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演变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灯具的由来从考古实际来看,最早的照明器具的呈现则可能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1988年在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窑洞的遗迹中,考古学家发明了将焚烧的松枝插于窑洞壁上的痕迹,据此揣测,这些焚烧的松枝可能就是中国最原始的照明器具,由此表明,人们最早将火用于照明大概是在4000年前。
中国传统灯具(一) 题材广泛(二) 富有美感(三) 存在深沉的文化内涵。
灯具的演变:•中国最早的灯具始见于战国。
这一时期的灯具以青铜质的为主体,(主要为上层人用)其次为陶质灯,(下层人用)玉质灯仅见故宫博物院一件,为传世品,从其精美造型来看,应为帝王用品。
战国时期的灯具造型除了个别多枝灯外,大致可分为人俑灯和仿日用器形灯两大类。
国内主要灯饰品牌现代灯欧式灯美式灯中式灯灯具分类及特点吸顶灯(适合于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处)吊灯(适合于客厅)嵌入式灯具(卧室、客厅、卫生间的周边天棚上)射灯(吊顶四周或家具上部,也可置于墙内、墙裙或踢脚线里)壁灯(适合于卧室、卫生间)台灯(客厅、卧室等用装饰台灯,工作台、学习台用节能护眼台灯)落地灯(一般放在沙发拐角处)节能灯(筒灯、吊灯、吸顶灯等灯具中一般都能安装节能灯)•灯具可以给人们创造一个友善安全富有情感的环境在蜡烛光辉的时刻,煤油灯也开始出现,而且迅速逐渐占有地位,煤油灯的出现又代表着,人类开始灯饰上的制造技术上得进步。
煤油灯跟蜡烛一样至今还在一些落后偏远的地区使用着。
紧接着灯泡,灯管、节能灯的出现,在原有的技术上不断进步,使灯具在满足实用需求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光源功效的前提下,更注重灯具外观造型上尽可能美观、舒服、耐用等装饰性美学效果,由此形成了现代灯具发展的流行趋势。
1、追求光源上的高效节能近年来,随着节能照明设施和技术的推广,节能型照明设计和技术已成为灯具厂商最关注的问题。
灯具要实现高效节能,首先应采用节能光源,这是高效节能灯具的前提;其次是按照节能光源的尺寸形状,精心设计灯具的光学系统,真正提高灯具的有效利用率。
现代灯具发展历程
灯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使用火把和蜡烛的古代时期。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灯具在设计和功能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是现代灯具的发展历程:
1. 白炽灯:白炽灯是最早的商用灯具之一。
它由一个灯泡和一个碳丝灯丝组成,通过通电使灯丝发热并发光。
这种灯具的优点是成本低,但能源效率较低。
2. 荧光灯:20世纪中期,荧光灯开始取代白炽灯成为主流照
明方式。
荧光灯可以通过气体放电来产生紫外线,然后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光。
与白炽灯相比,荧光灯更节能且寿命更长。
3.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D): HIDs包括金卤灯、高压钠灯
和金卤钨灯等。
这些灯具使用气体放电技术来产生强烈的光线。
它们在效率和亮度方面比荧光灯更出色,因此常用于户外照明、体育场馆和大型室内空间。
4. LED灯:LED灯具是近年来最显著的灯具技术创新。
LED (发光二极管)使用半导体材料来发光,具有高效率、低能耗和长寿命的优点。
LED灯具可以提供可调节的亮度和颜色,
适用于各种用途,包括家居照明、舞台照明和车辆照明。
今天,灯具行业还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新技术(如无线控制、智能灯具)以及可持续性要求对灯具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加智能、节能和环保的灯具出现。
灯具的发展历程灯具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用来照明的装置,它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灯具的设计和功能也不断发展。
下面将介绍灯具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照明工具是火把。
人类在远古时期就懂得利用火焰来驱赶野兽和提供热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开始用燃烧的材料来制造台灯,如油灯。
油灯是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燃烧油脂,通过芯纸的吸油作用来提供光源。
尽管这种灯具不方便携带,并且容易起火,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油灯一直是主要的照明工具。
19世纪末,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开始用电来照明。
第一代电灯是以电弧光为光源的碳弧灯,它通过电流在两个碳芯之间产生电弧,产生明亮的光线。
不过,碳弧灯有着电流大、寿命短的问题,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
随后,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改良了灯泡的设计,于1879年发明了第一颗实用的电灯泡。
爱迪生的电灯泡采用了镀铝制成的丝状灯丝,通过电流的通电,灯丝发热,产生了明亮的光线。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爱迪生的电灯泡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普及。
随后,人们对灯具的设计进行了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20世纪上半叶,荧光灯问世,这种灯具利用了荧光物质的发光原理,通过启动装置放电形成紫外线,然后激发荧光粉产生可见光。
荧光灯相比于传统的白炽灯泡,更加节能高效,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照明装置。
此外,人们还发明了卤素灯、氙灯等新型灯具,这些灯具在应用领域上有不同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医疗、舞台灯光等领域。
为了追求更高的节能和环保性能,LED灯的发展改变了整个照明行业的格局。
LED灯具是一种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照明装置,具有耐用、节能、无污染等特点,成为当今照明行业的主流产品。
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LED灯具的光效和使用寿命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而且,LED灯具还可以调节颜色和亮度,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照明需求。
在现代社会,灯具不仅仅是用来提供照明的工具,还具有装饰和表现功能。
灯具发展历程
灯具的发展历程始于远古时代,当时人们利用火把和动物脂肪制成的灯具来照明。
然而,这些灯具存在诸多局限,如光线昏暗、火灾危险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油灯。
最早出现的油灯是用油脂、植物油或动物脂肪燃烧的。
此后,人们逐渐改用石油作为燃料,并发展出了各种形状和款式的油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气照明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灯具的发
展方向。
第一种商用电灯是由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的碳丝灯泡。
然而,由于其能效低和易损坏,后来被更加先进的电灯替代。
20世纪初,气体照明开始流行。
人们使用气体放电灯、气体
燃烧灯和气体发光二极管照明。
这些灯具的特点是能够较好地集中光线,且照明效果良好。
随后,荧光灯和白炽灯成为主流的照明技术。
荧光灯具有较高的能效和寿命,广泛用于室内照明。
白炽灯则以其温暖的光线而备受欢迎。
进入21世纪,LED灯具开始崛起。
LED灯具以其高能效、长
寿命和可调光优势,逐渐取代传统照明技术。
如今,LED灯
具已成为主流,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如家庭、商业和户外照明。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灯具将继续发展。
人们对能效更
高、更环保的照明技术有着更高的期待。
同时,智能照明系统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照明体验。
灯具发展的历程
灯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
随着科技和设计的进步,灯具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灯具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们利用火把和油灯来照明。
然而,这些灯具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明暗度难以控制、火灾风险大等。
18世纪,蜡烛制造业兴起,蜡烛成为当时的主要照明用品。
之后,煤气灯的发明进一步改善了照明效果,煤气被用作燃料,在管道中燃烧并产生明亮的光芒。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气化的发展给灯具带来了巨大突破。
托马斯·爱迪生的白炽灯发明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白炽灯的发
明者们解决了前人们存在的一些难题,使得照明变得更为方便、安全和舒适。
爱迪生的白炽灯启发了更多科学家和设计师,他们纷纷尝试改良灯泡的亮度、寿命和能效。
20世纪后半叶,荧光灯的出现使得灯具市场又有了新的选择。
与白炽灯相比,荧光灯具有更长的寿命和更高的能效,成为工业和商业场所的常用灯具。
近年来,LED灯具逐渐崭露头角。
LED的发展使得灯具进入
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LED灯具具有低能耗、高亮度、寿命长、环保等优点。
并且,LED灯的小巧性能使得设计师可以创造
出各种各样独特的灯具造型,从而提供更为多样化的照明选择。
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智能灯具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智能灯具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进行远程控制,调节灯光亮度、颜色、场景等功能,更加方便和个性化。
总体来说,灯具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燃料到电气化,再到LED和智能化的演变过程。
灯具的不断创新和改良,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利和美好。
夜灯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青铜器灯具
如果要追寻灯的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通过考古的研究发现,在那个时期就有了铜灯具。
那个年代青铜器文化非常流行,在考古发掘中会发现有很多的铜灯具,但是一般情况下只有上层阶级才能够使用。
二、陶器灯具
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秦汉时期,这时候有很多的陶器,就产生了一些铜灯具,而且从制作工艺上面来看,也更加美观,造型非常漂亮。
三、两汉灯具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灯具发展得越来越流行,有很多的造型,比如会结合人物的造型或者动物的造型,而且大规模的生产,而灯具不仅可以用于照明,包括结婚或者祭祀的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用品。
四、瓷器灯具
到了隋唐时期,也是中国发展最鼎盛的时候,有另外瓷器,就引申出了很多的陶瓷灯具,发展比较快速。
五、蜡烛灯具
到了宋元时期,从一些考古发掘的墓葬能够看到,灯的装饰艺术更加漂亮,有各种各样的款式,而且它的烧制技术越来越先进。
六、金属灯具
民清时期也是中国灯具发展最辉煌的时候,不仅在材质上面,包括它的款式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比如有一些金属的具或者法兰灯具。
七、现代灯具
要说现代灯具就更加丰富了,因为已经通电了,很多灯都是通过电来发亮,技术更加先进,还引发出了很多的智能灯,更加现代化。
以上内容就是我国灯具的发展史,通过这些演变过程,也足以说明我国古文明非常繁荣,包括现在中国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让世界叹为观止。
灯具的演变
灯,为照明之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简单的家具用品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麻油灯。
新中国成立之前,许许多多的普通家庭基本上都在使用这种灯,因为它的燃料是大麻(蓖麻)压的油而得名,这种油原本是为了起润滑作用,但在旧社会人们出于生活所迫,也用它炒菜。
麻油灯照明方法:先把油放入一个破碗内,再用棉花或烂线搓成筷子粗的“灯捻”(灯芯),然后把“灯捻”全部浸入油碗内,最后把“灯捻”的一头拉出碗的边沿约一厘米长,用火点燃即可发光照明。
不过,灯头燃烧一阵就会因烧焦而熄灭,所以要备用一根筷子或小棒,不断将灯捻往上提一提。
五十年代前,村里唱大戏,戏台两边的高处,各悬挂着一个大麻油灯,灯架像个箩头筐,中间吊着一个大生铁盒的油灯,把台上台下照得“通亮”。
“煤油灯”。
解放前后从国外进口的煤油逐渐进入农村各家各户,那时称“洋油”,用其做燃料的灯称为“洋油灯”,一直用到七十年代。
煤油灯由油瓶、灯管、灯芯组成。
用一个小瓶盛油,用薄铁皮卷一个如吸奶管状的灯管,插入瓶盖正中(高出瓶盖近二厘米,瓶盖以下略低于瓶子的高度),然后用棉纸或棉花搓成灯芯塞入灯管内,最后放入油瓶内。
这样,一盏小煤油灯就制成了。
此外,为了便于照明,还要在瓶口处拴上一条细绳子或细铁丝,晚上可挂在墙上。
为便于晚上做针线等活计,还专门要制做一个约一尺多高的灯架,干活时把灯放在灯架上,摆到眼前,这样光照起来显得更亮。
无论是麻油灯还是煤油灯,灯芯燃烧后都会造成满屋子的黑烟浮尘,早上起床后,两个鼻孔都是黑糊糊的。
后来,出现了比这两种灯更干净的灯具——蜡烛,不过那个时候这种灯对多数家庭来说还是用不起的。
记得我上小学时,早晚上自习,大都用的还是煤油灯,只有少数几个用蜡烛。
下晚自习回家,家境好些的孩子用“马灯”照明(这种灯有一个铁管灯架,周围是玻璃罩,可防止风刮灭灯)。
而我们这些贫困子弟也有自己的“妙招”:用纸卷一个与煤油灯瓶一样粗细的圆筒,把它套在小油灯瓶周围。
这样的“纸灯罩”,同样能起到照明而不被风刮灭的功效。
村里人晚上出门时,用的干脆燃一把谷草或高粱杆来照明。
“气灯”、“电石灯”。
“气灯”,一般用于公家唱戏、开会等集体场合,它的亮度不亚于二、三百瓦的电灯。
它的“灯泡”看上去很奇特,不亮时是一种用线做成的看似柔软的网状物,第一次点燃后就缩小为固定的白白的网状样“灯泡”,但不能触碰它,一动就破。
记得在使用之前还要“打气”,其具体照明原理我现在也搞不清楚。
而“电石灯”,因其不怕风吹,坑下挖煤、挖铁矿,以及晚上干活、走路照明都很方便。
这种灯其实也是“气灯”,不过不像上述“气灯”那样昂贵豪华。
只是把“电石”(一种矿石)和水放进一个封闭严密的小铁筒内,经过“电石”和水起反应后,产生一种可燃气体,这种气体经过小铁筒上的灯管冒出,用火一点即可燃烧发光。
这种灯因其经济适用,至今仍在农村一些家庭和城市一些小摊点上使用。
电灯。
五十年代,家乡人民对于电灯是“灯头朝下”一说很是不
解,认为“灯头怎么可能朝下呢?”对于将来要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对他们而言更是觉得是天方夜谈。
直到六十年代中期之后,家乡才通了电,家家户户用上了“灯头朝下”的、又明亮又卫生的电灯。
从此,煤油灯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而比电灯更为舒适的灯光“电棍”(日光灯管),那时可是件“奢侈品”,在这个小穷山沟里根本见不到。
随着改革开放好时代的到来,农村地区也开始用上了电棍,现在又用上了节能灯。
九十年代末,随着信息的畅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五花八门的照明装饰灯具也逐渐在农村地区流行,对于城市里那些琳琅满目、形形色色的灯具,足不出户也知天下事的农民们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
……………………
石笔的书写载体是“石板”。
石板是用较薄的板岩制成,还有一种是用黏土加工烧制的陶器石板。
石板为黑色长方形状,大小如同小学生用的笔记本,厚约三、四毫米。
石板的四周镶了一个木框,主要起保护作用。
石板很容易被打破,中间裂一道缝还能保持石板的完整,如果破碎成三四块,那么石板就与框架彻底“分家”了。
贫寒家庭的孩子买不起新的,就拿着破石板的1/2、1/3、1/4……碎片继续使用。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石笔、石板是小学生的专用文具,经济实用,在上面可以随写随擦,非常方便。
讲究点的,用布条擦;嫌麻烦的,就在石板上吐几口吐沫,直接用手或上衣的袖口去擦。
使用石笔、石板不知始于何时,只知在我上小学之前就已经流行,直至七十年代仍在使用,七十年代以后就不见了踪影。
【铅笔】:铅笔是用非金属的石墨、黏土等原材料做成笔芯,用椴木做外壳的一种笔。
之所以称为“铅笔”,是因为石墨和铅一样,在纸上划过时会留下一道印痕,因此人们称之为“黑铅”、“铅笔”即由此而得名。
我上小学时用上了铅笔,但也仅仅是作画和在课本上写写划划而己,大部分作业还是在石板上做的,不像现在有专门的作业本,可以让铅笔派上用场。
我上学时的铅笔种类少,就是黑色铅笔和红蓝铅笔(一支铅笔上一头为红色,另一头为蓝色)两种,都是要用刀削尖的再用。
铅笔现在仍然流行,不过式样、种类可就多了去了,活动铅笔、全自动铅笔、各式彩色铅笔,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粉笔】:用白垩或熟石膏粉加水制成的笔,常用于在黑板上写字,多被学校教学、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制作宣传版面时使用。
我读初中、上师范时,一放假,就要在村子的黑板上办几期板报,调出教育部门后,也未离开过粉笔。
现在粉笔仍在“坚守岗位”发挥作用。
【蘸笔】:蘸笔就是蘸上墨水写字的笔,蘸一次可写几个字。
它是由金属的笔尖和木质的笔杆组成,所用的墨水是由片状的固体原料加水浸泡而成,以后又出现了瓶装的成品墨水。
我上高小时也用上了蘸笔,不过墨水是我自己动手浸泡的。
为了避免成瓶墨水打翻流出,我就另找一个小瓶子,灌入少许墨水带到学校使用。
五、六十年代,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桌上、商务营业窗口的柜台上,都摆着墨水蘸笔。
之后,就被钢笔取而代之。
【钢笔】:也称水笔。
它的笔尖由坚硬的铱金等金属制成,笔杆内有一个贮存墨水的皮管装置。
灌水的方法是:笔尖蘸入墨水内,捏紧
皮管再放手,墨水就会被吸入皮管内,写字时墨水就会流到笔尖。
五十年代前后人们还称它为“自来水笔”。
它的笔杆上加了一个带挂勾的“笔帽”,可以插挂在上衣的口袋内,携带起来很方便。
那时,钢笔非常珍贵,为了防止丢失,许多人就用一条金属小链条,一头系在笔帽的挂钩上,另一头拴在上衣的扣眼上。
口袋上能挂一只钢笔,这可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它不仅可以“显富”,更是“文化人”的象征。
不过,我是在别人已不稀罕的情况下,才高兴地在口袋上挂上了一支透明的绿杆小钢笔。
钢笔零件多、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经常会出现故障。
所以那会儿还有专门的修笔店,对损坏的笔尖、舌头、皮管、笔杆、笔帽、笔帽挂钩等,都可以修理。
现在钢笔虽然还在使用,但“霸气”不再,也没了专门为其服务的店铺,在这个笔类繁多的新时代,钢笔几乎成了一次性的文具用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