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步枪论文

步枪论文

步枪论文
步枪论文

XXXXXXXXX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世界名枪

论文题目:集大成者

——浅谈AUG突击步枪

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

学校:XXXXXXXX

成绩:

得分明细及权重:

任课老师签名:XXX

集大成者——浅谈AUG突击步枪

摘要:本文主要对AUG步枪进行简要的介绍。本文主要介绍了这把枪的研究背景,研究概况,装备情况,步枪的基本参数,基本的组件,AUG枪族和这把枪的优缺点等信息。

关键字:无托,小口径,模块化,

1 引言

“AUG”是德文“Armee Uni_ver_sal Gewehr”的首字母缩写,意为“军用通用枪”。AUG步枪从1960年代末开始研制,是继美国M16步枪之后的第一批小口径步枪,由奥地利著名武器生产商斯太尔-曼利夏公司研制,1978年开始正式生产。目前,AUG已经形成包括步枪、轻机枪、卡宾枪等多种型号的枪族,在世界上广泛流行。

2 研制概况

AUG步枪从1960年代末开始研制,由奥地利著名武器生产商斯太尔-曼利夏公司研制,1978年开始正式生产。AUG步枪的设计借鉴了之前许多步枪的好的设计,将其融于一身,成为一款优秀的可靠的步枪。

2.1 研制背景

AUG步枪是在19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的,其目的是为了替换当时奥地利军方采用的Stg.58(FNFAL自动步枪)步枪。当时军方提出的要求是:精度不低于比利时的FN FAL步枪;重量不大于美国的M16步枪;全长不得超过现代冲锋枪的长度;在恶劣环境中使用时,可靠性不低于苏联的AK-47和AKM突击步枪。原打算发展步枪、卡宾枪和轻机枪这3种枪型,后来又增加了冲锋枪(使用9×19mm 弹药,正式名称为AUG-9mm,也被人称为AUG伞兵冲锋枪:AUG-Para SMG)。

2.2 主要研究人员

AUG的研制由奥地利斯太尔-丹姆勒-普赫(Steyr-Daimler-Puch)公司的子公司斯太尔-曼利彻尔有限公司(Steyr-Mannlicher GmbH,AT)负责,主设计师有三个人——霍斯特?韦斯珀(Horst Wesp,也是Glock手枪的设计者)、卡尔?韦格纳(Karl Wagner)和卡尔?摩斯(Karl MÖser),而奥地利军事技术办公室的沃尔特?斯托尔(Walter Stoll)上校则负责监督研制计划的进程。

2.3 技术融合

当AUG步枪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露面时,有些人说AUG步枪在很多方面都是革命性的、创新的,但这并不确切。事实上,AUG步枪巧妙地借鉴了前人的设计成果,将多种设计思想融合到了一起,产生了唯美的新整体。AUG步枪的很多设计思想都可以从历史中寻找到根源。

在设计者后来发表的文章中提到,AUG步枪之所以选择无托结构,主要是从恩菲尔德EM2步枪中得到了灵感。

此外,AUG步枪大量使用工程塑料,采用模块化设计,但这些都不是 AUG步枪的专利。早在1962年,苏联的试验型卡尔波夫(Korobov)TKB-022 无托步枪就采用了塑料枪机框,只是由于材料不过关而最终放弃,斯太尔公司的SSG69狙击步枪采用塑料材料的成功实践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各种武器(自动步枪、轻机枪、卡宾枪)基于同样的机匣和枪机的模块化设计思想早在1920年代就由法国人罗斯格奈尔(Rossignol)和苏联人费德罗夫(Fedorov))提出来了,AUG 步枪只是将这种设计思想发扬光大而已。

据设计者称,在AUG的设计过程中,还吸取了美国M16步枪、特许生产的Stg58式自动步枪、斯太尔自己生产的MPi69冲锋枪、SSG69狙击步枪及74 式通用机枪的设计经验。因此必须认识到,AUG是将各种知名的设计思想进行合理组合,并真正取得成功的一支步枪。

3 装备应用

奥地利军方让AUG与FNFAL、FN CAL、捷克的Vz58突击步枪和M16A1进行了对比试验,AUG的性能表现可靠而且在射击精度、目标捕获和全自动射击的控制方面表现优秀。这种新步枪经过技术试验和部队试验后,于1977年正式被奥地利陆军采用,并命名为Stg.77(意思是“1977型突击步枪”),并在1978

年开始批量生产。从那时起AUG除奥地利外,被多个国家的军队所采用。突尼斯在1978年就开始购买AUG,估计至少7万支;阿曼在1982年开始装备AUG,约3万支;澳大利亚是在1985年宣布把AUG作为制式步枪,并定名为F88步枪,最始装备量为67,000支,然后澳大利亚利思戈枪厂获得AUG的特许生产权和出口销售权,到1990年代中期产量已达28万支;新西兰原计划装备M16A2,考虑到和澳大利亚的装备一致,因此也改为装备了AUG;沙特阿拉伯自1980年开始装备AUG,约10万支;爱尔兰是在1988年开始装备AUG的;此外马来西亚、阿根廷、赤道几内亚、摩洛哥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军队也装备有一定数量的AUG,哥伦比亚的M-19游击队也经由利比亚从突尼斯获得了大量的AUG;AUG也被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英国SAS和部分英国警察采用,SAS曾经宁愿继续使用FAL或采购M16A2也不使用于该国的SA80,而AUG是SAS唯一使用过的无托枪;同时AUG 也广泛地被世界上多个保安机构和执法机构购买,包括美国海岸警卫队。很少有

无托结构的步枪获得执法机构或特种部队的采用,而AUG是个例外,可以说,斯太尔AUG是商业上最成功的无托结构的突击步枪。在1997开始,斯太尔-曼利彻尔开始生产AUG的新型号——AUG-A2。

4 规格参数

口径:5.56mm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弹匣容量 30或42发

全枪长 790mm

枪管长 508mm

空枪重 3.6Kg

膛线6条,右旋,缠距228mm

全枪重(不含弹匣) 3.6kg

初速970 m/s

表尺射程 300 m

最大有效射程500 m(标准枪管)

理论射速 680-800 RPM

5 步枪组件

AUG全枪采用积木式结构,由6大部件组成:枪管组件,机匣组件,击发发射机构组件,枪机组件,枪托组件,弹匣组件。实现各种型号的转换仅仅通过更换枪管组件即可实现(9mm冲锋枪除外),其他部件完全通用,美国在新研制的XM8上也采用了这种不同型号之间的转换方式。

5.1 枪管组件

AUG枪管采用高强度钢冷锤锻造而成,弹膛镀铬。枪管与机匣之间通过锁定卡笋相联,旋转后,可快速拆卸枪管。枪管上安装了小握把,握把可折叠。枪管外面有护筒,护筒内装有活塞、活塞簧及气体调节器。气体调节器有两个位置:正常工作位置和特殊工作位置,后者是在火药残渣积聚较多或泥沙等污物进入枪内而发生故障时使用。枪管口部有螺纹,可以安装各种枪口装置。AUG的枪管膛线导程根据枪管长度不同有所区别,如标准型为229mm,长枪管型为178mm,而最短枪管的导程可以达到305mm。

5.2 机匣组件

机匣是铝合金制的,压铸成型,与提把(兼瞄准镜座)连为整体。机匣内有固定枪管的节套以及机框导杆的导轨。提把上装有觇孔照门,可在光度不强及应急射击时使用。

5.3击发发射机构组件

扳机也是由工程塑料材料制成,发射机座在取下枪托托底板后可方便地取出,阻铁、击锤等通过连杆与扳机相联,实现整个发射过程。

5.4枪机组件

枪机上有7个闭锁突笋,机框通过导柱带动枪机回转实现开、闭锁。枪机上有导柱卡锁,用以吸收枪机自身的回转力矩,同时不使机匣受应力作用,也不会使枪托受力。

5.5枪托组件

枪托用工程塑料制成,内装发射机构、击发机构、手动保险及缓冲器。枪托和后握把为一体,托底板上有可拆卸的橡胶缓冲垫。

5.6弹匣组件

弹匣由塑料制成,双排压弹,弹匣壁透明,随时可以看到弹匣中的存弹量。弹匣强度很好,据报道,用两吨卡车在其上面来回碾压,弹匣不会破碎。标准型容弹量为30发,轻机枪型容弹量为42发。

6 枪族

AUG A1:标准型,绿色,20寸枪管。

AUG A2:可拆卸式瞄准具,16寸枪管。

AUG A3:配“Mil Std 1913”战术导轨组件。

AUG P:AUG A1的短管版本。

AUG P Special Receiver:AUG P的战术导轨版本。

AUG 9mm (AUG SMG/AUG Para):9 mm NATO子弹的冲锋枪版本,使用斯泰尔MPi 69的弹匣

AUG M203:装有M203榴弹发射器。

AUG HBAR:重枪管自动步枪型。

AUG LMG:轻机枪型,配用42发弹匣,采用开膛待击,配4倍光学瞄准具。

AUG HBAR–T:重枪管精确射击型。

AUG Z:半自动民用型。

USR:美国市场专用,半自动民用型。

7 优缺点

7.1 优点

AUG突击步枪集无枪托,塑料枪身、千里眼、模块化四大优点于一身:易携带、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配备高倍瞄准镜、模块化的部件设计方便拆卸。

AUG步枪的结构紧凑、设计前卫,操作方便而且具有极高的精度。归结起来斯太尔AUG枪族有3个主要特征:较高的可靠性、易于训练和通用性。AUG枪族采用无托结构,将整个机匣后部和发射机构包在枪托内,使枪机组件在枪托内运动,从而在保证枪管长度不减的情况下,使全枪长比同口径步枪短约20%,外观上显得短而粗壮。

AUG枪族操作十分简单,由于有光学瞄准镜的帮助,即使是未经过任何训练的新手也能准确射击。AUG在设计的时候,就特别注重人体工程学。AUG的平衡中心就在握把位置,使射手可以单手操作武器,而且设计者考虑到让纤弱的女兵也很容易掌握这种武器。

7.2 缺点

所有的AUG的瞄准镜、把手太小,近身搏击后容易折断。同时AUG步枪的结构比较复杂,活塞与前握把挨得很近,易灼伤在前的手,扳机力偏大,光学瞄具视场小,必须达到镜轴眼轴重合的要求,并且要用手控制发射方式,这使射手难以获得迅速准确的射击效果。该枪前小后大,前“瘦”后“肥”,背带环的位置也不够合理,使该枪背挂、携行以及战斗使用难以得心应手,恶劣条件下的可靠

性也较差。不过,AUG最受人诟病的,还是它的射击方式的选择的设计,它没有专门的快慢机,是通过扳机来控制连发或是单发,在真实地战场环境下,士兵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控制,很有可能由于紧张扣住扳机不放而一次性射出多发子弹。

参考文献

[1](英)肯特(Chant,C)著;杨昆鹏,张善滨,白丹译. 轻武器Ⅰ[M]. 北京:

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6

[2] 《兵典丛书》编写组. 枪械:经典名枪的战事传奇[M]. 哈尔滨:哈尔

滨出版社,2011.4

[3] 黎贯宇,等. 世界名枪全鉴:珍藏版.突击步枪[M]. 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13.6

[4](法)奈,(法)布莱著;翊嘉瑞文译.世界轻武器精粹.突击步枪[M]. 北

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7

[5]易胜耀,张竟编著. 自动武器原理与构造学[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4

[6](英)福特(Ford,R)著;刘亚华,邓永卫,李志译.步枪和突击步枪

[M].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1

[7]维基百科.Steyr AUG词条[W]

https://www.doczj.com/doc/131544827.html,/wiki/Steyr_AUG

[8] 王新榕.AUG枪族[W].轻兵器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131544827.html,/a/bencandy.php?fid=32&id=940

[9]百度百科.AUG突击步枪词条[W].

https://www.doczj.com/doc/131544827.html,/view/85865.htm?fromtitle=aug&fromid=12

56173&type=search

中国钢铁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钢的国家之一。考古工作者曾经在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发掘出一把铜格“铁剑”,通过金相检验,结果证明是钢制的。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中国最早的钢制实物。它说明从春秋晚期起中国就有【炼钢】生产了,炼钢生产在中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制造的兵器闻名天下。《史记·礼书》和《苟子·议兵篇》中都谈到楚国的宛(今河南省南阳)出产的兵器刃锋象蜂刺三样厉害,这肯定是钢制的。因为铁制的刀剑过于柔软,不可能达到象蜂刺一样的锐利程度。当时西方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的,在战场上交锋时一刺便弯,再刺之前非要放在地上用脚踩直不可。公元1世纪时欧洲人普利尼曾经说过:“虽然铁的种类多而又多,但是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比美。”可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究竟是采取什么方法进行炼钢生产的呢?人们在文献资料中还没有找到记载,而考古工作者在对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部分钢兵器进行科学检验的时候却揭示出中国最古老的炼钢法。 我们知道,生铁、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上,含碳量超过2%的铁,叫生铁;含碳量低于0.05%的铁,叫熟铁;含碳量在0.05%-2%当中的铁,称为钢。中国古代最早的炼钢工艺流程是:先采用木炭作燃料,在炉中将铁矿石冶炼成呈海绵状的固体块,待炉子冷后取出,叫块炼铁。块炼铁含碳量低,质地软,杂质多,是人类早期炼得的熟铁。再用块炼铁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热吸碳,提高含碳量,然后经过锻打,除掉杂质又渗进碳,从而得到钢。这种钢,叫【块炼铁渗碳钢】。河北燕下都出土的钢兵器,都是用块炼铁渗碳钢制造的。 用块炼铁透碳钢制造的刀,虽然比较锋利,但仍然达不到能够“斩金断玉,削铁如泥”的程度。因为这种钢的质量还不够好,炼这种钢碳渗进的多少,分布的是否均匀,杂质除掉的程度,都非常难掌握,而且生产效率极低。为了提高钢的质量,中国古代工匠从西汉中期起发明了“百炼钢”的新工艺。 所谓【百炼钢】,以一种含碳量比较高的炒炼产品作为原料,将块炼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千锤百炼,使钢的组织致密、成份均匀,杂质减少,从而提高钢的质量。用百炼钢制成的刀剑质量很高。1974年,山东省临沂地区苍山汉墓中,出土了一把东汉永初六年(公元112年)制造的钢刀,全长111.5厘米,刀背有错金铭文:“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

狙击枪有效射程

“枪王”传奇 M-82 M-110 美军秘密研制狙击枪,有效杀伤可能达5公里 目前最远狙击纪录:2430米外猎杀“塔利班” 世界头号狙击手,“苏芬战争”毙敌542人 神出鬼没,毙敌于千米之外,狙击步枪可谓枪中之王。4月12日,美军特种部队在解救被海盗劫持的人质时,埋伏在“班布里奇”号驱逐舰上的“海豹”特种部队狙击手瞄准救生艇上四名索马里海盗的头部和肩部开火,击毙3人,抓获一人。这是美军又一次狙击作战成功案例。然而本次作战只在二三十米外近距离开枪,对特种部队狙击手来说难度不大。真正考验他们的是远距离猎杀敌军作战人员甚至战斗车辆。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大约一年前美国军方秘密启动了“极度精准任务军械”项目(EXACTO)。在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DARPA)名下的这个项目基本上要把狙击步枪和弹药改造成“小导弹”,使之成为“枪王之王”。 改造变成小导弹? 去年11月,DARPA给美国著名军火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泰莱达公司分别拨款1230万和950万美金,用于启动超级狙击枪计划。新枪被要求全重控制在24公斤以下,最大有效射程比现有同口径狙击枪增长一倍。 EXACTO预计会采用12.7毫米子弹,这比一般步枪子弹大得多。但在4公里射程上,微小的子弹要想打中目标除了射手素质过硬,枪械性能优良外,还必须克服风速、湿度等空气干扰因素。由于空气阻力,在这样长的飞行距离上子弹还会不断减速并微小改变方向,要想打中目标非常不容易。 因此,据称设计方对EXACTO的子弹进行了精心改造,使用了尾翼稳定、旋转稳定、内置与外置飞行驱动以及新一代的瞄准和防干扰技术等。美军预计这些技术全部研究成功并集中到EXACTO身上,大概要到2015年。 “发射后不用管”是美军目前空射导弹等武器的最高境界,EXACTO可能将做到这种程度,基本上相当于惯性制导的“小导弹”。

探索2014

探索2014 2014-01-01期《探索》:河中巨怪——锯鳐 2014-01-02期《探索》:野地七霸 2014-01-03期《探索》:树屋大师隐居灵屋 2014-01-04期《探索》:荒野求生俄勒冈地狱谷 2014-01-05期《探索》:贝尔·格里尔斯极限重生山区 2014-01-06期《探索》:凡尔赛宫的兴衰革命倒计时 2014-01-07期《探索》:飞机回购达人 2014-01-08期《探索》:北美大地生机勃发 2014-01-09期《探索》:河中巨怪巨骨舌鱼 2014-01-10期《探索》:树屋大师空中水疗 2014-01-11期《探索》:宝物鉴价大师 2014-01-12期《探索》:贝尔·格里尔斯极限重生——终极求生学校2014-01-13期《探索》:谍对谍 2014-01-14期《探索》:我爱树懒 2014-01-15期《探索》:牛鲨大军 2014-01-16期《探索》:驯狮达人非洲之旅 2014-01-17期《探索》:草根科学大发现落难英雄 2014-01-18期《探索》:荒野求生德克萨斯 2014-01-19期《探索》:宝物鉴赏大师 2014-01-20期《探索》:掠食战场 2014-01-21期《探索》:鲨口逃生 2014-01-22期《探索》:野兽大追踪缅甸蟒的攻击 2014-01-23期《探索》:河中巨怪年度河怪集锦 2014-01-24期《探索》:雪豹在伦敦(一) 2014-01-25期《探索》:雪豹在伦敦(二) 2014-01-26期《探索》:雪豹在伦敦(三) 2014-01-27期《探索》:草根科学大发现自然之子 2014-01-28期《探索》:草根科学大发现人体实验迷 2014-01-29期《探索》:草根科学大发现热门集萃 2014-01-30期《探索》:草根科学大发现宇宙大师 2014-01-31期《探索》:全球我最萌(第一集) 2014-02-01期《探索》:全球我最萌(第二集) 2014-02-03期《探索》:全球我最萌(第三集)——极致毛球 2014-02-04期《探索》:全球我最萌(第四集) 2014-02-05期《探索》:全球我最萌(五)——狗狗暖人心 2014-02-06期《探索》:最萌宠物汇 2014-02-07期《探索》:宠物淘气包 2014-02-08期《探索》:巨齿鲨大复活(上集) 2014-02-09期《探索》:巨齿鲨大复活(下集) 2014-02-10期《探索》:贝尔·格里尔斯——极限重生(第一集) 2014-02-11期《探索》:贝尔·格里尔斯极限重生——丛林

论我国轻武器的发展

军事理论考试论文 —论我国轻武器的发展 院系:艺术与传媒学院 班级:111214班 学号:111214109 姓名:张胜源

引言: 在军事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轻武器作为单兵携带使用的主要战斗武器,仍然是现代和未来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作战武器,是武器家族的重要成员,有着其他类型武器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作战手段和战争形态如何变化,士兵总是战争的主体,人是战争胜负的最终决定因素。与人结合最紧密的轻武器,能够充分发挥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变战争的动态。 一、轻武器常识 轻武器通常是指枪械及其他由单兵或战斗班(组)携行战斗的武器,又称“轻兵器”。自动步枪、冲锋枪、班用机枪是步兵分队在近战歼敌的主要武器,手枪是近距离歼敌的自卫武器。 轻武器主要装备对象是步兵,也广泛装备于其他军种和兵种。轻武器的主要作战用途是杀伤有生力量,毁伤轻型装甲车辆,破坏其他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轻武器主要包括枪械和手榴弹、枪榴弹、榴弹发射器、火箭发射器和无坐力发射器,此外还有轻型燃烧武器和单兵导弹等。轻武器的主体是枪械。轻武器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特别使用于近战,是军队中装备数量最多的武器。 二、轻武器的特点 轻武器的主要特点是:1、重量轻,体积小,能单独使用,可由单兵或战斗小组携行;2、使用方便,开火迅速,火力猛烈;3、环境适应能力强,可以在恶劣的条件下作战;4、品种多,可以按任务要求进行特殊的装备;5、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适于大量生产,大量装备。 三、轻武器的战斗性能 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均称为自动步枪,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射手没扣动一次扳机只能射出一发子弹,后者只要射手扣住扳机不放,就可连续射击。 射击方法:半自动步枪实施单发射,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班用机枪主要实施短点射,还可实施长点射,必要时,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可实施单发射,班用机枪可事实连续发射。 战斗射速每分钟:半自动步枪35-40发;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单发射40发,点发射90-110发;班用机枪点射150发,连续发射300发子弹后,应冷却枪管;手枪速射30发。 四、我国轻兵器的发展简史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是及其的落后,轻武器基本是在历次的战争中缴获的,其中还有相当多的枪械是在战争年代用土法制作的,当时解放军使用的枪械品种繁多,武器破损很多。 从1950年到1955年,中国从苏联进口和接受枪械,在进口的同时也在仿制。1953年,我国开始正式的仿制苏制武器装备,其中轻武器占了大多数,53式7.62毫米步骑枪是当时我军的主要装备。 1955年,中国又从苏联引进了新的轻武器设计方案和样枪,这些枪械仿制成功列装部队以后,步兵班的枪械型号统一,枪弹口径也改为一种,极大的方便了后勤补给和战场作战。这也是我国轻武器装备在建国后的第二次换装,于此同

关于精密国际AW与巴雷特M82两款狙击步枪的赏析

关于精密国际AW与巴雷特M82两款狙击步 枪的赏析 内容摘要:狙击步枪是完成狙击任务的重要工具,世界上优秀的狙击步枪品种有 很多,如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HK PSG-1狙击步枪、AC 50狙击步枪等。本文将 着重介绍精密国际AW狙击步枪、巴雷特M82狙击步枪这两种狙击步枪。 关键字:枪械,狙击,AW,巴雷特M82 1 引言 狙击步枪,指在普通步枪中挑选或专门设计制造,射击精度高、距离远、可靠性好的专用步枪。狙击步枪的结构与普通步枪基本一致,区别在枪管长,距离远,并多装有精确瞄准用的瞄准镜;枪管经过特别加工;射击时多以半自动方式或手动单发射击。 最初的狙击步枪并非专门制造,而是在普通步枪中挑选精度相对较高的作为狙击枪使用,并且最早的狙击步枪没有光学和其它辅助瞄准器具。普通步枪的射程一般在400米以内,而狙击步枪的射程一般在800米以上。狙击步枪以其特别高的射击精度,被人称为“一枪夺命”的武器。 在21世纪,狙击步枪是轻兵器中可望采用高技术较多的一种轻武器。用于狙击步枪上的新开发的火控系统,将以减小射手的瞄准误差,尤其是远距离上侧风的影响。狙击步枪的技术含量使其成为21世纪轻兵器中的“精确制导”单兵武器,杀人不留。 下面我将介绍两款著名的狙击步枪,一个是国际精密公司的AW狙击步枪,另一个是巴雷特公司的巴雷特M82狙击步枪。 1.1 精密国际AW狙击步枪 国际精密公司于1978年由前奥运会射击冠军马尔柯姆?库帕在应该朴茨茅斯建立。 这家公司开发了国际知名的武器,这些武器同时具备高精度(550米处51毫米范围误差)和术士的人体工程学设计的特点。步枪的握把位置是工程塑料所制枪托上一个一体化成型的孔,事实上在今天已是一个其生产的步枪肉眼可见的

巴雷特m82a1射击

巴雷特m82a1射击 巴雷特m82a1简介巴雷特M82A1是由美国巴雷特公司研发生产的重型特殊用途狙击步枪。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原理,半自动发射方式。 枪管短后座原理是著名枪械设计师勃朗宁(John M. Browning)开发,而巴雷特将这种原理改进使之适合作为肩射武器的自动原理。 M82A1结构分为上下机匣,下机匣联接两脚架、枪手底板及握把,其内部包括枪机部件及主要的弹簧装置。 上机匣主要包括枪管部分,即枪管、枪管复进簧和缓冲器焊接在上机匣上面的是机械瞄具、光学瞄准镜座及提把。 此枪有两种衍生型—原本的M82A1(A3)和采用无托结构设计以便于携带的M82A2和M500也继承它的设计精神,使用了无托结构设计。 它以其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等优良性能,几乎在12.7毫米狙击步枪市场上占据了统治地位。 巴雷特m82a1射击特点M82A1半自动狙击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原理,半自动发射方式。 枪管短后座原理是著名枪械设计师勃朗宁(John M. Browning)开发的,而巴雷特将这种原理改进使之适合作为肩射武器的自动原理。 M82是枪管短后坐式半自动枪械,射击时枪管将后座约一英寸(25毫米),这时枪膛依然由回转式枪机安全闭锁的。 经过短暂的后坐,枪机开锁突笋被推入机匣上的曲线开锁槽内,

枪机回转把枪管开锁。 当枪机开锁的同时,枪机加速臂瞬间后压,将枪管的一部分后座能量传递给枪机使其完成动作循环。 之后枪管后座到位并被固定枪机继续后座,弹出弹壳。 在枪机复进行程,枪机从弹匣推出一颗子弹并送进枪膛,最终回转式枪机跟枪管闭锁击针重新回到待击位置。 此枪的弹匣一次可装10发,虽然也有12发弹匣的,但是第一次波湾战争后就没有生产了。 枪管有凹槽可以加快散热和减轻重量,还装有高效的大型枪口制动器。 早期的枪口制动器是圆锥形,新的M82装有双膛直角箭头形(V形)制动器这制动器减少了接近70%的后坐力。 其缺陷是每发射一发枪弹时从制退器喷出的火药气体都会在射手附近卷起大量尘土和松散颗粒。 M82A1可以迅速地分解成上机匣、下机匣及枪机框3部分。 分解销位于机匣右侧,一个在弹匣前方,另一个在枪托底板附近。 上下机匣是主要部分,为了保证其强度及耐磨性选用了高碳钢材料。 下机匣联接两脚架、枪手底板及握把,其内部包括枪机部件及主要的弹簧装置。 上机匣主要包括枪管部分,即枪管、枪管复进簧和缓冲器焊接在

人类历史上的6次信息革命

人类历史上的6次信息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 这次信息革命是解决信息分享。因为发明了语言,信息可以分享,猿这种动物,对于世界的认知,就不再是一只猿自己的认知与理解,而是可以把众多的猿认知与理解收集起来,分享给大家,这样大大提升了猿对世界的认知,也加快了猿的进化速度,这也是人类出现的一个重要力量。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现 解决信息可以记录,信息如果不能记录,所有的信息是稍纵即逝的,靠人脑无法进行较为精准的记忆,也难以传承。所以必须需要记录。文字的出现,根本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基础。没有文字就没有历史,没有文化,没有传承,也难有人类文明。 第三次信息革命:纸和印刷术 解决信息远距离传输。信息只能近距离传输,人类文明的传播速度就慢,印刷术的出现,让信息可以大量的远距离的进行传播,加快了文明的发展速度,发展较快的文明,用更快的速度向其它地方进行渗透,各种文明也是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纸和印刷术创造了古代文明的高峰。 第四次信息革命:无线电的发明 解决信息的远距离实时传输。虽然纸和印刷术让信息做到了远距离的传播,但是它效率低,速度慢。能不能让信息相隔很远距离能实时传输,这是近代信息革命的课题。无线电的发明,实现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电报、广播让全球的信息传播的效率大大提高。能力也大大加强。 第五次信息革命:电视的出现 解决远距离的多媒体的传输。电报和广播这类信息,已经非常强大,但是它信息量小,媒体形式单一,主要是以声音为主,文字信息也非常简短。人类渴望实时多媒体的传输。电视终

于出现,电信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物,同时它信息量大,媒体形式丰富,成为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今天最主流的媒体平台,大大改变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改变了人们的娱乐和生活模式。 第六次信息革命:互联网 让信息成为双向交互的传输。要让多媒体的信息传输从广播、电视这种单向的平台转为双向交互,必须要有新的技术出现。当代最有创造性的信息技术就是互联网,它不仅让信息做到了远距离、实时、多媒体、双向交互的传输,在这个技术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也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语言创造了人类,文字创造了人类文明,纸和印刷术达到古代文明的最高峰,无线电创造了近代文明,电视标志着现代文明,互联网是当代文明最高峰。今天我们站在一个信息革命的全新起点,这就是第七次信息革命,第七次信息革命就是智能互联网。 互联网经过几十年发展,传统互联网已经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走到的瓶颈,未来的机会将是全新的智能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信息革命,它追求的是自由、开放、共享,把人类的信息革命推向了极致,相距几千公里,人与人之间可以用互联网进行实时、高速度、多媒体、多向交互的信息交流,在这个背景下,人类正在经历着信息爆炸。 当互联网发展了几十年,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民,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再往前发展是什么?更高的速度,更多的信息? 传统互联网已经面临了瓶颈,下一个机会是智能互联网 毫无疑问,智能互联网依然需要和传统互联网一样的高速度的网络,这个网络不仅需要高速度,它还应该是广域覆盖,在社会生活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实时和泛在的。也就是说,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中,在野外,都有一个网络存在,他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个网络。高速度的网络是智能互联网的基础。 除此之外,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完全改变了我们对网络的理解。传统的网络还只是信息传输,我们只关注到信息的流动,而很少关注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因为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网络,

轻武器教案

轻武器射击 教学目的:了解轻武器的战斗性能和基本射击理论。 教学重点:了解56式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和81式自动步枪的战斗性能和常识。教学难点:基本的射击理论。 教学过程:通过案例、视频小片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轻武器的基本含义,通过比较记忆,使学生对56式半自动步枪、冲锋枪,81式自动步枪的参数和性能加以了解。利用图片将子弹的各部分名称和用途加以区分,利用视频使学生了解简易射击原理。 引子:同学们对武器了解多少呢?男同学可能更感兴趣一些,武器按其发展历程 可分为冷兵器和热兵器,所谓冷兵器就是我们熟知的刀枪剑戟、斧曵钩叉,热兵器是在火药发明后开启了热兵器时代。按军事需求与性能武器可分为轻重武器。轻武器,亦称轻兵器。英文术语Small arms ,通常指由单兵或班(组)携行战斗的武器 的统称。它包括各种枪械,单兵地面杀伤武器、便携式反坦克武器和单兵防空导弹等。其基本作战用途是近距离内杀伤活动目标,毁伤轻型装甲目标、低空飞行目标,破坏敌方设施和军事器材。 Small arms 的主体是枪械,一个国家的枪械(尤其是步枪)发展水平,可以看作其轻 武器发展水平的标志。 重武器:分五种类;1.重机枪类;2.坦克类;3.火箭类。4.火炮类;5.大口径狙击步枪类。 延伸知识——轻武器的主要特点是: 1、重量轻,体积小,多数能单独使用,可由单兵或战斗小组携行; 2、使用方便,开火迅速,火力猛烈; 3、环境适应能力强,可以在恶劣的条件下作战,人能达到的地方轻武器就能达到,特别适应于敌后斗争使用; 4、品种齐全,可以按任务要求进行装备,杀伤人员,击毁装甲,防卫低空,纵火焚烧,施放烟幕、毒气等均可使用轻武器; 5、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廉,适于大量生产,大量装备。 课外知识:枪的发展简史 同学们你们知道枪的起源是在哪里吗?咱们经常说的“洋枪洋炮”,是不是大家就认为枪起源于国外或者说是西方国家呢?实则不然,火器的产生源于至迟9世纪初中国发明的火药。1259年中国制成的以黑火药发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枪,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身管射击火器。欧洲枪械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过程:14 世纪出现火门枪,15世纪出现火绳枪,16世纪出现燧石枪(又称燧发枪),19世纪初出现击发枪,19世纪中叶出现金属弹壳定装弹后装击针枪,19世纪下半叶出现弹仓枪,19世纪末出现自动枪械。在这长达6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枪械本身由前装到后装,由滑膛到线膛,由非自动到自动,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19世纪中叶以前,枪械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提高点火方法的方便性和可靠性方面,19世纪末开始在提高射速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枪械的品种由少到多,重量逐渐减轻,口径由大到小,射程由近及远,射速也逐渐提高,才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 第一节武器常识 一、战斗性能 对比记忆56式半自动步枪、冲锋枪,81式自动步枪的性能及参数,根据视频直观了解他们的战斗性能。 (一)56式半自动步枪、冲锋枪 56式半自动步枪,是苏联SKS半自动卡宾枪的仿制品。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步枪手在近战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主要武器,主要用于对400m距离以内的单个目标实施射击,精度较好。该枪使用7.62mm子弹,弹仓(内装10发)送弹,每扣动扳机一次,发射一发子弹,不能打连发。当弹仓的最后一发子弹发射出去时,滑机退回至后面挂机。该武器在lOOm距离上,使用56式普通弹,可射穿6mm厚的钢板、15cm厚的砖墙、30cm厚的土层或40cm厚的木板。 56式冲锋枪对单个目标在300m距离内实施点射,在400m距离内实施单发射效果最好,必要时也可实施连发射,射弹飞行到1500m处仍有杀伤力。该枪使用7.62mm子弹,弹匣(内装30发)送弹,子弹射完后不挂机。其侵彻力同56式半自动步枪。 延伸知识——56式半自动步枪的特点: 1、杀伤力强。56式半自动步枪的瞄准基线长480mm,与56式冲锋枪的378mm相比高27%,同时该枪枪管比56式冲锋枪的长105mm,弹头初速相应提高了25m/s,达到735m/s,并且弹道更加低伸,因此射击精度更加优良。 2、产量大。在此之前,还没有哪种武器能够因过时而停产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又重新投入大批量生产。国内最早生产该枪的厂家为296厂,后来随着国内生产技术的逐步提高,实现了该枪的完全国产化,生产厂家也逐渐增多,除了296等大厂外,许多三线厂家也相继加入了生产行列。据统计,到停产为止,中国生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仅机匣标记就多达80余种,足见其产量之大。 3、适用性广。在倡导“全民性游击战争”的时代大背景下,56式半自动步枪却因为适合中国国情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4、生产便捷。常有民兵先于正规军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的情况发生,但他们装备的多是三线小厂和临时转产该枪的军工厂生产的。

大口径狙击武器在未来战场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31544827.html, 大口径狙击武器在未来战场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作者:唐程远马锐 来源:《中国军转民》2018年第09期 一、大口径狙击武器在战场上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化战场上,随着“空地一体化、非对称性” 等新型作战样式的出现,各种类型的通信、指挥、运输、雷达、后勤保障车辆及轻装甲目标日益增多,使军队的机动能力大为增强,作战距离大幅度提高。单兵如果仅仅依靠造价昂贵的导弹、制导炸弹等尖端武器包打天下显然不现实,而传统的步兵轻武器在远距离上对付轻装甲目标又显得力不从心。步机枪射程近, 威力小;单兵反坦克火箭发射痕迹大、有效射程不足、精度差;重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的 重量大,机动能力低,后坐力大;中小口径狙击步枪虽然也有射程远、精度高的优点,但它只能用来对付有生目标,而在有一定防护能力的车辆及轻型装甲目标面前就无能为力了。因 此单兵急需一种能有效对付轻型装甲目标及车辆的武器,于是大口径狙击步枪便应运而生。 敌后作战中,常会遇到敌方大量的设施器材,如油料库、弹药库、机场设施、雷达站等。这些地方都有重兵把守,而且位置隐蔽,在高技术兵器受到使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大口径狙击步枪可以全天候对1000米距离以上的器材设施及人员实施致命打击。 现代战争强调作战效果,强调武器对打击目标的杀伤能力。狙击武器在现代战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要求增加弹药的威力,更要求武器弹药对目标的打击精度,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武器的作战效果,而大口径狙击步枪系统正是能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产物。 二、国内外现状 国际上常见的大口径狙击枪大部分口径为12.7毫米、14.5毫米及20毫米等,有效射击距离大多在1500米-2000米。海湾战争中,美国巴雷特12.7毫米米82A1大口径狙击步枪的出色表现,立即引起了各国军方的极大关注,随后许多国家都不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竞相开发 新产品,大口径狙击步枪犹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从海湾战争至 今,世界上生产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已增加到二十余个品种。武器的更新换代之快、型号之 繁、品种之多是其他枪械无法相比的。仅以美国巴雷特公司为例:199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选 定该公司生产的米 82A1为军用狙击武器,之后的十余年,该公司又开发出了米82A2 、米90、米95等五种大径狙击步枪,平均每两年就有一个新型号出现。

中国轻武器发展史

中国轻武器发展史 步入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她五十岁的华诞。中国--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度,正成为世界注目的地方。 五十年的辉煌成就,写下了一首气势恢宏的交响史诗。国防现代化建设,则是这首交响史诗中一个重要的乐章。在这一乐章中,有人们所熟悉的轻武器,她是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轻武器事业经几代人的努力与追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引进与仿制到自行设计与研制,从借鉴国外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断进取,不断飞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轻武器发展道路。今天,让我们翻开新中国轻武器发展史册,聚焦各个年代,展示五十年的光辉业绩。 50年代引进与仿制轻武器发展迈开历史步伐 新中国成立伊始,年轻的共和国面对的是战争废墟,百业待兴。饱经风霜的中国人民,满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开始了建设宏伟的共和国大厦的新长征。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是极其陈旧落后的,基本上是缴获而来,还有很多是战争年代土法上马制造的。当时人民解放军拥有各种枪械200余万支(挺),还有数量不详的手榴弹及掷弹筒。其中步枪、冲锋枪、手枪约占94%。品种繁杂,破旧不堪,缺少配件,仅步枪口径从6.5mm到11.43mm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产于20多个国家,真可谓是“万国牌”。新中国的轻武器发展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起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几乎没有像样的兵器工业,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的封锁禁运政策又使中国不可能从西方国家购买急需的武器装备。枪弹也十分匮乏,有时一支枪只能配发几发枪弹。在抗美援朝初期,中央军委曾通令全军搜集、翻修枪弹,全力予以保障,但也只供应了1.2亿余发,仅为头两年作战实际耗弹量的70%,其余仍然依靠战场上缴获予以补充。为了摆脱困境,中央决定:一是从苏联进口部分枪械和弹药;二是仿制苏式枪械。 从1950年到1955年,中国从苏联共进口和接受枪械89万余支(挺),弹药也基本有了保证。在进口的同时,我国开始着手仿制苏式枪械。1950年10月26日,兵工战线在简陋的工业生产条件下,成功地仿制了苏7.62mmППШ-41式冲锋枪,命名为50式7.62mm 冲锋枪(见图1)。随后开始了批量生产,共有3.6万支冲锋枪出厂,并装备部队投入使用。此外,还仿制生产了7.62mm手枪弹720万发,虽然数量不是很大,但为支援抗美援朝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也标志着新中国的轻武器发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1953年开始正式转入仿制苏式武器装备。首先,从苏联引进了第一批枪械产品技术资料,到1954年底,中国兵工战线仿制的苏式枪械有:54式手枪(仿苏ТТ30/33式托卡列

海豹突击队

2011年5月2日,巴基斯坦当地时间凌晨零点30分,在夜幕的掩护下,美军两架全副武装的黑鹰直升机,避开巴基斯坦军方的雷达监测,从伊斯兰堡郊外的空军基地起飞,前往60多公里外的小镇阿伯塔巴德。直升机飞抵阿伯塔巴德一处住宅上方,对住宅进行突袭。经过40分钟的交火,世界头号恐怖大亨、“基地”组织首脑奥萨马·本·拉登被击毙。 他们用短短的40分钟,完成了美国人长达十年的复仇行动。他们就是海报突击队 半个世纪以来,他们的身上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很少有人能够得知他们会在什么地方执行任务,更很少有人能够获取他们个人的真正身份。他们就是美国海豹突击队,号称是世界上最神秘、最具震慑力的特种作战部队。 执行突袭行动击毙拉登的,是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开发团,而他们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海豹突击队第六小队。美国媒体称,第六小队是海军中数一数二的反恐作战单位,和其它的“海豹突击队”一样隶属于海军特别作战司令部,但受命于美国联合特别行动司令部,主要任务是搜集情报、科研开发以及反恐。目前,第六小队平时训练和布防的区域主要是弗吉尼亚海岸附近的军事设施。 5月4日午夜,弗吉尼亚州Dam Neck海军基地的一个酒吧里,挤满了欢乐的人群。这个海军基地是海豹突击队日常训练的地方,当地人觉得击毙拉登的海豹队员可能就在身边,或许还是自己的邻居。但一名军官对媒体表示,没人知道击毙拉登的是哪位海豹队员:“他们的家人甚至不知道他们要何时离开,也不清楚他们要去哪儿,或者什么时候再回家。” 海豹突击队又称美军三栖突击队,其英文名字中的Seals是“Sea、Air、Land”也就是“海、空、陆”的简称,“海豹”算是别名。该部队执行的任务一般涉及国家最高机密,很少被媒体报道。海豹突击队的首次亮相,要追溯到越南战争时期。1961年5月,越战爆发。对于这场战争,美军的指导思想,就是使用正规武器打正规战,通过强大的技术优势和武器装备优势来战胜弱小的越南军队。在美国看来,18个月内就能“平定南越”。然而战争初期,越南军队普遍采取了“游击战”打法,这让实施正规战的美军狼狈不堪。不久,美军不得已派出一支名为海豹突击队的特种作战部队加入越战。 “海豹突击队加入越战后,几乎不从事正面的对抗。他们身穿越南人的衣服,手里拿着俄制的AK步枪,主要实施一些渗透、暗杀、袭击、破坏、侦察任务。”军事专家杜文龙在一次访谈中介绍说。事实上,在越战期间,海豹突击队派驻越南的人数不超过300人,然而他们却能够很快进入状态。他们经常以出其不意的方式,通过获得的可靠情报,秘密袭击北越的据点和伏兵。对手往往被这些突然从树丛里冒出、脸上涂着绿色迷彩的特种兵杀得措手不及。海豹突击队的介入,强有力地支持了美军在越南的作战行动,让对手闻风丧胆。于是,北越便给他们起了一些带有几分恐怖色彩的绰号:“绿面人”、“绿色的魔鬼”、“秘密蓝眼杀手小队”……越南战争之后,世界军事专家们开始逐步关注这些作战力极强的特种兵。他们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1941年,日本空袭珍珠港以后,美国军队被迫从海上进入日本领土,他们经常面临地雷和隐藏敌人攻击的威胁。为应对此类危险,美国海军开始建立经过特殊训练的队伍,以进行安全登陆、清除沿途障碍和其它危险,并搜集关于敌军位置的情报。这些六人队伍被称为海军爆破队。他们的训练着重于加强体能,包括携带重型装备、游泳、跑步以及驾驶小船。他们还要学会处理爆炸物。1943年,他们演变成为水下爆破队,也称“蛙人”——这就是海豹部队的前身。 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作战日之前,这支神秘的部队就出没在诺曼底半岛的海滩上,为即将到来的登陆作战铺平水中的道路。朝鲜战争期间,水下爆破队的作战方式演变成现今“海豹”部队的惯例,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成立了海军突击队。这是一支战斗力强大、

参加有趣的真人cs枪战的游戏作文500字400字300字

参加有趣的真人cs枪战的游戏作文500字400字300字 参加有趣的真人cs枪战的游戏作文500字400字300字 cs枪战作文500字篇一:CS枪战 今天,我们去凤凰苑打真人CS枪战。一进去,指挥官就让我们穿上迷彩服,带上装备再拿上一把冲锋枪,我们就像一群全副武装去打仗的士兵。第一战是打坦克守卫阵。哥哥那队守,我们攻。他们先去坦克基地隐蔽的时候,教练告诉我们一个秘密:他们肯定埋伏在小木桥附近。如果先打掉他们一半兵力,再冲上去,胜利的把握就大了。战斗打响了,队长带着四个枪法比较准的先冲上去,我负责掩护。我真后悔没把望远镜带来,只能凭肉眼观察了。我看到一个穿蓝衣服的敌军,上去就扫了两梭子,随即我感到肩膀一阵震动,不好!中弹了,我赶紧找地方隐蔽起来。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打中了敌人。我又发现了一个目标,正准备瞄准,突然有人从后面打了我一枪,我“牺牲”了。5秒钟后,我又有了一条命。我根据枪声方向,找到了敌军,瞄准,开枪。我又换了一个地方,遇到了一个队友,他激动地问我打中了几个,我说三个,他让我看他背后的数字,啊,老天,我的嘴张成了O型,他居然打中了七个!我换了一个狙击点,发现前面几个队友正和敌军争斗,我连忙冲敌军狂扫一阵,可他们似乎没有任何反应,我才明白他们已经“阵亡”了。 打白楼防御战时,改为我们守,他们攻。有一个队友对我说:“你掩护,我冲上去!”我潜伏在草丛里,过路的人都不解地望着我,我全然不理会这些,全神贯注地盯着敌军阵地,我靠着有利地形,瞄准一个,打一个。我趴了足足十五分钟,这时,我听到哥哥喊:“弟弟、弟弟……”原来,战斗早已结束。

虽然最终我也没弄明白战斗谁胜谁负,但是我们玩得开心极了。 真人CS枪战 炎热的一天,我们来到一个凉爽的欧洲城地下室。 这一天,我的同学范哲闻,从意大利回来了。他请我和几个同学去欧洲城地下室玩枪战游戏。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从来没有玩过真人枪战的我又兴奋又担忧,不知道我们会不会赢呢?怀着这样的心情,我来到了欧洲城的地下室,范哲闻一见到我欣喜若狂,赶忙跑过来拥抱我,我也一下抱住了他。我好久都没有这样拥抱范哲闻了。 我们来到玩枪战的地方,那是一个很宽敞的房间,有各种各样躲藏的地方。有沙发、有柜子、还有桌子、、、、、、教练让我们穿上迷彩服。顿时,我觉得有一种奋勇杀敌的力量,迫不及待地想开始这场游戏。我们各自来到自己的场地上,衣服颜色一样的在一起。 在漫长的等待中,战斗终于开始了。我迅速向柜子那冲了过去躲在那里,生怕敌人发现我。我拿起枪,小心翼翼地起来向敌人打了几枪,只听见“嗒嗒嗒——嗒嗒嗒”敌人的肩上闪起了红灯。我打中了敌人!我简直高兴地想跳起来,但有一想不能被敌人发现,只好安安分分地躲着,只不过胜利的滋味真不错。尝到甜头的我又朝沙发那跑去,突然,只听见“嗒嗒嗒”的一声,我被击中了,肩上闪着红灯。我十分不甘心,于是趴在沙发上瞄准敌人的头部,打了过去。敌人又被我打中了。 “万岁”队友们欢呼着,我们胜利了。 CS真人枪战

早期步枪瞄准镜的“黑历史”

早期步枪瞄准镜的“黑历史” 军事新闻发布于:2013-10-14 01:09:08 作者:怕冷的狗来源:腾讯军事阅读:1302次 作为传统光学的顶尖强国,德国不仅在十九世纪末缔造了实用枪械瞄准镜的开端,首次将枪械瞄准镜投入实战应用,而且横跨一百多年,他们至今仍然把持着最优秀瞄准镜的生产能力。然而德国在狙击领域的发展成就却始终没有能与其光学工业能力的地位相称,这其中既有技术发展的因素,也有其一、二战先后失败的大政治背景,不能不说是历史开的一个大玩笑。 一:望远镜与瞄准镜 人眼在理论上的分辨能力极限可以达到18-20角秒,即0.3-0.33角分。但受限制于感光细胞的分布和具体的生理结构缺陷,视力最佳的人在人眼敏感的光线波段,而且照明充足的条件下,分辨能力也只能达到1角分;如果光线条件只是一般,则下降到2角分——正常视力的人一般在3-5角分之间。更直观的说,通常情况下在90米处,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分辨长宽小于8到13厘米的物体——无论观察者怎样去集中注意力和调节眼睛。 人眼的生理结构 虽然在普通人看来这种能力已经足够了,但是一旦面临更为复杂和不利的条件,比如拂晓和黄昏等光线昏暗的时刻,以及对手刻意寻求隐蔽物进行隐藏的情况,即使是在100米以内,肉眼的观察能力和效率都会降低到令人难以接受,更不用提数百米、一千米以外。读者不妨先在谷歌地图上选定一个已知距离的标志性建筑,然后自己尝试不同条件下用肉眼观测建筑和行人的细节。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原本作为天文学家突破人类视力极限,用于观测天体工具的望远镜出现以后,很快就被运用于军事用途——而瞄准镜则是在望远镜基础上衍生的变种。

伽利略结构和开普勒结构 主流的望远式瞄准镜继承了开普勒式望远镜的基本光学原理。在最简化的模型中,开普勒光学结构由两块凸透镜组成,放大倍率由两者焦距的比值所决定。与一块凸透镜、一块凹透镜组成的伽利略式光学结构不同,开普勒光学结构在于两块透镜之间的成像是实像,所以通过在透镜间的焦点处设置分划板,便可以在视野中清晰见到分划被放大以后叠加在被观察的景物上。 开普勒本人在当时都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个特点赋予了开普勒结构非凡的工程、军事实用意义。尤其是在枪炮一类身管武器从滑膛进入线膛时代以后,弹丸不再是在身管内不断碰撞、弹跳着向前运动,既浪费了燃气能量又难以准确的命中目标;通过弹带或者弹体变形嵌入膛线以后形成的高效气密和高速旋转,使弹丸得以获得更高的初速并稳定而准确的飞行。此时人类肉眼视力极限对于观察瞄准能力的限制,已经成为制约武器射击效能的最大短板。 当人们发现在观察远处被放大的景物时,视野上还可以叠加上一些清晰的标志,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定位、测量,那么承载这种功能的光学产品与武器相结合的需求也就顺理成章的被提上日程。可以说军事上对于瞄准镜的需求出现的早而且强烈,它的实用化进程比较晚,最大的原因还是受到光学原理和制造工艺进步的时代限制。

史上十大传奇狙击手

史上十大传奇狙击手 2013年03月29日15:13 来源:人民网 美军事网站评十位“最佳射手”狙杀海盗的海豹突击队员上榜 狙击手(Sniper)原指从隐蔽工事射击的人,现在人们常常把经过特殊训练,掌握精确射击、伪装和侦察技能的射手称为狙击手。狙击手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技术,常常在一场战斗中发挥出其不意的效果,甚至在更大规模的战场上也能给敌军以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国内外的众多影视剧中有许多关于狙击手和以狙击手为主人公的影片。近日,美国《军事发现》网站盘点了历史上美国人心目中的十位“最佳射手”。 历史上最著名的狙击步枪 QBU88式狙击步枪:1996年完成生产试制任务,1997年首先装备驻港部队。88式狙击步枪采用5.8毫米机枪弹(重弹),有效射程达800米。 SVD狙击步枪:前苏联军队在1967年开始装备部队,除前苏联外,埃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军队也生产和采用SVD。SVD狙击步枪在1000米以上的距离也足以致命,最大杀伤射程3800米。 M21狙击步枪:1969年装备美军部队,越南战争后期成为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通用狙击步枪。现在,M21仍在特种作战部队中使用,枪全长1120毫米,最大有效射程800米。 M40狙击步枪:1966年越战开始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亦是其标准制式狙击步枪。枪全长1117毫米,有效射程915米。 G3/SG1狙击步枪:是一支用突击步枪拼凑出来的狙击枪。G3/SG1狙击步枪在100米~600米射程内可进行风偏和距离修正。 巴雷特M82A1: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大口径狙击步枪之一,也被广泛用作民间的.50口径射击比赛。全长1447.8毫米,最大射程1830米。 斯太尔SSG69狙击步枪:1969年该枪正式装备奥地利联邦国防军,许多国家的特种部队都装备此枪。专门执行反恐任务的奥地利宪兵突击队用SSG69可以在100米处击中一枚硬币、500米处命中头像靶、800米处命中胸环靶。

申城猎豹——武警上海总队特战大队发展史

申城“猎豹”——武警上海总队特战大队发展史 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上海生机勃勃,遍地的机遇推动了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促进,但是改革开放也带来了复杂的治安形势。在80年代,上海发生了10.23曹爱华持枪杀人案、11.13于双戈持枪抢劫银行案和5.9涉外持枪劫持油船事件等具有典型的恶性暴力犯罪案件,造成多名无辜群众的死伤,同时国际上也发生了一些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事件。作为担负维护上海社会稳定任务的武警上海总队,意识到现有的力量不足以应对整座城市的突发事件。90年代初期,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治安维稳需求,同时也为了更好的给浦东发展保驾护航,1990年1月,武警上海总队根据武警总部关于组建机动部队的精神指示,从第一、二、三、五和第六支队抽调若干分队和骨干,成立了武警上海总队第九支队,成为武警上海总队第一支整建制的机动力量。第九支队成立后驻守浦东,同年成立了防暴分队,也是日后上海武警特战部队的雏形。第九支队防暴分队在组建后,多次配合上海公安机关和其他政法部门完成了大型活动安保、重要目标警卫、武装押解和抓捕处突的任务,在2001年的上海APEC峰会安保上首次展露头角。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9.11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2996人遇难,这次事件对于同属特大型城市的上海敲响了警钟,大城市反恐成为上海武警的新课题。2002年,武警上海总队决定在第九支队成立特勤部队,对外称武警上海总队反恐怖中队,代号“猎豹”,寓意着这支部队能够像猎豹一样迅猛顽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恐怖事件。 图为2002年,猎豹突击队在成立仪式上,队员身着的是空降兵的城市迷彩和黑色防弹背心,手握79轻型冲锋枪 图为早年第九支队反恐中队设计的一个标志,比较奇葩的是CAPF英文缩写后边用的确实拼音缩写(上海反恐) 在成立后不到一年,第九支队反恐中队初露锋芒。2003年10月的一天,时任反恐中队班长的赵存足带领特战队员在浦东陆家嘴地区进行武装巡逻,突然接到指令,要其迅速赶往港城路一居民小区,协助公安部门抓捕一伙藏匿的“东伊运”恐怖团伙成员。到达现场之后,赵存足带领特战队员仔细勘察地形环境并对屋内嫌疑人进行侦察,随后看准时机强行突入,屋内的6名恐怖分子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特战队员和公安特警逐一控制,随后还当场搜出了3支雷管、10公斤炸药和6把砍刀。反恐中队的首战告捷,证明了他们的作风顽强和扎实的军事技能。2005年2月,2名湖南持枪杀人犯逃窜至上海闵行区被发现,开枪拒捕,反恐中队第一时间出动,配合公安特警当场抓获一名嫌疑人,再次展示了他们过硬的素质。 图为现任反恐中队中队长的赵存足带领特战队员训练,他在去年荣获第17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提名奖

第一次打枪作文700字完美版

第一次打枪作文700字 “哈哈!”咦?今天我怎么这么开心?哈哈!这是因为今天妈妈要带我们去打枪呢!瞧!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三大桥下面,可真热闹!这里人山人海,老人在散步;大人在这儿健身;孩子在这儿玩游戏。我和妈妈还有姐姐一起来到下面,向一位拿着枪的老奶奶走过去。只见妈妈跟奶奶矶哩哇啦地说了些什么,然后老奶奶就把枪塞到我手里。 我害羞,急忙把枪塞到姐姐手里。姐姐却在兴高采烈地听着奶奶的讲解:“首先,要从这小口对着那个准心,然后瞄准气球,三个成一线,然后再……。”我一点也没听懂奶奶讲的话。但是姐姐已经开始打枪了!“啪!啪!”两枪后,气球却若无其事地在微风中舞蹈。姐姐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气势有加,姐姐端着枪,瞄准气球,“啪!啪!啪!”三枪之后,气球们的三个同胞骄傲不起来了,他们在冉冉吹来的微风中被姐姐打出的子弹破灭了。“哦!打中了!打中了!”姐姐高兴的叫起来。我也开心的直拍手。姐姐又端起枪,聚精会神地瞄准气球,“啪啪啪啪啪……。”二十多枪后竟然接连打趴了二十多个气球!真是百发百中!神枪手出世了! 紧接着,妈妈又把枪塞到我手里,我无法反抗,只好端起枪,可是,奶奶之前说怎么打枪来着呢?哎呀!我竟然完全没听懂,只能听天由命了。我假装瞄准,随便乱打,“啪啪!”两枪没打中一个,气球在风中飞跃着,好像在对我说:“唷,你就这点能耐?哈哈!你打不中我的!”我气得脸都红了!“啪!啪!”又是两枪乱射,可气球还是纹丝不动。奶奶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一样,又把之前的讲解说了一遍。哦,终于懂了!我闭着一只眼睛,把小口对准瞄准口又对准气球!“啪啪啪……!”几十枪后,木板上已经没有了气球的踪影!全打中了!我也成了小神枪手了,气球们再也骄傲不起来了!它们都被我打趴了!哦耶!我学会打枪了! 随后,妈妈带着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广场。但我的眼前仍浮现出打枪时快乐的情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