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精度GPS基线处理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GPS测量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导语:全球定位系统(GPS)已经成为现代测量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地理定位信息,但在实际测量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本文将介绍GPS测量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一、信号遮挡问题在城市环境中,高楼大厦、树木、甚至人体都可能阻挡GPS信号,导致仪器无法获取足够的卫星数据。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和时间。
1.测量位置选择:尽量选择开阔的地方,避免高大建筑物或树木的遮挡。
在需要进行测量的区域周围进行多站观测,以增加卫星的可见性。
2.测量时间选择:根据卫星的运动轨迹和天空可见度,选择卫星最多的时段进行观测。
通常清晨或傍晚的时间段卫星较多,避开午后太阳高照时段。
二、多路径效应问题多路径效应是指GPS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经过建筑物、地形等障碍物的反射,导致接收机接收到多个信号源,从而引起测量误差。
减小多路径效应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量条件和使用相关技术手段。
1.天线高度选择:增加接收天线的高度,可以减少接收到的反射信号。
使用遥杆或支架将天线抬高到适当的高度。
2.天线架设方式:选择合适的天线架设方式,尽量避免信号的反射。
在困难的地形条件下,可以考虑使用抗多路径天线,如测距杆天线。
3.信号滤波技术:通过使用专业的信号滤波器来减少多路径效应。
这类滤波器能够滤除信号中的反射成分,提高测量精度。
三、时钟偏移问题GPS系统依赖精确的时间同步,但卫星和接收机的内部时钟存在偏移。
时钟偏移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因此需要进行校正。
1.钟差模型:接收机通过监测卫星信号和自身的时钟差,建立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可以对信号进行时间校正,提高测量精度。
2.差分GPS:差分GPS技术是在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进行相对测量,通过对比基准站和移动站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时钟偏移校正。
这种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GPS测量的精度。
四、电离层延迟问题电离层是GPS信号传播路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会引起信号的延迟,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浅谈对GPS不合格基线处理的几种方法导读随着 GPS 的快速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在测量中作用日渐明显,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我们在运用静态 GPS 数据处理基线时,往往碰到很多不合格的基线,它们会影响的整个GPS 的质量。
1 引言基线是任意两台接受机同步观测解算而得的两点间的位置矢量,GPS 的平差实质就是对基线的平差,为确保基线的质量,要对它们进行同步环的检测和异步环的检测,此外还要对基线进行改正数的统计。
总之,基线的质量就是 GPS 的质量。
要提高 GPS的质量,就必须确保基线的质量。
2 不合格基线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合格基线的产生主要是 GPS 在接受信号的过程中产生,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观测时间过短观测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基线的长短。
当基线长度在1 公里以内时,观测时间可以缩短至 35 分钟左右。
一般要求观测时间为 1 小时,当距离过长时,要求适当延长观测时间。
(2 )观测环境有遮挡GPS 点附近有高楼、树林、高山等高物遮挡,会影响接收机接受天上卫星信号。
(3 )观测位置有信号干扰GPS 点附近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线,无线电信号等。
(4 )多路径效应产生的影响GPS 观测时,大气、电离层折射线、周围地物、河面多次反射卫星信号,等不可避免的因素。
3 处理不合格基线的方法(1 )选择合理的卫星高度截止角卫星高度截止角的选择对 GPS 的观测和基线的处理都非常重要。
卫星高度角直接影响着卫星的观测范围,随着高度角的增大,卫星的观测范围显著减小。
由于GPS 卫星受到影响的条件很多,卫星高度角过低,仰角小的卫星受到大气的影响较大。
卫星信号强度太弱,信噪比低,同时容易产生多路径效应。
使数据中低质量的数据比重过大,进而影响的数据的整体质量。
卫星高度角过高,使观测范围变小,观测卫星数显著减小。
卫星合理的高度截止角为15~25 度。
我们通过选择合理的高度截止角之后再对基线进行处理,有的不合格基线就能达到要求。
GPS定位精度的控制与提高方法导语:全球定位系统(GPS)作为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定位和导航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交通、航空、电信等。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GPS 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定位误差。
本文将探讨影响GPS定位精度的因素,并介绍一些控制与提高GPS定位精度的方法。
一、环境因素对GPS定位精度的影响1. 天气条件天气条件是影响GPS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强风、暴雨和厚云层等,GPS信号可能会受到干扰,从而导致定位误差。
2. 建筑和地形高层建筑物、树木和山脉等地形和建筑物可以阻挡GPS信号的传播,导致信号衰减和多径效应。
因此,在城市密集区域和复杂地形的环境下,GPS定位的精度可能会受到限制。
3.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另一个影响GPS定位精度的因素。
例如,无线电设备、电力设备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产生电磁辐射,干扰GPS信号的接收。
这种干扰在工业区和城市中心等区域更为显著。
二、改善GPS定位精度的方法1. 多普勒效应的利用多普勒效应是指由于接收器和卫星的相对运动而导致接收器接收到的GPS信号的频率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多普勒频移,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并进一步提高GPS定位的精度。
2. 排除多径效应多径效应是指GPS信号由于被建筑物、地形或其他障碍物反射而产生的多条路径。
这些反射路径会导致信号的延迟,从而影响GPS定位的精度。
减少多径效应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多天线阵列接收器,并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对多条路径进行处理,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3. 辅助导航系统辅助导航系统是一种能够提供GPS定位增强信息的技术。
例如,差分GPS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基准站和移动接收器之间的差异来消除大部分误差,并提高定位精度。
此外,地基增强系统(GBAS)和空中增强系统(SBAS)等辅助导航系统也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定位信息。
4. 选择更优的天线和接收器选择更优质的GPS天线和接收器也可以显著提高GPS定位的精度。
GPS高程测量精度提高的方法和措施GPS高程测量精度提高的方法和措施摘要:GPS(全球定位系统)作为一种高科技的三维测量工具,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测量实际工作中去。
要提高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就必须探讨GPS测高的制约因素和提高GPS测高精度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GPS高程测量水准测量一、GPS高程测量原理1.大地高系统。
大地高是由地面点沿通过该点的椭球面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通常以H表示。
利用GPS定位技术,可以直接测定测点在WGS—84中的大地高程。
大地高是一个几何量,不具有物理上的意义。
它通过与水准测量资料、重力测量资料等相结合,来确定测点的正常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正高系统。
由地面点并沿该点的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正高,通常以Hg表示。
正高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但不能精确测定。
3.正常高系统。
正常高系统是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通常以h 表示。
正常高同样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管道和隧道工程建设中,而且可以精密地确定。
正常高系统为我国通用的高程系统,水利工程常用的1956年黄海高程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都是正常高系统。
4.GPS水准高程。
利用GPS和水准测量成果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为GPS 水准。
目前主要有GPS水准高程(简称GPS水准)、GPS 重力高程和GPS三角高程等方法。
在实际运用中主要采用GPS水准高程方法来确定似大地水准面。
所谓GPS水准就是在小区域的GPS网中,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联测网中若干GPS点的正常高(这些联测点称为公共点) ,那么根据各GPS点的大地高就可求得各公共点上的高程异常。
然后由公共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异常采用数值拟合计算方法,拟合出区域的似大地水准面,即可求出各点高程异常值,并由此求出各GPS点的正常高。
因此,按GPS所测定的大地高,当已知正常高或正高时,可以确定高程异常或大地水准面高;反之,当已知高程异常或大地水准面高时,可以确定正常高或正高。
GPS测量基线解算质量研究文/ 胡国刚G PS基线处理是整个GPS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
如何研究和掌握一套高精度GPS基线处理的模型和方法,是测绘部门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阐述了高精度GPS网基线处理的模型和方法,对GPS基线处理过程中的参考框架确定、星历选择、基准站确定,约束条件,起算坐标以及模型参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数据删除率在基线解算时,如果观测值的改正数大于某一个阈值时,则认为该观测值含有粗差,需要将其删除。
被删除观测值的数量与观测值的总数的比值,就是所谓的数据删除率。
该值越大表明原始观测数据的质量越差。
因此在GP S测量规范中一般规定该值应小于10%。
观测值的 R M S 即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即:GPS相对定位观测G PS定位模式按不同的分类法有动态定位、静态定位之分;有单点定位、相对定位之分;有伪距模式和载波模式之分。
而高精度GPS控制网都是采取静态相对定位的模式,采用载波相位观测量。
载波相位观测方程为:不同。
影响 GPS定位及基线处理精度的因素有很多,如卫星星历、对流层折射、电离层折射、多路径效应、基准站坐标、基线解时采用的软件、解算数学模型等。
在高精度GPS网基线处理时,要考虑的几个关键问题是参考框架确定与星历的选择、基准站起算坐标与约束条件、模型与参数选择等。
其中,V为观测值的残差;P为观测值的权;n为观测值的总数。
RMS反映了观测值与参数估值间的符合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观测值的质量,观测值质量越好,RMS越小。
比率RA TIO式中:Φ为以 m 为单位的测量完整的载波相位观测值;λ为以m为单位的波长;N为整周模糊度,εΦ为接收机载波相位观测的噪声和多路径效应 (εmut)的影响。
为了减少上面载波相位观测方程的定位误差,可以构造差分观测模型,来消除或降低各种误差的影响。
随着距离的增加,差分误差的残差也将增加。
GPS测量的常见使用问题与解决方法导语: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现代测量领域中最常用的定位技术之一。
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特殊性,GPS测量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GPS测量的常见使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GPS测量中的挑战。
问题一:信号遮挡GPS测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信号遮挡。
当GPS接收器处于高楼、树木密集或山谷等环境中时,可能会收到来自多个方向的反射信号,导致定位结果不稳定甚至失败。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尽量在开阔的地区进行测量,并避免人造结构物和自然障碍物的遮挡。
如果无法避免,可以尝试使用外部天线或增加接收机的高度以获得更好的信号接收。
问题二:多路径效应多路径效应是指GPS信号在到达接收器之前被地面、建筑物或其他物体反射,导致接收器接收到多个相位延迟不同的信号。
这会导致测量结果错误。
为了解决多路径效应,可以使用具有抗多路径效应功能的接收器,或者在具有多路径问题的测量点上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问题三:精度要求GPS测量的精度要求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领域。
在一些高精度要求的测量中,如土壤沉降或建筑物形变监测,通常需要采取一些校正措施以提高测量精度。
常见的方法包括采用差分GPS技术,使用附加的校正数据源,如引用站或基准点,或使用支持实时动态定位功能的高精度接收器。
问题四:卫星几何GPS测量受到卫星几何的影响。
当可见卫星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时,测量精度可能下降,并且定位结果可能不可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进行卫星观测规划,并选择时机和位置,以获得更好的卫星几何分布。
使用多个接收器同时进行测量也可以提高可靠性。
问题五:时间同步GPS接收器的时间同步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信号传输的有限速度,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时间与实际时间之间可能存在微小的差异。
这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和测量误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精确的时间同步设备进行校正,或者利用差分GPS技术进行实时动态定位。
高精度位置定位技术的使用注意事项与误差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精度位置定位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交通、军事、物流以及智能手机等。
高精度位置定位技术的准确性和精度对于许多应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及识别并处理误差。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精度位置定位技术的使用注意事项,并分析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
一、使用注意事项1. 环境因素:在使用高精度位置定位技术时,环境对定位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大型建筑物、山脉、高耸的树木等可能会产生阻挡,导致信号衰减,从而影响定位的准确性。
因此,选择开阔的、没有遮挡物的环境可以改善定位结果的精度。
2. 天气条件:天气条件也是影响高精度位置定位技术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下雨、下雪或浓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GPS信号的传输将被干扰,从而降低定位的准确性。
因此,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定位技术,或者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增加辅助定位设备,以提高定位的精度。
3. 多径效应:多径效应指在室外环境中,信号会经历直达路径和多个反射路径的干扰,导致接收器接收到多个信号。
这些反射信号会与直接信号相干叠加,导致位置定位的偏移。
为了减少多径效应对定位的影响,可以使用天线阵列、波束成形等技术来抑制多径信号的影响。
4. 定位算法:不同的高精度位置定位技术采用了不同的算法,因此,了解和理解所使用的定位算法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要,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算法以及优化参数,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二、误差分析1. 多路径误差:多路径误差是在室外环境中经常存在的一种误差源。
多径效应会导致接收到的信号来自于不同路径,这些信号的相位差异会对定位结果产生误差。
减少多路径误差的方法包括增加天线高度、采用开放环境等。
2. 钟差误差:高精度位置定位技术中,钟差误差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误差。
系统中的时钟会存在不准确性,这会导致测量时间的误差,进而影响定位的准确性。
关于高精度GPS基线处理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我国高精度测量控制网都是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控制网要求严格设计与布设,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观测。
由于观测耗时长、工作量极大,为如实的反映观测质量的优劣,减少补测返测,在做好GPS控制网形设计以及观测过程质量控制基础上,后期的数据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而GPS基线处理是整个GPS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研究和掌握一套高精度GPS基线处理模型和方法,是一个重要课题,对于高精度GPS控制网建设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相对定位观测方程GPS定位模式按不同的分类法有动态定位、静态定位之分;有单点定位、相对定位之分;有伪距模式和载波模式之分。
而高精度GPS控制网都是采取静态相对定位的模式,采用载波相位观测量。
载波相位观测方程为:(1)(1)式中,Φ为以m为单位的测量完整的载波相位观测值;λ为以m为单位的波长;N为整周模糊度,为接收机载波相位观测的噪声和多路径效应(εmut)的影响。
为了减少上面载波相位观测方程的定位误差,可以构造差分观测模型,来消除或降低各种误差的影响。
随着距离的增加,差分误差的残差也将增加。
这种方法一般被称为差分GPS,广泛用于一台接收机和另一台接收机之间的相对定位。
在两个不同接收机上观测相同的卫星,对观测方程进行求差,可以完全消除卫星钟差dt,并削弱了电离层和轨道误差的影响。
接收机间求差的载波相位观测方程,即单差观测方程为:(2)进一步在不同卫星间求差,以消除接收机钟差,可以得到双差观测方程:(3)构造差分观测方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可消除或减弱一些具有系统性误差的影响,如卫星轨道误差、卫星钟差和大气折射误差等。
同时,可减少平差计算中未知数的数量,以简化观测模型。
另外,电离层折射影响可以根据它与频率的相关性,用两个频率观测值的线性组合消除。
高精度GPS网基线处理软件大多采用双差模型,如美国的GAMIT软件,瑞士的BERNESE 软件等。
关于高精度GPS基线处理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于高精度GPS基线处理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验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供参考。
关键词:GPS;基线处理;关键问题
我国高精度测量控制网都是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控制网要求严格设计与布设,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观测。
由于观测耗时长、工作量极大,为如实的反映观测质量的优劣,减少补测返测,在做好GPS控制网形设计以及观测过程质量控制基础上,后期的数据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而GPS基线处理是整个GPS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研究和掌握一套高精度GPS基线处理模型和方法,是一个重要课题,对于高精度GPS控制网建设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相对定位观测方程
GPS定位模式按不同的分类法有动态定位、静态定位之分;有单点定位、相对定位之分;有伪距模式和载波模式之分。
而高精度GPS控制网都是采取静态相对定位的模式,采用载波相位观测量。
载波相位观测方程为:
(1)
(1)式中,Φ为以m为单位的测量完整的载波相位观测值;λ为以m为单位的波长;N为整周模糊度,为接收机载波相位观测的噪声和多路径效应(εmut)的影响。
为了减少上面载波相位观测方程的定位误差,可以构造差分观测模型,来消除或降低各种误差的影响。
随着距离的增加,差分误差的残差也将增加。
这种方法一般被称为差分GPS,广泛用于一台接收机和另一台接收机之间的相对定位。
在两个不同接收机上观测相同的卫星,对观测方程进行求差,可以完全消除卫星钟差dt,并削弱了电离层和轨道误差的影响。
接收机间求差的载波相位观测方程,即单差观测方程为:
(2)
进一步在不同卫星间求差,以消除接收机钟差,可以得到双差观测方程:(3)
构造差分观测方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可消除或减弱一些具有系统性误差的影响,如卫星轨道误差、卫星钟差和大气折射误差等。
同时,可减少平差计算中未知数的数量,以简化观测模型。
另外,电离层折射影响可以根据它与频率的相关性,用两个频率观测值的线性组合消除。
高精度GPS网基线处理软件大多采用双差模型,如美国的GAMIT软件,瑞士的BERNESE软件等。
2高精度GPS基线处理的关键问题
对于高精度GPS控制网,要想获得满意的结果,基线处理是关键。
GPS数据处理中经常会遇到由参数、模型、方法而造成的结果的差异和精度的不同。
影响GPS定位及基线处理精度的因素有很多,如卫星星历、对流层折射、电离层折射、多路径效应、基准站坐标、基线解时采用的软件、解算数学模型等。
如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因素,都将造成基线解算结果的差异。
在高精度GPS网基线处理时,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其中几个关键问题是参考框架确定与星历的选择、基准站起算坐标与约束条件、模型与参数选择等,以下对上述这些问题做详细叙述。
2. 1参考框架确定与星历选择
在GPS精密相对定位数据处理中,定位的基准是由卫星星历和基准站坐标共同给出。
基线解算时要求地面基准站坐标的框架及历元与卫星星历的框架及历元保持一致[4]。
本文采用ITRF2000框架,历元为瞬时历元。
星历卫星轨道的精度是影响GPS基线解算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卫星轨道的精度是保证定位精度的关键之一。
高精度GPS网的数据处理,须采用IGS(InternationalGNSS Service)精密星历,其轨道精度达到0.05m。
假设控制网中的边长为100 km,星历对基线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影响不超过0.2mm。
在本文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IGS综合精密星历。
2. 2基准站选择与约束条件
对于高精度GPS网应采用高精度基准站并强约束其坐标和松驰轨道的方案。
其约束量应根据先验精度来确定,既不应太紧,也不应太松。
高精度GPS网通常是要与IGS跟踪站联测,即引入高精度的IGS站当作基准站,对这些IGS站,采用其在ITRF框架下某个历元的测站坐标作为初始值,并给予适度的坐标强约束,比如3个方向的约束量可取0.01 m,0.01 m,0.02 m。
2. 3起算坐标
基线解算中,起算点(基准站)坐标的精度将影响基线的精度。
起算点对基线解算的最大影响由(4)式表示:
(4)
式中为对基线的影响,D为基线的长度,为起算坐标的误差。
假设起算坐标的误差为20 cm,基线的长度为100 km,则起算坐标对其影响为1.2 mm。
由此可见,有必要引进高精度的GPS基准点,如前面提到的IGS站或国家级控制点。
2.4模型与参数选择
本文采用的基线处理软件是高精度的GAMIT软件。
GAMIT软件采用双差观测值多测站模式求解基线。
对整个GPS网,每天求一个解,称为单天解。
选择的模型与参数主要包括:
①卫星钟差:用广播星历中的钟差参数进行改正。
②接收机钟差:利用由伪距观测值计算出的钟差进行改正。
③电离层折射:用两个频率上的观测值消除。
④对流层折射:根据标准大气模型用Saastamoinen模型改正,并对每个测站每隔一定时间加天顶方向上的折射量偏差参数。
⑤卫星和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利用NGS提供的改正值进行偏心改正。
⑥测站位置的潮汐改正:通过潮汐模型进行改正。
⑦截止高度角:大于10°,多路径严重的测站可选用大于20°。
⑧历元间隔:30 s的采样间隔。
图1 控制点点位示意图
3实例分析
本文处理的GPS数据是某市区的一个高等级控制网。
该网布设5个相当于B级的控制点,点位示意图如图1所示。
整个网共观测2个时段,每个时段12 h。
作者用GAMIT软件处理了该网数据。
基线处理时将该网与IGS全球站联算,引进的IGS全球跟踪站包括:WUHN(武汉)、SHAO(上海)、BJFS(北京)、KUNM(昆明)等共5个站,并以这些站作为基准站。
由于GAMIT软件采用的是网解(即全组合解),其同步环闭合差在基线解算时已经进行了分配。
对于GAMIT软件基线解的同步环检核,可以把解的nrms 值(标准均方根误差)作为同步环质量好坏的一个指标,一般要求nrms值小于0. 6,不能大于1. 0。
B级网共计算2个同步环,其nrms值均小于0. 3,这说明基线解的精度很好。
各时段解向量的重复性反映了基线解的内部精度,是衡量基线解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定义为:
(5)
式中:是各时段解基线的各分量,是相应分量的协方差,是相应基线分量的加权平均值,R是相应的重复性。
整网的重复精度可用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两部分表示,即:
(6)
式中:σ为分量的重复性精度指标,a为分量的固定误差,b为相对误差,为分量的长度,由分量的重复性进行固定误差与比例误差的直线拟合得到。
该控制网有45条重复基线(包括全球站)。
基线向量重复性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控制网基线分量重复性在水平方向上优于9.2mm+2. 67×10-8,垂直方向优于22. 8 mm +1.77×10-8,基线长度为6.6mm+1.73×10-8,可见基线处理的精度很高,为最后进行评差计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1基线向量重复性统计表
Tab。
1RepetitionofGPSbaselines
等南北方向东西方向垂直方向基线长度
级
B级9.22.677.92.49 22.81.776.61.73
在获取高精度的基线后,笔者利用平差软件PowerAdj对该网进行了平差。
在ITRF2000坐标框架下三维平差的基准站为3个国家A级GPS网点:WUHN、SHAO、BJFS。
通过平差,该网与国家A级网实现了坐标框架与基准的统一。
平差得到满意的结果,控制点的坐标分量在水平方向上的平均精度为0.003 8m,
大地高方向为0.017 4m。
结束语
根据以上论述,高精度的GPS网基线处理的关键是要确定合适的处理模型和措施。
采用GAMIT软件利用本文提出的数据处理模型与方法对实例进行基线处理,最终得到了高精度的结果,从而验证了本文论述的数据处理模型严密,方法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征航,黄劲松.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基余.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和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杨润书. GPS基线解算的优化技术[J].测绘通报,2005,(5)
[4]黄功文,王斌,王延伟.高精度GPS控制网基线重复性检验与质量分析[J].测绘通报,2011,(7)
[5]张建国. GPS短基线定位精度的误差及消除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