轩采用0.7mm中性笔临习了一段,觉得文徵明的小楷的确精妙,非反复揣摩和临习难得其神韵。
就小楷成就来说,笔划婉转,节奏缓和,妙趣天成,称其为“明朝第一”绝非浪得虚名。
王宠一路的黄慎草书《桃花源记》充满激荡跃动黄慎(一六八七-一七七二),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子、东海布衣、七闽老画师等。
福建宁化人,终生布衣。
雍正间移居扬州。
黄慎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贫民之家。
父亲黄巨生乃一介书生,为谋生路,飘零异乡,客死洞庭。
慎自幼在家翻读父书,父亡侍母。
因无以为业,年方八九便寄生萧寺,立志学画,以养家糊口,每夜读书习画。
年十四五弃举子业,从同里画家上官周学习人物写真、工笔花鸟、山水楼台等法。
稍长,即悟“吾师绝技难以争名矣,志士当自立成名,岂肯居人后哉”。
后偶见怀素真迹,反复揣摩之余,从中受启,遂效仿张长史参公孙大娘舞剑器及观担夫争道之典故,将草书笔法融入人物画线描之中,转入觕角挥洒一路,创立出自己的艺术风格,所写人物多取材历史神话故事、文人士夫生活以及渔民、纤夫、游子、乞丐等下层劳动人民形象。
衣纹线条疏放狂纵、变化无方,寥寥数笔以简驭繁、形神兼备、栩栩若生。
山水虽取法倪黄,出入仲圭,但笔意纵横、气象雄伟。
花鸟作品亦颇具自然之旨趣。
上官周见之盛赞其“犹右军之后,有鲁公也”,但是黄慎并未以此满足,而是牢记母亲的谆谆教诲:“儿为是,良非得已。
然吾闻此事非熏习诗书,有士夫气韵,一画一技俩耳。
”努力追求诗人张钦所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潜心学诗,终令诗画之名大扬,其诗被同乡雷鋐收集编为《蛟湖诗钞》四卷。
继而又刻苦攻书,赚得“诗、书、画三绝”之誉,闻名大江南北。
读罢万卷书,再行万里路,黄慎为拓眼界,毅然离家出游,涉足豫章吴越等地,以广见识。
中年,为了便于卖画,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时三十六岁之际携母迁居扬州,交往一时名流,与郑燮、李鱓成为莫逆交,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大受社会欢迎。
在扬州崇尚创新的艺术氛围感染下,黄慎又开始了书法艺术改革的尝试,弃楷作草,舍钟繇而法二王,远师怀素,近尚明人,并将绘画之长透入书法关钮,于传统狂草书体中别开生面,线条续断、机杼巧妙,歇笔存于字体、笔画之中,计白守黑,疏密相间,一泻千里,自然天放,形成个性鲜明、独标一格的狂草,以崭新的艺术面貌轰动了整个扬州书坛。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
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五言绝句褚遂良书法作品
褚遂良是中国当代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作品独具一格,流畅自如,融汇古今,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下面是关于褚遂良书法作品的介绍,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一、《秋思》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二、《自由》
万物有声皆可闻,自由之音激荡心。
百鸟飞翔遥天际,人间自由心自由。
三、《寒冬》
风吹寒冬雪纷飞,寒意袭来刺骨寒。
人间白雪如银海,世界冰封似童话。
四、《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万物生,燕归新柳绿婆娑。
阳光明媚人心暖,春风拂面幸福多。
五、《山水诗情》
高山流水情无限,书法之美展眼前。
挥毫泼墨意无穷,山水诗情心荡漾。
六、《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忽已逝,岁月如歌感叹息。
书法情韵浓如酒,世间百态尽在字。
七、《诗意人生》
诗意人生墨痕间,书法之美如花盛。
挥毫泼墨情无限,笔尖流淌心之痕。
八、《乡愁》
故土乡愁心荡漾,离别之情难言表。
挥毫泼墨表思念,乡愁之情永流传。
九、《山水之美》
山水如画情如痴,书法之美展眼前。
挥毫泼墨意无穷,山水诗情心飞扬。
十、《梦幻之境》
梦幻之境如画卷,书法之美如诗篇。
挥毫泼墨意无穷,梦幻之境心荡漾。
这些褚遂良书法作品,都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书法艺术的表达,褚遂良传递了对自然美、人生哲理和情感世界的思考和表达,使人们感受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希望这些作品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欣赏的乐趣。
褚遂良楷书集字——夏始春余,叶嫩花初。
五月已末,荷花已有初开的了。
说起荷花,就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然而,当时读来,除了记住了那几段背诵的段落,更记住了里面对于梁元帝《采莲赋》的引用。
“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
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
夏始春余,叶嫩花初。
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也不知道《采莲赋》的全文,但就这引用的句子,就已经觉得是所有写莲花的句子都比不上的了。
在初夏,炎热还未至,荷花已初绽。
荷叶鲜嫩,荷花鲜艳,荷香四溢。
在这样的美景中,更美的是荷花丛中的人。
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荡浆着轻舟而来。
同心相映,杯酒传情。
桂棹将举,已被水藻牵挂;船身未移,浮萍早已漾开。
这群美丽的少女,芳龄正盛,纤细的腰肢束着轻曼的白纱,袅袅婷婷频频回头顾盼。
春末夏初的节气,花初叶嫩的光景,既怕动作太大,溅起的水沾湿了衣裳,只是轻颦浅笑;又恐不小心弄翻了船,只好收敛裙裾,婀娜而立。
在这样的天气里,在那样的美景中,少男少女的荡洲嬉游,就该是这样的潇洒飘逸,美不胜收!
褚遂良楷书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