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计划与计划工作
- 格式:ppt
- 大小:568.00 KB
- 文档页数:1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教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这一课程的第五版内容。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学习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掌握常用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3.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200字)在导入环节,我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与讨论。
二、管理学概述(300字)在这一部分,我会对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进行概述。
并简要介绍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管理学的整体认识。
三、管理学的基本原理(600字)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是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础。
我会详细介绍几个重要原理,如权威性原理、激励原理和组织结构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四、管理方法与技巧(800字)本部分重点介绍管理学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如沟通与协调、领导力、决策与问题解决等。
针对每个方法,我会给出相关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五、案例分析(400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管理问题的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课堂展示。
六、总结与评价(200字)在教学的最后,我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我会激发学生对管理学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00字)作为巩固所学知识的方式,我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论文、书写学习笔记或参与小组讨论等。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能力。
3. 学生对管理学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注:以上教案仅给出文字描述,具体教学内容以课堂实际教学为准。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一:计划的概念很多管理界的学者都对“计划”作了详细的解释。
无论在名词意义上还是在动词意义上,计划内容都包括计划内容都包括5W1H。
What——做什么? 目标与内容Why——为什么做? 原因Who——谁去做? 人员Where——何地做? 地点When--何时做? 时间How——怎样做? 方式、手段二:计划与决策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1、相互区别: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2、相互联系: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
三:计划的性质(一)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计划工作”是对“决策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进一步地展开和细化(二)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地基础(三)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四)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第二节计划的类型一: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方针,绘制了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短期计划:具体地规定了组织地各个部门在目前地各个较短的时期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时段中二: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从职能空间分类,可将计划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三: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指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较长时间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战术性计划: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目标四: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模棱两可。
指导性计划:规定一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的自由处置权五: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1:例行活动: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如订货,材料入库等。
解决这类问题的计划叫程序性计划2:非例行活动:不重复出现或新出现的问题。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八章计划的实施8.1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目标管理:目标的性质和目标管理的过程■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企业资源计划:对ERP的理解;ERP与MRP比较案例思考1:目标永远在技巧和方法前面张总和刘主管都是《西游》迷,这天,两人闲着无事,讨论起《西游记》中的人物来。
张总问刘主管:“你认为师徒四人中,谁最没本事、谁最不重要呢?”“当然是唐僧了”,刘主管毫不犹豫地说,“在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能72般变化、降妖除魔、冲锋陷阵;猪八戒虽然贪吃贪睡,但打起仗来也能上天入海,助猴哥一臂之力;沙僧憨厚老实、任劳任怨,把大家的行李挑到西天;唐僧最舒服,不仅一路上有马骑、有饭吃,而且妖魔挡道也不用其动一根手指头,自有徒儿们奋勇上阵。
他做事不明真伪,总是慈悲为怀,动不动还要给孙猴子念上几句紧箍咒玩玩。
”张总摇摇头:“此言差矣。
”刘主管问:“那依你之见呢?”张总说:“四个人中,最重要的是唐僧。
只有他明白去西天的目的是取回真经普渡众生。
就是他,在孙悟空赌气回了花果山、猪八戒开小差跑回高老庄、沙僧也犹豫的情况下,他毅然一个人奋勇向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因为他知道为什么要去西天,他知道他为什么做,他知道他做什么;而他的3个徒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西天,他们只是知道保护好唐僧就行,至于为什么要保护好唐僧,他们不用去考虑。
所以,无论路程多么艰险、无论多少妖魔挡道、无论多少鬼怪想吃其肉,唐僧都毫不畏惧,奋勇前进。
最后,唐僧不仅取回了真经,而且还使曾经被称为妖精的3个徒弟最终功德圆满成佛。
”重难点导学一、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
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的贡献的准则。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5计划与计划工作1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一:计划的概念很多管理界的学者都对“计划”作了详细的解释。
无论在名词意义上还是在动词意义上,计划内容都包括计划内容都包括5W1H。
What——做什么? 目标与内容Why——为什么做? 原因Who——谁去做? 人员Where——何地做? 地点When--何时做? 时间How——怎样做? 方式、手段二:计划与决策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1、相互区别: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2、相互联系: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
三:计划的性质(一)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计划工作”是对“决策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进一步地展开和细化(二)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地基础(三)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四)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第二节计划的类型一: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方针,绘制了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短期计划:具体地规定了组织地各个部门在目前地各个较短的时期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时段中二: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从职能空间分类,可将计划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三: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指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较长时间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战术性计划: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目标四: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模棱两可。
指导性计划:规定一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的自由处置权五: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1:例行活动: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如订货,材料入库等。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管理与管理学)【圣才出品】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1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管理的定义与内涵■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重难点导学一、人类的管理活动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研究的历史很短,但管理实践却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
1.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
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渐进步的。
(2)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
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
(1)知识性与依存性。
科学技术愈发达,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愈专门化,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必要性。
(2)知识性与目的性。
随着人类知识的逐步积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使人类社会的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方法也日趋完善,使人们终于有能力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发展、建立起各种强大的社会组织。
(3)依存性与目的性。
类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人类活动的三个特点的关系是什2.管理的必要性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复杂化。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
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使其最大可能地形成有效的社会生产力,是管理应当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中国都只有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3甚至1/5。
2003年,中国创造的GDP不足全球的4%,但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消费量的7.4%、31%、30%、27%、25%和40%(国家环保总局数据)。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第一章:P35 概论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一、总论(一)、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管理的概念: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和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生产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萌芽和基础)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4、科学管理理论(重要和奠基)——泰罗1)工作定额: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有名的搬运生铁块实验2)标准化: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
5、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对管理学的划分)五大职能:1)计划:预测未来并制定行动方案2)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3)指挥:使企业人员发挥作用4)协调:让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统一和谐5)控制: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制定的计划和所有下达的命令6、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1)内容:工作场所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室实验、大规模访谈、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2)、结论: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二、决策与计划(一)、决策与决策方法1、决策的概念: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2、决策的原则: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真是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拧订出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3、集体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奥斯本2)名义小组技术3)德尔菲技术4、企业经营单位组合分析图:1)“瘦狗”型:采取收缩甚至放弃的战略2)“幼童”型:向该业务投入必要的资金,以提高市场份额,使其向“明星”型转型,如果无法转型应当放弃该领域3)“金牛“型:这种业务产生的大量现金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4)“明星“型:企业应该不失时机投入必要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5、解不定型决策为题的方法:1)小中取大:比较哪种方案的最低收益最高2)大中取大:比较哪种方案的最高收益最高3)最小最大后悔值:后悔值=该情况下各方案中最大收益—该方案该情况下的收益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二)、计划与计划工作1、战略性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一)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四)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五)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1: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职能经理人出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2:部分职工持有股票,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