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 2019版 第五章 第四节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 格式:ppt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要求,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
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修养和素质、落实高校德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当今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等培养的任务,在课程体系中起主导地位。
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三、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本课程适用于全校大一年级学生。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本课程为3学分,每周4学时,共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开设一学期。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六、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
2、课外自学。
3、课堂讨论。
4、课外作业。
5、实践活动。
6、期末考查。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绪论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一、什么是道德1.道德的起源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2.道德的本质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是反应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功能,一般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是多元的,同时也是多层次的。
1.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入们崇德向善。
从道德的特征来说,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3.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二)道德的作用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的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入的白我完善、推动人的全而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三、道德的变化发展道德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不是千古不变的。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在阶级社会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其他阶级的道德则处于从属地位。
1.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这是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思修大一第五章知识点思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第五章是思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对第五章的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具有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主要形成于德国。
其基本内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论等。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种客观规律的运动和发展过程;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发展具有矛盾性的特点;实践论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审验的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提供了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方式。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下,世界是物质的、发展的、具有矛盾性的。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和认识真理的基础。
具体方法论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综合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以实现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通过生产资料公共所有制、按劳分配原则等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需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而不是简单照搬外国的经验。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个价值体系中,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相互联系和统一。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导向,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
五、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1.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原因是: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的根本宗旨。
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遵循的道德要求。
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整个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不再属于两个对立的阶级,而是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
每个人都是服务对象,又都为他人服务,全体人民通过社会分工和相互服务来实现共同利益。
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
才能实现市场主体的自己利益。
这说明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对立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要求是为人民服务。
第三,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2.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集体主义是调节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正确认识处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
1.第一,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不能分割的。
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
每个人正当利益又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二、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现实生活中,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难免发生冲突时,坚持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原则以大局为重。
同时,集体利益要求个人为国家社会做出牺牲并不是随意的。
只有在不牺牲个人利益,就不能保全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要求个人为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做出牺牲。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追求个人的成功和物质的满足,而忽视了对内心修养的追求。
然而,真正的成功并不只是外在的成就,更体现在我们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态度上。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指的是在不断追求个人进步的同时,要时刻保持善良的品德和正确的行为,将自己的知识和学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积极的行动回馈社会,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向上向上,是指我们要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和进步。
这里的向上并不仅仅是追求社会地位和经济财富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知识、不断锻炼自己的技能、培养良好的习惯等方式,不断完善自己。
只有不断向上的追求,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面对社会的变化,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向善向善,是指我们要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和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存在的基石,而善良则是维系这种关系的纽带。
我们应当向善待人,对他人宽容、友善、真挚,去除偏见和歧视。
同时,我们还应当向善于社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为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只有向善的人才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也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指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学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思考转化为行动。
知行合一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要有知识的积累,还要有实践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用之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社会问题的改善。
只有知行合一,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把握住机遇,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总结向上向善知行合一是一个综合性的理念,代表着对个人和社会的追求。
通过向上追求自我提升,我们能够不断完善自己,获得事业的成功。
通过向善待人,我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通过知行合一,我们能够将学识转化为行动,创造出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只有将这三者融合到一起,我们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成就。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是一种积极向上、善良有为的人生态度。
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个人成就的满足,更能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绪论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时代新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思想道德和法律在调节方式,调节目的,调节领域有很大不同。
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思修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一、人生与人生观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与认识人的本质。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选择。
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3、人生观与世界观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
个人利益的满足只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1、正确评价人生价值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力服务。
恰当的评价方法:2、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与本领。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六个)二、反对错误人生观三、成就出彩人生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什么是理想信念1、理想的内涵和特征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b一、关于思修不挂大礼包的说明:1.该礼包由小亦一人整理而成,小亦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大一学生,从构思到完成,累计耗时40+小时,整理不易,小亦能力有限,已经尽力了,遇到不完美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2.该礼包的第二部分由小亦完全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中国大学mooc上西安交通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习题整理而成;该礼包的第三部分由小亦根据历年思修试题整理而成3.该礼包为小亦进行思修备考的第一手资料;该礼包中的思修备考方法为小亦个人的思修备考方法,仅供大家参考;该礼包中的第一部分的答题策略为小亦根据考试题和答案总结出来的,仅供大家参考。
4.该礼包的第二部分中有些要背问题的序号为小数,其意为:这个问题在教材中的顺序在那两个整数之间,是小亦检查时将漏掉的问题补充上去的,因此,这种问题没有不在本章框架中列出,望大家在识记时注意。
5.该礼包中第二部分的本章习题数量较少的原因:相关mooc中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书上找不到答案的(小亦已经将其自动排除掉了),二是非常简单的(这部分习题小亦并未放入本章习题中),三是易选错的(本章习题绝大多数来源于此),而且思修习题的资源有限,小亦也找不到那么多了,关键是把要背问题背会,做题自是不在话下。
6.答题时要发挥,发挥的内容在书上,要不就差不多写一写;第六章应该多看看书,内容太多,小亦整理的并不是很全7.有任何关于思修不挂大礼包的疑惑或问题,可以反馈给小亦,小亦会感谢反馈并进行回复。
8.感谢各位同学对思修不挂大礼包的使用,预祝大家思修不挂。
二、小亦自己的思修备考方法以章为单位,看书上的一章内容+背第二部分中本章的要背问题+做本章习题+再看一遍书上的这一章的内容,最后可以做第三部分的历年试题三、答题策略1.单项:基本概念2.多项:2-5个选项3.简答:要点要全,不用发挥4.论述:要点要全,有一定的发挥,需要看课本内容,把握住点,写专业词句5.材料分析:(1)思想道德修养:要点;结合材料内容;自我发挥绪论还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说明:由于绪论部分的特殊性,小亦也不知道有哪些问题要背,就以这种比较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了,为什么要把绪论部分也涉及到呢,主要是小亦在大量刷题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问题的答案在绪论的内容里,没办法,怕期末考试出这方面的题,就涉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