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上《玩具里的科学》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玩具里的科学【教材分析】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
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教学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1.玩玩具说特点:(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1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
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
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教师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青岛版小学科学《玩具里的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玩具中的科学原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各种玩具的原理和科学依据。
2. 学习简单的设计和制作玩具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玩具中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观察法、实验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玩具,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准备教学PPT,辅助教学。
【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玩具,引发学生对玩具中的科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玩具中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关注玩具的设计和制作。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玩具的原理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在玩具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玩具制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总结玩具中的科学原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玩具,引发学生对玩具中的科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玩具中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关注玩具的设计和制作。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玩具的原理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在玩具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玩具制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总结玩具中的科学原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玩具中的科学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学生对生活中蕴含的科学知识的发现和运用。
青岛版小学科学《玩具里的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玩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玩具的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玩具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玩具的定义和分类。
2. 玩具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带来自己的玩具,分享玩具的名称、特点和玩法。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观察玩具的形状、颜色、材质等特征,思考玩具的功能和目的。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玩具的分类和特点。
4.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玩具的认知和描述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和合作能力。
第二章:玩具的材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玩具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2.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特性和功能的认识。
教学内容:1. 玩具材料的种类:塑料、金属、木材、毛绒等。
2. 材料的特性和功能:轻便、耐用、柔软、易加工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观察和触摸不同材料的玩具,感受材料的特性。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观察玩具材料的颜色、质地、重量等特征,思考材料对玩具功能的影响。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玩具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4.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玩具材料的认知和描述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和合作能力。
第三章:玩具的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玩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玩具设计的创新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玩具设计的原则:安全性、趣味性、教育性等。
2. 玩具设计的方法:草图、模型、测试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经典的玩具设计,思考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观察玩具设计的细节,思考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玩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玩具里的科学小课堂: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学生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1学习内容的自主性1、以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作为目标,努力超过他。
2、有一个关于以后的人生设想。
3、每学期开学时,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立一个学期目标。
4、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会分析原因,再加把劲。
5、学习目标设定之后,会自己思考或让别人帮助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
6、会针对自己的弱项设定学习目标。
7、常常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或自己找(课外题)习题做。
8、自习课上,不必老师要求,自己知道该学什么。
9、总是能很快选择好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资料。
10、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也好好学。
11、课堂上很在意老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
12、会花很多时间专攻自己的学习弱项。
02时间管理13、常常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14、为准备考试,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15、会给假期作业制定一个完成计划,而不会临近开学才做。
16、常自己寻找没有干扰的地方学习。
17、课堂上会把精力集中到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上面。
18、做作业时,先选重要的和难一点的来完成。
19、作业总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0、作业少时,会多自学一些课本上的知识。
03 学习策略21、预习时,先从头到尾大致浏览一遍抓住要点。
22、根据课后习题来预习,以求抓住重点。
23、预习时,发现前面知识没有掌握的,回过头去补上来。
24、常常归纳学习内容的要点并想办法记住。
25、阅读时,常做标注,并多问几个为什么。
26、读完一篇文章,会想一想它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
27、常寻找同一道题的几种解法。
28、采用一些巧妙的记忆方法,帮助自己记住学习内容。
29、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常常标记下来以便问老师。
青岛版科学三上《玩具里的科学》简案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点,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爱好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了解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点,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玩具,示范一种典型的玩法,然后启发学生交流更多玩法。
二、探究活动
1、玩一玩,说一说我们的玩具。
(1)引导学生玩各自带来的玩具。
(2)交换各自的玩具,充分感受玩具的特点。
(3)记录玩具的特点。
(4)总结。
2、提出我们感爱好的问题。
(1)依照观看,对玩具提出问题。
(2)小组内交流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3)归纳、整理问题。
(4)选择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5)整理提炼出问题,初步解决个别问题,明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道理。
(6)总结。
三、拓展活动。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玩具里的科学一、说教材:本课是三年级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的第一课,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及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长的。
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说学情:本课是三年级科学第一课,作为初入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科学这个学科尚未认识,他们的理解层面及科学知识的结构还很不全面,因此,本课对于初学者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
作为科学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一节课,让学生认识科学学科,充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兴趣的培养除了玩具这个显性实物之外,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隐性的方面进行兴趣的培养,如: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提问、去思考,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提问的快乐、创意的快乐。
这才是这节课所真正要培养的目标。
三、说目标:上面已经谈到了,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应以知识为主,通过知识来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 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每一环节的设计。
四、说教具:学生自带各种玩具,不要局限于教村中的7种玩具。
教师要准备实物投影和部分玩具的构造图等。
五、说教法:创设情境法,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多地通过学生的提问与思考解答进行环节的教学,教师的语言应精炼,少讲,在重点环节上只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即可。
六、说学法: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动脑思考等,充分调动感官进行探究。
在活动中,要引导鼓励学三年级科学1.2.10 153.104.4。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备课设计注意: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目标)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科学知识目标)每一课教学目标都是最低目标教材说明活动准备(课前自主探究活动)一是提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准备一些玩具玩一玩,看看能发现什么。
”二是教材中展示了气球、皮球、玩具汽车、毽子、滑板车、泡泡盒、机器人等玩具。
提示本课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
活动过程(课堂探究活动)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我们来玩一玩带来的玩具吧。
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玩玩具。
第二个环节是:说一说我们的玩具。
活动二:这些玩具真有趣,我想知道体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先根据玩玩具的生活经验来提问题,再有目的的玩,然后再提出问题)自由活动—自由选择和利用的课堂探究活动主题为:我们来设计或改进一件玩具。
教材中一位同学在用图画形式设计玩具,两位同学在对玩具进行改进。
设计意图是: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者设计一件玩具,或者改进一件玩具,条件允许也可以先设计再亲自制作一件玩具。
学生可以合作进行活动,也可以独自进行活动。
其目的是通过设计或改进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评价教材设计了一个星级评价表。
三项内容:“我的兴趣”、“我的问题”、“我的设计”。
三个等级:三颗星表示三星级;两颗星表示两星级;一颗星表示一星级。
星星表示等级,星越多,等级就越高,说明表现就越出色。
可以用星级、画卡通图、随机评价等。
拓展活动—课后活动(知识与技能的拓展与延伸)我们来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
教材展现的画面中,有两位同学在玩玩具。
启发学生制作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简单玩具并且玩一玩。
玩具里的科学一、教材分析: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
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1、玩玩具说特点:(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
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
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教师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青岛版科学三上《玩具里的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点,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爱好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明白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点,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过程描述: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自己预备的部分玩具,并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玩具,示范一种典型的玩法;引领学生展现自己的玩具,交流更多玩法;教师出示一些大型玩具的图片,与学生交流看法。
2.谈话导入:同学们,玩具相伴大伙儿一天天长大,带给你无穷的乐趣。
大伙儿可不要小看这些玩具,里面但是包蕴着专门多科学道理呢。
今天我们看看,哪位同学是玩玩具的高手,能玩出“名堂”,能在玩的过程中发觉玩具中的科学隐秘!(板书课题:玩具里的科学)【设计意图:再现小孩们熟悉的场景,通过谈话调动学生探究爱好,明确要在玩中尝试揭示玩具中的科学隐秘,突出活动主题,幸免盲目地为了玩而玩,使之感悟科学的无处不在。
】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一:玩一玩,说出玩具特点和玩法1.教师明确活动要求。
(1)能够把自己带来的玩具与同学们交换玩,也能够选择教师带来的玩具玩;能够自己玩,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玩,还能够进行组内竞赛。
(2)在玩的过程中,观看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从大小、形状、颜色、性能等方面进行描述),如何样玩更有意思,有没有更新的玩法所有场馆能够合体,组成,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3)把所有的发觉记录下来,在交流时比一比谁的收成大。
【设计意图:明确活动要求,能够有效幸免活动的盲目性,并养成记录的适应,为后面汇报交流做好预备,也为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适应打下基础。
】2.学生玩玩具,教师参与指导。
探究之前,教师依照不同的玩具种类划分小组,如陀螺小组、汽车小组、轮船小组、气球小组、不倒翁小组等。
教师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刻,让他们尽情地玩玩具,尽情地体验、观看、讨论,在玩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