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158.00 KB
- 文档页数:20
护理工作质量评价的目的、内容及过程一、护理质量评价的目的及内容(一)评价的目的与原则1.目的①可以衡量工作计划是否完成,衡量工作进展的程度和达到的水平。
②检查工作是否按预定的目标或方向进行。
③根据提供护理服务的数量、质量,评价护理工作需要满足病人的程度、未满足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因素。
为管理者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④评价指标和批准的确立是质量控制的主要形式和护理的指南。
⑤通过评价工作结果,可以肯定成绩,找出缺点和不足,并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也可通过比较,选择最佳方案,如选用新技术、新方法等。
⑥可检查护理人员工作中实际缺少的知识和技能,为护士继续教育提供方向和内容。
2.原则(1)评价应是实事求是的。
评价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将实际执行情况与原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比较。
这些标准必须是评价对象能够接受的,并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衡量的。
(2)对比要在双方的水平、等级相同的人员中进行,就是所定标准应适当,不可过高或过低。
过高的标准不是所有的护士都能达到的。
(二)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护理工作质量控制的对象主要包括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人员的质量两个方面。
根据控制纠正措施作业环节不同的分类方法,控制内容包括:对护理工作的基础质量(属前馈控制,也可称背景或要素质量)、过程质量(属现场控制,也称环节质量)、结果质量(属反馈控制,也称终末质量)进行控制,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质量(属前馈控制)、行为质量(属现场或环节控制)、结果质量(属反馈控制)进行控制。
1.护理人员质量评价定义:即对执行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的正式的评价,考察其完成护理工作的情况。
护士工作的任务和方式是样化的。
因此在评价中应从不同方面去进行。
如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成任务所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其他人一起工作的协调能力等。
近年来,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多注重护理人员的基本条件和素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护理活动过程的质量等方面,或将几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1)素质评价评价系统应重视人员的基本条件、基本素质、个人能力的评价。
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项目检查内容分值扣分标准护患沟通18 分接待病人1、新病人入院时护士及时接待。
护士接待热情,及时做好“五测”并通知医师。
4 询问病人或家属,接待不及时、不热情各扣2分主动介绍2、责任护士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进行入院宣教。
并介绍自我、主管医师、护士长、病区环境。
2 询问病人或家属一项不知道扣2分3、护士长在相应的时间内到病人床前自我介绍。
2健康及安全指导4、根据疾病特点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
4 询问病人或家属一项不知道扣2分5、根据疾病与病人入院评估情况给予相应的安全指导。
36、介绍疾病知识、特殊治疗及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3礼仪服务10 分护士着装、行为举止规范7、护理人员着装规范。
3 一人着装不规范扣1分,询问病人或家属“四轻”中有一项未做到扣1分8、做到四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走路轻。
3态度端正9、耐心主动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不训斥病人。
4 不能耐心解答扣2分,训斥病人扣全值护理质量60 分基础护理24分10、病区安静、环境整洁、空气新鲜。
2 现场看,询问病人或家属,由家属独自完成扣5分;床单元有大便、血迹每床扣2分;体位错误扣2分,其它一项未做到扣1分11、床单元整洁、干燥、平整、无破损,床下无物品堆放。
312、床头柜上物品摆放整齐。
113、晨晚间湿式扫床,整理床单元。
314、住院病人做到“三短”、“六洁”、“四无”,卧位舒适并与病情相符。
515、送开水到病人床前,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服药、进食及生活护理。
616、按时发放陪护床。
217、出院后床单元严格实施终末处理,取消住院病人所有标识。
2专科护理20分18、病重、病危及一级护理病人十知道。
4问责任护士(病重、病危或一级护理的病人)“十知道”回答不全少一项扣2分;医嘱执行错误扣3分;无翻身卡及不能按时翻身19、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内容完整、具体;输液时有输液巡视卡,执行后护士签名及时间。
220、按要求巡视病房,及时处理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
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概述
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1. 技术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符合科学规范,操作正确、规范,不损伤患者。
护理操作表达清晰、准确,利于患者理解与配合。
护理操作具有人性化,注重患者的隐私和尊重。
2. 安全标准
护理环境安全,无病菌污染、无危险因素存在。
护理设备齐全、功能正常,确保患者的安全。
护理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危险情况。
3. 效果标准
护理服务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状况。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一定水平。
4. 沟通标准
护理人员与患者有效沟通,交流顺畅。
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
护理人员能够与多学科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5. 管理标准
护理工作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有良好的组织和执行能力。
护理人员配合各级管理者的工作,密切配合协作。
护理人员具有应急管理能力,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技术、安全、效果、沟通和管理等方面的评价,可以不断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应牢记这些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病房医疗护理质量评价制度第一章绪论第一条目的和意义为了提高病房医疗护理质量,确保病患的安全和福祉,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病房医疗护理工作,明确医务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实现病房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评价和监控。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病房,包含各专科、门诊等。
第二章医务人员的职责和要求第三条主治医师的职责和要求1.引导和监督病房内的医疗护理工作。
2.及时与护士长沟通,确保病患的治疗方案和医嘱的正确执行。
3.定期参加科室教学和医疗质量评审会议,不绝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
4.敬重患者的个人权益和隐私,为患者供应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四条护士的职责和要求1.乐观搭配主治医师,执行医嘱和护理计划。
2.细心察看患者的病情变动,及时报告医生。
3.供应给患者安全、高效、温暖的医疗护理服务。
4.定期参加连续教育培训,不绝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5.对病房环境进行管理,保持病房的清洁和乾净。
第五条病房护工的职责和要求1.搭配护士供应基础护理服务,包含测量体温、测量血压等。
2.整理病房及床铺,保持病房的乾净卫生。
3.定期参加培训,不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4.报告异常现象和问题,确保病房秩序和管理。
第三章病房医疗护理质量评价第六条评价指标确实定依据医院和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订立病房医疗护理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第七条评价方法和频度1.通过定期的病房巡查和抽查,评估医疗护理质量。
2.医务人员要依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交相关工作报告和统计数据。
3.组织专家对病房进行临床路径和操作流程评估。
第八条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反馈1.依据评价结果,订立改进措施,并及时实施。
2.对于显现医疗护理质量问题的病房,要进行专项检查和整改,并进行追责。
3.定期召开医疗质量评审会议,向医务人员反馈评价结果,并表扬优秀个人和病房。
第九条保密和信息共享1.全部评价数据严格保密,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检验部门: 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 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受检人员及成果检验部门:检验日期: 受检科室: 受检人员及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受检人员及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受检人员及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检验人:检验部门:检验日期: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验成果。
第二部分各项护理质量控制评分标准一.护理组织管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满分100分,≧95分为合格: 1。
护理理论考核成绩,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85分为良好,≧95分为优秀。
(一、二级质控)2。
及时操作考核成绩,总分100分≧85分为合格,≧90分为良好,≧95分为优秀。
(一、二级质控)3。
理论考核合格率100%(合格率=合格人数/参加考核人数╳100%;总分100分,成绩≧60分为合格);(三级质控)4。
理论考核优良率≧85%(优良率=优良人数/参加考核人数╳100%总分100分,≧85分为良好≧95分为优秀)(三级质控)5。
操作考核合格率100%(合格率=合格人数/参加考核人数╳100%;总分100分≧85分为合格);(三级质控)6。
操作考试优良率≧85%(优良率=优良人数/参加考核人数╳100%;总分100分,成绩≧90分为良好,成绩≧95分为优秀);(三级质控)三、病人安全质量控制标准1.患者腕带佩带率100%5。
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率100%2.查对制度落实率1006。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知晓率100%3。
重点环节交接率100%7。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率100%4。
高危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100%1。
腕带佩戴、给药及医嘱查对评价标准注:≥90分为合格7。
防管路滑脱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四、病区安全管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100分)病区安全管理:总分100分,≥95分及格急救药品、物品管理质量评价标准(100分)六、药品、仪器设备管理质量评价标准(100分)七。
消毒隔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九、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标准分100分)护理文书总分100分,≥90分为合格.十一。
夜班护士工作质量控制评分标准。
一、铺备用床法及质量评价
二、铺麻醉床法及质量评价
三、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及质量评价
四、床上擦浴法及质量评价
五、床上洗头法及质量评价
六、鼻饲法及质量评价
七、口腔护理法及质量评价
八、生命体征测量法及质量评价
九、皮内注射法及质量评价
十、皮下注射法及质量评价
十一、肌肉注射法及质量评价
十二、静脉注射法及质量评价
十三、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及质量评价
十四、静脉输血法及质量评价
十五、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法及质量评价
十六、微量输注泵操作法及质量评价
十七、静脉输液泵操作法及质量评价
十八、口服给药法及质量评价
十九、超声雾化吸入法及质量评价
二十、大量不保留灌肠法及质量评价
二十一、女病人留置导尿术及质量评价
二十二、氧疗法(氧气筒、中心吸氧)及质量评价
二十三、吸痰法(经口、鼻腔吸痰)及质量评价
二十四、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及质量评价
二十五、洗胃(注射器法)及质量评价
二十六、洗胃机洗胃法及质量评价
二十七、无菌技术法及质量评价
二十八、乙醇(温水)擦浴法及质量评价
二十九、冷湿敷使用法及质量评价
三十、降温使用法及质量评价
三十一、冰帽、冰枕、冰袋使用方法及质量评价
三十二、压疮预防护理及质量评价。
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引言:护理质量是指护理过程中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质量,是评价医疗机构和护理团队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护理质量的控制与评价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护理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概念、方法以及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护理质量控制的概念与目标护理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对护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和高质量进行。
其目标是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二、护理质量控制的方法1.制定和遵守护理操作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操作规范,规定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标准操作步骤和方法,避免因个体差异而导致的护理质量差异。
2.强化护理质量监控:建立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对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3.持续教育和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护理水平和质量意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4.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护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三、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指标护理质量评价是对护理服务的全面评估,旨在发现问题和改善工作。
其内容包括护理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人性化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护理操作符合规范和标准的比例;2.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医疗事故发生率;3.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5.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和满意度。
四、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的重要性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对于医疗机构和护理团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保障患者安全:通过护理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和评价结果的反馈,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2.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的评价可以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促使护理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标准与要求1.诊室环境整洁、肃静,空气清新,窗明桌净。
2.墙壁:无乱张贴,无乱悬挂,无蜘蛛网、无污渍污垢。
3.地面:干燥、清洁无污迹,定期消毒。
4.物品放置:各个工作间物品分类放置,管理有序。
5.护士办公室:整齐、清洁、无杂物,洗手池清洁,有洗手方法说明。
6.治疗室、换药室: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定期空气消毒,治疗车无污垢。
(1)诊室整洁,桌面无杂物,办公用品齐全。
(2)保持诊床清洁、整齐,每日更换。
(3)开诊前 15 分钟,为候诊病人进行开诊仪式,介绍就诊流程、门诊布局及相关健康宣教。
(1)护理人员实行“首迎首问负责制”。
(2)护士微笑迎接,主动问询病人需要,及时、准确分诊,引导病人至就诊科室并维持就诊秩序。
(3)简要问询病史,根据病人需求指导病人选择专家。
(4)分诊护士及时巡视,认真观察就医病人病情变化,对危重、急症病人及时通知医生,安排就诊。
(5)二次分诊到位,走廊候诊区不得有非就诊人员逗遛。
(6)诊疗中有实施保护病人隐私的设施。
每诊室病陪人不超过 3 人。
(7)主动为病人提供匡助,老、弱、危重、特殊检查及治疗时至少一位人员护送。
(8)根据病人需求,提供相关健康教育指导。
(9)认真填写门诊日志,符合规定要求。
(10)发现传染病,按规定要求进行隔离、上报及诊室消毒。
1.现场查看。
2.满意度调查。
3.实地问询病人。
1123处导4人5分6分7分离8分分值现场查看。
检查方法501(1)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2)做好病员特殊检查前准备及用药相关指导。
(3)保管好病人的各项检查报告单。
(4)专家、病人离开后,开窗通风,空气消毒。
(5)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更换诊床床套。
(6)准备次日开诊用物。
1.有科室安全管理制度。
2.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病人住院期间发生意外。
3.有差错事故防范及报告制度。
4.操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标准与要求5.重点安全环节做好警示说明,如防滑、安全用电、安全用氧等各种安全警示提示及措施。
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引言护理质量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患的安全、舒适和康复效果。
为了保证护理质量的可控和可衡量性,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合理的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评价指标客观指标客观指标是通过测量和记录护理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指标来评价护理质量的,可以量化护理质量的好坏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客观指标:1. 护理操作规范性评价:对护理操作的规范性进行评价,主要考察操作步骤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存在差错等。
2. 用药安全评价:包括药品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注射操作是否规范、用药过程是否存在错误等方面的评价。
3. 感染防控评价:检查护理操作中是否存在感染防控方面的问题,如洗手是否规范、穿脱手套是否正确等。
4. 病患安全评价:评估病患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情况,包括跌倒、滑梯、导管脱落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
主观指标主观指标是通过患者或者家属对护理过程和效果的主观评价来评价护理质量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主观指标:1. 患者满意度评价:通过对患者或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来评价护理质量,包括对护士的技术水平、沟通能力、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2. 疼痛评估:通过患者自身对疼痛程度的评估来评价护理质量,包括疼痛程度的变化、疼痛管理的效果等。
3. 睡眠质量评价:评估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睡眠质量,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长、睡眠深浅等指标。
评价标准制定与执行制定标准的重要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于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衡量标准,有助于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制定标准的步骤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资料:收集和整理与护理质量评价相关的国内外指南、标准、指标和研究成果等资料。
2. 制定评价指标: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已有的相关资料,制定适合本医疗机构的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