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
王淼欣悲剧根据“主人公沉沦或悲剧发生的主要根由”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
在《水浒传》中,李逵嗜杀成性,残暴粗鲁,但他又对宋江一人忠诚,他性格野蛮却又愚忠,虽然是黑凛凛的大汉,却没有心计,这样的性格使他成为宋江的棋子,也是造成他惨死的关键因素,因此李逵可以划分到性格悲剧。
而李逵的身份是“游民”,虽然位列一百零八好汉,但他的身份始终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因此,李逵之死有其必然性。
李逵的“蛮”使李逵既“天真烂漫”又杀人如麻,也正是因为李逵空有“蛮”而无“智”使其最易被利用,也最不易管控。
李逵在120回《水浒传》中首次出场是在第38回,以闹事者的形象出场,戴宗问:“在楼下作闹的是谁?”过卖的回道:“铁牛李大哥。
”点出了李逵“力大如牛”的特点,即李逵有一身蛮力,而李逵的蛮并不仅是力气,更表现在他的性格上。
正如王学泰教授所言:“李逵在文化上是接近赤裸状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野蛮状态。
”在言语上,李逵没有半点礼貌可言,张口就来:“这黑汉子是谁?”甚至自己也不知自己是“粗卤”,戴宗对其的劝导犹如“对牛弹琴”,李逵依旧我行我素,整天把“鸟人”挂在嘴边,这粗俗的程度可谓是大宋的一个地痞流氓。
行为上,李逵的“野”突出表现在与宋江、戴宗的饭局上。
李逵与宋江等人餐桌礼仪上的优雅格格不入,当宋江与戴宗用“小盏”吃酒时,李逵却用“大碗”,吃鱼时更是如此:“并不使箸,便把手去碗里捞起鱼来”“伸手去宋江碗里捞将过来吃了”“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用手“抓”饭这一行为分明是未开化的猿人的行径,这既能体现出李逵的野蛮,同时也能体现出他的率性。
因此,“野”这个字形容李逵再恰当不过了。
若只是野蛮也罢了,偏又头脑简单,心智未开化,导致他做事不计后果,任性而为。
在劫法场中有描述:“只见那人丛里那个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杀人最多”,他自己也说“我自拣人多处杀将去”;在三打祝家庄时,李逵不顾扈家庄已经投降,将扈家庄赶尽杀绝,引起一众好汉的不满,更有甚者,李逵对年仅四岁的小衙内也不放过,用斧将其劈成两半,李逵的残暴行为正是最原始的冲动,没有理性可言。
水浒传英雄的悲剧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无数英雄豪杰为了正义和国家,千方百计地投身战斗。
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很多英雄最终都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本文将探讨水浒传英雄们的悲剧命运,并思考这些悲剧背后的原因。
悲剧一:林冲的命运林冲是水浒传中一个勇猛善战的英雄,他在梁山泊的首要人物之一。
然而,他的命运却注定了他的悲剧。
林冲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正义,但最终却因为被逼杀冤死,成为悲剧的代表。
林冲之所以走向悲剧,可以从他个人的性格和境遇两方面来解读。
首先,他个人过于鲁莽和冲动,缺乏谨慎和智慧。
这使得他往往在面对困境时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其次,林冲的命运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局限和制约。
尽管他有着过人的勇气和智谋,但在权谋斗争和官场打拼的时代,他的天赋和才能无法被充分发挥,最终成为他悲剧的原因之一。
悲剧二:武松的遭遇武松是水浒传中另一个备受赞扬的英雄。
他有着非凡的武艺,勇敢无比。
然而,他的一生中也充满了悲剧的元素。
武松之所以遭遇悲剧,主要是因为他的性格缺陷和遭遇的不公平待遇。
首先,他好斗嗜酒,常常被情绪驱使行事。
这导致他往往陷入争斗,最终造成伤亡和不幸。
其次,武松也是受到社会不公平对待的牺牲品之一。
他因为兄长的冤情而被迫离乡背井,最终导致了他一生的坎坷和悲剧。
悲剧三:李逵的命运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一个粗犷而狂热的英雄。
他虽然有着过人的勇武,但也注定了他的命运将走向悲剧。
李逵的悲剧在于他的脾气暴躁和缺乏自我控制。
他往往凭着一时冲动来行事,无论是对待敌人还是自己的兄弟,都缺乏谨慎和理智。
这导致了他往往陷入纷争和冲突之中,最终输掉了自己的人生。
李逵的命运也让人反思,即使一个人拥有过人的实力和勇气,但如果缺乏心智和情绪的控制,也可能走向悲剧。
这些水浒传英雄的悲剧命运,给我们带来深思。
他们虽然有着过人的才能和勇气,但都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提示我们,一个人的人生不仅仅由个人的努力和能力所决定,也受到社会环境和命运的制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逵被宋江毒死李逵为什么被宋江毒死?
导语:李逵被宋江毒死,大家在看过《水浒传》中的李逵也是重要的人物之一,《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用运了生花妙笔,把李逵
李逵被宋江毒死,大家在看过《水浒传》中的李逵也是重要的人物之一,《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用运了生花妙笔,把李逵描写的比例也是非常的大的,外型和张飞类似,皮肤黑,同样也是非常的勇不可档的。
李逵为什么被宋江毒死
宋江之所以会在临死前毒死李逵,是因为在接受朝廷招安时,李逵是非常反对的,并且还多次作出鲁莽冲动、带有造反意味的行为,最后是在宋江的屡次制止下才得以消停。
而宋江因为饮了高俅送来的酒后中毒就要死了,他担心李逵会在他死后没人制止会造反,毁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于是就毒死了李逵。
对李逵而言,梁山的事,天大的事,也是小事;宋大哥的事,屁大点事,也是大事。
某天,宋江、戴宗在琵琶亭酒馆喝酒,宋江想吃活鱼,酒店没有要等鱼市开了才能买活鱼,为了表忠心,李逵空手白道去码头上抢。
结果不仅把人家的活鱼放跑了,而且还动手打人,一副恶霸无赖的模样。
宋江杀李逵于私是有点不太仁义
宋江杀李逵于私是有点不太仁义,毕竟是条比较听话的好狗,兔死狗烹给人过河拆桥的感觉,但宋江也有宏观上的考虑,毕竟宋江为朝廷,把手下一百单八将搭上自己都拼光了,才赢得了社会上的良好反响和官方的正式认可,仿佛已经能够看到兄弟们名字被写进书,故事被编成戏,被冠上忠义二字流芳百世!
生活常识分享。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作者:王淼欣来源:《名家名作》2019年第07期[摘; ; ; ;要]李逵在《水浒传》一百零八好汉中排名二十二,是“天杀星”。
李逵在家乡杀人后投到戴宗手下做了一个小牢子,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宋江,宋江对他的赏识让其对宋江忠心,走上了追随宋江的梁山之路。
但在接受朝廷的招安后,作者并没有采用“大团圆”的结局,一百零八好汉无一善终,李逵更是被他的“公明哥哥”毒死,可谓:“成也宋江,败也宋江”,李逵为何落得如此下场?这与李逵的性格和身份密不可分。
[关; 键; 词]《水浒传》;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悲剧根据“主人公沉沦或悲剧发生的主要根由”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
在《水浒传》中,李逵嗜杀成性,残暴粗鲁,但他又对宋江一人忠诚,他性格野蛮却又愚忠,虽然是黑凛凛的大汉,却没有心计,这样的性格使他成为宋江的棋子,也是造成他惨死的关键因素,因此李逵可以划分到性格悲剧。
而李逵的身份是“游民”,虽然位列一百零八好汉,但他的身份始终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因此,李逵之死有其必然性。
李逵的“蛮”使李逵既“天真烂漫”又杀人如麻,也正是因为李逵空有“蛮”而无“智”使其最易被利用,也最不易管控。
李逵在120回《水浒传》中首次出场是在第38回,以闹事者的形象出场,戴宗问:“在楼下作闹的是谁?”过卖的回道:“铁牛李大哥。
”点出了李逵“力大如牛”的特点,即李逵有一身蛮力,而李逵的蛮并不仅是力气,更表现在他的性格上。
正如王学泰教授所言:“李逵在文化上是接近赤裸状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野蛮状态。
”在言语上,李逵没有半点礼貌可言,张口就来:“这黑汉子是谁?”甚至自己也不知自己是“粗卤”,戴宗对其的劝导犹如“对牛弹琴”,李逵依旧我行我素,整天把“鸟人”挂在嘴边,这粗俗的程度可谓是大宋的一个地痞流氓。
行为上,李逵的“野”突出表现在与宋江、戴宗的饭局上。
李逵与宋江等人餐桌礼仪上的优雅格格不入,当宋江与戴宗用“小盏”吃酒时,李逵却用“大碗”,吃鱼时更是如此:“并不使箸,便把手去碗里捞起鱼来”“伸手去宋江碗里捞将过来吃了”“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用手“抓”饭这一行为分明是未开化的猿人的行径,这既能体现出李逵的野蛮,同时也能体现出他的率性。
水浒传命运的波折与挑战《水浒传》命运的波折与挑战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描绘了一群忠义豪杰与命运的斗争为主线。
在小说中,每个人物都经历了各种波折和挑战,这些命运的考验塑造了他们的性格与命运。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水浒传》中命运的波折与挑战。
一、人物命运的波折1.宋江:宋江最初是一个身居高位的将领,因忍无可忍而义起反抗。
然而,在与晁盖的交锋中,他受挫较多,被逼流亡于江湖。
这是他命运的重大波折。
2.李逵:李逵是水浒中的一员猛将,但他的命运却是在波折中不断成长。
他曾因巧妙躲避晁盖的追杀,而有机会加入梁山泊,为正义事业奋斗。
3.武松:武松是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却因误杀嫂嫂的奸夫而流亡至太行山。
这是他命运中的巨大挑战,但也是他成为英雄的机缘。
二、人物命运的挑战1.贪官恶霸的压迫:贪官污吏的欺压成为水浒中人物命运最常见的挑战。
例如,花荣积贫积弱,受到当地官员的压迫,最终在面对命运的挑战时选择了义起反抗。
2.军阀混战的压迫:在《水浒传》中,明朝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让很多人民流离失所,命运多舛。
比如,梁山泊英雄的前身,就是一群因为官府的冷落而流落江湖的人。
三、命运造就英雄1.命运的波折训练人物性格:《水浒传》中的人物命运之所以充满波折,是为了锻炼他们坚韧不拔的性格。
只有经历过挫折和困苦,他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2.命运的挑战塑造人物价值观:在命运的挑战中,人物的价值观得到了深刻的修正和塑造。
例如,李逵最初只为自己活着,但在与晁盖结识后,他逐渐明白了正义与友情的重要性。
结语:《水浒传》中的每个角色都经历了各种波折和挑战,这些挑战塑造了他们的性格与命运。
通过观察他们的命运之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命运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天生,更多的是通过努力和挫折的磨炼塑造而成。
只有经历波折与挑战,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命运的考验,最终走向成功。
水浒传命运的波折与挑战正如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与困境,只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才能突破命运的束缚,迎接人生的成功与光芒。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作为其中的一位主要人物,李逵的命运备受关注。
他是一个性格豪放、义气凛然的英雄人物,但最终却以悲剧命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么,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是什么呢?李逵的家世背景是他悲剧命运的根源之一。
水浒传中记载,李逵出身于富裕的家庭,但因为李逵的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去世,李逵的家境一落千丈。
在古代社会,家庭的贫困往往限制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而这也为李逵后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由于家中贫困,李逵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饱受挫折和压力,这也让他更加狂放不羁、不受拘束。
李逵的家世背景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命运发展,成为了他悲剧命运的导火线。
社会环境的变迁也是导致李逵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水浒传中所描绘的世界是一个动荡不安、腐败严重的时代,这种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了李逵的成长和命运。
在这样一个没有法律保障、以武力为主导的社会中,李逵这样一个性格豪放、义气仁厚的人很难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也使得像李逵这样的正直之士无法获得公平对待和发展机会,这加剧了他的悲剧命运。
社会环境的变迁也是导致李逵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
李逵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鲁莽、不善交际的人物。
他善良、憨厚,但也过于直接坦率,不擅长权谋和变通,这让他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很难立足。
李逵的性格也让他在团队中处处碰壁,很难得到同伴的信任和支持。
这种性格特点让李逵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往往采取极端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李逵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关键因素之一。
李逵的悲剧命运还与他的成长经历和人生选择密切相关。
在《水浒传》中,李逵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他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磨砺。
面对这些挑战和磨砺,李逵没有选择适应变化、妥协让步,而是采取了激烈的反抗和逆袭。
这种人生选择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水浒传关于李逵的故事【实用版2篇】篇1 目录1.李逵其人:性格特点与背景2.李逵与宋江:忠诚与背叛3.李逵与其他好汉:义气与情谊4.李逵的结局:悲剧英雄篇1正文《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一群义士梁山聚义的故事。
其中,李逵是众多英雄好汉中的一位,因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和曲折的命运,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角色。
一、李逵其人:性格特点与背景李逵,乳名黑旋风,因生得黝黑粗壮,故得此名。
他原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后因打死人命,流落江湖,与母亲相依为命。
李逵性格特点鲜明,他忠诚、勇猛、豁达、讲义气,但同时又有些鲁莽、冲动,这些特点使他在梁山好汉中独树一帜。
二、李逵与宋江:忠诚与背叛李逵与宋江的初次相识,是在宋江被发配江州的时候。
李逵因为仰慕宋江的为人,便主动接近并保护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李逵对宋江表现出了无条件的忠诚。
这种忠诚在李逵得知宋江欲招安时达到了顶点,他甚至怒砍招安使者,表现出了对招安的强烈反感。
然而,在宋江的劝说下,李逵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这展现了他忠诚之外的另一面——对兄弟情谊的珍惜。
三、李逵与其他好汉:义气与情谊李逵在梁山泊结交了很多英雄好汉,他与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义气和友谊。
在众多好汉中,李逵与武松、鲁智深的关系最为密切。
他们三人在梁山共事,一起经历了很多险象环生的战斗,携手并肩,同生死、共患难。
尤其是武松,在李逵冲动欲砍招安使者时,武松出面劝阻,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之深。
四、李逵的结局:悲剧英雄在梁山好汉招安后,李逵随宋江征四寇、征方腊,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在征方腊胜利后,李逵却因误饮毒酒而死,成为了悲剧英雄。
他的死让宋江等人悲痛不已,同时也让人惋惜这位忠诚勇猛的好汉。
总的来说,李逵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复杂角色。
他忠诚勇猛,讲义气,但同时也冲动鲁莽。
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而这也正是他魅力所在。
篇2 目录1.李逵简介2.李逵的主要故事3.李逵的性格特点4.李逵在《水浒传》中的地位和影响篇2正文【李逵简介】李逵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一个性格直爽、忠诚勇敢的好汉。
简析《水浒传》中李逵的形象及其悲剧性初次与李逵相识,是在《水浒传》的第三十八回,他虽只是个不起眼的小牢子,但却拥有殊于一般人的外貌:黑熊般的一身粗肉,铁牛似的遍体顽皮。
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杀下云梯。
单此一点,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逵不像宋江,没有统领众将的气魄与智慧;不像燕青,生来就是一脸清秀聪慧;更不像林冲,骨子里便透着沉着稳重的气息。
他鲁莽、不知礼数,但却仗义、粗豪爽直;他嗜酒成性、错杀无辜,但狂放不羁、敢作敢当……通读《水浒传》,李逵的形象总是在喜剧与悲剧之间游离,喜剧角色的他总是在情势危急中给人以放松,但这能说明他就是个喜剧人物吗?恰恰相反,他只是一个具有喜剧性格的悲剧人物而已,他的悲情性时时触动着我的同情神经。
他虽憨厚耿直,对宋江这位哥哥忠心不二,但这其中透露出的却是他头脑简单、撒泼无礼、粗鲁蛮干的落后面,他对于宋江的忠只是一种愚忠,而恰巧就是他这些落后面与愚忠指引他一步步走向死亡。
所以,我们是不能单凭他时时给我们带来的笑料就断定他的喜剧性。
对于李逵的出生,我们只能从书里戴宗口中得知一些:戴宗身边的小牢子,姓李,名逵,祖贯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据考证为今山东临沂地区沂水县百丈村)。
本身是一个异名,唤做黑旋风李逵,他乡中都叫做李铁牛。
李逵家中有一老母,但眼睛却看不见,上面还有一位长兄,唤作李达,但由于家徒四壁,为养家糊口,哥哥不得不“在人家做长工,止博得些饭食吃,养娘全不济事”,也是由于生活所迫,李逵很早就出外闯荡,这也不得不让人联想起他当时生活的年代----北宋末年。
这本是个积贫积弱的年代,而当政皇帝的昏庸无道与奸佞朝臣的贪污腐败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贫困,致使民不聊生、社会千疮百孔、贪官污吏横行于光天化日,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也反映出李逵等一百单八将被逼上梁上之举的无奈与心酸。
而与他人不同的是,李逵是出生在社会的最底层,是《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农民形象,即典型的农民阶级,而其他人大多是在社会上有一官半职的,比如林冲,他可是当时威风凛凛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而李逵却只是个“因为打死了人,逃走出来,虽遇赦宥,流落在此江州,不曾还乡”无处安身,又由于“能使两把板斧,及会拳棍”所以“见今在此牢里勾当”的小牢子,根本算不上什么官。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描写了108位好汉的传奇故事。
其中的李逵是个相当耳熟能详的角色,他是一个性格豪放、行动果敢的好汉,但却有一个悲惨的命运。
从《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李逵的悲剧命运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
第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水浒传》所描写的宋朝时期,社会上混乱不安,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穷困潦倒的人居多。
而李逵的出身就非常贫苦,在社会上没有任何背景和关系,这使得他从小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也很难得到自己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而这也使他在日后成为一个行事鲁莽、容易冲动、缺少耐性的人。
第二,个人性格的问题。
李逵是个性格豪放、行动果敢的好汉,但也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容易陷入各种危机和矛盾中。
他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情感和冲动,因此在很多时候他的行为显得不够理智和成熟。
比如说,当他在自家门口被人欺骗时,他就毫不犹豫地举起大刀将人砍成重伤。
虽然这种反应在当时的社会上并不罕见,但也使他成为了一个容易招惹事端的人物。
第三,人生观的局限。
在《水浒传》中,李逵的人生观局限于个人的利益和欲望,他很少考虑周围人的感受和利益。
比如说,在他加入梁山后,他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狂妄的人物,他只想着自己通过梁山来获取财富和地位,而对于梁山其他的事情他并不关心。
这种狭隘的人生观使得他在梁山内部经常产生矛盾和争吵。
第四,命运的转折。
在《水浒传》中,李逵的命运往往是被社会和他自己行为的后果所左右的。
比如说,在他服毒自杀失败后,他被吴用所搭救,这就是一个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虽然吴用将他拯救了起来,但也使他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之中。
接着在他和花荣的对决中,他又被花荣以阴毒诡诈的手段所杀害,这也是他命运的又一次转折点。
综上所述,李逵的悲剧命运源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人性格的问题、人生观的局限以及命运的转折。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得他最终在梁山内部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在外部与其他人物发生了激烈的对抗。
了解水浒传李逵的死亡原因李逵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树人,后因为打死了人而被流放江州,因其相貌黝黑粗鲁,为人鲁莽胆大,被世人称之为黑旋风,在梁山好汉中的排位是第二十二位,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水浒传李逵的死亡原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了解水浒传李逵的死亡原因李逵最后是死于他一生最为仰慕敬佩的宋江手里,被宋江毒死的。
宋江在喝下高俅送来的救后中了毒,深思熟虑之下,将那毒酒分了一杯给李逵,宋江、李逵两人就这样一起赴死了。
《水浒传》被世人称为这是一部关于梁山好汉的悲剧,一百多个梁山好汉没有几个是真正得以善终。
在那一百多个梁山好汉中,有很多人认为其中死得最冤最悲的就属李逵此人了,死后,没人为他翻案,也没有人为他报仇。
但是也有人认为大老粗的李逵死得非常“高贵”。
世人皆知,李逵非常仰慕敬佩宋江,自结识宋江后,就非常听宋江的话。
因此在仰慕的宋江哥哥将一杯酒分给他喝时,直肠子的李逵应该是相当感动地喝下那杯酒,但是却没想到那杯酒是一杯致命的毒酒。
即使在得知宋江递过来的那杯酒是致命的毒酒,万般顺从的李逵估计也会心甘情愿地赴死,认为自己的命就是为了宋江而生,宋江想要,那便给了。
李逵虽然没什么大的见识,为人还非常鲁莽粗俗,但是对于宋江这个人却非常忠心。
不听任何人的话、鲁莽冲动的李逵唯独对宋江的话唯命是从,可见李逵此人真的相当仰慕敬佩宋江。
李逵对宋江的忠心可以与历史上颇为有名的岳飞相媲美,虽然是愚忠,但是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也因此,会有人认为李逵的死是非常“高贵”的。
了解水浒传人物李逵的简介李逵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树人,后因为打死了人而被流放江州。
因其相貌黝黑粗鲁,为人鲁莽胆大,被世人称之为黑旋风,在梁山好汉中的排位是第二十二位。
李逵曾在逃跑之时被戴宗收留,在他手下做一名看守的牢子,后又因戴宗的引见而与宋江相识。
之后戴宗因营救被人告发在酒楼题反诗而被抓的宋江与梁山好汉共同合谋,伪造蔡京书信,最后假书信被识破,营救以失败告终,戴宗与宋江两人最终被判处斩刑。
王淼欣
悲剧根据“主人公沉沦或悲剧发生的主要根由”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
在《水浒传》中,李逵嗜杀成性,残暴粗鲁,但他又对宋江一人忠诚,他性格野蛮却又愚忠,虽然是黑凛凛的大汉,却没有心计,这样的性格使他成为宋江的棋子,也是造成他惨死的关键因素,因此李逵可以划分到性格悲剧。
而李逵的身份是“游民”,虽然位列一百零八好汉,但他的身份始终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因此,李逵之死有其必然性。
李逵的“蛮”使李逵既“天真烂漫”又杀人如麻,也正是因为李逵空有“蛮”而无“智”使其最易被利用,也最不易管控。
李逵在120回《水浒传》中首次出场是在第38回,以闹事者的形象出场,戴宗问:“在楼下作闹的是谁?”过卖的回道:“铁牛李大哥。
”点出了李逵“力大如牛”的特点,即李逵有一身蛮力,而李逵的蛮并不仅是力气,更表现在他的性格上。
正如王学泰教授所言:“李逵在文化上是接近赤裸状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野蛮状态。
”在言语上,李逵没有半点礼貌可言,张口就来:“这黑汉子是谁?”甚至自己也不知自己是“粗卤”,戴宗对其的劝导犹如“对牛弹琴”,李逵依旧我行我素,整天把“鸟人”挂在嘴边,这粗俗的程度可谓是大宋的一个地痞流氓。
行为上,李逵的“野”突出表现在与宋江、戴宗的饭局上。
李逵与宋江等人餐桌礼仪上的优雅格格不入,当宋江与戴宗用“小盏”吃酒时,李逵却用“大碗”,吃鱼时更是如此:“并不使箸,便把手去碗里捞起鱼来”“伸手去宋江碗里捞将过来吃了”“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用手“抓”饭这一行为分明是未开化的猿人的行径,这既能体现出李逵的野蛮,同时也能体现出他的率性。
因此,“野”这个字形容李逵再恰当不过了。
若只是野蛮也罢了,偏又头脑简单,心智未开化,导致他做事不计后果,任性而为。
在劫法场中有描述:“只见那人丛里那个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杀人最多”,他自己也说“我自拣人多处杀将去”;在三打祝家庄时,李逵不顾扈家庄已经投降,将扈家庄赶尽杀绝,引起一众好汉的不满,更有甚者,李逵对年仅四岁的小衙内也不放过,用斧将其劈成两半,李逵的残暴行为正是最原始的冲动,没有理性可言。
当李逵急红了眼,不分青红皂白,连他的“公明哥哥”也不放过,李逵误会宋江强抢民女,见到宋江没有半点情分,甚至放言“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李逵不顾后果的言论与行为使他成为宋江最有用的棋子,但同时也是宋江最无法管控的因素,李逵在回家接老母之前答应了宋江三件事,但李逵终违背承诺,落入了奸人的圈套。
李逵虽然嘴上答应了宋江,却因为他的鲁莽和没有心计,导致他容易被利用和诱骗。
因此在宋江被朝廷赐毒酒,他心中仍然想着留一世清名,想“忠心不负朝廷”,然而李逵对朝廷并无忠心可言,在宋江试探时,李逵立马大叫“哥哥,反了罢”。
正是李逵的这种反动心理害了他,李逵的有勇无谋成为宋江的绊脚石,也是他的口无遮拦、不计后果害了他,他做事莽撞又极具破坏力,这也就是宋江在临死时也要拉上李逵的原因,因为李逵确实是一个“定时炸弹”。
李逵对宋江的忠心使其成为宋江的得力助手,而李逵也因对宋江的忠心葬送了性命。
李逵对宋江的忠心可以说在第一次见面时就确立了,宋江第一次与李逵见面就赠予十两银子,也迎合了李逵的个性,在喝酒时让酒保给李逵换了大碗,李逵感激道:“真个好个宋哥哥,人说不差了!便知做兄弟的性格。
结拜得这位哥哥也不
[摘 要]李逵在《水浒传》一百零八好汉中排名二十二,是“天杀星”。
李逵在家乡杀人后投到戴宗手下做了一个小牢子,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宋江,宋江对他的赏识让其对宋江忠心,走上了追随宋江的梁山之路。
但在接受朝廷的招安后,作者并没有采用“大团圆”的结局,一百零八好汉无一善终,李逵更是被他的“公明哥哥”毒死,可谓:“成也宋江,败也宋江”,李逵为何落得如此下场?这与李逵的性格和身份密不可分。
[关 键 词]《水浒传》;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098
枉了”,短短一句话可以看出李逵对宋江的认可,而宋江也欣赏李逵“是个忠直汉子”,处处照顾李逵,因此李逵对宋江十分感激。
在宋江被关押大牢时,是李逵在身边悉心照料,劫法场时也是李逵最为积极,乱杀一通,李逵犹如宋江的影子,李逵只对宋江一人忠诚。
在初次见面时,李逵对宋江是“扑翻身躯便拜”,金圣叹评:“扑翻身躯字,写他拜得死心搭地。
便字,写他拜的更无商量”,与此明显相对的是李逵见了晁盖只是“跪了一跪”,从中也看出李逵的忠诚,李逵心中没有朝廷、没有头领,他唯一听的就是宋江。
当宋江表明要接受招安,李逵大怒,反对招安,表示他只对宋江一人的忠诚,不愿服从朝廷:“哥哥剐我也不怨,杀我也不恨”,这让宋江又一次看到了李逵对自己的忠心,也正是李逵的一番话,让宋江想到与李逵“情分最重。
”这里宋江并不是真的念及情分,而是宋江意识到李逵对自己的愚忠,李逵对宋江表露的真心反而害了自己。
在宋江被赐毒酒后,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让兄弟报仇,而是希望他们能不坏他的清名,而李逵是最忠诚于宋江的,所以宋江连夜将李逵唤到身边,给李逵毒酒。
李逵得知真相后,更显其忠:“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李逵对宋江的誓死追随令人动容,但也正是他的愚忠让他丧命。
在李逵心中,宋江是唯一对他好的人,但是李逵对于宋江而言,也仅是一百零七分之一,宋江并没有把李逵与其他人平等看待。
这从称呼上也能看出,宋江刚见李逵是称呼“壮士大哥”,待熟悉李逵的品性后,宋江戏称“黑厮”,而宋江对其他人一直都是以礼相待,唯独对李逵有高人一等的感觉。
李逵让宋江感受到了做“大哥”的优越感,在宋江眼里,李逵也只是他的小弟,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宋江敢直接决定李逵的生死,宋江对其命运进行了裁夺。
最后,李逵的结局被作者安排得十分巧妙,李逵之死符合美学中的“突转”。
亚里士多德这样定义“突转”:“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方向”。
李逵本是愉快地接受宋江的邀请,但却意外死亡,情节转至另一个方向,但“此种转变符合可然或必然的原则”,也就是说,李逵的死有其必然性。
究其原因是李逵尴尬的身份,李逵不是农民也不是市民,而是流窜各处的“游民”,他与宋江、柴进、晁盖这些带有一定财力、受传统教化的好汉不同,李逵完全不懂礼教;与林冲、武松这些无奈落草的好汉也不同,武松、林冲原本是顺民,因奸人才逼上梁山;与孙二娘、张青这类原本就是杀人越货的强盗也不同,李逵并没有把杀人当作一种职业,而是在家乡杀人后流窜出来,在官府当一个小牢子。
李逵在朝廷下打工,但是却又无法融入这个体制,他赌博、横冲直撞,戴宗也说“被他连累得苦”,他与几千年传承下的安土重迁相悖,李逵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在润州任都统制期间,“只是心中闷倦,与众终日饮酒”,因此他根本无法在体制中如鱼得水,李逵可能也就适合当一个强盗,因此“李逵这类人物是武装造反集团以及一切反主流的社会集团中绝不可缺少的人物”。
而招安之后,李逵就没有了价值,因为他只会打打杀杀,完全不懂人际交往,也不懂如何谋权得势,所以李逵即使不被宋江毒死,下场也必定会被别人害死,或再次落草为寇,因此宋江给他毒酒的结局也许是对李逵最好的收场。
《水浒传》中李逵历来受到争议,金圣叹喜爱他的“天真烂漫”,鲁迅先生却憎恶“排头砍去”的李逵,王学泰先生也曾直言“不喜欢李逵”。
不论是天真烂漫还是残暴,都是造成他悲惨命运的原因,他是不被世俗所接纳的,他的游民身份让他在体制中处于尴尬境地,因此他注定不能善终的。
这种情形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李逵这种身份在现代也仍然是不被主流接纳的,但是他的坦诚率性却也是宋江等人以及我们现代社会很多人缺失的,现代社会中宋江这类人太多,李逵身上的一些品质也就显得“可爱”。
参考文献:
[1]施耐庵. 水浒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施耐庵.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3]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王学泰.《水浒传》江湖人物论(之五)勇敢分子李逵[J].社会科学论坛,2010(21):124-132.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