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出血性膀胱炎3例报道
- 格式:pdf
- 大小:99.71 KB
- 文档页数:1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分级护理朱搏宇; 张晓辉; 张志芳; 徐伟静; 黄玉婷; 王桂森; 王欢乐【期刊名称】《《现代临床护理》》【年(卷),期】2019(018)007【总页数】5页(P6-10)【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出血性膀胱炎; 分级护理【作者】朱搏宇; 张晓辉; 张志芳; 徐伟静; 黄玉婷; 王桂森; 王欢乐【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科北京1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造血干细胞移植为近40年来新兴的临床应用科学, 它作为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在现有临床治疗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已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出血性膀胱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常见且重要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移植预后。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为5%~25%,晚期发生率为7%[1]。
出血性膀胱炎的膀胱刺激症状给移植患者带来了难言的痛苦,同时增加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重度出血性膀胱炎则有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2]。
现阶段,出血性膀胱炎常规护理措施比较笼统,并没有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3],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提供与病情相符的不同级别护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4]。
2014年12月—2018年6月本科室共收治5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在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实施分级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12月—2018年6月本院共收治5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出血性膀胱炎患者。
入选标准: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诊断符合出血性膀胱炎诊断标准[5]。
排除标准:有药物或食物变态反应史者;血小板计数<50×109/L,因血小板计数低下诱发出血者;妇科疾病;有明确血栓病史者,如脑梗死等;合并其他重大心肺疾病患者。
出血性膀胱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出血性膀胱炎是指尿液中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对膀胱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导致膀胱广泛的炎症性出血。
该病是一种多原因并发症,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很常见。
主要是由于抗肿瘤药物的毒性或过敏反应,以及盆腔高剂量辐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
此外,它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流感病毒感染等。
出血性膀胱炎的病因复杂,主要与预处理药物、移植后病毒感染有关GVHD发生等密切相关。
一、药物1.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自从1995年Coggins报道第一例Cy引起无菌性出血性膀胱炎以来,Cy与出血性膀胱炎的相关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临床发现,小剂量长期或短期大剂量应用Cy 均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细胞移植造血预处理方案多应用Cy,故此Cy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出血性膀胱炎的主要发病因素。
Cy磷酰氨氮芥末在体外无活性,通过肝脏代谢进入人体形成强烈的烷化作用,同时产生丙烯醛副代谢物(crodein)。
丙烯醛与膀胱粘膜上皮结合会造成粘膜损伤。
给药后4h膀胱上皮细胞的组织变化可以持续到36h。
膀胱镜检查显示粘膜充血和水肿,然后形成粘膜出血、上皮坏死和溃疡。
如果溃疡面积较大,可引起大量膀胱出血。
2.马利兰(Myleran,Busulfan,Bu):长期使用马利兰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马利兰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或马利兰用于移植前预处理,其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病率很高。
使用马利兰加Cy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病率高于马利兰人。
二、病毒感染停用Cy48~72h患者丙烯醛已基本清除后期发生的迟发性血尿,不能使用CY解释副作用,应考虑Cy其他诱发因素。
一般认为,移植后病毒感染是晚出血性膀胱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Anskar据报道,尿液出血性膀胱炎患者BK病毒数量是无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105倍BK病毒类似于正常人。
持续尿液BK50名阳性病毒患者%尿液发展为出血性膀胱炎BK阴性病毒患者无出血性膀胱炎。
腺病毒与出血性膀胱炎有关Ⅱ型(AdV)、巨细胞病毒(CMV)、A流感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HSV)等等。
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高压氧治疗发表时间:2019-07-19T16:58:25.597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4月作者:徐君萍[导读] 高压氧治疗的含义是病人置于高压氧舱内,在压力为1.4~3.0atm的条件下,吸入100%的氧,针对组织缺氧而进行的治疗。
乳山市人民医院肿瘤二科徐君萍摘要:高压氧治疗的含义是病人置于高压氧舱内, 在压力为1 .4~ 3 .0atm 的条件下, 吸入100 %的氧, 针对组织缺氧而进行的治疗。
高压氧治疗放射损伤的价值在于高氧介导的神经血管再生、健康肉芽组织的生长、血管收缩控制出血以及免疫功能和伤口愈合能力的提高。
自从1985 年高压氧应用于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以来, 其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
关键词: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是前列腺癌、宫颈癌等盆腔肿瘤放射治疗后主要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时间多在放疗后2~6年。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顽固性肉眼血尿,严重时出现急性膀胱大出血,如处理不及时危及生命。
目前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方法较多,但尚无统一治疗标准。
[中图分类号]R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ZM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33例,其中前列腺癌25例,直肠癌8例,女7例,均为宫颈癌,年龄43~86岁,平均(71±10.4)岁。
放疗结束到出现血尿时间2月~15年,平均(2.1±0.5)年。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肉眼血尿,部分伴有排尿困难、尿路刺激症状。
轻到重度贫血貌,血红蛋白42.0~84.0g/L。
患者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出凝血时间基本正常,双肾轻度积水6例,血小板计数介于60×109/L~100×109/L4例,余均正常。
根据血尿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轻度3例:血尿颜色淡红色,无血块。
中度28例:血尿鲜红色,可伴有小血块;重度9例:血尿暗红色,伴血块或膀胱大出血、血块填塞。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2期出血性膀胱炎(HC)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按发病时间可分为早发型出血性膀胱炎(EOHC)和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LOHC)。
与移植前预处理相关的EOHC,由于美司钠的使用以及水化,其发生率较前降低。
然而,LOHC 发生率依然较高,病毒相关性HC 比例可达87.5%[1],以BK、JC 病毒感染为主。
对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其治疗过程中使用较多免疫抑制剂,使得免疫力恢复慢,从而使得病毒感染风险增加。
本文对我中心2019年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且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的患者以及BK与JC病毒感染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从而更好地了解LOHC的发病原因。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中心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值患者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4~61岁,平均37.5岁;病种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0例,其中高危25例,中危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3例,其中高危12例,中危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均为RAEB-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例,均T315i 突变,黏多糖贮积病1例。
其中HLA 配型全相合12例,半相合42例。
以上患者随访日期截至2020年5月31日,54例患者中,发生出血性膀胱炎17例(31.5%)。
预处理方案与HC 预防:⑴年龄<50岁,全相合使用Ara-C+Bu/Cy 方案预处理,不全相合使用Ara-C+Bu/Cy+ATG 方案预处理。
年龄>50岁,行Flu+Ara-C+Bu+ATG 方案预处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全相合行FBu +Cy +ATG 方案预处理,半相合行Bu+Cy+ATG 方案预处理。
⑵HC 预防:①大剂量补液,每日总液量按100~120mL/(kg ·d)计算,24h 持续均匀静脉滴注;②碱化尿液:使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其用了占总体补液量的0.5%。
膀胱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细菌感染、药物刺激、放射性损伤等。
患者通常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以下通过几个典型病例,对膀胱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
病例一患者,女性,35 岁,因“尿频、尿急、尿痛 3 天”就诊。
患者自述 3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次数增多,白天约 10 余次,夜间 5 6 次,每次尿量少,排尿时有烧灼感,伴有下腹部疼痛。
体格检查:体温 378℃,血压 120/80 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肾区无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显示白细胞(+++),红细胞(+),尿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
诊断: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治疗方案:1、休息,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冲洗尿路。
2、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左氧氟沙星,口服,每日 1 次,连续 7 天。
3、碱化尿液,口服碳酸氢钠片,每次 1 克,每日 3 次。
经过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复查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均恢复正常。
病例二患者,男性,60 岁,因“间歇性尿频、尿急、尿痛 2 年,加重 1 周”入院。
患者 2 年来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时轻时重,曾多次自行服用抗生素治疗,但症状易反复。
1 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肉眼血尿。
体格检查:体温365℃,血压130/85 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耻骨上区有轻度压痛,肾区无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显示白细胞(++),红细胞(+++),尿细菌培养阴性。
泌尿系统 B 超检查提示膀胱壁增厚、毛糙。
诊断:慢性膀胱炎治疗方案:1、去除病因,如治疗前列腺增生等可能导致尿路梗阻的疾病。
2、进行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如使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每周 1 次,连续 4 6 周。
3、口服中药,如三金片,以清热利湿通淋。
经过综合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定期复查 B 超显示膀胱壁逐渐恢复正常。
病例三患者,女性,28 岁,因“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1 天”就诊。
2022出血性膀胱炎诊治策略(全文)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 HC)在临床上不多见,但是为临床诊断尤其是治疗上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有时甚至让医生手足无措,HC主要是以难治性肉眼血尿为临床特征的无菌性膀胱炎。
多见于以环磷酰胺类药物化疗、盆腔放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目前尚未明确病因的特发性患者。
一、病因和病理生理学药物或化疗产生毒性代谢产物诱导复杂炎性反应,免疫细胞活化和促炎症因子释放,使蛋白质生成受阻,尿路上皮完整性遭受破坏,膀胱黏膜肿胀、出血和溃疡,膀胱黏膜水肿脆性增加,黏膜下动脉内膜炎性改变,血管闭塞,缺血和再灌注损伤,黏膜和黏膜下层纤维化,毛细血管扩张、脆弱易出血。
二、症状和体征表现多样,从仅需观察补液、膀胱冲洗治疗的轻度血尿,到伴血凝块,因持续性出血造成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危及生命的重度肉眼血尿。
尿色可呈粉色、红色或棕色,重者尿液不透明、浓稠(色如番茄酱),伴大小/体积不等的血凝块,如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服用抗凝药物,以上症状更加严重。
可伴有尿量少、尿不尽、感排尿疼痛、尿道烧灼感等下尿路症状。
男性可有剧烈龟头牵涉痛,出血严重时,患者可能因血凝块阻塞出现所谓的膀胱填塞所致的尿潴留。
程度分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 评定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CTCAE)三、诊断性及评估内容●所有患者应行清洁尿沉渣检查和细菌培养以确认是否存在血尿、有无细菌感染,排除泌尿系感染,如血尿不严重(1级)或是在应用环磷酰胺药物治疗后即出现,可补液,如缓解无需进一步检查。
如果仍持续血尿进一步诊断性检查。
●血尿严重或诊断不明确行膀胱镜检查有无膀胱肿瘤及确定出血部位。
出血性膀胱炎镜下典型表现为膀胱黏膜弥漫性出血,伴新生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
也可麻醉下电切镜去除血凝块,电灼出血部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王金荣【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效果。
方法:筛选出68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病患,将其分成护理组I和护理组II,两组都是34例,护理组I实行一般护理,护理组II实行个体化护理,对比其护理结果。
结果:对比护理组I和护理组II病患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护理组II均比护理组I低,差异显著(P<0.05);护理组I的护理满意度是88.2%,护理组II是97.1%,护理组II比护理组I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病患实行个体化护理的效果理想,可明显缓解病患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行。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护理出血性膀胱炎属于类慢性临床综合征,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病患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部分病患可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多等症状【1】。
输注血小板、抗感染、抗病毒等,是当前治疗该病症的常用疗法,治疗期间对病患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提升疗效,促进病患尽快康复【2】。
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效果,筛选出本院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68例病患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并对比一般护理与个体化护理的实行效果,见下述总结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筛选出68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病患,都经血细胞、尿液检查等证实,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将病患分成护理组I和护理组II,两组都是34例。
护理组I:男24例,女10例;年龄5~62岁,平均(31.5±3.7)岁;疾病类型中,慢性髓性白血病12例,急性髓性白血病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疾病分度中,I度14例,II度11例,III度7例,IV度2例;治疗方法中,人类白细胞抗原全匹配移植13例,自体干细胞移植11例,人类白细胞抗原半匹配移植10例。
口服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二例
王统花;尚瑜;胡成华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年(卷),期】2009(018)004
【摘要】目的掌握甲硝唑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表现。
方法介绍二例膀胱出血病人的检查治疗过程,从中分析引起出血的原因。
结果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停服甲硝唑,防止了泌尿系统的严重损伤。
结论甲硝唑毒副作用小,临床应用广泛,但要重视罕见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页数】1页(P1)
【作者】王统花;尚瑜;胡成华
【作者单位】青海省互助县人民医院,8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4.3
【相关文献】
1.2例口服甲硝唑致心肌损伤报道 [J], 李智
2.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文献分析 [J], 李琼;陈崇泽
3.一例口服甲硝唑致血管性水肿病例分析 [J], 段生朝;杨艳波
4.口服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2例 [J], 吴新华
5.口服斯皮仁诺胶囊致出血性膀胱炎1例 [J], 刘辉;徐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出血性膀胱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出血性膀胱炎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泌尿外科病症体征:骶骨发育不良,贫血,血尿疾病介绍:什么是出血性膀胱炎?出血性膀胱炎是怎么回事?出血性膀胱炎是指某些药物或化学制剂在尿中产生对膀胱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导致膀胱广泛的炎症性出血,本病是一种多病因的并发症,常见于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多因抗肿瘤药物的毒性或过敏反应,盆腔高剂量照射引起的放射损伤所致,另外还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流感病毒感染等出血性膀胱炎西医治疗1,立即停止使用或接触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药物2,多饮水,勤排尿,减少代谢产物的浓度及与膀胱接触的时间3,膀胱药物灌洗,减少出血,如可使用1%硝酸银溶液,1%明矾溶液,4%或10%甲醛溶液等,冲洗液可加去甲肾上腺素,以助止血4,全身用止血药物5,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6,支持疗法,必要时给予输血,补液等7,出血严重时可考虑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或结扎术,需要时行膀胱切除术症状体征:出血性膀胱炎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出血性膀胱炎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1.血尿血尿可轻可重,轻者仅有镜下血尿,重度可造成贫血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出血,可为突发性大量血尿,亦可为顽固性反复血尿。
2.病史往往有肿瘤后放疗,化疗及其他药物,毒物接触史。
化验检查:出血性膀胱炎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关于出血性膀胱炎检查的详细介绍:尿常规检查可有镜下或肉眼血尿;贫血时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降低。
B超,膀胱镜检:排除占位性病变,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有溃疡坏死灶。
鉴别诊断:出血性膀胱炎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出血性膀胱炎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下就是关于出血性膀胱炎鉴别诊断的详细介绍:对有烷化剂,白消安,苯胺,甲苯胺衍生物,杀虫剂接触史者,临床上出现程度不等的血尿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结合膀胱镜,B超检查,多可做出诊断。
1.膀胱肿瘤也表现为全程肉眼血尿,但患者通常为无痛性血尿,而且B超和膀胱镜可见膀胱内有占位,而非膀胱黏膜广泛出血。
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的治疗
徐万海;赵维艳;韩磊;任明华
【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医学》
【年(卷),期】2004(024)001
【摘要】@@ 我院于2000-10~2003-10收治出血性膀胱炎(HC)患者3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60)
【作者】徐万海;赵维艳;韩磊;任明华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
【相关文献】
1.小儿急性出血性膀胱炎11例临床分析及护理 [J], 程增玲;马丽梅;孙珍
2.强化水化/碱化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J], 许多荣;童秀珍;邹外一;方荸荠;汪延生;黄珊;李娟
3.雪豹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的诊治 [J], 哈力克·热合曼
4.腺病毒感染致儿童急性出血性膀胱炎1例 [J], 陈光明;叶礼燕;陈新民;任榕娜
5.经尿道等离子电凝膀胱黏膜治疗急性出血性膀胱炎一例 [J], 乔咏梅;黄永君;全俊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