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浅析2011年江西理综⽣物试题 江西省⾸次参加新课标⾼考,新课改后的⾼考将⽣物学科的分值由原来的72分提⾼到了 90分,选择题多了⼀道题(6分),简答题多了⼀道题(12分)。
试卷难度与去年相近,考⽣所担⼼的偏题、怪题、难题在今年的⽣物试卷中基本未出现,基本原理均来源于课本,但是更加注重学⽣对知识迁移能⼒的考察,突出重点热点知识,实现了平稳过渡。
从整个试卷来看,考试范围涵盖了必修⼀、⼆、三和选修⼀、三共五册书的内容。
(1)其中必修⼀考察了渗透作⽤、光合作⽤以及实验的物质鉴定等相关内容,在所有考查的六道选择题中有五道均考查了学⽣对必修⼀知识点的掌握。
其中光合作⽤在选择题和简答题中均有出现,总占分值为15分,说明光合作⽤是⾼考的宠⼉。
(2)30题的第⼀⼩问,考查的分泌蛋⽩在细胞器上的合成过程,第⼆问考查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这个考点在2010年的考试中也是以简答题的考查⽅式呈现,所以⽣命活动调节应该是考⽣复习的重点内容。
(3)遗传定律,⼀直是每年⾼考的考试热点,去年⾼考对基因⾃由组合的特殊分离⽐进⾏了考查(13分),今年的⾼考试卷中⼜对这个知识点进⾏考查(8分)。
在简答题中,基因两⼤定律⼀直都占很⼤的⽐重,尤其是近年来的⾼考都亲睐于对特殊分离⽐的考查。
在对课程的讲解中,⼀直都把光合作⽤、孟德尔遗传定律以及⽣命活动调节作为重点。
选择题的第三题对光合作⽤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进⾏了考查,在简答题的第29题中,从光合作⽤的影响因素⼊⼿,考查CO2对暗反应的影响以及与光反应的联系。
第30题中考查的分泌蛋⽩的合成所需要的细胞器及顺序,在课上多次强调过mRNA从核孔中出来进⼊细胞质与依附在内质⽹上的核糖体结合,然后经内质⽹和⾼尔基体的加⼯,最后以⼩泡的形式分泌到胞外。
今年⾼考在体液免疫上⾯⼜考查了产⽣抗体的细胞及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在近⼏年的⾼考中,这个考点是热门考点,在课上的讲解⽼师也多次向学⽣强调过。
2011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分析高2008级生物一、命题情况本次考试为市教科所统一命题,题型、题量与高考理科综合一致,生物部分的总分是72分,其中选择题(5小题,共30分)、非选择题(4小题,共42分)。
本次考试考核范围是高中生物选修教材及必修教材第一章至第六章内容。
从试题整体上看,试卷基于考纲,重点突出,注重对学生理解知识点、知识的迁移、综合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二、考试分析1、总体情况理工类体育类2、单项选择题3、非选择题三、答卷整体评价从卷面成绩看,本次测试中学生答题不理想,失分很严重,低分段人数偏多。
最高分57分,最低分0分。
从试卷失分情况看,学生的答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没有识记清楚、因此对问题的综合分析不到位,导致选择题判断失误,失分严重。
2、对图表、曲线的理解能力较弱,不能正确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语言文字的组织与表达能力较弱, 非选择题语言表述不规范、不完整。
4、对知识掌握不熟练,因此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5、解题速度慢,而且不会合理分配时间。
四、备课组的措施针对一模所暴露的问题,在今后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基本原理、概念和过程并强化记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检测练习,强化重要的知识与能力考点的训练,加强对书面表达能力的严谨性与准确性的训练。
3、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训练学生对图解、图表、曲线的理解能力,训练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北海一中高三生物备课组2011-1-18。
高二生物组本次月考采取组内教师集体命题的方式,就命题的过程和考试成绩分析来看,全卷难易程度设计还算合理,学生成绩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学生成绩也反映出我们高二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该努力改进的教学方向。
一、试卷的结构:1、考试范围: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前三节,第一章内容较少,第二章内容较多。
2、试题:选择题25道,每道2分;非选择题5道,每空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分值分布:第一章:11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共占40分;第二章:14道选择题,3道非选择题,共占60分。
二、考试结果:三、反映出的问题:1、反映出知识点上的问题:(1)、对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和生命活动的调节本质理解程度不够;(2)、没有把握知识应用技巧。
生物题目千变万化,任何的知识都可作为考查生物知识点的载体,只有掌握了这个规律,才能更好解决生物知识应用的问题。
2、学生能力方面:(1)、对图形的识别能力较弱;(2)、不能正确分析问题的背景材料;(3)、|对于非选择题大部分学生不能用正确的生物学术语回答。
3、本次试题试卷难度不大,对于9、15、16班来说没有过于难的题,题量也较少,这是出题时的一个不足,但对于平行班来说,还算可以。
4、对学生关注不到位,尤其是对优生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四、策略:针对这次月考暴露出来的问题,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1、抓好常规教学工作,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掌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好有针对性的辅导。
每个班找出学习刻苦、有潜力的学生作为重点辅导对象,努力提高优生数。
3、抓课堂效率,争取每课的知识点都让大部分学生理解掌握。
4、每单元增加基础性习题测试。
对简答题采用分步得分的评分方式,尽可能的给分,让学生看到自己分数的提高,愿意去做题,树立继续学习的信心。
5、对月考中得分率较低的题型继续进行指导训练。
6、随时与学生交流,找出学生问题所在,对学生进行语言鼓励。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新课标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红细胞的结构特点.人的成熟的红细胞的结构比较简单,只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具膜细胞器.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红细胞的细胞内液浓度大于细胞外的环境浓度,导致红细胞不断吸水而涨破.2.【答案】B【解析】本题以坐标图为信息载体,主要考查酶的本质、特点及功能的相关知识.观察曲线图看出,甲酶的活性始终保持不变,说明甲酶能抗该种蛋白酶的降解;从酶的化学成分上来看,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甲酶也可能是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RNA;乙酶的活性不断降低,说明能被该种蛋白酶降解,其本质为蛋白质;乙酶被降解的过程中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光合作用的场所、过程及特点等知识.镁是植物细胞中叶绿体色素的重要组成元素,若幼苗在缺镁的培养基中培养,会使叶绿体中的色素含量降低,导致光反应强度降低,生成的ATP及[H]的量也随之降低,而后暗反应强度也会降低.4.【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渗透作用及物质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水分及一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甲组外表皮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吸收水分比乙组浸泡在蒸馏水中的外表皮要少很多;这样再用蔗糖溶液处理,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就低.5.【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由题干信息获知该肾上腺素的靶器官包括心脏,其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应激状态、内脏神经刺激和低血糖等情况下,释放入血液循环,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引起心跳加快;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而反射弧是反射的基本结构.6.【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教材中不同实验的染色或某些颜色变化.植物脂肪的鉴定用苏丹Ⅲ(或苏丹Ⅳ)试剂呈橘黄色(或红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该选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甲基绿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葡萄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呈现砖红色沉淀.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29.(9分)【答案】(1)C3化合物(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3)高(4)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的ATP和[H]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识图能力的相关知识.(1)CO2浓度降低后,直接影响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导致C3化合物的量减少,确定物质A是C3化合物,物质B是C5化合物.⑵CO2浓度为1%时,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⑶CO2浓度为0.003%时,C3和C5化合物的浓度保持稳定后,暗反应保持稳定,此时仍根据暗反应中CO2的固定的反应式确定,C3化合物的量应是C5化合物的量的2倍.⑷CO2浓度降低,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所需的光照强度降低,因为暗反应减弱,所需的ATP和[H]减少,光反应强度减弱.30.【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2)B 浆记忆特异性【解析】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的有关内容.⑴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人体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人体内的全套基因,但是其各个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⑵抗体的产生属于体液免疫,此过程中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快速、大量的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31.(12分)【答案】(1)竞争和捕食寄生(2)如图所示(3)增加(4)减弱【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种间关系的有关知识.⑴人登岛捕食狐,同时人和狐都以野兔和羊为食,因此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病毒营寄生生活,兔瘟热病毒与野兔之间是寄生关系.⑵如图所示.⑶人登岛后的第5年,由于狐濒临灭绝,野兔的天敌减少,数量大大增加,食物和空间等条件有限,种内斗争加剧.⑷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捕食者增加,可以使被捕食者数量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且生存能力增强,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会减弱.32.(8分)【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4对①本实验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81+175)=81/256=(3/4)4,依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是(3/4)n,可判断这两对杂交组合涉及4对等位基因②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的4对等位基因相同【解析】本题考查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⑴由各组杂交组合的后代的性状及比例看出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即遵循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⑵题干中个体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至少含有一个先行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百花.本实验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81+175)=81/256=(3/4)4,依据自由组合的计算规律,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是(3/4)n,可判断这两对杂交组合涉及4对等位基因,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各对组合的结果,确定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的蛾对等位基因相同.(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答案】(1)原油选择(2)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3)强(4)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火焰【解析】⑴该同学筛选能降解原油的菌株,可以将样品稀释液置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该培养基功能上属于选择培养基.⑵菌株的接种方法,常用的有两种: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⑶菌株分解周围的营养物质,出现分解圈,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强.⑷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微生物的培养要求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避免周围其他细菌的污染.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答案】(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2)群落一生产者太阳(3)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环境)【解析】⑴在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中,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⑵生物群落包括该环境内的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在食物网(或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⑶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⑷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2019高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作为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提示,也应该利用空暇时刻渐渐品读一些好书,吸收书中的精华。
HB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高一生物试卷分析一、总体情况本次生物试卷采用闭卷考查的形式,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本次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非选择题为填空题。
选择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非选择题共5大题,60分,其中包括20分的选做题。
生物必修Ⅰ每章所占的分值分别为:第一章10分,第二章25分,第三章8分,第四章17分,第五章32分,第六章28分,分值分配合理,突出了重难点,题目难易适中,学生一般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二、试题分析(一)可取之处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面向全体学生此份试卷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面向全体学生,试卷中基础题比例占一多半,涉及到每个章节,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这次试题整体并不是太难,适应于全体学生。
2、突击学科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特点,高一生物必修Ⅰ中,蛋白质分子结构、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有丝分裂等是高中生物知识的重点,突击重点可以更有效地形成学科知识结构,培养学科基本素养,本试卷基本围绕这些重点知识展开,在覆盖绝大部分知识点的基础上,突击了学科重点知识。
3、增加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的比重,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试卷在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加了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的比重。
选择题第13题(存放离体器官的“特殊溶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而且要与实际相结合掌握一些生活中容易混淆的生物学常识;又如第21题(K+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不含DNA的细胞速度与O2 浓度关系)学生必须在准确识别图示的特点后才能回答。
(二)有待改进:实验题目较少,不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中尽管有对学生实验能力考查方面的题,如选择题第5题(观察显微装片时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第22题(过氧化氢酶与底物关系),但这类题目较少,不能充分体现新课改有关精神。
三、答卷情况分析选择题正答率低于30%:第11、12、17、21、23、24题;非选择部分得分率较低:第2题第(4)小题,第3题的两个呼吸反应式,第4题的第(2)、(3)小题,选做题的第(5)、(6)小题。
2011年北海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分析北海中学一、试卷整体特点评价本次考试试题由教科所组织北海各学校的老师集中命题的,总体来说比较适合北海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试卷题型与高考相同,分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
但难度与高考的难度还有一定的距离。
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非选择题4小题,共42分,总分72分。
试题知识点考查面较宽广,题量较大,紧扣生物学的中心知识,除了第二册后面的生态知识没有涉及,其他的知识点都有体现,这些知识亦是高考考纲所要求考查的知识范围。
其中,选择题的5小题,考的虽是基础知识,粗略一看似是很简单,没有什么难度,但认真分析,却发现每个选项答案都似是而非,于细微之处见功夫,既要求学生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又要求学生答题时思维谨密,考虑周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大意。
可谓匠心独具,于平凡之处见功力。
非选择题的4小题,考的也是常规题,但每一小题又都于平凡之中又有所变化,力求新颖,有所突破。
总的来说,试卷稳中求变,图文并茂,试题难度中等难,有一定的区分度。
试卷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应变能力和文字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不失为一套优秀的试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3、各小题的评析情况三.今后的教学建议:1、从本次考试学生的得分情况及卷面分析,凸现了以下问题:(1)、审题不清,不能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答非所问。
(2)、阅题不够认真,思考不够谨密,答题不够规范。
(3)、训练力度不够,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应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较薄弱。
2、根据以上应试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备考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牢固扎实,详细全面,不能有遗漏之处。
(2)、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试卷的讲评时,要注意向学生传授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导学生应试的策略,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2011年市一模生物试卷分析(一)命题指导思想1依据2010年考试大纲、考试说明,2010年广东高考理综卷作为命题2考查思路: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突出核心主干知识,以比较新的情景为依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对情景、能力、知识展开三维考查。
3目的:通过本测试期望能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测出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有利于提高后阶段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命题的整体难度控制在0.55~0.65之间。
(二)考查内容分布表2: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生物学科实验试题分布29(2)2分 探究实验29(3)12分12分考纲能力要求 题号分值 理解能力 1/5/24/25/26(1)/27(3)/28(1)(4)/29(1) 42 实验与探究能力 2/4/27(1)/29(2)(3) 22 获取信息的能力 26(2)(4)/27(2)/28(2) 18 综合运用能力3/6/26(3)/28(3)(5)18(一)数据分析科目 1卷难度 2卷难度 全卷难度 1卷区分度 2卷区分度 全卷区分度 全卷信度 物理 0.78 0.5 0.63 0.41 0.54 0.48 0.72 化学 0.76 0.53 0.62 0.48 0.41 0.44 0.74 生物 0.70 0.580.63 0.460.440.45 0.75平均分 标准差 组别 人数 1卷 2卷 全卷 1卷 2卷 全卷 1 5351 30.4 46.5 76.9 5.38 7.67 11.32 2 4797 27.3 41.3 68.5 6.28 9.07 13.25 3 4550 25.7 37.7 63.3 7.07 10.13 15.36 4 3969 23.6 34.6 58.2 7.16 10.62 15.79 5 3550 20.8 28.7 49.4 7.35 10.43 15.77 6 2627 18.7 25.3 44 7.46 10.07 15.3 7 1186 25.7 38.5 64.2 7 10.83 15.93 全体2603025.3 37.262.57.6611.7817.83.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生物学科分数段统计4.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各题数据统计(平均值) 题号 小题 平均分 标准差 得分率 满分率 零分率 难度 区分度 选A 率% 选B 率% 选C 率% 选D 率% 1 2.7 1.88 66.92 66.99 33.01 0.67 0.44 66.92 15.14 2.93 14.91 22.91.76 73.62 73.66 26.34 0.74 0.39 73.62 24.74 1.420.17分数段 人数>=90 84080-90 413270-80 549060-70 502250-60 422940-50 3125 30-40 2002 20-30 943 10-20 219 0-10 28(三)后阶段备考建议1加强后阶段备考复习的计划性设计一个统一的每天复习计划表,表中把考纲所列的知识点均匀分配到每一天,表中还可列明作业情况,如每天做那个专题作业,几天做一份模拟题等。
2011年中考生物试题分析连乙中学陈蕾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
近几年来,将生物学科列入中考的行列,为了总结经验,促进提高,现对2011年中考生物试题作一简要分析。
一.试卷概况1. 试题分布特点2011年生物试题总分30分,分选择题,填空题,分析说明题2. 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初中生物内容包括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及生物多样性、进化等方面,涉及面广,内容广泛。
二.成绩分析及试卷评价(一)、成绩分析2011年中考生物地理合卷,优秀占12%,及格56%。
生物试题的考查范围、难易度、题型等都与2011年中招统一考试生物学科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要求一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试题没有科学性错误,表述严谨,没有错漏。
试题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实际,符合初中教学实际。
试题突出了对学生基本生物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考查的都是初中生物最基本的内容,没有偏题和难题,题量适中,难度不大,但较灵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知识分布比较合理,且重点突出。
知识覆盖面较广,突出了重点。
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
试题以基础题为主,注重对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考查.如第1、3、5、7、12、13这些都是初中生物学的重要知识点。
2. 符合学习规律,体现人文关怀近几年的中考题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坚持课改方向,稳中有变,体现了科学性,人文性、导向性,同时关注学生成长。
涉及到了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等知识,体现了人文关怀。
3. 立足实验,重视探究实验性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特征,也是生物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
初中阶段主要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意识,体现了新课标和生物学科特点。
4.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今年中考生物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单纯考记忆的题目,而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新情景,贴近了学生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011年高考理综考试试卷分析摘要:一、生物部分 2011年高考生物部分的考题与以往试题相比较为简单,考察的知识点都是教材中的重点核心知识。
无偏、怪点。
2011年理综试卷生物部分试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的成分和结构、一、生物部分2011年高考生物部分的考题与以往试题相比较为简单,考察的知识点都是教材中的重点核心知识。
无偏、怪点。
2011年理综试卷生物部分试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的成分和结构、细胞代谢、内环境稳定和调节、减数分裂、遗传基本定律和基因工程等主干知识。
试题的叙述和设问方式力求贴近考生的思维习惯,无偏题、怪题。
在选择题部分考题都比较基础,重点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准确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考题所考到的细胞的变化,玉米地光合作用,校园环境中小群落的动物分层现象以及抗原抗体的知识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也体现出了生物学科知识与生活的相互联系。
在答题部分主要考察了考生获取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重点考察了酶、生态系统、光合作用中淀粉的合成以及基因遗传这几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是当今社会中的热门,再次体现了试题关注现代生物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生产活动和个人生活的影响,力求体现生物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化学部分2011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的题目相对以往其题目难度适中,考察的知识点都比较常规,是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在考察知识点和题型上没有偏、怪的知识点和题型,但考察的都很灵活。
总的来说试题重视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选择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与简单应用能力。
非选择题着重考查综合应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化学方法分析、变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题部分考察的比较简单,重点考察了考生对基础化学知识掌握的细致程度和准确程度,只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认真细致,在答选择题部分时都不会太费事。
6题考察了常见的弱酸的酸性的比较,对大多数考生而言,问题出在了碳酸与醋酸的酸性比较,正确的是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而这其实是一个生活常识,既食醋除水垢,食醋的有效成分是乙酸,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反应得到CO2,有强酸制弱酸的性质可知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
焦作市2010-2011学年高三一模生物试卷分析一、试题评价总体来说,高三一模生物试卷与高考要求相吻合。
从考查内容上看,涵盖了高中必修1-3及选修1、3教材内容,考查了细胞的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规律、生态系统的功能等主干知识。
从题型上看,分为选择题和必做题、选做题。
从分值上看,有6个选择题,共36分,4个必做题、一个选做题共54分。
从难度上看,难易比例适当。
从考查目的上看,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的考查特点,以图形表格题、曲线分析题、绘制曲线图和以实验为背景的试题等形式,考查了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基本达到了模拟高考的目的。
二、试题分析及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1.1-6为选择题,有以下特点: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题干中一般含有“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字眼,对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牢固与否,进行了较好的考查,特别是有些选项相近时,有很强的干扰性,如第3、6两个题。
②注重对基本能力的考查。
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识图、分析、判断等能力。
③选择题易中难题比例合适,有一定的梯度。
④各题考查的知识点及正答率情况分别为:1题考查生物科学发展史。
正答率52.3,D选项干拢较大。
2题考查物质运输方式,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学生对图像的分析能力。
正答率69.3,B选项有一定的干拢性。
3题考查基因表达过程及真原核生物区别。
正答率29.4,此题较难,ABD三个选项干拢性都较大。
4题考查有丝、减数分裂的区别以及单倍体概念、育性。
正答率68.0,D选项有一定的干拢性。
5题考查学生从新材料中提炼信息与生物学知识结合的能力。
正答率77.1,此题较易,其它三个选项干拢性不大。
6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包括共同进化和食物链的概念,信息传递的特点。
正答率41.8,此题也较难,A选项干拢性较大。
附:选择题正答率统计表:题号答案正答率 a 答a率 b 答b率 c 答c率 d 答d率1 A 52.3 5506 52.3 1181 11.2 1465 13.9 2255 21.42 D 69.3 242 2.3 2029 19.3 834 7.9 7301 69.33 C 29.4 1944 18.5 2135 20.3 3100 29.4 3212 30.54 B 68.0 725 6.9 7160 68.0 803 7.6 1718 16.35 D 77.1 435 4.1 161 1.5 1681 16.0 8118 77.16 C 41.8 3842 36.5 543 5.2 4397 41.8 1623 15.42.29-32题、38-39题为非选择题,主要从植物生理、动物生理、遗传、生态、微生物培养等几个方面,以图表题、曲线题、实验探究题等形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基本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2011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分析
合浦四中高三生物备课组
一、试题分析:
本次理综试题生物部分总分72分,其中选择题占30分,共5题,非选择题42分,共四大题。
与高考题型和分值相一致。
(1)重视基础知识考核是试题的突出特点。
试题涉及的知识几乎都源于教材。
(2)加强信息转换能力的考核。
图像、图表信息转换是高考试卷中考查学生能力的常见题型。
以曲线、图表为载体,考查学生将图表转换成文字表达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
例如第三题、第五题、第35题、第33题。
(3)关注实验考点,考查易错点。
考查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
二试卷成绩分析:
综合全年级的试卷来看,得分率较高有:第1题、第3题、第31题(1)、(2)、(3)、(4)、第33题。
反映出学生有一定的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平时关注易错知识点的教学得到体现。
完全没有学生做对的只是第31题的(5)神经体液免疫,大多数的学生只写出神经体液。
由于我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考出来的成绩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
(1)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基本概念不清晰,复习时不能将相关知识和原理融会贯通。
(2)做题时不够细心,粗心大意。
例如:兴奋时,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变化,没有注意之间的区别,导致失分。
(3)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在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
三对高三后期复习策略:
(1)明确高三复习的任务与要求,做到科学备考。
把握考试大纲的真谛。
高考试题的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熟知,而且必须深刻领会,进而要通过复习将相关知识和原理融会贯通,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 以课本为基本内容,以考试大纲为基本依据,掌握好进度,强化复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和随意性。
(3) 夯实基础,注重能力培养。
在以后的教与学中,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尤为重要,要对照考试大纲,完整地复习基础知识,构建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不能留存知识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