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建筑发展策略及评价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8
绿色建筑工程设计策略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绿色建筑工程设计策略与实践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绿色建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旨在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引入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水资源、优化材料选择和改善室内环境等策略,绿色建筑能够实现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等目标。
本文综述了各种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包括 passivhaus 设计、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等,并介绍了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同时提升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感。
因此,绿色建筑工程设计策略与实践对于可持续建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节能减排、室内环境引言:在当前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建筑工程设计策略与实践正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绿色建筑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还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一系列设计策略的应用,如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和室内环境优化等。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验证,我们将揭示绿色建筑的潜力和优势,为可持续建筑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绿色建筑工程设计策略与实践的探索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对未来环境可持续性的关注与贡献。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原则绿色建筑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法。
其目标是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并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从而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是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
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则:1 节能与能源效率:绿色建筑通过采用高效的绝缘材料、改善建筑的气密性以及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来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等 passivhaus 设计原则,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
2 资源循环与回收利用:绿色建筑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并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建筑作为一种环保、节能、可持续的建筑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旨在全面评估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直至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对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重点探讨了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等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废弃物产生、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定量分析和评估,揭示了绿色建筑在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还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对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通过对比分析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差异,进一步证明了绿色建筑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总结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绿色建筑概述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直至拆除或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内,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经济、适用等要素,旨在降低对环境的负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绿色建筑强调在保障建筑功能、安全、舒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绿色建筑的核心思想是将环保理念融入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废弃等阶段。
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引言: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旨在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并提供舒适、节能、健康的室内环境。
本文将对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提供一些建筑设计实践的案例研究。
一、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
绿色建筑设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方式,旨在减少能源消耗、水资源浪费,降低空气和水污染,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系统。
通过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可以有效地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并对气候变化有积极的响应。
二、绿色建筑的原则与设计策略1. 能源效益:绿色建筑应具备良好的能源效益,通过使用太阳能、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以及高效的隔热保温材料和建筑构造设计,降低能源的消耗。
2. 水资源管理:绿色建筑应注重节水,通过收集雨水、使用低流量水龙头和节水应用设备等手段,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并促进水质保护。
3. 材料选择: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例如可持续材料、可回收材料以及低碳排放材料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应注重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包括室内空气质量、采光和视觉舒适度等。
通过科学的室内设计和采用环境友好的材料,可以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5. 生态系统保护: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并通过绿色景观设计、生态屋顶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手段,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案例研究1. 极光绿色大厦(Aurora Tower)极光绿色大厦位于挪威奥斯陆市中心,是世界上第一座被授予国际绿色建筑认证的高楼。
该建筑采用了多项绿色技术与设计,例如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利用、可回收材料的应用,以及减少能耗的建筑设计。
通过这些措施,极光绿色大厦实现了节能、减排,为居住者创造了一个宜居的生活空间。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发展策略与实践探讨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与实践,以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与意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绿色建筑有助于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
传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绿色建筑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资源回收等手段,能够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减轻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其次,绿色建筑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舒适度。
再者,绿色建筑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需要不断研发和应用新的技术、材料和工艺,这将促进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
二、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近年来,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鼓励和引导绿色建筑的发展。
例如,美国的 LEED 认证体系、英国的 BREEAM 认证体系等,都为绿色建筑的评价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同时,各地也积极开展绿色建筑的示范项目建设,推动了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然而,尽管绿色建筑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绿色建筑的成本相对较高,一些开发商和业主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存在一些技术难题需要解决;绿色建筑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等。
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3)第2章绿色建筑基本理论 (4)2.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 (4)2.2 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4)2.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5)第3章可持续发展理论 (5)3.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5)3.1.1 内涵 (5)3.1.2 原则 (5)3.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6)3.3 可持续发展策略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6)3.3.1 设计阶段 (6)3.3.2 施工阶段 (6)3.3.3 运营阶段 (6)3.3.4 拆除与回收阶段 (7)第4章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7)4.1 生态选址与规划 (7)4.1.1 保护自然生态 (7)4.1.2 提高土地利用率 (7)4.1.3 创造绿色景观 (7)4.1.4 节能与环保 (7)4.2 建筑形态与结构优化 (7)4.2.1 合理利用空间 (7)4.2.2 选用高效结构体系 (7)4.2.3 采光与通风优化 (7)4.2.4 节能措施 (8)4.3 绿色建筑材料选择与应用 (8)4.3.1 选用环保型材料 (8)4.3.2 节材与循环利用 (8)4.3.3 节能减排 (8)4.3.4 生态修复功能 (8)4.4 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优化 (8)4.4.1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 (8)4.4.2 温湿度调控 (8)4.4.3 噪音与振动控制 (8)4.4.4 照明优化 (8)第5章绿色建筑能源策略 (8)5.1 能源需求分析与评估 (8)5.2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9)5.3 高效能源系统设计 (9)5.4 能源监测与优化 (9)第6章绿色建筑水资源策略 (9)6.1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9)6.1.1 水资源利用原则 (9)6.1.2 水资源保护措施 (10)6.2 雨水收集与利用 (10)6.2.1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10)6.2.2 雨水利用途径 (10)6.3 废水处理与回用 (10)6.3.1 废水处理技术 (10)6.3.2 废水回用途径 (10)6.4 绿色景观水系统设计 (10)6.4.1 景观水体设计 (11)6.4.2 景观水系优化 (11)第7章绿色建筑生态环境策略 (11)7.1 生态景观设计 (11)7.1.1 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11)7.1.2 生态景观设计方法 (11)7.2 生物多样性保护 (11)7.2.1 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 (11)7.2.2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11)7.3 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融合 (12)7.3.1 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的关系 (12)7.3.2 城市生态融合策略 (12)7.4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12)7.4.1 生态环境监测内容 (12)7.4.2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12)第8章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 (12)8.1 绿色建筑投资与成本 (12)8.1.1 投资结构分析 (12)8.1.2 成本分析 (13)8.2 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估 (13)8.2.1 评估方法 (13)8.2.2 评估指标 (13)8.3 绿色建筑市场与政策分析 (14)8.3.1 市场现状 (14)8.3.2 政策环境 (14)8.4 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措施 (14)8.4.1 层面 (14)8.4.2 企业层面 (14)8.4.3 社会层面 (15)9.1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 (15)9.1.1 案例一:上海世博园区绿色建筑群 (15)9.1.2 案例二:深圳建科大厦 (15)9.2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15)9.2.1 案例一:美国纽约市的One World Trade Center (15)9.2.2 案例二:英国伦敦的The Shard (15)9.3 案例对比与启示 (15)9.4 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16)第10章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策略展望 (16)10.1 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建议 (16)10.2 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 (16)10.3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绿色建筑教育 (16)10.4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未来挑战与机遇 (17)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建筑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
浅谈新形势下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及评价研究作者:王颖赵鲁冠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5期摘要:文章从国外发展绿色建筑的启示入手,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通过对国外发展绿色建筑经验的总结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对策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下;绿色建筑;策略;评价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foreign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enlightenment proceed with, analyse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n China is facing some problems. Through the foreign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alysis, combine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our country to develop the green buil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your reference.Key words: the new situation; green building; strategy; evaluation中图分类号:TS958.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前言:建筑行业给地球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分析研究表明,大约有一半的温室效应气体来自与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建造以及运行管理有关的能源消耗。
我国的绿色建筑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实施和推广有赖于建立明确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
绿色建筑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需要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设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用定量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实现的程度。
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的推广已成为全球建筑领域的共同目标。
在中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高能耗、高污染的建筑被修建,已然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因此,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已刻不容缓。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损害,并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综合考虑能源、环保、生态、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种因素,通过优化建筑功能、节约资源、降低排放、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等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
绿色建筑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节能:绿色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如保温和隔热材料、能源回收利用系统等,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2. 环保:绿色建筑在建造过程中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工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排放,同时优化风险管理,提高安全性和健康性。
3. 空气质量:绿色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融入室内空气质量的概念,并通过通风、空气净化器等手段来保证室内环境的健康。
4. 水资源利用:绿色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采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循环水系统、地下水回收等手段来有效利用水资源。
5. 可持续:绿色建筑全面考虑了建筑的生命周期,从设计到拆除,达到循环再生的目的,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研究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核心。
通过运用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材和环保设计理念,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绿色建筑的目的。
在绿色建筑研究中,如何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建筑类型、不同的性质和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是迫切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之一。
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衡量一座建筑是否绿色、可持续的重要依据。
在国内外已出现多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如领先的美国LEED、英国BREEAM认证、德国Passivhaus等。
绿色建筑课题研究方案绿色建筑作为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已经成为了建筑界的热点课题。
本文将提出一个绿色建筑课题研究方案,并详细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内容、方法和预期成果。
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被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排放和废物的产生,还可以提供更健康、更舒适的室内环境。
然而,目前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研究绿色建筑的关键技术和策略,探讨其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潜力,并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
3. 研究内容:(1)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综合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指南,探讨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并评估其效果。
(2)节能技术和策略:研究和分析目前主流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和策略,包括 passivhaus、能源管理系统和节能建筑材料等,以及其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
(3)资源循环利用:研究绿色建筑中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处理和再利用等技术,探索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可行性和效益。
(4)室内环境质量:研究绿色建筑中的室内环境提升技术和策略,包括空气质量改善、照明设计和噪声控制等,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4.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了解绿色建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2)实地调研:选择一些典型的绿色建筑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了解其设计、施工和运营情况,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和评估。
(3)数据分析: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探讨绿色建筑的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和效果。
(4)方案设计: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一套完整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包括综合运用节能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室内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等。
5. 预期成果:(1)绿色建筑设计指南:通过研究和分析,提出一套适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和指南,以指导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发展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和污染,同时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健康性的建筑方式。
绿色建筑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其策略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性。
以下是几种可持续发展策略:1.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通过优化建筑外观设计、建筑节能材料的选择和建筑设备的高效使用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在建筑设计阶段,可以使用3D模拟软件预测建筑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的能量需求,从而提前做出相应的设计优化。
此外,采用更高效的隔热材料、采光设计和节能设备,如LED照明和太阳能发电系统,也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2. 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倡导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在建筑材料选择上,可以优先选择可再生和可回收的材料,如竹木和再生铝材。
另外,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雨水收集系统和灰水回收系统,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并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建筑物的拆除和改造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废弃物的分类和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环境保护绿色建筑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建筑的定位和布局上,可以尽量减少对原生植被和动物栖息地的影响。
同时,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环保材料和低污染的施工方式,减少对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
在运维阶段,做好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建筑物的正常运行不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4. 社会可持续性绿色建筑要考虑建筑物对用户和社区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通风良好、采光充足和噪音控制等措施,为用户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此外,绿色建筑也应该考虑社区需求和文化差异,与当地社区合作,促进社会的发展并提高业主和用户的满意度。
总之,发展绿色建筑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性等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打造更加可持续、环保和舒适的建筑环境,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对绿色建筑发展策略及评价的研究摘要: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
文章从国外发展绿色建筑的启示入手,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通过对国外发展绿色建筑经验的总结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对策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策略;评价研究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process is essentially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urpose and role in the harmonious unity between people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and three natural. Star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from abroad,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n Chin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aced by th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are summarized, combining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countr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n China,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your reference.Keywords: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evaluation studies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建筑行业给地球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分析研究表明,大约有一半的温室效应气体来自与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建造以及运行管理有关的能源消耗。
我国的绿色建筑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实施和推广有赖于建立明确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
绿色建筑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需要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设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用定量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实现的程度。
评估系统不仅能指导检验绿色建筑实践,也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在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更多考虑环境因素,引导建筑业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道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
因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二、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析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对绿色建筑概念的具体化,使绿色建筑真正走入实践,以及对人们真正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近10多年来,世界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各自不同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权威性的指导,以期减少建筑对全球和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缺乏实践经验。
虽然绿色建筑的理念在我国逐渐被认可,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却不能令人满意,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些事实: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新建20亿平方米建筑,现有的441亿平方米存量建筑,绝大部分属于高耗能建筑。
到目前为止,我国绿色建筑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所以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借鉴欧美国家经历工业社会发展的城市建设痛苦经历与经验教训,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能再重蹈覆辙。
因此我们必须找出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症结所在,并寻求解决的方式。
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选之路。
从下面的问题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的许多制约因素。
1)缺乏绿色建筑的意识和知识不少地方尚未将建筑节能与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由于从政府部门到开发商、投资商和大多数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管理人员以至广大人民群众均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意识,因而难以保证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渗透力和质量。
2)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和扶植。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也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我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力度远远不够,致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工作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的环节。
3)缺乏有效的新技术推广交流平台在西方发达国家,绿色建筑已经有几十年的成功发展史。
有的国家甚至已经取得经济发展和能耗持续下降的突出成就。
及时、系统、广泛地引进它们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对引导我国刚起步的绿色建筑的发展尤为重要。
这对于我们少走弯路,加快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和管理经验的推广是不可替代的。
但在今年初我部会同其他部委成功举办首届绿色建筑国际研讨会和新技术展示会之前,一直缺乏吸收、推广国外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计理念的平台。
4)缺乏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虽然我国已先后颁布实施针对三个气候区的节能50%的设计标准,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但工业建筑的节能标准尚未出台,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也才刚刚颁布。
而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更是还没有建立。
5)缺乏严密的行政监管体系不少地方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尚未予以高度的重视,尚未将其列入政府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
各级政府在“三定”方案中均没有相关的职能和编制,管理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放任自流,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缺位,该管的没管住。
十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必须把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和干预。
三、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经验积淀,这里所提到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就参考了国外的CASBEE评估体系。
我国内地于2003年8月由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九家科研院所联合推出《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它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也是我国第一个为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量身打造的“绿标”。
一其具体研究内容为:根据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奥运建筑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标准,研究开发,针对这一标准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参考结合国外众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并有自己的特点,评估体系分4个阶段:规划阶段,详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
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评估体系。
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控制,保证最终绿色建筑的实施;评估体系采用Q和L这两个指标,Q (Quality)指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水平L (Load)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付出。
它追求的是最小的L下获得最大的Q。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既可作为评估工具,又可作为设计参考,它的诞生对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有着正面而积极的作用。
较之以往的评估手段,它有着评价科学、易操作等诸多优点。
但同国外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应用范围较广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当务之急,也是本文进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设计的根本目的。
四、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的有效探索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绿色建设的开发和管理必须走政府激励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道路。
首先由开发商向政府主管部门申报,提出绿色建设方案及设想。
政府主管部门经过初步审查后将该项目备案,然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跟踪该项目的建设过程,并根据该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的情况对该项目进行绿色性能的综合评价,将结果分成不同的等级。
政府针对不同等级的绿色项目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市场选择的依据,开发商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对称信息下的市场选择获得应得的投资回报。
五、结束语本文作者全面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及其评估体系的发展现状,并剖析出阻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问题,即绿色意识薄弱,政策法规操作性差,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等。
针对这样的现状,提出了要基于我国国情发展绿色建筑的观点,并给出要树立绿色建筑理念、发展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增强政府政策扶持等有效的发展建议;同时,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运用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这些研究工作将对于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绿色建筑已经是未来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虽然这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路,相信绿色建筑一定能推进城市走向持续发展之路,达到人及建筑与生态环境三者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魏太兵,马恒升,朱长征,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J].山西建筑,2005(3)董宁,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及比较[U]建筑学报.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