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标志设计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3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过程,理解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2. 掌握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其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素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2.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包括文献、考古发现等,供学生查阅和讨论。
3. 安排教室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准备一些与历史相关的趣味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相关纪录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历史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 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1. 夏朝的建立和死亡(1)阅读教材,了解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标志性事件。
(2)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夏朝的疆域和都城。
(3)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夏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情况。
(4)通过观看纪录片或图片,了解夏桀的虐政和死亡。
(5)讨论:夏朝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迪?2. 商朝的兴起和繁荣(1)阅读教材,了解商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标志性事件。
(2)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商朝的疆域和都城。
(3)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商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商业活动。
(4)讨论:商朝的出现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哪些影响?3. 周朝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1)阅读教材,了解西周的建立、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
(2)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分封制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周礼的表现形式。
(3)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分封制和礼乐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讨论:分封制和礼乐制度有何利弊?如何评判它们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4. 三个王朝更替的影响(1)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更替的历史意义。
第4课标志设计-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课程目标•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素;•掌握标志设计的构成方法和设计技巧;•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符合主题、简洁明了的标志。
教学方法讲解、展示、练习、评价。
教学重点1.标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素。
2.标志设计的构成方法和设计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符合主题、简洁明了的标志。
教学内容一、标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素1.标志是特定对象的视觉表示。
标志的主要任务是表达特定对象,所以在标志设计之前,需要对标志的对象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2.标志是信息的传递者。
标志需要通过图形和色彩等形式来传递信息,传达的信息应该简洁明了,容易理解,不容易混淆。
3.标志需要具备较高的辨识度。
标志的设计需要考虑识别度的问题,好的标志通常能够很好地表达其对象并被人们辨认和记忆。
二、标志设计的构成方法和设计技巧1.标志的构成:–标志的构成包括形式构成和色彩构成两个方面。
–形式构成需要考虑图形的形状、大小以及布局方式等问题,需要避免过分复杂,过分单调的问题。
–色彩构成需要考虑色彩的选择、饱和度、明度、对比度等问题,需要避免色彩使用不当导致标志不易识别的问题。
2.设计技巧:–标志需要具备较高的简洁性。
好的标志应该能够蕴含大量的信息,但是在形式上要保持简洁明了。
–标志需要符合标志对象的形象和特征。
标志的设计需要根据标志对象的特征,进行形式和色彩的构成。
–标志需要具备可拓展性。
好的标志应该能够在各种媒介上(如网页、海报、名片等)表现自如。
–标志需要具备差异性。
好的标志应该与其他竞争对手具备不同的特点,让人们容易理解和记忆。
三、设计练习与评价1.设计练习–让学生根据不同题材的标志设计练习,进行个性化设计;–学生可以提出各自的设计思路,并进行个人探究。
2.设计评价–学生可进行设计成果展示,并进行互动学习。
–学生可以分享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灵感来源,–评价标准包括符合标志对象、设计合理、色彩搭配协调、目的明确等。
总结与反思标志设计是一门重要的设计课程,设计好的标志能够在品牌推广、企业形象宣传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标志设计》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素。
2. 培养学生运用创意和设计技巧来创作具有独特个性和象征意义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经典标志案例,让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创作方法。
2. 利用计算机软件或手绘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标志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升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标志设计的基本概念:标志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标志设计的原则:简洁性、识别性、独特性、记忆性、适应性。
3. 标志设计的要素:图形、文字、颜色、形状等。
4. 标志设计的步骤:分析需求、创意构思、设计制作、修改完善。
5. 标志设计的应用场景:企业、组织、活动、产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素。
2. 学会运用创意和设计技巧进行标志设计。
难点:1. 如何实现标志设计的简洁性和识别性。
2. 如何在创意构思中体现独特性和记忆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经典标志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标志设计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素。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标志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步骤和创作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标志设计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五、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素,能够运用创意和设计技巧进行标志设计。
2. 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通过分析经典案例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掌握标志设计的步骤和创作方法。
3. 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4.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计算机软件或手绘技巧掌握不足,可以加强辅导和练习。
鼓励学生多进行创意思考,提升创新意识。
四、标志设计襄阳四中义教部鲁敬霞教材分析本课是湘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教材以奥运会标志的赏析展开,以标志的分类与表现形式、标志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和标志的应用三部分组织材料。
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从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到标志的设计方法与应用,结合校园公共标志设计和运动会标志设计与运用,力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标志学习的意义,加强对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从而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设计制作标志,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2、通过对运动会宣传用品的设计,提高对标志运用及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增强以设计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3、通过与同学分工合作学习,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二)、情感态度目标:分工、合作式地进行我校冬季运动会的策划,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过程与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我校冬季运动会的宣传策划,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参与创意与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思路本课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欣赏标志、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标志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并能做尝试性的设计;第二课时,通过分析几个优秀的运动会标志,了解多样的标志设计手法,丰富设计思路,对自己设计的草图进行修改;第三课时,分工,合作式地进行我校冬季运动会的宣传策划,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考虑合理化建议,选取最理想的标志设计进行系列视觉形象设计。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欣赏标志、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标志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并能做尝试性的设计。
教学重点:了解标志的特点,并尝试设计标志。
教学难点:标志的创意设计。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标志图片。
学具:铅笔,橡皮、上色工具、圆规、尺子、颜料、画笔等。
《平平安安回家来》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同的回家方式,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
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感受路上的温暖,学会感恩他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交通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
感受路上的温暖,学会感恩他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交通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交通标志卡片、安全设施图片等。
学生准备: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交通安全记心上、路上的温暖(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提问学生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不同的回家方式、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等。
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平安安回家来》,重点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和感受路上的温暖。
(二)新课讲授1.交通安全记心上播放交通安全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思考:视频中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交通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教师讲解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如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逆行等。
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2.路上的温暖讲述一些路上的温暖故事,如交警帮助迷路的小朋友回家、路人扶起摔倒的老人等。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回家路上遇到的温暖事情,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他人。
组织学生制作感恩卡片,送给那些在回家路上帮助过自己的人。
(三)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感受路上的温暖的意义。
布置作业:让学生制作一份交通安全手抄报,向身边的人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
第4课标志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标志的分类及构成等知识,了解标志设计的创作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3.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标志的应用分类和构成形式。
教学难点:标志的创意设计。
教学用具:画笔、画纸、颜料等绘图用品。
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志创意二、新授1、什么是标志?标志又叫做标识,是人们用来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象征性的视觉符号。
2、标志的功能标志具有识别、象征、审美等功能。
3、标志的分类道路标志公共标志品牌标志4、标志的表现形式?组成?文字图形文字+图形5、标志设计原则造型简洁明了色彩简单鲜明6、北京冬奥会徽设计简介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
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7、标志设计步骤创意构思设计草图精细刻画调整设色8、欣赏标志三、设计一个代表班级风貌标志四、作品展示与评价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学习标志设计的几种常用手法。
2.在大胆表现、自我创意中,打开发散性的设计思维。
3.认识标志设计之美,体验标志创意之美,增加对设计的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标志的分类和几种标志设计的手法进行创意设计。
教学难点:如何使想法转化为独特和优美的标志图形。
教学用具:作业纸、笔等绘画。
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标志设计的方法不同门类的标志各式各样,设计方法却有相同的规律可循。
1、方法一:加法,举例引导将象征的图案通过“加法”结合,是标志设计的重要手法。
奥迪:四个图形象征四大分部,组合叠加象征企业合并。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设计标志,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是在学习了色彩基础知识和构图方法以后进行的以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为主的授课内容。
同时为下一单元“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迅速发展,动手制作能力较强。
但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以分散,好动,爱发表见解,表现欲强。
所以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1.了解标志及标志设计的基本常识,提高设计意识,树立设计理念,为学校或班级设计一款标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以设计标志的形式参与学校活动,加深对集体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素养、审美情趣,加深民族自豪感和集体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了解标志及标志设计的基本常识,引导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完成简单的标志设计。
教学难点:标志设计过程中独特的创意和恰当的表现。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演示用具,教科书等;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生活中的标志作品及学校的图片资料,设计标志用的工具材料,如:铅笔、尺规、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通过图片导入。
师:欣赏08申奥标志,从申奥标志中发现哪些寓意?生:舞动的人生:像人在打太极生:中国结生:五个颜色,代表五个大洲。
师:我们申奥成功了吗?生:成功了。
师:对。
我们2008年在北京举办了奥运会。
课前预习,完成有关奥运会的知识填空师:首先我们了解标志的概念是什么?(板书:标志设计概念)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学校的中的标志有哪些?生:学校中停着的汽车标志、桌子上矿泉水的标志、学校的校标。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标志,小组间讨论一下这两个标志有什么特点?生:第一个是李宁运动服饰的标志,非常简单。
一年级综合实践《设计校园安全标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设计校园安全标志》一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校园安全标志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并理解常见的安全标志,学会设计简单的校园安全标志,提高校园安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对校园安全标志的认识和了解有限。
但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校园安全标志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校园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理解常见的安全标志。
2.学会设计简单的校园安全标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校园安全标志的重要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安全标志,了解其含义和作用。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设计校园安全标志,提高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校园安全标志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设计安全标志所需的材料(如彩纸、彩笔等)。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校园安全标志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安全标志。
教师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标志?它们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安全标志,讲解其含义和作用。
如:禁止通行、紧急出口、防火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标志的特点,如形状、颜色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安全标志进行模仿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标志的设计要素,如图案、文字、颜色等。
4.巩固(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其他组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总结评价,强调安全标志的重要性和设计要点。
湘版2022新版美术七年级上全册教案2022新版第1课画画你我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身边人物(同学之间)面部表情的某些典型特征。
知道脸形和头发构成人物头部的大体轮廓。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画家自画像局部的表现技巧,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学习漫画“省略、夸张、比拟、象征”等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画家“自画像”的意境创作,体会尝试自画像要突出个性特征介绍自我的“名片”要求。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脸形、头发等局部造型体验。
教学难点:意境创设。
教学流程:一、自主学习1、小组同学间相互观察对方的特征2、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型等)。
二、展示交流1、对方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2、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的同学有哪些较为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3、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智慧引领1、引导欣赏:戴逸如、詹同、潘丁丁的(局部自画像)2、教师介绍“头部的形状”:脸形:瓜子脸、国字脸头发(发质特征):卷、柔、硬3、意境分析:彭大立“自画像”,画家刘云泉、贾又福“自画像”作品的创作意境。
4、绘画工具“毛笔”的认识,并简单介绍几种画笔“HB”、“2B”铅笔等。
四、训练拓展作业:模仿画家的创作,用制作“名片”的方式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
课后反思2022新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国画、素描、木刻”等几个画种。
了解、学习人物五官的基本画法。
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大胆的描绘你的同学头像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素描、木刻”等几个画种,了解、学习人物五官的基本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造型表现学习五官的画法。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面部表情的刻画。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导入:(1)以激励方式评价上节课作业(2)导语:教材p5上的文字2、学生仔细观察组内同伴,感受他(她)的可爱之处。
《标志设计》课题4、标志设计教学内容运用色彩知识进行设计教学领域设计·应用课时2课时执教教师陈湘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集体意识,增强集体凝聚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标志的基础知识与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简明、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教学重点标志的分类、设计要求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在理解标志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简明、传递信息准确的标志。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绘图剪贴用品等。
学具准备:搜集各种标志图片,本校校徽,准备彩笔、铅笔、尺规、16开素描纸、彩色卡纸两张(对比色调的)、剪刀、胶水、双面胶等用品。
教学过程合作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
学生畅所欲言。
出示校徽图片,以引导问答式点出标志的含义及特征。
总结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学习的必要性,导入课题4、标计标志。
1、独立思考问题。
2、回答。
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
2三、完成作业。
交流、提高。
以绘画或者剪贴的方式制作:1、设计一幅运动会上具有班级特色的标志。
3、设色做到单纯醒目,使用调和色或对比色,一般不要超过三种以上色彩。
学生创作。
小试牛刀、学以致用。
25四、展示与点评。
合作训练。
前台展示,选出代表作品指出优点及不足,给予合理建议。
1、交流合作完成。
2、、展示、发挥学生的作15点评、补充。
用。
五、课堂小结。
简要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2六、作业。
为学校的某个公共空间设计一个标志。
知识延伸1教学反思。