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控制性能评价标准下的AGC控制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370.61 KB
- 文档页数:8
⾃动发电控制(AGC)的基本理论⾃动发电控制(AGC)的基本理论⾃动发电控(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简称AGC ,作为现代电⽹控制的⼀项基本功能,它是通过控制发电机有功出⼒来跟踪电⼒系统的负荷变化,从⽽维持频率等于额定值,同时满⾜互联电⼒系统间按计划要求交换功率的⼀种控制技术。
它的投⼊将提⾼电⽹频率质量,提⾼经济效益和管理⽔平。
⾃动发电控制有四个基本⽬标:(1)使全系统的发电出⼒和负荷功率相匹配;(2)将电⼒系统的频率偏差调节到零,保持系统频率为额定值;(3)控制区域问联络线交换功率与计划值相等,实现各区域内有功功率的平衡;(4)在区域内各发电⼚间进⾏负荷的经济分配。
上述第⼀个⽬标与所有发电机的调速器有关,即与频率的⼀次调整有关。
第⼆和第三个⽬标与频率的⼆次调整有关,也称为负荷频率控制LFC(LoadFrequency Control)。
通常所说的AGC 是指前三项⽬标,包括第四项⽬标时,往往称为AGC 但DC(经济调度控制,即Economic Dispatching Control),但也有把EDC 功能包括在AGC 功能之中的。
负荷频率控制通过对区域控制偏差(ACE)调整到正常区域或零来实现系统频率和⽹间的联络线交换功率的调整。
ACE 表达式如下:()()()[]S A T S A S A T T K f f B P P ACE -+---=10 (1.1) 试中:A P ,S P 分别表⽰实际、预定联络线线功率;A T 、S T 分别表⽰实际电钟时间和标准时间;A f 、S f 分别表⽰实际、预定系统频率;B 表⽰系统频率偏差系数;T K 表⽰电钟偏差系数。
联络线频率偏差控制⽅式,TBC(Tie Line Bias Control),ACE 按上式形成;定频控制⽅式,。
CFC(Constant FrequencyControl),ACE 不含(S A P P -);定净交换功率控制⽅式CNIC(Constant Net Interchange Control),ACE 不含(S A f f -)。
针对AGC模式的自动控制策略优化超超临界直流炉机组在AGC模式下往往难于满足电网要求,其主要原因在于该类机组蓄热能力较小,初始的响应速度慢。
针对机组特点,通过对其协调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改进,以满足电网调度的要求,并在频繁的AGC变负荷工况下减小机组的汽压、汽温的变化幅度。
标签:AGC;CCS;协调控制;控制策略优化Abstract:The unit with ultra-supercritical once-through boiler under AGC mode is often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ower grids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is kind of unit cannot store much energy and the response speed of the initial is slow .Based on this characteristics of unit,This pag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nd optimizations to improve the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ower grid dispatching ,and the changing of steam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the unit can be reduced during frequent load change under AGC.Key words:AGC;CCS;cordinated control;control strategy optimization隨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新建机组大部分是超超临界机组。
电网AGC 控制策略作者:黄新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10期黄新(神华神东电力新疆米东热电厂,新疆乌鲁木齐830019)摘要:电网AGC控制策略是电网运行于工作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全面的对控制过程之中存在的难点和缺陷进行探析并且提出加强改进的策略方案,可以全方位的提升电网运营的质量。
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电网AGC控制的相关方案,并且对控制目标、控制方案的调整等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加强实践之中的应用,为现代化的电网运营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网控制;电网AGC;控制策略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29-0041-02随着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和电网技术不断的加强与改进,再加上我国的高压电网也在全面升级,所以,在全国的范围之内电力资源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不断的优化,配置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改良,使得电力资源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电量交换处于一个迅猛增长的态势之中。
而在当前的形势之下,对于电力线路的控制以及功率控制的策略方案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我国目前阶段有多级电网调度的工作模式,在此模式之中网调主要负责的是电网工作频率的调整以及联络线路的整改;而国调则主要负责相关省网的电力调度和事故的处理;声调负责的是电力运行之中电网频率的偏差调整。
要想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首要的一点就是需要保证电网控制的频率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并且维持每一个相邻的电网之间计划值的偏差在可控制的范畴之内。
所以,针对电网AGC控制非常重要,对控制的策略进行优化调整,有助于控制水准的提高。
一、电网AGC控制方案的现状和缺陷传统的电网AGC控制方案主要是根据电网控制的区域,按照ACE值的大小对控制范畴进行划分,分为次紧急控制区域、正常调节区域、死区以及紧急调节区域等四个控制范围,在每一个控制的区域之中,都配置相关的控制策略,来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
储能 agc 控制策略
储能 AGC(自动发电控制)控制策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功率控制:AGC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电网频率和联络线功率。
在控制区域内,AGC机组需要接收调度中心的实时AGC信号,自动调整机组的发电出力,以确保电网频率和联络线功率的稳定。
2. 负荷频率控制:根据电网的频率、联络线潮流及系统电钟时差,计算得到控制区的区域控制偏差(ACE),再经滤波得到平滑的区域控制偏差(SACE),最后根据调频资源的运行特性及AGC分配因子计算出各个机组的AGC调节功率值。
3. 经济调度:经济调度(ED)根据超短期的负荷预计及发电机组的运行工况,按照成本最小的原则计算出各个调频资源的基点功率和AGC分配因子,传送给负荷频率控制。
4. 储能系统控制:储能系统可以用于调频。
储能变流器DC-AC模块的控制主要有恒功率(PQ)控制、恒压恒频(V/F)控制、下垂(Droop)控制、虚拟同步机(VSG)控制等策略。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策略应根据实际工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82互联电网中改进CPS标准的AGC控制策略研究李恩佳(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吉林 长春130000)摘 要:随着互联电网的发展,本文基于CPS标准的AGC控制策略的设计,以及三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仿真模型在Simulink环境中的建立。
对CPS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
在CPS控制策略中提高CPS标准代替原来的CPS标准,以此来提高CPS控制策略。
在此基础上,模拟并比较了CPS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和改进的控制策略。
结果表明,改进的CPS标准及其控制策略可显著降低机组调节次数,减少调整量,提高了机组的运行环境。
关键词:CPS标准;AGC;互联电网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5)-12-0082-2互联电网长期发展以来,NERC标准在互联电网运行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并基于标准的自动发电控制策略的不断发展、成熟与完善。
但是,由于电网的互联性受到影响的一个标准的缺陷,电网互联是很难充分发挥。
因此,用改进的CPS 标准来取代传统的标准。
2000年以后,我国也开始实施CPS 标准逐渐已经统计完成CPS指标实时监测。
然而,由于CPS 和标准之间的巨大差异,原有的控制策略已经不再适应CPS 标准,它是发展的AGC控制策略迫切适用于CPS标准,以充分发挥CPS标准的优势。
目前电网AGC的标准设置,CPSL指标偏差较大,对互联电网的频率质量ACE调整的结果是没有帮助的,所以项目不能满足该标准的要求。
如果与CPS标准衡量TBC控制水平根据目前电网AGC控制策略需要做出大的调整。
在工程实践中存在的国家如何适应CPS标准的AGC控制策略的学术文献较少,主要集中在模型仿真。
这些研究大多都是基于计算机控制的高水平,而我国的自动化程度、控制技术、数据通信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中国CPS控制策略的研究开始于2000,并已取得重要进展。
但国内的研究多侧重于工程实践,对实际情况的操作提出的方法,对具体模型的AGC控制策略不多。
agc管理规定自动发电量控制AGC是能量管理系统EMS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它控制着调频机组的出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电力需求,并使系统处于经济的运行状态。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agc管理规定,希望对你有用!agc管理规定1 总则1.1 自动发电控制(以下简称AGC)是南方电网进行系统频率和联络线交换功率控制,保证电网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使南方电网的AGC安全、稳定、可靠、有序地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1.3 本程的编制依据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中国南方电网调度管理规定》; 《中国南方电网调度自动化管理规定》; 《中国南方电网联络线功率与系统频率偏差控制和考核管理办法》。
南方电网AGC的技术装备体系由能量管理系统主站、远动通道、发电厂远程终端设备或计算机监控系统、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发电机组及其有功功率调节装置,以及实现AGC功能的应用软件等组成。
1.4 南方电网AGC的调度管理遵循“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管理层次依次由南方电网调度通信中心(以下简称总调)、各省(区)电网调度机构(以下简称中调)和并入南方电网运行且具备AGC功能的发电企业(以下简称电厂)组成。
1.5 各级调度机构负责其调度管辖范围内各电厂(机组)AGC的调度管理工作。
1.6 南方电网AGC的调度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应由各有关单位及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协作。
1.7 南方电网AGC以满足电力供需实时平衡为目的,其基本任务是实现下列目标:1.7.1 维持南方电网的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之内,频率偏移累积误差在可修正的允许范围之内;1.7.2 控制各省(区)间联络线净交换功率按计划值运行,交换功率累积误差引起无意交换电量在可偿还的限制值之内;1.8 协调参与调节的AGC电厂(机组)满足市场交易和经济调度原则优化运行。
1.9 本规定适用于南方电网,总调、各中调和并入南方电网运行的各电厂均应遵照执行。
2 职责划分2.1.1 总调职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电力行业颁发的有关导则、标准、规程和规定,按照相关合同、协议,实施“公平、公正、公开”调度,对南方电网AGC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进行组织、指挥、指导、监督和协调管理;2.1.2 组织制定南方电网AGC的技术标准、考核办法、规定规范和管理制度,监督并考核其执行情况,参与制定AGC运行管理的政策和措施;2.1.3 负责南方电网AGC的技术指导,统一测算并下达南方电网及各省(区)AGC基准参数,并对南方电网AGC的安全运行提出指导性意见及建议;2.1.4 负责制定南方电网AGC运行方式、控制策略和联络线交换功率与系统频率控制方案并监督执行;指挥、协调南方电网调频、调峰及各省(区)间联络线交换功率调整;2.1.5 负责协调、处理南方电网AGC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参加总调、中调和电厂AGC重大事件的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2.1.6 负责协调、制定、下达和调整各省(区)间联络线交换功率计划,受理各中调提出的临时修改或事故支援申请;2.1.7 负责指导制定、组织审查南方电网AGC联合试验方案;负责审查调度管辖范围内电厂(机组)AGC试验方案;2.1.8 负责调度管辖范围内各电厂(机组)AGC的调度管理,编制、下达发电出力计划曲线,指挥AGC控制方式的投入与退出,确定调度方式,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统计、分析、评价和考核;2.1.9 负责受理、审核、批复调度管辖范围内各电厂(机组)与AGC有关的技术改造、设备检修计划和临时检修申请;2.1.10 负责总调能量管理系统主站端AGC功能的运行维护、参数整定、技术改造和大修工作;2.1.11 负责南方电网及各省(区)AGC控制性能的统计、分析、评价、考核和信息发布;2.1.12 负责组织研究和推广应用AGC新技术,开展AGC技术交流和培训。
浅谈AGC控制及其控制模式自动发电控制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是能量管理系统EMS 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它控制着调频机组的出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电力需求,并使系统处于经济的运行状态。
一、AGC控制目标在联合电力系统中,AGC是以区域系统为单位,各自对本区内的发电机的出力进行控制。
它的任务可以归纳为如下三项:1、将频率误差调节到一个允许的范围内(典型值是50±0.1Hz);2、在控制区域内调节各自的机组出力,使区域间联络线交换功率维持为计划值;3、合理分配各电厂机组出力,使区域发电成本最小。
二、AGC控制对象在自动发电控制中, 控制区域(control areas)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控制区域的基本含义是整个电力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通过联络线连接起来的互联系统, 每个子系统及其控制中心构成一个控制区域,每个控制区域的用户负荷由本区域的电源和从其他控制区域交换的电力来满足。
因此, 自动发电控制(AGC)是针对各个控制区域进行的。
在区域电网中,区域调度一般担负系统调频任务,其控制模式应选择定频率控制模式;省调应保证按联络线计划调度,其控制模式应选择定联络线控制模式;在大区互联电网中,互联电网的频率及联络线交换功率应由参与互联的电网共同控制,其控制模式应选择频率与联络线偏差控制模式。
三、AGC控制模式AGC控制模式有一次控制模式和二次控制模式两种。
一次控制模式又分为三种:1、定频率控制模式;(恒定频率控制,FFC:Flat Frequency Control)2、定联络线功率控制模式;(恒定联络线交换功率控制,FTC:Flat Tie-lineControl)3、频率与联络线偏差控制模式(联络线和频率偏差控制,TBC:Tie-line and frequency Bias Control)。
二次控制模式又分为两种:1、时间误差校正模式;2、联络线累积电量误差校正模式。
一、AGC控制策略1、当子站接收到的当前有功计划值小于光伏发电站当前出力时,执行降低总有功出力的控制,能综合考虑各逆变器的运行状态和当前有功出力,按照等裕度或等比例等方式,合理进行有功分配。
2、当子站接收到的当前有功计划值大于光伏发电站当前出力时,执行增加总有功出力的控制,能综合考虑各逆变器的运行状态和有功出力预测值,按照等裕度或等比例等方式,合理进行有功分配。
3、子站应能够对光伏发电站有功出力变化率进行限制,具备1分钟、10分钟调节速率设定能力,以防止功率变化波动较大对电网的影响。
4、具备接收主站下发的紧急切除有功指令功能。
在紧急指令下,在指定的时间内全站总有功出力未能达到控制目标值时,子站可以采用向逆变器下发停运指令,或者通过遥控指令拉开集电线开关等方式,快速切除有功出力。
5、当升压站高压侧采用多分段母线时,能够分别接收不同母线所连接的送出线总有功设定值指令。
二、AVC控制策略1、在电网稳态情况下,应充分利用逆变器的无功调节能力来调节电压,当逆变器无功调节能力不足时,考虑SVG装置的无功调节。
在保证电压合格基础上,SVG装置应预留合理的动态无功储备。
2、在电网故障情况下,SVG装置可以自主动作,快速调节无功使电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暂态下SVG装置的动作响应时间应<30ms。
3、当电网从故障中恢复正常后,子站应通过调节逆变器的无功出力,将SVG 装置已经投入的无功置换出来,使其置预留合理的动态无功储备。
4、子站应能协调站内的逆变器和SVG装置,避免逆变器和SVG装置之间无功的不合理流动。
5、当升压站内有多组SVG装置时,子站应协调控制各组SVG装置,各组装置之间不应出现无功不合理流动。
6、当全部无功调节能力用尽,电压仍不合格时,子站可以给出调节分头的建议策略或自动调节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